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背诵必过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 学习与教育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

4.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5.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

程。

6.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7.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8. 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9.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0.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1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12. 19 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于1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学习心理三大问题,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桑代克由此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4.布鲁纳在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 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 —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4. 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 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 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8. 皮亚杰提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9.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10. 感觉动作阶段(0—2 岁)特征:客体永恒性、感觉动作分化

11. 前运算阶段(2—7 岁)特征: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集中化、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化)

12.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守恒概念、思维可逆、分类序列

1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最近儿童在有指导的帮助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14. 初二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15.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认知发展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发展

1 6.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晚期的主要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少年时期(中学阶段)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17.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随年龄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8. 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观念上可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理解

19.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最原始形态)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出现),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的过程。

20. 简述帮助中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21. 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2. 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整体型认知方式与序列型认知方式等。————理解

23. 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其计算公式是:IQ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 X 100。

24. 个体的智力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

25.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IQ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为智力障碍。

26.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

27.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28. 概述学生性格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29.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0.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行下效;吃一堑长一智;杯弓蛇影;望梅止渴。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连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理解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根据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理解

4.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5.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

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6.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

7.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主要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8.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