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3寄存器寻址
所需的操作数在某个工作寄存器中(R0~R7) INC R0 注意:指令表中INC Rn,n取0~7
4寄存器间接寻址
指令码中含有操作数地址的寄存器号。实 际上是二次寻址 间接寻址采用@Ri或@DPTR,@是区别寄存 器寻址的标记 若(RO)=30H,(30H)=0FFH MOV A , R0 MOV A , @R0 寄存器寻址可使单片机寻址扩大到64K
– 可靠性高:BUS大多在内部;易采取电磁屏蔽
– 功能强:实时响应速度;I/O直接操作 – 使用方便:硬件设计简单;提供开发工具资料
– 性能价格比高:电路板小;接插件少
– 易产品化:研制周期短
单片机的应用
应用: 量大面广
– 机电一体化:电脑缝纫机
– 智能仪表:测量仪
– 实时控制:汽车 – 家电:(MOTOROLA)
7位寻址
指令中含有位地址 位地址和字节地址的区分通过指令区分:
– MOV A,20H – MOV C,20H
可供位寻址的区域
– 片内RAM的20H~2FH为位寻址空间(00~7FH) – 某些SFR:凡是地址能被8整除的SFR,共11个。
位地址的表示方法
– MOV C,ACC.7 – MOV 20H,C – MOV 24H.0,C
基本组成(内部资源) 存储器的配置 I/O口的应用功能 工作方式 时序及电路
第一节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 构
以8051为代表讲解 基本组成 内部结构 特殊功能寄存器
一 基本组成框图
二 8051的内部结构
算术逻辑部件ALU 定时控制部件 寄存器组 见下页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子教案

2.2.2 扩展电路
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播放多媒体课件,重要知识点处进行动画的反复播放与静态的课堂讲授相结合,督促学生记好笔记。
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板书为辅。
作业、预习等作业:1-5,2-1,2-2。
预习:数字电路的寄存器、译码器
第8章数据处理技术8.1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8.2数字滤波方法
8.2.1 平均值滤波
8.2.2 中值滤波
8.2.3 限幅滤波
8.2.4 惯性滤波
图12-1 IPC 的硬件组成框图
12.2 工控机总线结构 12.3 工控机功能特点 12.4 工控机产品简介 12.5 PLC 结构组成
编程装置
输输按 钮接触器可编程控制器
15-1 系统研制准备阶段流程
设计阶段
仿真及调试阶段
现场调试运行阶段
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重要知识点处进行动画的反复播放与静态的课堂讲授相结合,
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板书为辅。
图15-10 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控制流程图
15.4.3 软件设计
15.4.4 功能画面
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播放多媒体课件,重要知识点处进行动画的反复播放与静态的课堂讲授相结合,督促学生记好笔记。
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板书为辅。
作业:15-3,15-4,15-5
作业、预习等。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B卷(有答案)

第 1 页 共3 页2.8031与8751的区别在于内部是否有程序存储器。
3.当向堆栈压入一个字节的数据后, SP 中的内容减1。
4.程序计数器PC 中装的内容是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5.某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字节地址为80H ,它即能字节寻址,也能位寻址。
6.MCS-51单片机中的PC 是不可寻址的。
7.当MCS-51执行MOVX @DPTR ,A 指令时,伴随着WR 信号有效。
8. MUL AB 的执行结果是高8位在A 中,低8 位在B 中。
9. 在一般情况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10. 定时/计数器在工作时需要消耗CPU 的时间。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 MCS-51系列单片机外扩存储器芯片时,4个I/O 中作为数据总线的是( )。
A 、P0口和P2口 B 、P0口 C 、P2和P3口 D 、P2 2.单片机上电后或复位后,工作寄存器R1是在( )。
A.0区00H 单元B.0区01H 单C.0区0AH 单元D.SFR 3. 下列指令运行后,堆栈指针SP 的值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MOV 指令 B 、LCALL 指令 C 、XCH 指令 D 、SETB 指令 4. 对程序存贮器的访问,只能使用( )。
A 、MOV 指令B 、MOVX 指令C 、MOVC 指令D 、PUSH 指令 5. 中断查询时,是查询( )。
A 、中断请求信号B 、中断标志位C 、外中断方式控制位D 、中断允许控制位6. 不能用来位寻址的寄存器是( )。
A 、TCONB 、TMODC 、SCOND 、IE7. 在进行串行通信时,若两机的发送与接收可以同时进行,则称为( )。
A、半双工传送B、单工传送C、双工传送D、全双工传送8. 扩展存储器时要加锁存器74LS373,其作用是()。
A、锁存寻址单元的低八位地址B、锁存寻址单元的数据C、锁存寻址单元的高八位地址D、锁存相关的控制和选择信号9.当需要从MCS-51单片机外部数据存储器取数据时,采用的指令为()。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介绍

