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经贸的关系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研究摘要:近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与西方发达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当前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经济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中国与欧盟发展贸易已经有很长时间,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虽在历史上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

近年来在欧盟与中国贸易过程中,我国遇到了很多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等,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利益。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逐年加大。

在对中国产品调查的案件中,欧盟官员的核查比以往更为严厉,在关键的给予中国企业个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欧盟方面更是大幅度倒退,拒绝承认的理由几近蛮横无理。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依据该组织相关法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对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同样以反倾销的方式予以积极的反击。

2.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各国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强,因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的国家,同时也是设置tbt最严重的国家。

调查表明tbt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欧盟在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环保等方面设置的限制,对我国出口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超过了700多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历程自1975年中欧建交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初始阶段,双方主要进行商品贸易,以传统的农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双向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而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也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双方经济互补性强是推动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等方面具备优势,而欧盟则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互补性促使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实现了共赢。

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约7500亿欧元。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约为4138亿欧元,而进口额为3357亿欧元。

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结构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过去,双方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贸易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

尤其是在金融、旅游、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中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此外,双方也在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随着欧盟提出“欧洲绿色协议”和中国倡导的“碳中和”目标,双方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势头良好。

四、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前景展望未来,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有望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双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1.加强数字经济合作。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与欧盟可加强在数据安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推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双方可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解决贸易壁垒和争端,创造更好的贸易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

中国欧盟的贸易关系探析.pptx

中国欧盟的贸易关系探析.pptx

1995 403.4
14.4 190.9 212.5 -21.6
2000 690.4
14.6 381.9 308.5 73.4
2005 2173.1
15.28 1437.12 735.95 701.16
2006 2723
15.47 1819.83 903.19 916.64
2007 3561.5
16.38 2451.92 1109.6 1342.3
2006年
金额
占%
1819.8 100
405.5 24.8
389.8 21.4
93
5.1
61.3
3.4
48.4
2.7
51.2
2.8
57.4
3.2
58.4
3.2
2007年
金额
占%
2451.9
100
587.4
24
572.9
23.4
116.7
4.8
91.2
3.7
79.9
3.3
78.5
3.2
78
3.2
63.3
1998年, 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 提升到与欧与美俄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
2001年,《欧盟对华战略》提出70多条加强对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3年,欧盟发布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 利益与挑战》决定同中国开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推动双边关系 进一步发展。
19.6
2009 年
134
27
20.1
近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 主要涉案案件金额(图7)
案件 人造刚玉 碳化硅 钢板 硅锰铁 金属镁 黄磷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中国与欧盟关系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一主题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历史与现状为主线,分析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演变过程及现状。

历史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政治隔阂和文化隔阂。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开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995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之后的几年中,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

欧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并且对中国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

2003年,中国和欧盟签署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意味着双方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

在此之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合作不断深化。

现状当前,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前,双方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商品贸易上,而现在,服务贸易和投资在合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欧洲在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环保技术等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而中国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具有广泛的潜力和前景。

其次,政治层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政治对话不断加强,政府之间的相互访问也不断增加。

尤其是欧盟对习近平主席的本次访问给予高度关注,标志着中欧关系已经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期。

再次,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目前,双方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相互了解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这些领域的深入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中欧之间的友好交流和相互理解。

但是,在中欧关系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与合作一、引言中国与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两者的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和合作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规模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双边贸易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7000亿美元。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三、贸易结构中国和欧盟在贸易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的优势。

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如电子产品、服装和家电等;而欧盟则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如汽车、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等。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四、贸易壁垒和争端在贸易合作中,中国和欧盟也面临着一些贸易壁垒和争端。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双方对某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同时,贸易争端也时有发生,例如双方在钢铁、太阳能产能等领域存在分歧。

然而,中欧双方都意识到贸易争端不符合彼此的利益,因此,在WTO框架下,两者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维护贸易合作的稳定。

五、深化合作的领域除了贸易合作外,中国和欧盟在一系列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欧双方加强了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研发。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双方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

此外,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六、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挑战,而这也为双方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机会。

在全球化进程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与欧盟应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在未来,中欧双方可以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同时,双方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最新中欧经贸关系研究1论文

最新中欧经贸关系研究1论文

中欧经贸关系研究(1)论文摘要: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大市场,其商品、科技、劳务、服务和旅游都非常发达。

