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甘薯气候-土壤生产力与粮食安全对策

福建省甘薯气候-土壤生产力与粮食安全对策

福 建甘薯 生 产分 为 早 薯 、 薯 。早 薯播 插 期 为 晚 5月上 中旬 , 收获 期为 1 0月下 旬 到 1 月 下 旬 , 生 1 全
育期 6个 月左 右 , 南插 迟 收 晚 全 生 育期 可 比闽北 闽
多十几 天 。晚薯播 收期全 省较 一 致 , 插 期 为 7月 播 中旬左 右 , 收获期 为 1 下 旬左 右 , 生 育 期 长 近 2月 全
陈惠 蔡 文 华 张 春桂
(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福州 30 0 ) 5 0 1
摘要
采用经改进 的农业生态 区域法 , 计算 福建省 2 代表站甘 薯光温 、 9个 气候 及气候 一土壤 生产力 。结果 表 明:
人 为调 节 农 田水 分 到 最 适 状 态 时 , 使 气 候 生 产 力 增 加 13以 上 , 分 改 善 对 甘 薯 的增 产 率 大 于 其 它 粮 食 作 物 , 可 / 水 增 产 值 比 水稻 大 3 -4倍 ; 为调 节 肥 料 到 最 优 状 态 时 , 使 气 候 一土 壤 生 产 力 增 加 3 % , 人 可 0 目前 福 建 甘 薯 潜 力 利 用 率 仅 为 5 % 。根 据 各 级 生 产 力 的 变 化 特 点 , 出福 建 省 粮 食 安 全 的对 策 建 议 : 稳 定 水稻 种 植 面 积 , 加 甘 薯 种 植 比 5 提 ① 增 例 ; 建设 旱 涝保 收 田 ;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 进 甘 薯高 产 ; ② ③ 促 ④严 格 限制 非 农 业 用 地 , 制 人 口增 长 。 控 关键 词 甘薯 气 候 一土 壤 生 产 力 粮 食 安 全 对 策
农业 生态 区域法 ] 算 作 物潜 在 产 量 , 逐级 分 析 计 在 福建 各地光 、 、 、 温 水 土壤与 甘 薯生产关 系基础上 , 估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福 建 农 业 学 报 2 ( ) 6 6 6 O 2 1 6 4 :7 ~ 8 ,O 1
F ja1 o r a f Ag iu tr l ce cs u i 7J u n l rc l a in e o u S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0 1 4 7 — 0 0 8 3 4 2 1 )0 —6 6 5
薯育 种单 位 在 国家相 关部 委 、省科 技厅 、省农 业厅 等部 门的项 目资 助下 ,以市场 为 导 向 ,面 向生 产第

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 要 求 ,适 合 甘 薯 产 业 的 发 展 方
向口 。2 0 ] 0 6年 起 ,各 育 种 单 位 也 对 专 用 型 品种 的 目标 进 行 了新 的调整 ,使 之 更加 适应 “ 十一 五” 甘
QI o gxa g U Y n — i ,X o gqn ,I U h n — u ,L e - i ,L awe,TA o C n tn I n U Y n ig Z o g h a UO W nbn I I Hu — i NG Ha ,I AI Na —o g
经 济 和农 业 生产 中作 为粮 食作 物 、饲料 作 物 、经济 作 物 和加 工 原 料 作 物 ,其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一 五” ( 0 6 0 0年 )期 间 ,福 建 省 甘 十 2 0 ~2 1
践 ,证 明 了优质 专用 型 甘薯新 品种 的选育 适合 当前
Ke r :s e tt y wo ds we tpo a o; br e n e dig; pr ogr s es
甘薯 是福 建 省重 要 的农 作 Nhomakorabea ,近 年来 ,在 国 民
同 时确 定 了以优 质鲜 食 型 、高 淀 粉型 、高 产 型 、叶 菜 型 、加工用 型和特 用 型 ( 肉色甘 薯 )等几 个专 紫 用 型 品种 的育种 目标 。经 过 “ 五”期 间的育 种实 十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1. 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甘薯种植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甘薯生长,产量较高。

在北方地区,如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尽管有一定的甘薯种植面积,但由于气候环境的限制,产量较低。

在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甘薯种植业也有一定规模,但规模相对较小。

2. 资源分布不均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甘薯种植资源存在一定的分布不均现象。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甘薯种植,产量较高;而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土壤贫瘠,甘薯种植资源较为匮乏。

这种资源分布不均不利于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加之以往对我国甘薯种植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不足,导致我国甘薯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过剩,而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相对不足。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还使得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困境。

二、产业发展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种植结构针对我国甘薯种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必要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种植结构。

