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课件(含2019新题):专题九 第27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课件(含2019新题):专题九 第27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
的旗号下控制拉丁美洲。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 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和“门户开放”政策。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工业革命 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1)__________
(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由主义 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3)运用__________
(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 劳动力市场。
炮舰政策 ”,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对外推行“__________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 27 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
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
一、“蒸汽”的力量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前提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劳动力 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________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稳定。 (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金:资本积累为新兴工业部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美国 和德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______
(2)标志: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 率发电机。 (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1)推动了钢铁工业、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 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2)伴随工业的大发展,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产生了垄断组织。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5-2“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5-2“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2-5-2“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1.(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18世纪早期,英国棉纺织业中出现棉纱供不应求的情况,“纱荒”遍及英国。

下列发明中,直接利于缓解“纱荒”的是()A.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蒸汽机车D.汽轮【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由教材知识可知B项正确。

【答案】B2.(2011·珠海二模) 1824年,斯坦德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A.工业革命的开展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解析】解题时抓住1824年,B项发生在1848年;C项和D 项都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都应排除,故选A项。

【答案】A3.(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慧聪网称:“(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年~1937年,西门子公司中国公司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

”上述材料表明()A.西门子无偿帮助中国实现近代化B.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C.西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中国是西门子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解析】本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A、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

故选B项。

【答案】B4.(2011·山东实验中学打靶题)下图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油画《航海家的童年》A.哥伦布的海洋冒险B.到中国购买丝绸和瓷器C.非洲黑奴的贩卖D.蒸汽轮船的航行【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16世纪,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蒸汽为动力的轮船于1807年问世。

江苏高考历史总复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6讲“蒸汽”的力量

江苏高考历史总复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6讲“蒸汽”的力量

江苏高考历史总复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6讲“蒸汽”的力量第26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江苏考试描述1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知识点一“蒸汽”的力量1.“大工业”的狂飙时代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1)条件?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④ 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表制的建立是一种产业保障??这是革命的强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① 开始: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工业开始;资本主义的大工厂制度建立了。

?② 动力创新:瓦特被制成通用蒸汽机,广泛使用(2)概况?适合工业化生产。

?③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以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3)扩张:1825年,英国解除了机器出口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进行。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②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4)影响?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 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 思想文化:它不仅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①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2.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

改革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运行机制。

?② 经济方面:如何用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把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2)措施?③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④ 外交:对海军实施“炮舰政策”?控制海洋,实施自由贸易。

?⑤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①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首都迅速增长。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蒸汽”的力量思维升华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原因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或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手段坚船利炮和廉价的商品目的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结果把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正确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并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

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

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③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辨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②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③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53 蒸汽的力量习题.doc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53   蒸汽的力量习题.doc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1.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 6上升到27. 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 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3.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4.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5.在英国近现代史上,伦敦曾多次发生烟雾事件,一度被称为“雾都”。

伦敦被称为“雾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时期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7.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2考点32“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48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2考点32“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48

考点32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蒸汽”的力量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b)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b)(1)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手摇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英),水力纺纱机。

(2)动力:1785年,瓦特(英),改良蒸汽机。

(3)交通:1807年,富尔顿(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1)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国通过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增强。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5)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自由主义原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4.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加试——(b)(1)进行民主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建立职业警察制度,最终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的主导地位。

(2)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852年,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基本国策。

(3)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等原则。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九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民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九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民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专题九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蒸汽”的力量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历史条件(1)资本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3)科技: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概况(1)棉纺织业: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动力革新: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人类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二、打造“世界工厂”1.条件(1)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大大增强。

(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5)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6)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表现(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孕育(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过程(1)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轻巧识记]工业革命一个中心:英国。

高考历史_总复习优选重难点考点知能强化课件_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高考历史_总复习优选重难点考点知能强化课件_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高考历史_总复习优选重难点考点知能强化课件_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能强化课Ⅰ改变世界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圈地运动1.含义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影响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1)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

(2)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3)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二、“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8 3.0中等阶级142 53.4底层中等阶级85 32.0劳工阶级31 11.6 A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2.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约100家工厂……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3.(2019·合肥调研)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他国家比重13.4% 4.6% 14.5% 37.7% 29.8%B.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C.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5.(2019·乌鲁木齐一模)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这一自发经济现象首先兴起于英国当然有其社会人文因素。

他们的依据是英国( )A.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市场需求的增长C.科学技术的大突破D.君主专制的削弱6.(2019·宜宾一模)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7.(2019·惠州调研)1720年英国政府通过《泡沫法案》,明令成立公司须经“议会或国王授权”。

1825年,《泡沫法案》被废除,公司成立条件放宽。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重商主义的盛行B.工业革命的发展C.垄断资本的出现D.政府权力的削弱8.(2019·合肥一模)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9.(2019·汕头一模)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表(%)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10.下图是英国1600-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11.(2019·长沙一模)1801—1831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是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了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地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

这种变化表明(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此时英国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多12.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反映了(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健全C.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无锡一模)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

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

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 000英里。

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

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做了具体规定。

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

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材料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

铁路传播了腺鼠疫。

……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

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

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摘编自甘地《印度自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12分)(2)材料二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

(13分)14.(2019·南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棉花国之旅》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奥森纳撰写的考察报告,曾获得2007年度法国“经济图书奖”。

该著作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重大历史现象。

内容简介如下:进入18世纪,欧洲人开始钟情于棉织品,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为此,在北纬37度以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

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世界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

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旧大陆供应棉花。

19世纪中期,一个难能可贵的道德思考在联邦政府中荡漾,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南方断然拒绝,并决定从联邦中分裂出去。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接踵而至。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反映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说明它与“棉花”的关系,并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简要说明关系,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D [工业革命后,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故选D项;材料无关产业结构、城市化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故排除D项。

]2.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约100家工厂……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D [材料通过事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发明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等与公司、工厂成立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科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D项。

]3.(2019·合肥调研)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 )B.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C.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D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数据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远远高于英、法、德等国所占比重,由此可推断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D项。

] 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D [读图可知,1850年时,德国的蒸汽动力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到了1870年,德国的蒸汽动力超过了法国,并与英国的差距大大减少,这反映了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如何,故A项错误;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早于德国,故B项与史实不符;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C项与该图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5.(2019·乌鲁木齐一模)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这一自发经济现象首先兴起于英国当然有其社会人文因素。

他们的依据是英国( )A.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市场需求的增长C.科学技术的大突破D.君主专制的削弱B [根据题干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直接得益于本国市场需求的增长,故选B项;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原因,故排除A项;科学技术的大突破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不是其兴起的原因,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这时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故排除D项。

]6.(2019·宜宾一模)人物观点汤因比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坎宁汉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曼图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做了准备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A [材料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商业和信贷的扩大”等方面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体现出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故选A项;这些观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并没有形成了完整的认识,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历史解释角度影响历史认识,故排除C项;材料考虑到英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故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