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贸易集团。

因此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洲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两国间贸易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不断升级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哲理。

因此,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有利于推动双边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

论文关键词:欧盟;经济互补性;直接投资;技术壁垒;贸易逆差一、前言我国与欧盟自1975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3年,中欧贸易额为1252.2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达到1772.8亿美元;2005年双边贸易突破两千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1亿美元;2006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慢的形势下,双方贸易仍呈较快增长势头,贸易额增加到2723.1亿美元,直至2007年全年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356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

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

中国与欧盟均既是贸易大国。

200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总值达90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中国向欧盟出口额为1819.8亿美元,比上年增26.6%。

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自欧盟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

2008年自欧进口1327亿美元,增长19.6%;对欧盟出口29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及未来发展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及未来发展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及未来发展中国与欧盟作为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不仅加强了贸易往来,还在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而自2004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双方的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截至2020年,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货物贸易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

此外,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持续增长,中国也在欧洲寻找更多的投资合作机会。

因此,可以说中国和欧盟是彼此重要的经济伙伴。

然而,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两者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欧盟对中国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而中国则希望欧盟能够放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欧经贸合作的敏感问题,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权益。

此外,公平竞争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然而,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转型,这为与欧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加大开放力度,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为中国提供巨大支持。

同时,欧洲也期待与中国合作,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寻找共同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可能会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首先,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

此外,在投资领域,双方可以加强合作,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推动更多的双向投资。

另外,双方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合作,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此外,中国和欧盟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可以加强合作。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与发展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与发展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与发展自从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与发展。

这一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欧洲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推动了两者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对中国与欧洲经贸关系的影响以及合作的前景。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之一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中国通过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道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贸活动的便利化与加速化。

例如,中国与希腊合作建设的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将成为中国货物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枢纽。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的技术与资金优势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

欧洲国家面临着基础设施短缺与改善的需求,而中国正具备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通过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加快欧洲国家的发展步伐,也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二、贸易便利化与市场开放一带一路的构想旨在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发展。

通过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这一倡议为中国与欧洲国家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

双方加强了贸易关系,进口与出口额显著增加,有效推动了两地贸易的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市场的开放与多边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欧洲的多边贸易合作,并促成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自贸协定的达成,为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共享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经济合作,实现共赢与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也延伸到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科技合作领域,中国与欧洲国家加强了科技交流与创新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教育合作方面,中国与欧洲国家开展了留学交流项目,为两地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四、挑战与前景尽管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欧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合作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文化差异与法律制度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外经济关系始终都是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同时它也是—国/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工具,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现今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欧洲发展呈现出以欧盟为核心的同心环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关系之一。

早在201X多年以前,古丝绸之路就已经贯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中欧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纽带。

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汉帝国、蒙古帝国的相继崩溃,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贸易遭到破坏,中欧贸易往来近乎断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大陆战争不断,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且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对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剥削和掠夺。

冷战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中国和欧共体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尽管受到了制约,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90年代初,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中欧经贸关系在90年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目前,欧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欧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欧盟还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研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

一是运用历史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各个时期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是在分析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时,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

本文研究的中欧经贸关系是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文中的中欧均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本文重点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由于篇幅有限,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欧贸易关系和相互间的投资关系。

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四个部分。

第二章为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

本章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冷战以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的经贸往来,然后重点对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考察。

尝试把中欧同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基本处于冰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欧贸易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欧贸易持续增长,欧共体对华投资、中欧科技合作起步,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然后,逐一地对各个阶段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尽管中欧经贸关系在冷战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欧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双边关系具有“从属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关系的派生性”,双边经贸关系只能从属于东西方对峙和冷战总战略,在中美关系恶化、欧美关系密切、美苏关系恶化时陷入低谷,在中苏关系决裂、中美关系改善时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加深双方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也没有更多地激发出双方追逐共同经济利益的热情,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第三章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

本章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回顾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进入90年代,为了摆脱盟内经济停滞的局面,欧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带动盟内经济复苏。

而这一时期,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改善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得欧盟迅速对其亚洲、中国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

中国对外战略也在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中国认识到与欧盟存在着诸多的共识或共同利益。