对于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过剩问题,可以适当减少甘薯种植面积,引导农民转种其他作物,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北方地区的甘薯种植资源匮乏问题,可以采取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措施,增加甘薯种植面积,促进产业发展。

2. 推动甘薯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针对我国甘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必要推动甘薯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

通过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种植技术、改善品种质量等措施,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增强甘薯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甘薯深加工,开发甘薯制品,提高附加值,促进甘薯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3. 健全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健全产业政策,加大对甘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建设产业基地等措施,引导和扶持农民参与甘薯种植,推动甘薯产业发展。

甘薯种植情况调查情况汇报

甘薯种植情况调查情况汇报

甘薯种植情况调查情况汇报经过对甘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的情况汇报。

甘薯,又称红薯、番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

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占有很大比重,对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甘薯种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发展现状,对于指导农民种植,提高产量,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对甘薯的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适宜种植甘薯的地区,农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大力发展甘薯种植业。

由于甘薯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不少农民选择种植甘薯,这也是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增长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对甘薯的产量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甘薯的产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与农民们改良种植技术、选用优质种苗、科学施肥等措施密不可分。

同时,政府也对甘薯种植业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这也为甘薯产量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通过对产量的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甘薯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甘薯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我们对甘薯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甘薯的销售市场较为稳定,农民们在甘薯种植后能够顺利地将产品销售出去。

同时,一些加工企业也对甘薯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比如生产甘薯粉、甘薯淀粉等产品,这也为甘薯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销售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价格波动较大、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甘薯的销售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甘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甘薯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甘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闽西甘薯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闽西甘薯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传统加工品种龙岩 7— 、 3 大南伏等产量低。另外 , 还存 在生产与加工季节性产需矛盾 , 高干、 高淀粉品种与保鲜
技 术 以及特用 甘薯 、 菜用 甘 薯 、 胡 萝 卜 高 素甘 薯 、 花 青 高 素 甘薯 、 药用 甘薯 等待 开发利 用等矛 盾 。
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州市交界 , 南邻广东省梅州市, 北接三明市 ; 龙岩东西长
约 12k 南北 宽 约 12k 总 面积 19 9 m, 8 m, . 1万 k 占全 省 m,
的要求:I 薯 肉色淡 黄至淡红 色; 2 晒干率 2 % ~ () () 3
2 % ;3 薯 形光滑 , 中薯率 高 ; ) 块 产量 高 ;5 抗 5 () 大 ( 薯 4 ()
百家公司抓销售, 四亿产值 富半县 ” 的产业格局。市场 也不断扩大, 连城红心地瓜干销售网络 目前 已遍布海 内
优质 、 营养 、 害食 品备受 人 们 的 青 睐 , 无公 甘薯 作 为 保 健 食 品 已得 到广 泛关注 。
1 闽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闽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 2万 h 其 中连城县红心 m, 地瓜干产业是连城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 全县甘薯
种植 面积 07万 h 有 3万农 户种 植 甘薯 ; . m, 长汀县 种 植
响地 瓜干 产品 的质量 , 也 间接影 响种植 效益 , 以种 而且 所 植 与加工 户非 常注重选 择适 宜加 工的优 良品种 。对 品种
是 劳 动力成本 优势 明显 。
2 12 资源优 势 ..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 通称闽西。
地处闽、 、 边区, 粤 赣 东与 泉 州 、 州 接 壤 , 与 江西 省 Nhomakorabea 漳 西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宁德市寿宁县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甘薯的种植,在其传统的甘薯产业中,主要以生产淀粉和鲜食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寿宁金丝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宁德市寿宁县的甘薯种植条件,探究了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标签:甘薯产业;寿宁县;寿宁金丝扣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大山深处,土壤以红壤为主,黄壤为次,水稻土土层浅薄,肥力中下。

寿宁县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3℃—19℃之间,年降水量1911毫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种植出的甘薯的糖分较多且味道十分纯正。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都在进行创新的拓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甘薯产业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特有的条件,进行甘薯产业的特色拓展。

本文结合笔者在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农技站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宁德市寿宁县的甘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宁德市寿宁县的甘薯种植条件分析宁德市寿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27°11′-27°41′,东经119°14′-119°44′。

全县辖7镇7乡,总面积1424.4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2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

寿宁县土地面积213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88万亩,耕地面积15.9万亩。

寿宁虽地势较高,但居东南凉湿之地,温暖少寒,降水较多,且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冬长夏短,温凉湿润,垂直变化显著。

年平均气温15.1℃;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9.8℃。

年降水量2472毫米,无霜期235天。

同时,寿宁县还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为甘薯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气候与地质条件。

