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小陇山麻沿林场锐齿槲栎种群退化原因及恢复关键技术

小陇山麻沿林场锐齿槲栎种群退化原因及恢复关键技术作者:翟剑陈琨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甘肃省小陇山麻沿林场锐齿槲栎种群严重退化,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为探究锐齿槲栎种群退化原因及恢复关键技术,有效促进锐齿槲栎种群恢复和增长,详细分析了锐齿槲栎种群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身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锐齿槲栎种群恢复关键技术,包括生境恢复技术、种群增殖技术、生态适应性增强技术及土壤管理技术等。
关键词锐齿槲栎;种群退化;种群增殖技术;生态因素;人为因素;甘肃省小陇山麻沿林场中图分类号:S754.1;S792.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0.079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 Maxim.)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树种。
近年来,甘肃省小陇山麻沿林场(以下简称麻沿林场)锐齿槲栎种群严重退化,不仅威胁锐齿槲栎自身生存,还可能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功能产生深远影响[1]。
因此,对麻沿林场锐齿槲栎种群退化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恢复技术,对生态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 锐齿槲栎生态特征锐齿槲栎属于壳斗科槲栎属,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锐齿槲栎喜光、耐旱,且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
锐齿槲栎根系发达,能有效地固土防沙,在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锐齿槲栎树叶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锐利锯齿,秋季叶色转为鲜艳红色或黄色,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锐齿槲栎的果实在野生动物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林业种植重要种子资源。
但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与繁殖力相对较弱,且受环境变化、人为干预影响,一些地区的锐齿槲栎种群数量正在减少,需通过科学管理和恢复技术来维持其种群健康稳定。
2 麻沿林场概况麻沿林场位于东经105°32′~105°50′、北纬34°01′~34°10′,在我国西北地区林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浅谈檞栎育苗造林技术

1.槲栎特性概述作为典型的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植株形式,槲栎广泛遍布于国内的温带以及亚热带北端山地等区域。
植株高度可以达到二十米左右,树冠为广卵样式。
小枝无毛且存在谈褐色皮孔形状。
叶子成长椭圆倒卵样,先端微钝、段渐尖,接触位置窄楔或是圆形样式。
侧脉一般以十至十五对形式,叶柄长度两公分左右,无毛。
槲栎青睐光照,抗寒能力比较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耐旱以及贫瘠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表现,萌芽能力较高。
与此同时其在耐烟尘、针对有害气体的抗性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对于土壤肥沃地区、湿度较高区域以及排水较好的区域等槲栎均可以较好的生长,褐色土地生长相对缓慢。
2.育苗分析2.1采种选择20-25年生的没有病虫害等影响的健康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树。
果实成熟期(每年10月1日---11月30日)间往往会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且带有光润色泽,能够自行完成脱落过程。
在树底下捡取、将果子击落等搜集收集起来均可以。
完成采种之后则需要开展筛选工作,去除其中已然为病虫害所影响的种子以及色泽异样的种子,初步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优质种子。
对于槲栎植株而言,橡实象鼻虫为其主要虫害形式,单从外观往往难以察觉分辨。
可将整个种子浸润于五十五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内保持十分钟,随即可以将全部的害虫等进行消杀处理。
通过消杀之后种子于荫蔽干燥等的位置进行晾干晒干,每天进行三四次左右的翻覆,以避免种子由于发热而出现霉变情况。
完成晾晒之后随即进行储藏。
对于储藏环境首以地势较高且干燥、另外地下水位较低位置最宜。
基坑的深度保持八十公分,宽度保持一百公分左右即可,长度主要以具体需要储藏的种子量情况决定。
在基坑的底部铺设厚度十五公分的细沙,并于沙子上摆放五公分厚度的种子,种子的上端再覆盖三公分厚度的细沙。
细沙和种子彼此交替放置,直到间距坑口十公分左右即可。
于坑内每间隔一百公分位置设置一秸把,从而避免种子由于过热而出现霉变情况。
最后覆土的高度应当略微高于地面,并于坑的周边开挖三十公分左右厚度的排水槽,以避免雨水等的侵入影响。