中欧各自的政策调整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保障。

而且,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也为双边经贸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不仅如此,总体上说90年代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也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对外关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使得欧盟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不升级、不扩大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上述几个因素共同推动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仍然强调“通过接近促使变化”的政策,并不时地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向中国发难,这些都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四章为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

本章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回顾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相互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置于国际大舞台之上。

中欧双方只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才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与此同时,“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单边与多边的争论。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使中欧之间形成了战略利益的更多重合与认同。

而且,随着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近年来中欧双方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挖掘出了诸多的共同战略利益。

在此背景下,中欧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大大提高。

另外,中国入世也成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欧元的正式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为欧盟对华投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东扩也对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1世纪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绩。

但是,一些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凸显。

如人权问题仍不时地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迟迟不能解除、欧盟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欧伙伴合作协定难以成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权因素的掣肘。

东扩对欧盟对华投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欧盟老成员国的对华投资,中欧贸易投资不平衡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欧盟首份对华经贸政策态度强硬、对华要价偏高,增加了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削弱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加强了对华反倾销调查,设置了诸多技术性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

而且,近年来欧美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时较为明显的联手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欧在双边经贸问题上谈判、协调的空间。

最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如中欧贸易失衡加剧;欧盟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增幅有限;欧盟拒绝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拒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欧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扩大等。

第五章为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

在前几个章节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欧贸易关系、相互投资关系、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九大建议。

摘要2-5Abstract5-131 导论13-211.1 研究意义13-141.2 研究综述14-181.3 研究框架18-201.4 创新与不足20-212 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21-462.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21-222.2 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经贸关系的发展22-442.2.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22-272.2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27-352.2.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35-442.3 小结44-46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46-893.1 背景46-573.1.1 国际经济背景46-473.1.2 国际政治背景47-503.1.3 欧洲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50-543.1.4 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54-573.2 发展概况57-653.2.1 中欧贸易概况57-613.2.2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概况61-643.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64-653.3 特点65-693.3.1 中国对欧盟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653.3.2 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65-673.3.3 中欧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对称673.3.4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领域扩大,区位选择有所变化67-683.5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平均金额较高,技术含量较高683.3.6 中欧科技合作步入机制化发展轨道68-693.4 影响因素分析69-873.4.1 互补性强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69-703.4.2 欧盟对亚洲、中国战略的调整70-743.4.3 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74-793.4.4 中欧高层政治对话机制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保证79-803.4.5 欧盟在意识形态、人权问题上的积极转变80-813.4.6 欧洲一体化发展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81-863.4.7 中国台湾、西藏问题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86-87 3.5 小结87-894 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89-1674.1 背景89-974.1.1 国际经济背景89-904.1.2 国际政治背景90-934.1.3 欧盟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93-954.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95-974.2 发展概况97-1092.1 中欧贸易概况97-1024.2.2 中欧相互直接投资概况102-1084.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108-1094.3 特点109-1154.3.1 中欧商品贸易失衡1094.3.2 中欧商品贸易结构改善109-1124.3.3 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124.3.4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112-1134.3.5 服务业成为欧盟在华投资的新热点1134.3.6 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初步发展113-1144.3.7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起步1144.3.8 中欧科技合作在战略性项目上实现突破114-1154.4. 影响因素分析115-1474.4.1 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115-119 4.4.2 中欧战略利益的重合与认同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1194.4.3 制度性框架的完善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制度保证119-121 4.4.4 中国入世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121-1.4.5 欧元正式流通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123-1254.4.6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25-1314.4.7 美国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31-1334.4.8 欧盟最新对华经贸政策文件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33-1394.4.9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139-1474.5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147-1634.5.1 贸易失衡问题147-1514.5.2 欧盟对华投资存在的问题151-1544.5.3 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54-1594.5.4 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159-1634.6 小结163-1675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167-1775.1 发展趋势167-1705.1.1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167-1685.1.2 中欧相互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168-1705.1.3 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1705.2 中国的对策建议170-1775.2.1 尽快构筑对欧盟经贸政策的总体框架170-1715.2.2 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扩大政治认同1715.2.3 积极缓解贸易失衡局面171-1725.2.4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应对贸易摩擦172-1735.2.5 熟练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利益1735.2.6 建立扶持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173-1745.2.7 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174-1755.2.8 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提供政策、信息支持1755.2.9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175-177结论177-181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81-182参考文献182-190后记19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