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 和心得,探讨课程中的难点和疑点, 并互相解答问题。
对未来微机应用领域发展趋势预测
嵌入式系统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嵌入 式系统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智 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
微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 平台,将在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 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03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
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
指令格式
包括操作码、操作数及寻址方式等部 分,用于指定计算机执行的操作。
寻址方式
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 基址寻址、相对寻址等,用于确定操 作数的地址或值。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伪指令、宏指令等,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 巧。
中断概念及中断处理过程
中断概念
指CPU在执行程序过程中,由于外部或内部事件(如设备请求、定时器溢出等)引起的 暂时停止当前程序执行,转去处理该事件,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中断处理过程
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服务和中断返回四个阶段。在中断请求阶段,外部或内部设备向 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在中断响应阶段,CPU响应请求并保存现场信息;在中断服务阶段,
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器管理、高速缓冲存储 器(Cache)等内容。
输入/输出与中断系统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系统、可编程间 隔计时器等内容。
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应用
介绍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如8255、8253等)的功能、 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代码:学时:100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系部名称:电子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职业必修课,属考试科目。
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相结合的、多种技术相融合的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工厂自动化设备设计能力、调试安装、维修维护技能及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学生也具有从事智能玩具、智能家电设计的潜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C语言》等,平行课程为《电子工程制图》、《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智能楼宇设备安装与调试》,后续主要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践》。
本课程是对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网络通讯及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和提高,在本专业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实际控制系统组成,设计实际控制系统,综合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以航天企业和重庆市企业中的过程计算机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解决企业实际控制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加强对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包括过程计算机控制原理和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两大部分。
在计算机控制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信号的检测与转换,数据的处理、PID调节、常用的驱动设计和算法、抗干扰设计技术和系统设计实践等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部分结合实际的项目案例,重点介绍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机控制原理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子教案总结

《微机控制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周学时:
上课周次:
基本教材: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2006年9月10日
2.2.2 扩展电路
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播放多媒体课件,重要知识点处进行动画的反复播放与静态的课堂讲授相结合,督促学生记好笔记。
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板书为辅。
+2R S
R -N I V
第8章数据处理技术8.1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8.2数字滤波方法
8.2.1 平均值滤波
9.4.2. Watchdog T实现方法
图12-1 IPC的硬件组成框图12.2 工控机总线结构
12.3 工控机功能特点
12.4 工控机产品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课程代码:
学时:100
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系部名称: 电子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职业必修课,属考试科目。
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相结合的、多种技术相融合的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工厂自动化设备设计能力、调试安装、维修维护技能及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学生也具有从事智能玩具、智能家电设计的潜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C语言》等,平行课程为《电子工程制图》、《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智能楼宇设备安装与调试》,后续主要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践》。
本课程是对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网络通讯及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和提高,在本专业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实际控制系统组成,设计实际控制系统,综合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以航天企业和重庆市企业中的过程计算机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解决企业实际控制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加强对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包括过程计算机控制原理和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两大部分。
在计算机控制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信号的检测与转换,数据的处理、PID调节、常用的驱动设计和算法、抗干扰设计技术和系统设计实践等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部分结合实际的项目案例,重点介绍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机控制原理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遵循服务航天、服务重庆的选材思路,在选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以航天企业及重庆市各行业中过程计算机控制典型系统为案例,体现了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必须的自动检测与转换基础知识,信号检测与转换电路、程序设计能力、检测数据处理能力、各种机构驱动设计能力以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使用维护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专业能力,为维修维护生产实习和就业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得必须的基于微机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2)具备微机信号检测与转换电路开发能力、程序开发能力
3)具备微机检测数据处理能力
4)具备各种机构驱动设计能力以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使用维护能力
2.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3)具有创新精神;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5)具有团队交流和协作能力;
6)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3。
自学能力目标
1)具有初步的项目调研、项目设计能力;
2)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3)具有不断取得新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具有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6)能够举一反三,总结积累经验;
7)具有理实结合能力;
8)熟悉安全生产规范和操作规程.
三、学习内容
(三)实践教学环节
说明:实训1-6为基本实训内容,不写入实训报告,实训7,8为二选一,可以分组进行,本小组的同学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并书写实训报告。
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另外的适合学生制作的项目作为实训内容。
四、实施建议
(一)组织实施建议
在第二学年下学期第四学期设本课程,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60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实训两周40学时,学分5。
0。
建议理论课程在安装了KEIL C编程及Proteus仿真软件的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进行,每个学生均可听讲、练习编程及仿真技术.教师可以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让学生将基础的软件使用方法、仿真技术及小程序的编写学会,为实训中的项目式教学打下基础。
建议实训课程在02804或02706等实训室进行,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
将学生分成多个
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每组指定一个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协助教师完成实训的组织任务。
每个小组完成1-2个小项目的开发。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从控制要求分析到硬件选型、电路图设计及连接、程序编写到下载、监控、调试的整个过程.教师以实做成绩作为实训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并适当计入学科总成绩。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实训表现等环节,教师可以酌情处理.
(三)教材编写建议
将教材修改为C语言版本,以和单片机常用C语言教学相衔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适当增加工控组态、触摸屏程序设计等内容,增加学生对各种工控技术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以PLC和工控机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介绍,使课程内容更丰富。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增加以PLC和工控机为控制器的典型过程控制系统。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精品课程,将其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品牌课程。
(六)教师素质要求
具有开发基于单片机、PLC和工控机为控制器的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够较好的讲解课程内容;具有良好的师德。
(七)教学管理
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
1)教研室主任:李纯
课程负责人:汤平
2)主讲教师:汤平、王用伦、李纯(包括校内外专兼职老师)
3)实训教师:汤平、李纯
(完整)《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五、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制定单位: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时间:2011-2—5
审核人:时间:
审定人:时间:
批准人: 时间:
二○一一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