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北
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
宋
的 强化集权 行政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治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王安石变法 背景,内容,评价
课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
武
做铁莫做针。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将
”
——(宋)谚语 (2)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以
的打击。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过:(1)755年,节度使
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二、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 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2)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课件

(D)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过关训练 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 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 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B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重文轻武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崇武抑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2.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 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与赵 匡胤有关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周世宗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当了皇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欧阳修,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在政治 上负有盛名。天圣八 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誊录、糊名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社会的安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过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4)都城:开封。
2.统一南北(1)条件: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2)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认识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相关链接“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
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
“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妙招巧记可编写顺口溜,来记忆赵匡胤建立北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960年,陈桥驿馆前,一场闹剧演,眨眼变皇颜。
主角赵匡胤,部下拥夺权。
回京建北宋,五代政权完。
4.加强中央集权(1)军事上: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经济上:①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学好初一历史需要多对书本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本店铺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特点。
教材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历史地位,认识北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北宋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制度、状况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宋的全面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认识北宋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北宋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
2.教学难点:北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北宋特点的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引导学生思考宋朝的建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宋的》。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北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探讨北宋特点的形成原因。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宋的全面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宋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制度:中央集权、重文轻武2.状况:清明、经济繁荣3.特点: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清明、经济繁荣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一课。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这也带来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几课的讲述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单元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本课分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学情分析】本课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由于初一学生还未建构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结构,再加上政治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兴趣度也比较高,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王安石等北宋士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通过北宋改革失败的学习,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
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集 权
唐·武将
胜宁 作为 一百 书夫 生长 。,
宋·书生
唯万 有般 读皆 书下 高品 。,
思考: 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变化?阅读 重
课文P30并回答。 文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轻 武
的
政
措施?
策
宋太祖
宋太宗
措施:
重
材料一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云,文
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重
材料三 其中江南东部的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 福建路人才最盛,占全国的53%。经济繁荣为教育发展提供
文
了基础,而教育发展的直接结果则是人才的勃兴。如江南地
轻
区,逐步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
武
材料四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
的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政
材料五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科举制发展的影响:
重
材料一 南剑州“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
文
朝诵暮弦,洋洋盈耳”。邵武军“所至村落,皆聚徒教
轻
授”。兴化军莆田县的乡校私塾分布密度更大,甚至有 “十室九书堂”之说。
武
的
材料二 王安石当官后,“每读书至达旦,略假寐, 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洗”。
--《邵氏闻见录》
政 策
科举制发展的影响:
中 央 集 权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 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 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
太 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 祖 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安矣。
强 化 中 央 集 权
措施: 收精兵 军事上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 备征戍,曰禁军。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讨论,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梁启超:“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 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 驯羊。” 材料二 如刘延庆等将帅拥优势兵力也不敢与残辽军队交战, 稍遇抵抗便落荒而逃。 材料三 宋朝选官、选士比唐朝浮滥得多。例如,唐代每届 取进士三四十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一万七千 三百人。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以授官,有的甚至在襁褓中 也有官阶,并领取俸禄。
轻
材料二 名将狄青,以战功卓越而荣升最高军事 武
长官——枢密使,因出身行伍,遭满朝文臣们的嘲 讽和排挤。同为枢密使的韩琦以进士出身韩琦云: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材料三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的 政 策
——太祖誓碑
重文臣,轻武将
材料一 《劝学诗》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宋史兵志》
宋
目的
措施
作用
太
深知唐 末以来 武将专 权的积 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牢牢控制了军队
祖 强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化 中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央
集
权
措施: 政治上 夺其权
皇 帝(权力分散,受制约)
皇 帝(权力集中)
宋
太
中央: 宰
政枢 事密
--郑岩《宋朝十讲》节选
北宋政治的特点
强干弱枝
重文轻武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化事权完 结策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讨论,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统一,其疆域面积远不及汉唐;而其统治所达 到的纵深严密层面,却是前朝难以比拟的。此后,中国历 史上再没有出现过地方严重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人的生 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一个相对流动的社会中被潜移默化 地整合着、渗透着,以至于今人还会感觉到宋代留给我们 的些许印痕。
三 司
祖
相 堂院 使
强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
转化
地方: 度 知 通 运
使 州 判使
中
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集 权
措施:经济上 制钱谷
宋
取消了__节___度__使____收税的权力。
太
设____转__运___使____,收缴地方财税归__中__央____。
祖 强
影响:
化 中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重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文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轻 武
材料二 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
的
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
政
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
策
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
一名的人数,也位居福建之首。 重文教,改科举。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
宋
的
李大 敏庆
政
市 肇
治
州 县 托
古
乡
中
学
北宋建立(阅读28页,快速回答)
宋
太
时间: 960年
祖 强
建立者: 赵匡胤
化
都城: 开封
中
事件: 陈桥驿兵变
央
黄袍加身
集
权
Q1: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宋
太 Q2:宋太祖 祖 为什么要 强 这么做?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