栎类植物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过程分析

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栎类植物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过程分析周仁丽(河北省洪崖山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保定074200)摘要:栎类植物是一种属于壳斗科栎属类植物,其主要生长在暖温带以及亚热带的落叶阔叶林中。
栎类植物不仅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粮油植物,也是我国传统的牲畜优质饲料。
栎类植物是我国北方的优势树种,具有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今一些人们开始大量种植栎类植物,其育苗在种植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分析了栎类植物在基质容器中育苗的过程,探讨了不同的轻基质容器对栎类植物育苗的影响,希望能够对促进栎类植物育苗的成活率、加快栎类植物育苗进程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栎类植物;轻基质容器;育苗过程1栎类植物介绍栎类植物属于壳斗科栎属类植物,是一种长绿、落叶乔木、稀灌木。
其壳斗包着坚果,壳斗外壁的小苞片鳞形、线形、钻形,覆瓦状排列,紧贴或开展,每壳斗内有一个坚果。
栎类植物本属约300种,分布广泛,亚、非、欧、美4洲均有分布,在我国,这种植物有许多种类,分布在全国的各省区,是森林中重要的一种树种。
2栎类植物育苗状况及影响出苗因素2.1育苗状况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为栎类树木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广泛种植栎类树木,传统的露地式种植育苗在早期容易出现枯黄、滞育的现象,甚至生长缓慢,这些都降低了育苗的质量,种植周期延长,经济效益也随之大大降低,育苗状况不容乐观。
在这种传统育苗状况有很大弊端的作用下,容器育苗成为林业林木种苗的主要供应方式,容器育苗有很大的优势,如育苗期短、成活率比传统育苗高、苗木质量规格高、可以集中工厂化育苗等。
因此,容器育苗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育苗选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2.2影响出苗因素栎类植物育苗成活率是否高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光照条件、深播与否、虫兽危害以及基质容器等,这些对栎类植物的育苗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光照条件和基质容器。
合适的光照条件在栎类育苗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效率在50%~80%,栎类幼苗生长良好,各项生长指标正常,然而如果偏离这个范围,其出苗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在记录栎类植物生长的节点上发现,当生长环境温度过高后会有病虫害的发生,需要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在栎类植物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适当通风,增加遮阳网防止光照过于强烈,因此,在栎类育苗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工遮光非常有必要。
辽西地区槲栎与六道木园林苗木复合经营培育技术

辽西地区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槲栎与六道木在辽西地区南部野外有较多零星的自然生长,这两个树种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表现优异,可通过科学的复合经营培育为高规格园林苗木。
圃地培育槲栎园林苗木,需密度合理,以促进干径生长与树冠发育为主,周期较长;科学利用槲栎大苗株行距之间的土地资源,间作培育六道木灌木,在同一经济周期内,兼得合格的槲栎与六道木园林苗木,单位面积产出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自然气候概况辽西地区包括辽宁省葫芦岛市、朝阳市、阜新市等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60mm ,无霜期140d 左右,近年极端低温-31.1℃、极端高温42.0℃,冬季寒冷干燥,植物生长期干燥多风,7—9月雨量集中,蒸发量大,植物生长受干旱影响较大。
2槲栎与六道木的生物、生态学特性2.1槲栎槲栎(Quercus aliena ),也称菠萝树、橡树等,为壳斗科(Fagaceae )栎属(Quercus )落叶乔木,种子为坚果,结果期9—10月。
槲栎种子营养成分丰富,叶片肥厚宽大,叶形美观,树冠浓密,属本地单叶最大的落叶乔木;在辽西南部地区阳坡常见零星或小面积天然生长的大树,为本地原生乡土树种,具有优良的园林绿化功能[1]。
槲栎为深根性阳性树种,喜光、耐瘠薄、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土层深厚地块生长更好。
2.2六道木六道木(Zabelia biflora )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六道木属(Zabelia )灌木,俗称“降龙木”;辽西南部野外常见,生长于山地阴坡或半阴坡,为高1~2m 灌木,木质坚韧,其茎干表面有明显均匀的纵向6道纹路,略显白色;灌木生长缓慢,花果期5—9月,叶、花可入药;六道木耐旱、抗寒、喜光、萌蘖力强,在肥沃土壤生长更好,生长干形奇特,为优良的园林树种[2]。
