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培养

大肠杆菌培养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模型生物,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种方法、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培养基配制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制是培养大肠杆菌的重要前提,不同的菌株和研究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培养基。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Luria-Bertani(LB)培养基LB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之一,它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适用于一般的大肠杆菌培养。
配方:•水:800 ml•Bacto-tryptone:10 g•Yeast extract:5 g•NaCl:10 g•琼脂:15 g将上述成分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热至溶解,最后将pH调节至7.0 ± 0.2。
M9盐基培养基M9盐基培养基是一种缺乏有机碳源和氮源的无营养培养基,适用于研究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或用于表达外源蛋白。
配方:•水:700 ml•Na2HPO4:12.8 g•KH2PO4:3 g•NH4Cl:1 g•NaCl:0.5 g•CaCl2:0.1 g•MgSO4:0.2 g•葡萄糖:2 g•琼脂:15 g将上述成分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热至溶解,最后将pH调节至7.0 ± 0.2。
接种方法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无菌接种环和无菌注射器接种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接种方法:无菌接种环接种法步骤:1.用火焰将无菌接种环烧红,冷却至适宜温度。
2.打开培养基瓶盖,用无菌接种环蘸取待接种的大肠杆菌菌株。
3.快速将无菌接种环插入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或试管)中,并迅速转动接种环1-2圈,使菌体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表面。
4.关闭琼脂平板(或试管)盖子,使琼脂凝固后,将琼脂平板(或试管)置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无菌注射器接种法步骤:1.用火焰将无菌注射器的针头烧红,冷却至适宜温度。
大肠杆菌菌株类型

大肠杆菌菌株类型
大肠杆菌有多种菌株类型,其中一些是常用于科研和工业应用的典型菌株,比如DH5a和BL21(DE3)。
此外,大肠杆菌也有一些特殊的病型,这些病型主要根据大肠杆菌的感染性状进行分类,包括肠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EPEC)、肠道产毒素性的大肠杆菌(ETEC)、肠道侵袭性的大肠杆菌(EIEC)、肠道出血性的大肠杆菌(EHEC)和肠集聚性的大肠杆菌(EAEC)。
此外,还有一些新近发现的菌株,如肠产志贺样毒素同时具有一定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专业生物书籍或文献。
饮用水大肠杆菌标准

饮用水大肠杆菌标准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标准是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的指
导标准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 每升饮用水中不得检测出大肠杆菌,即不得超过0 CFU/mL (CFU为菌落形成单位,表示每毫升中的菌落数)。
2. 若在100毫升的水样中检测到1个以上的大肠杆菌,则该样品被认定为不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
由于大肠杆菌是肠道中一种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可能导致人体患病,因此世界各国都对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饮用水供应商和监管机构应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并确保大肠杆菌含量符合上述标准,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大肠杆菌

•
•
•
• 培养特性 • 由于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 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 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 •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 • (1)光滑型: 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 湿润、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容易分散。 •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 易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 (3)粘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 • 此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 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 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
• 生化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 生化试验。 1 色氨酸肉汤:在36±1℃培养24±2h 后,加Kovacs氏试剂0.2~0.3mL,上层出现红色 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靛基质试验(Indole)原理及照片
•
2 MR-VP培养基:在36±1℃培养 48±2h。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 mL至 13mm×100mm试管中,加5%α-萘酚乙醇 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液0.2mL和少 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 红色,为VP试验阳性。 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 48h滴加5 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物变红 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色则为阴性 反应
• 肠杆菌科有一些共同特性,比如都是革兰氏 阴性小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没有芽孢 •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 动力。 • 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 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 MOTILITY TEST • 1.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Motile 2. Staphylococcus aureus:Non-motile 3. Bacillus subtilis:Motile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包括黏附素基因(K88、K99、987P、F41、F18)、毒素基因(Stx1、Stx2、Sta、Stb、LT)、溶血素(HylA)、HPI毒力岛(FyuA、irp2)和Lee毒力岛(eaeA)等。
其中,黏附素基因是介导细菌与靶细胞相结合的蛋白质,能够使细菌快速突破一道道屏障并直接感染机体。
毒素基因则分为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它们由位于质粒上的三种毒力基因编码。
另外,大肠杆菌在人的尿道、体液和血液中可使iroN的表达增强,UPEC536株的iroBCDEN基因簇定位于III毒力岛上,有研究者认为iroN可增强大肠杆菌苯磷二酚铁结合性复合物-肠菌素的铁摄取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气杆菌素、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等毒力因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大肠杆菌表达

