2020高考历史复习高频考点: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

高三历史学习中,对于两宋时期的了解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就两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制度1.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宰相、三司官、御史台等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并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 北宋时期的政治体制北宋采用和亲政策,与北方的契丹和西夏等民族建立婚姻关系,以维护边疆稳定。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建设强大的军队。

3. 南宋时期的政治体制南宋面临金朝入侵,由于失去北方的疆土,南宋政权建立在江南地区。

政策上更加重视民生,推行劝农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广了水稻种植,开垦了新的农田。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为主要农业区域,发展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

2. 商业贸易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市场繁荣。

南宋时期,临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要中心。

3. 工艺制造业南宋时期,手工业发达,丝织、瓷器、纸张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出口商品。

三、文化艺术1. 文学宋代文学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苏轼的词、杨万里的诗,以及《红楼梦》等重要的古典小说。

2. 美术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画家有李唐、范宽等。

3. 科技进步宋代科技进步迅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社会制度1. 宗族制度两宋时期,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家族对个人的生活和职业有很大影响。

社会关系较为复杂,礼教和家族观念主导了社会风气。

2. 婚姻制度宋代婚姻制度主要有包办婚姻和嫁妆等习俗。

婚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比较普遍,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

3. 社会阶层两宋时期,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提高,成为社会的精英。

庶民阶层相对较低,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社会的主体。

总结: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下是对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结。

政治方面,宋朝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士族和地主组成。

宋朝将士族地主集团收编为官僚,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样一方面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选拔能干的官员。

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政府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

此外,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建立地方县制,强化封建地主的地方行政管理权力,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增加了政府对地方的影响力。

经济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

在宋朝,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宋朝在农业技术和灌溉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了农业,宋朝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兴起。

宋朝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不仅有许多商业中心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还有许多商业贸易活动如盐、铁等对外贸易。

这些经济活动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还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宋朝,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科学技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如沈括、郭守敬等,他们对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艺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如苏东坡和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如周敦颐和程颢等,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政治方面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繁荣发展;文化方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些进展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宋代时期知识点总结

宋代时期知识点总结

宋代时期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中央政府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采取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官员,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科举制度使得北宋政府能够延揽人才,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而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则主要由官僚集团掌握,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2. 地方政府北宋时期的地方政府主要采取了州县制,对地方官员进行选拔和任免。

而南宋时期的地方政府则实施了府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但也容易导致官员的腐败和贪污。

3. 统治思想北宋时期提倡儒家思想,强调礼乐教化,使得社会风气比较稳定。

南宋时期则出现了新儒家思想的兴起,提倡大同理念,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状况1. 农业生产北宋时期由于黄河泛滥频繁,导致了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北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南宋时期则发展了越南、苏北的农业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 商业贸易北宋时期发展了市场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国内贸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南宋时期则发展了海上贸易,提高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3. 工艺制造北宋时期工艺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陶瓷、铁器、纺织等工艺制造水平都有所提高。

南宋时期则发展了造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对工艺制造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文化艺术1. 文学北宋时期诗文名家辈出,陆游、苏轼等人为北宋文学贡献了很多优秀作品。

南宋时期也有文学大家如辛弃疾等人,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绘画北宋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擅长表现自然山水的变化。

南宋时期则出现了花鸟画、人物画等,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

3. 雕塑北宋时期的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石刻和木雕上,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南宋时期的雕塑艺术则更加注重造型和韵律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四、科技发展1. 农业技术北宋时期发展了农田水利、种植技术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南宋时期则发展了转耕播种、种植桑蚕等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唐宋高考知识点总结

唐宋高考知识点总结

唐宋高考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是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巅峰成就的时期。

对于高考来说,了解唐宋时期的重要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请仔细阅读。

一、政治知识点1.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实行集权制,皇帝拥有最高权力,设有宰相、尚书等不同职位。

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极大地改革了官制和军队组织,使得唐朝政权更加稳固。

2. 唐宋科举制度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明经和进士两个等级,进士是最高级别的文官,具备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格和机会。

这一制度的实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3. 宋朝的政治改革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政治改革。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对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军队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旨在减轻贫困百姓的负担,加强朝廷的集权。

二、文化知识点1. 唐宋诗词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鼎盛时期。

唐代有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宋代的诗人较为儒雅,以苏轼、欧阳修等为代表。

2. 唐宋绘画唐宋绘画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唐代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宋代的绘画则更加注重人物和物象的表现,诸如齐白石、郭熙等画家的作品影响了后世。

3. 唐宋建筑唐宋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宫殿、寺庙为代表,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

例如,唐代的大明宫和宋代的宋府、太和殿都是唤起人们对古代建筑艺术崇敬的典范。

三、科技知识点1. 唐代科技唐代的科技成就非常显著。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印刷术的应用,使得书籍大规模地出版;火药的研制,对于军事和民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造船术和航海技术唐宋时期,中国的造船术和航海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郑和下西洋就是宋代海上远征的代表,他的船队在船舶设计、导航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3. 唐宋医学唐宋时期,中国医学经验大幅积累并得到系统整理,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高考历史宋代知识点

高考历史宋代知识点

高考历史宋代知识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特点和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宋代的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与变革宋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官员选拔制度和地方行政组织。