3复合经营技术辽西农村拥有适宜的耕地,具备培育园林苗木的基本条件;槲栎与六道木都是辽西地区的原生树种,具有耐干旱、耐低温等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具有收稿日期:2022-02-11作者简介:马玉会(1977—),男,辽宁喀左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保护等。
槲树种子处理方法及山地直播造林技术

21 年 1 01 1月
内 蒙古 林 业 调 查 设 计
I n r Mo g l o e t n e t ai n a d De in n e n oi F r sr I v si t n sg a y g o
vj f 34. . No 6
No e v m ̄,. O1 r2 1
收稿 日期 :0 1一 4—1 21 o 8
作者简 介 : 陈冬冬 (9 2一) 男 , 17 , 辽宁省凤城市人 , 助理工程师
dnaeT ub , 叶 ett hn ) 落
白色 。种子 采收 后 立 即放 在 通 风 处 摊 晾 阴 干 , 天 每 翻动 2—3次 , 到 种 子 变 成 淡 黄 色 , 子 水 分 达 直 种 1%左 右时 便可贮 藏 。贮 藏前将 槲 树种 子用 敌杀 死 2
乔木 , 单叶互生 , 叶片倒卵形 , 边缘有 4— 0对波状 1 裂, 小枝及叶背密生绒毛, 雌雄 同株 , 雄柔荑花下垂 , 雌花 1~ 3朵簇 生 , 坚果 , 圆形 , 子生 于杯 状壳 斗 长 种 内, 壳斗上的鳞片膜质 , 狭披针形 , 先端反折。 槲 树适应 性强 , 耐瘠 薄土 壤 , 多分 布于辽 东低 山
1 种 子采 集与层 积处 理
坑 内, 当层积处理种子体积达到离地表 2 c 5m时 , 盖 层 稻草 , 并沿 沟走 向每 隔 2 远插 一 束 直径 > c m 5m
一
以上秫 桔 把 , 以利通 气 防止种 子 发热烧 种 , 最后 用壤 土盖严 整个 种 子层 积 坑 , 雪 时 可 在 坑 表 面堆 积 积 下 雪 , 持坑 中的水 分和适 宜 的低 温条 件 。 保
10 倍液浸泡 0 5 , 00 .h可杀灭蛀实蟓鼻虫和虫卵。 冷藏。把阴干的种子用玻璃丝袋装 好 , 放到通 风 避 阴库房 存放 , 房 内要 有 防 鼠措施 , 库 防止 老 鼠啃
《栎属树种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规程》

《栎属树种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规程》一、引言栎属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特点是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可修复土壤、能防风固沙,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因此,栎属树种的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栎属树种育苗及山地造林的技术规程。
二、育苗技术1.种子采集与处理栎属树种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成熟,可进行采集。
采集后,应将种子进行清洁和筛选,去除破损和不成熟的种子。
对于一些具有休眠性的种子,还需要进行破休处理,如热水浸泡、冷藏等。
2.育苗基质准备栎属树种的育苗基质应疏松、透气、保水性好,可采用沙土、腐殖土和珍珠岩等作为基质组成。
基质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播种与管理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布在育苗基质上,覆盖一层薄膜,保持湿润环境,适度通风。
种子发芽后,要适时去掉覆膜,并进行光照和温度控制。
同时,要定期浇水和施肥,保持育苗基质的湿度和养分供应。
4.移栽与定植技术育苗成活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应进行移栽和定植。
移栽时,要小心保护幼苗的根系,避免损伤。
定植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点,挖好适合苗木生长的坑,将苗木放入坑中,填土并压实。
同时,要注意补充养分和水分,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三、山地造林技术1.选区与造林设计选择合适的山地地形和土壤条件进行造林,避免选择过陡或过坡的山地。
在造林设计中,要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行株距和株行距,以便于苗木的生长和管理。
2.土壤改良与保水措施山地土壤一般较贫瘠,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可采用添加有机肥、掺杂石英砂和施用复合肥等措施,以改善土壤条件。
3.植树方法与管理在山地造林中,可采取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法。
人工造林时,要选择健康、生长良好、适应环境的苗木进行植树。
植树时,要注意保护根系,挖好树坑,填土均匀,并按照设计的行株距和株行距进行植树。
植树后,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防治病虫害。
4.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在栎属树种的育苗及山地造林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技术和遗传改良,提高苗木质量和抗逆能力。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32 抚育 管理 .