大肠杆菌表达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表达领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高效、经济且易于操作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重组蛋白的生产。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采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中。
表达载体通常包含一个启动子、一个转录终止子、一个选择性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参考基因。
启动子能够促使外源基因的转录,转录终止子能够终止转录过程,选择性抗生素抗性基因则能够确保只有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菌存活下来。
参考基因用于对比表达水平,以评估外源基因的表达效果。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步骤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包括质粒和噬菌体。
2.插入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通常使用限制酶切和连接酶法完成插入。
3.转化大肠杆菌: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通常使用热激转化或电转化的方法。
4.选择性培养:将转化后的菌液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以筛选含有外源基因的细菌。
5.表达蛋白质:使用适当的培养条件和诱导方法,促使含有外源基因的细菌表达目标蛋白质。
6.蛋白质纯化:利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对目标蛋白质进行纯化。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蛋白质表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重组蛋白质的生产: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质,如重组人胰岛素等。
2.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表达和纯化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用于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3.抗原制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用于表达和纯化目标蛋白质,作为疫苗的抗原。
4.酶的生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酶,可以实现酶的大规模生产,用于工业生产和生物催化等领域。
总结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一种高效、经济且易于操作的蛋白质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PPT课件

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SLT-2e或SLT-2v):系引 起猪水肿病的SLTEC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性细胞毒 素。
兽医生物制品学-分论
大肠杆菌
小组成员:余兆鸿 罗洪瑶 胡国帅 黄荣浩
精选ppt课件
1
第一章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
精选ppt课件
2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 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i), 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高达数万种。
精选ppt课件
11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选ppt课件
12
血清型的表示:
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O:K:H排列 表示其血清型(抗原结构式)。
如O8:K23(L):Hl9,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 L型K抗原23,H抗原为19。对含有蛋白质性黏附 素抗原的菌株,其黏附素抗原应并列K抗原之后。 如O8:K87,K88:Hl9中K88即为黏附素抗原F4。
于断奶后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
精选ppt课件
23
羔羊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 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病羊多为 4~20日龄的羔羊,死亡54只,死亡率约44.6%,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约30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 刚开始时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继之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运动失调,卧地磨牙,头弯向一侧,最后在 昏迷中死亡,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内
的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多少呢?本文将对其最适宜生长温度进行
探讨。
1. 大肠杆菌简介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肠道菌群中最常见的菌种之一。
它生存在肠道内,起着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合成
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
2. 大肠杆菌生长条件
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有温度、光照、氧气、湿度和营养物质等因素。
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长,但在不同的温度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
和数量也不同。
3.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
大肠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在37℃左右。
在这个温度下,它的生长
速度最快,最适合进行微生物实验研究。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大肠杆菌就不能正常生长。
在低温下,细胞的
代谢反应速度缓慢,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生长。
在高温下,蛋白质会失去结构和功能,使得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和分裂。
4. 温度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当温度低于20℃时,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一般需要24小时
或更长时间才能生长出足够数量的菌落。
当温度在30℃左右时,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可以在12小时内生长出足够数量的菌落。
当温度到达37℃时,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菌落形成时间最短,通常只需要6-8小时。
当温度超过40℃时,大肠杆菌无法继续生长,会发生死亡或失活。
综上所述,大肠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在37℃左右。
当人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应该控制好生长温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内杆菌,常随人与动物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类尚未完全统一,过去主要依据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进行分类。近十多年来,应用DNA同源性研究、抗生素敏感谱、种和型特异性噬菌体,以及电子计算机分析技术等,使其分类日趋合理。目前肠杆菌科至少有25个菌属,90个以上菌种、生化群和血清群,其中与医学关系较密切者见表。