二、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1.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科学栽培技术为了使得宁德市寿宁县的甘薯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种植时应选择稳产、高产、抗病虫、早熟、抗逆、耐储存、适应性广、萌芽性好是优质的甘薯品种进行种植。

龙薯13号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龙薯13号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育种
ZAI PEI YU ZHONG
龙薯 13 号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种植表现及 高产栽培技术
游天智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种子管理站 352100
摘 要:龙薯 13 号具有质优、 稳产、 高产、 抗病强等优点, 适宜在东南沿海福建区域推广种植。 宁德市蕉城区于 2013 年引进龙薯 13 号示范种植, 安排在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种植,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农户及甘薯销售企业的欢迎。基于此,就龙薯 13 号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龙薯 13 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2 2 2 2
(二)深耕改土 甘薯的生长及高产需借助集中的根 系及膨大的块根, 而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渗水力强的沙质壤土或壤土能充分满足 甘薯的生长需要,因而是种植甘薯的首 选土壤。甘薯的根系及块根的膨大伸展 大多在深度为 30 cm 的土层里,因而其 耕翻深度应为 25 ~ 30 cm,为改善土壤 的物理结构, 可在秋季进行深耕或翻耕。 (三)适时栽插 适宜龙薯 13 号栽植的地表温度宜在 18 ℃左右,气温宜在 15 ~ 16 ℃,适时 栽插能延长甘薯块根膨大期,有利于甘 薯蔓叶的生长和块根的膨大。甘薯栽插 可在春季及秋季进行,春薯扦插一般在 5 月上旬进行,谷雨至立夏之间,秋薯 栽插一般在小暑至大暑之间进行,不宜 超过立秋。 (四)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插密度能创造适宜的群体 结构,提升甘薯植株群体对地力及光能 的利用率,使植株根系得以充分发展, 薯叶面积增大,光合物质增多,从而提 高甘薯产量。栽插密度过大及过小均不 利于甘薯产量的提高,密度过大则田间 的通透性差,甘薯植株光合作用减弱, 薯块的膨大受到影响,甘薯产量不高, 密度过小则甘薯植株的光合面积不足, 光 合 产 能 积 累 少。 经 研 究 表 明, 龙 薯 13 号品种甘薯每 1 000 m2 插植 5 300 ~ 6 000 株为宜,行距在 80 ~ 85 cm 为宜, 株距在 20 ~ 25 cm 为宜。 (五)科学施肥 科学对龙薯 13 号植株进行施肥,能

甘薯调研报告

甘薯调研报告

甘薯调研报告甘薯调研报告一、引言甘薯,又称地瓜、番薯,是一种主要食用块茎的植物。

它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都有广泛的种植和食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薯的市场需求和种植情况,以及了解甘薯产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市场需求甘薯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口感独特的食物,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

在中国,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甘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于多样化的食物需求也在增加。

甘薯作为一种传统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口感,满足了人们对于不同口味的需求。

因此,甘薯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种植情况甘薯在中国广泛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以及北方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然而,与传统的稻谷、小麦等主粮相比,甘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仍然较为滞后。

一些种植户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导致甘薯产量不稳定和质量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甘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甘薯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甘薯产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甘薯的加工利用率较低,大部分仍以原料销售为主。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加工和深加工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产业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甘薯可以通过蒸煮、烘烤、制成粉、干薯片等多种加工方式,制作出各种不同口味和形式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甘薯还可以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饲料等,具有广泛的产业链条。

因此,甘薯产业有望通过加工利用提升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五、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甘薯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甘薯产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仍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科学指导。

3. 甘薯产业有通过加工利用提升附加值和实现产业链升级的潜力。

六、建议基于以上结论,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如下:1. 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邱永祥,邱思鑫,刘中华,等.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8):798-802.QIU Y-X,QIU S-X,LIU Z-H,et al.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weet-potato Prod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s Coastal Area[J].Fuji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29(8):798-802.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邱永祥1,邱思鑫1,刘中华1,许泳清1,韦晓霞2,杨道富3(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14-05-13初稿;2014-06-24修改稿作者简介:邱永祥(1971-),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薯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qyxlm@sohu.com)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方栽培岗位(CARS-11-B-13-1);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500);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10RZZY)摘 要: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