密, 有灰 白色 柔毛 , 花期 4 5月 , — 果期 1 0月 , 坚果 卯 状 椭 圆
造林 后 连续 进 行除 草 松土 2 3年 , 1 分 别 于 4 6 — 第 年 、、
8月进 行 。 2年分别 在 4 6月进 行 。 3年在 6月进行 。 第 、 第 如
形 。 栎 喜光 , 寒 , 土壤 适 应性 强 。 干旱 瘠 薄 , 芽 力 槲 耐 对 耐 萌
现 代农业 科技
2 1 第 6期 0 0年
林 业科学
槲 栎 育苗及 造 林 技术
郑奇 志 牛大 平 z 温林 辉
(河南省泌阳县林业技 术推 广站 , 南泌 阳 4 3 0 ; 泌阳县林业局退耕办 ;, 河 6 7 0 驻马店市薄山林场) 摘要
成 活率 。 关键 词
介 绍 了槲 栎 的特征 习性 , 总结 了槲栎 的 育苗要 点 和造林 抚 育技 术 , 并 以期 为广 大林 农槲 栎 育苗造 林提 供 指导 。 高槲标 的 造林 提
33 病 虫 害 防 治 .
在 树下 拾取 或将 种 子打落 后 收集 起来 。 种后进 行 粒选 , 采 剔 除病 虫损 害及 色 泽 不正常 的种子 , 得 优 良种子 9 %以 上 。 可 0 槲 栎 种 子 中常 有橡 实 象 鼻 虫 , 观 不 易发 现 。 入 5 外 浸 5℃温 水 1 n后 即可 全部 杀 死 种 内害 虫 。 0mi 经杀 虫 处 理后 的种 子 在庇 荫干 燥 的地方 摊 开晾 干 , 天翻 动 3 4次 。 每  ̄ 以防 种子 发 热 生霉 。 干后 即 可 贮藏 。 藏 在 地势 高 燥 、 下水 位 较 低 晾 贮 地 的地方 。 坑深 8 m、 挖 0c 宽约 1 长度 以 种子数 量 多少 而定 , m, 在 坑底 铺厚 约 1 m 的细沙 , 上摊 放 种子 5c 5c 沙 m厚 , 种子 上 再盖 3c m厚 的细 沙 。 沙 与 种 子 交替 摊放 , 至 距坑 口 1 细 直 O c 左 右 。 坑 中每 隔 1 插 一 秫 秸把 , m 在 m 以防 止种 子 发 热 生
槲栎

播种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排灌条件的砂壤土作圃地,深翻,整平,作床,并施足基肥。播种前将种子放在水 中浸泡1天,捞出后摊放在阴凉处晾干。春播为3月下旬,秋播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土层深厚的山坡,梯田翻 耕后,也可整平作畦育苗。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间苗,以达到苗全、苗旺的目的。
整地
在平缓地用机械进行全面或带状整地,深30厘米左右。山地陡坡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坑的长径1米、短径60 厘米。草皮表土放入坑中,拣出石块和草根,松土深度30~50厘米,坑面外高里低。沿横坡方向排列成行,上下 交错,以利于保持水土。
管理
造林后连续进行除草松土2~3年,第1年分别于4、6、8月进行。第2年分别在4、6月进行。第3年在6月进行。 如苗木干形不良,可在造林后3~4年平茬,即在槲栎停止生长季节,从基部平地面截掉,切口力求平滑不劈裂, 翌年选留1株竖立粗壮的萌芽条抚育成林。槲栎要及时修枝,以培养优良干形,提高木材品质。在树木休眠期间进 行修枝,把枯死枝、弱枝、虫害枝及竞争枝修剪掉。切口要平滑,不伤树皮,不要留桩,伤口愈合快。修枝强度 不能过大,避免影响林木生长量。
槲栎
壳斗科栎属植物
01 形态特征
03 分布范围
目录
02 生长环境 04 繁殖方法
05 栽培技术