表9-1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细菌 属 代表种 致病性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肠道外感染, 急性腹泻 志贺氏菌属 (Shigella) 痢疾志贺氏菌 (Sh.dysenteriae) 细菌性痢疾 爱德华氏菌属 (Edwardsiella) 迟纯爱德华氏菌 (E.tarda) 蛇类等血动物的正常肠道寄居菌,偶见于健康人或腹泻者粪便内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肠热症、急性肠炎、败血症 枸橼酸杆菌属 (Citrobacter) 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 (C.freundii) 条件致病菌,引起继发性感染 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肺炎克雷伯氏菌 (K.pneumoniae) 肺炎,泌尿系、创伤感染 败血症等 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 产气杆菌 (E.aerogenes) 很少引起原发性感染 哈夫尼亚菌属 (Hafnia) 蜂窝啥夫尼亚菌 (H.alvei) 对人无致病性 沙雷氏菌属 (Serrati) 粘质沙雷氏菌 (S.marcescens) 条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 呼吸道及创伤感染 变形杆菌属 (Proteus) 普通变形杆菌 (P.vulgaris) 食物中毒,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等 耶尔森氏菌属 (Yersinia) 鼠疫耶尔森氏菌 (Y.pestis) 鼠疫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草原居民欧文氏菌 (E.herbicola) 植物寄生菌,曾从人体肠道及化脓扁桃体中分离到 耶尔森氏菌具有肠道杆菌科的共性,有肠道杆菌的共同抗原,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呈现血清学交叉反应。为编排方便起见,放入动物源性病原菌中讲授。
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常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侵入肠道以外部位时,也可引起疾病,故为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引起人类肠道疾病。
肠道杆菌具有下述共同特性: 1.形态与结构:中小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为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有些菌在血琼平板上出现β型溶血,在液体培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一般说来,生化反应的强弱与其致病作用成反比。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前者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数能分解乳糖。
4.抵抗力:不强,加热60℃经30分钟即死亡。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等非致病菌有选择性作用,可制备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分离肠道致病菌。
5.变异:易出现变异菌株。最常见的是耐药性转移、毒素产生和生化反应等的改变。这在致病力、细菌学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均有重要意义。
6.致病物质:内毒素是肠道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部分肠杆菌产生外毒素致病。 7.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第一节 大肠杆菌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株产生β型溶血。在鉴别性或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有颜色、直径2~3mm的光滑型菌落。
生化反应: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酵葡萄糖、麦芽胞、甘露醇、木胶糖、阿拉伯胶等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即为典型大肠杆菌。
(三)抗原构造 较复杂,有O、K、H、F四种抗原。O抗原为脂多糖,已有171种,其中162种与腹泻有关,是分群的基础。K抗原有103种,为荚脂多糖抗原。从病人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有K抗原,有抗吞噬和补体杀菌作用。根据耐热性等不同,K抗原分为L、A、B三种,其中L、B不耐热,有60种。F抗原至少有5种,与大肠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表明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四)抵抗力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 ,CF);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大肠杆菌的菌毛。致病大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使人类致泻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TAⅡ(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Ⅰ、Ⅱ),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1)大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 LT):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即失活。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又分成A1和A2,其中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与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胞内ATP转化cAMP。当cAMP增加后,导致小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力而出现腹泻。LT的免疫原性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两者的抗血清交叉中和作用。
(2)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 ,ST):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ST可激活小肠上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在空肠部分改变液体的运转,使肠腔积液而引起腹泻。ST与霍乱毒素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生一种肠毒素,即LT或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生。有些致病大肠杆菌还可产生vero毒素。 3.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上行性尿道感染多见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理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致病因素是LT或ST,或两者同时致病。有些菌株具有定居因子,常见者为O6:K15:H16、O25:K7:H42。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血清型有一定参考意义。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表9-2 引起急性腹泻的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感染部位 小肠 小肠 大肠 大肠 腹泻类型 水泻 水泻 痢疾样 血性腹泻 易感人群 婴儿,成人 婴儿 成人,儿童 各种年龄? 分布 发展中国家(热带) 世界各地 世界各地 北美、日本 流行病学 散发或暴发婴儿腹泻及旅游者腹泻 散发或暴发婴儿腹泻 散发或暴发,常见于年龄较大儿童 致病机理 LT、ST
定居因子 细胞毒? 定居因子 侵袭肠粘膜细胞 细胞毒? 常见O血清型 6、8、15、20、25、27、78、148、159 2、26、44、55、86、111、114、119、125、126、127、128、142、146、158 28、29、112、124、136、143、144、152、164、167 O157:H7 鉴定 测定LT、ST、检出定居因子血清型 血清型与临床表现 血清型测定细菌侵袭力 血清型 此外,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sive E.coli,EAEC)也可引起腹泻,但对其发病机理与血清型尚不了解。EAEC不侵入肠上皮细胞,不产生LT或ST,也无VT毒素。唯一特征是具有与Hep-2细胞(人喉上皮细胞癌细胞系)粘附的能力,故也称Hep-2细胞粘附性大肠杆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细菌的分离鉴定 1.标本: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腹泻者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血液需先经肉汤增菌,再转种血琼脂平板。其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