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以进士为核心的官员选拔制度。

此外,宋代还建立了地方行政组织,推行州、县官制。

二、文化与科技成就宋代文化方面,文人墨客的出现使得文学艺术得到了发展,词和宋诗成为当时文艺界的重要成果。

此外,宋代还有著名的戏曲艺术,如《汴京谣》和《宣和乐府》等。

在科技方面,宋代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

其中最著名的是造纸术的发展,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提高。

此外,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也是宋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方面。

三、经济与农业宋代是中国封建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是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

此外,在经济发展中,工商业也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和城市商业中心。

四、社会制度与变迁宋代社会制度主要包括科举制度、乡村社会、士人阶层等。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社会选拔机制更加公平与规范。

乡村社会是宋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与乡邻关系密切。

士人阶层则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五、对外关系与战争宋代对外关系主要与辽朝、金朝和南方少数民族有关。

宋辽关系在南北方的边界上存在着频繁的战争和交流。

北方的金朝建立以后,逐渐威胁到宋朝的统治,最终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同时,南方的少数民族与宋朝有着较为友好的关系,两者之间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

以上是关于高考历史宋代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考生能够有所帮助。

在备考中,同学们应该着重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对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宋代的全面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规律。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繁荣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繁荣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繁荣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里,北宋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繁荣密不可分,这些方面的发展更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政治文化的特征在北宋时期,政治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尤其是诗词文化和书法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士人都非常重视诗词,才华洋溢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在宫廷之中表演,以此来博得君主的青睐。

除此之外,北宋时期的书法文化也非常繁荣,当时有很多知名的大书法家,如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他们的书法艺术在北宋时期是非常有名的。

当然,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不仅限于诗词和书法,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文化。

例如当时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

科举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官僚制度开始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并且这个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繁荣的原因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政策得当所致。

当时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以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例如当时政府积极发行新钞,推广使用纸币,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商人的交易。

同时,政府还允许私人铸造钱币,这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北宋时期的交通发达,由于长江流域上游的铜、铁、盐等资源丰富,这些资源通过长江流经南方,再由海上贸易流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使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此外,北宋时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例如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战争的减少等。

北宋时期在科技领域有很多创新,如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在加速了生产的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普及。

而农业的发展,则是保证了北宋时期经济长期繁荣的最基础条件。

三、北宋时期的影响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繁荣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由于其民主、公正等特点,成为中国官僚制度向规模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即使在今天,这个制度的影响依然深远。

高三历史宋代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代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代知识点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宋代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历史内容。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三历史宋代知识点。

一、政治1. 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废除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开创了北宋政权。

2. 税制变革:宋代实行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三税法”,即地税、户税、工商税,即低而广的税收制度,相对于唐、宋之际的财主阶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3. 西夏与党项族的斗争:宋代与西夏进行多次战争,最终在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4年)达成和约,确保了北方的稳定。

二、经济1. 开福渠和连江渠的建设:北宋开凿的开福渠和连江渠分别将长江与黄河连通,促进了水运的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2. 均田制的改革:宋代推行的均田制改革,使土地重新平均分配,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3. 大规模商业贸易:宋代商业发达,发展了“艮莫青瓷、 Hooks 镜字红、雅犍黎、贡瓷、菭蒲盘、九曲蛇婆醉”,其中外贸在与西亚、阿拉伯和南洋交往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三、文化1. 文献整理与百家争鸣:北宋时期出现了多方面的著名文化事件,如编纂《资治通鉴》和南宋的《宋史》,还有程朱学派和佛、儒、道等多种思想的百家争鸣。

2. 科举制度的推行:宋代推行科举制度,倡导文官至高地位,使科举成为宋代重要的社会经济身份标志。

3. 文学艺术的繁荣:宋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现了著名的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宋代绘画和建筑艺术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中,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点对于更好地学习历史内容非常重要。

宋朝的建立、税制变革、夏党斗争、渠道建设、均田制改革、商业贸易,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等知识点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宋朝知识点总结高中

宋朝知识点总结高中

宋朝知识点总结高中
政治制度: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例如,设立中书和枢密院等机构,实现文武分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官员素质;加强监察制度,防止官员腐败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经济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特别是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使得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国家之一。

同时,宋朝还实行了海外贸易政策,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

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例如,宋词、宋画等艺术形式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同时,宋朝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和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进步:宋朝在科技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火药、指南针等技术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改进。

此外,宋朝还在印刷术、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宋朝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例如,土地制度的变革使得土地所有权更加集中;士人阶层的崛起使得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等。

这些变革对宋朝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知识点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学习和了解宋朝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2019 全国 II 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 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 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 D 项。

2.(2019 全国 III 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

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 A 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B 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虚外”的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 C 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 D 项。

3.(2018·全国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 D 项错误。

4.(2018·全国Ⅲ卷·25)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A 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 D 项错误。

5.(2017·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 A 项错误;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 B 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 C 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 D 项错误。

6.(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会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 B 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

7.(2016·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 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 B 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 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 项错误。

8.(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 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 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 C 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 D 项错误。

9.(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B 项错误;唐宋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江南开发,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 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D 项错误。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1.君主专制的加强 (1)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市”发展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3)对外贸易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三、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四、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2)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3)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文学成就(1)宋词①出现:唐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