07 主要价值
目录
06 下级分类
基本信息
槲栎(Quercus aliena Blume)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小枝粗且无毛,叶长椭圆状倒卵形或 倒卵形,先端短钝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具波状钝齿,老叶下面被灰褐色细绒毛或近无毛;果壳斗杯状,小苞 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紧贴被灰白色短柔毛,果卵圆形或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槲栎产于中国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常生长于海拔100-2000米的向阳山坡,常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或成小片纯林;槲栎喜光,半阳坡及阳坡 上生长良好,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薄,萌芽力强,耐烟尘,对有害气体抗性强。在肥沃、湿度较大、 排水良好的半阴坡、土层薄的向阳陡坡生长良好;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 留桩 , 口愈合快 。注意修枝强度不能过大 , 伤 避免 影 响林 木 生长 量 。 3 病 虫害防治 . 3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防治方
子打落后收集起来进行粒选 ,剔除病虫损害及色 泽不 正 常 的种 子 , 可得 9 %以上 优 良种 子 。槲 栎 o
种 子 中常 有 栗 实 象 鼻 虫 ,外 表 不 易 发 现 ,浸 入 5 温水 1 5C 0分钟 后 即可杀 死种 内害虫 。 杀 虫处 经
32 抚 育 管理 . 造林 后 连 续 进 行 除草 松 土 2 3 ~ 年 , 1 分别 于 4月 、 第 年 6月及 8月进 行 。第 2年 分别 在 4月 、 6月进 行 。第 3年在 6月 进行 。如 苗 木 干形 不 良 , 可在 造林 后 3 4年平 茬 ,  ̄ 即在 槲栎 停
理后的种子在庇荫干燥地方摊开晾干 ,每天翻动 34 , 次 以防种子发热生霉 。 晾干后 即可贮藏于地 势高燥 、 地下水位较低 的地方。 挖坑深 8c 宽约 0m, l m,长度以种子数量 多少 而定 ,在坑底铺厚约 1c 5m细沙 , 沙上摊放种子 5m厚 , c 种子上再盖细 沙 3m厚 。如此 细沙 、 c 种子 交替 摊 放 , 直至距 坑 口 le Om左右 。在坑 中每隔 l m插一束草把 , 以防止 种子发热生霉 。 覆土封盖要略高于地面, 在坑 的四
2 1 年第 1 期 00 1
现代园艺
槲 栋 胄 苗 及造 赫 技 市
孙秋 芽
( 江西 省樟 树市 试验 林场 3 1 1 ) 3 2 1
槲栎 , 壳斗科栎属。常绿或落叶乔木 , 广泛分 布于 我 国温带 至亚热 带北 部 山地 。 子含 淀粉 , 种 可 酿酒 , 可 制 凉皮 、 条 和 作 豆腐 及酱 油 等 , 可 也 粉 又 榨油 。木材坚硬 , 耐磨力强 , 可供建筑 、 家具等使 用。 槲栎叶形奇特 , 秋叶转红 , 枝叶丰满 , 可作庭荫 树; 若与其它树种混交植风景林 , 更具景观效果。 现将 斛栎 生态 习性 、 苗 和造林 技 术 简介如 下 : 育
1 生态 习性
沙壤土作 圃地 , 深翻、 整平 、 作床 , 并施足基肥 。播 种前 将种 子 浸水 l , 出后 摊 放在 阴凉 处 。 天 捞 春播
为 3月下 旬 , 播 在种 子成 熟后 随采 随播 。 秋 土层 深 厚 的山坡 , 田翻耕 后 , 梯 也可 整平 作 畦育苗 。6 m 67 2
一
般在树木休眠期间进行修枝 ,把枯死枝、衰弱
21 采种 及 贮藏 选 择 2 ~ O年 生 、无 病 虫 害 . 05
枝、 病虫 害及竞 争 枝剪 掉 。 口要平 滑 , 切 不伤 树皮 ,
的健 壮树 木作采 种母 树 。果 实成熟 时 由绿 变 黄褐
色, 坚果有光泽 , 自行脱落。在树下拾取或将种 可
( 收稿 :0 0 0 一 1 2 1— 9 O )
2 播 种 选择地势高燥 、 . 2 平坦 , 有排灌条件的
面挖 3e 0m深 的排水 沟 , 防止 雨水浸 入 。
响种子发芽 , 浸种后 2 天阴干后才能贮藏 ; ②二氧
化碳熏蒸 : 将种子放密封容器 内 , 2  ̄温度 以 在 5 C 下 用 二 氧 化 碳 3mU 处 理 2 0 m, 0小 时 ,杀 虫 率 在 9 %以上 , 5 对种子发芽无影 响 ; ③喷杀成虫 : 成虫 期可用 9%敌百虫 10 0 00倍液 喷杀 ,效果 良好 。
3 e 左 右 。山地 陡坡 多采 用 鱼鳞 坑整 地 , 长径 0r a 坑
的皮孔 。单叶互生 , 叶长椭 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 ,
l 短径 6c m, 0m。拣 出石块 和草 根 , 草 皮 表 土放 将
先端微钝或短渐尖 ,基部窄楔形或 圆,有波状 印 齿, 下面密生灰白色细绒毛 。侧脉 l 5 , 0 1 对 叶柄
播种量 10 2 0g 5 ~ 5k ,产苗 20 0 30 0 。出苗 00 00 株 后, 要及时中耕除草、 间苗 , 达到苗全 , 苗旺。
3 造 林抚 育
31 整 地 .
平 缓 地 用 机 械 全 面 或 带状 整 地 , 深
树 高达 2 m, 冠广 卵形 。 0 树 小枝 无 毛有 淡 褐色
法 :①掌握在无病林区采集种子 ;②采集后的种 子, 要进行精选 , 挑除带伤的和带虫的坚果 , 然后 晾 晒降低 含 水 量 至 3% 0 再 混 沙 贮 藏 ; 贮 0 4 %, ③
存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 降低温度 , 并定期检查。 害虫主要是栗实象鼻虫。 防治方法 : ①温水浸 种: 将种子放进 5 %温水 中浸泡 l 分钟 ,或在 5 0 5 ̄ 0C的温 水 种 浸 泡 1 5分钟 , 杀虫 率 很 高 , 不 影 且
长 13m,  ̄c 无毛。 壳斗杯状 , 小苞片鳞片状 , 排列紧 密 , 灰 白色 柔 毛 , 有 花期 4 5月 , ~ 果期 l 0月 , 果 坚
卵状 椭 圆形 。 栎 喜光 , 槲 耐寒 , 土壤 适 应性 强 。 对 耐
入坑中, 松土深度 3 0 r 坑 面外高里低 。沿横 05e , a 坡 方 向排列 成行 , 下交 错 以利保 持水 土 。 上
干旱瘠薄, 萌芽力强。 耐烟尘 , 对有害气体抗性强。 在肥沃、 湿度较大 、 排水 良好 、 半阴坡 、 阳坡及 阳 半 坡上生长良好 , 在土层瘠薄的向阳的陡坡 , 槲栎也
可生 长 , 在褐 色土 上生长 缓慢 。
2 育 苗
止生长季节 , 从基部平地面截掉, 口力求平滑不 切 劈裂 , 翌年选 留 1 株竖立粗壮的萌芽抚育成林。 槲 栎要及时修枝 , 以培养优 良干形 , 提高木材 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