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

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甘薯;福建省沿海地区;面积;产量中图分类号:S 53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weet-potato Prod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s Coastal AreaQIU Yong-xiang1,QIU Si-xin1,LIU Zhong-hua1,XU Yong-qing1,WEI Xiao-xia2,YANG Dao-fu3(1.Crop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2.Institute of Pomology,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Fuzhou,Fujian 35000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aising the level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the sweet potato in Fujianprovince′s coastal area has been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from twenty-there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he province′s southeaster coastal areas,including planting areas,yield,cultivatedvarietie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anges every five years from 1975to 2012.The result showed planting areashad slowly declined during 30years but held superior area in those regions in 2012.But unit productions hadincreased in this period.Planting areas and unit productions change trend differ contemporaneous trend in china.Webelieve variety renewal,improving 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spending habits of sweet-potato and traditional sweet-potato culture in this area are the mainly reason of change trend described above.Finally,suggests for the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including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seed tubers base,strengthening sweetpotato breeding and new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Key words:sweet potato;Fujian province′s coastal area;planting area;yields 福建省是全国最早种植甘薯Ipomoea batatasLam的地区,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有悠久的种植传统与消费习惯。

甘薯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水稻之后,为福建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区域为闽南、闽东和闽西。

其中以闽东南沿海的福州、泉州、厦门等6个地(市)的生产最具代表性。

甘薯是福建省沿海地区主要农作物,长期以来对这一区域的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解这一区域甘薯产业发展情况,为今后福建省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多家单位组成沿海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1975-2012年组织、实施福建省沿海地区行政县甘薯的福建农业学报29(8):798~802,2014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8-0384(2014)08-798-05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并查阅《福建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资料[1-4]。

调查地区包括福州市辖区、长乐、福清、连江、罗源,莆田市莆田、仙游,泉州市鲤城、石狮、南安、晋江、惠安,厦门市辖区、同安,漳州市东山、龙海、云霄、漳浦、诏安,宁德市福安、福鼎、蕉城、霞浦等共23个县(市)。

分析这几个地区甘薯产业发展变化,对指导福建省甚至我国甘薯生产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在本省甘薯产业中的地位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种植甘薯的区域,早在建国初期,全省有13个县(长乐、连江、罗源、霞浦、宁德、福鼎、福安、永春、闽清、古田、龙溪、同安、安溪等)是米薯兼食区,该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省的24.45%;有5个县(福清、平潭、莆田、惠安、东山)是以甘薯为主粮,该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10%。

这些县基本为东南沿海地区。

1975年,福建省23个甘薯主产县共种植18.67×104hm2,其中种植面积在0.67×104hm2以上的县(市)全部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同安、惠安、晋江、漳浦、诏安、莆田、福清、南安、安溪、霞浦、福鼎等县,其中惠安、晋江、莆田等3个县种植面积多达2×104hm2。

福建甘薯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闽西北山区县种植面积相对较少。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闽东南沿海地区旱地多,人口密度大、米粮不足,水利尚未全面解决,栽培甘薯比较适宜;另一方面是主产区气候温和,甘薯生长期长,特别是沿海县晋江、同安、诏安等地冬季无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甘薯;加以福建省栽培作物种类多,而甘薯生长期长,插植季节较不受严格限制,有利于轮作安排。

此外,传统消费习惯也促进了甘薯在本区域的种植,形成了特有的甘薯文化。

这一文化特点使甘薯产业的长期稳步发展,相对于全国甘薯产业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造成面积产量迅速下降的情况,本区域甘薯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相对较小。

2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甘薯生产变化趋势2.1 种植面积变化1975-2012年,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5-1985年,甘薯种植面积持续下降,10年间总面积下降3.25×104 hm2,下降了17.40%;第二阶段是1985-2005年,甘薯面积保持较稳定的动态平衡,20年间,最大面积为1995年的16.87×104 hm2,最小面积为2005年的15.06×104 hm2,二者相差10.83%;第三阶段是2005-2012年,甘薯面积快速下降,7年间,面积下降了42.36%(图1)。

图1 1975-2005年福建省沿海地区23个县甘薯种植面积变化Fig.1 Changing area of sweet potato planting of twenty-there counties and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s coastalarea from1975 to 20122.2 产量变化2.2.1 总产量变化 图2反映了1975-2012年该区域甘薯总产量变化情况。

甘薯总产量与总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3,达到极显著水平。

这37年中,产量变化也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5-1985年,总产量呈缓慢下降趋势,10年间总产量减少9.62%;这一阶段与甘薯总种植面积的变化相关性大(r=0.979 58),可见,这一阶段甘薯面积对产量起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栽培技术、品种等因素在这一阶段没有大的变化;第二阶段为1985-2000年,总产量呈上升趋势,15年间总产量增加28.52%,其中以1985-1995年增长最快,期间总产量共增加26.77%,这一阶段甘薯总产量与总面积的相关系数仅仅为0.34,远远低于37年总相关系数,说明这一阶段甘薯面积对甘薯总产量的作用大大弱化,栽培条件、技术提升等非面积因素成为产量变化的主因;第三阶段为2000-2012年,总产量大幅度下降,其中2012年甘薯总产量为最低值,比最高的2000年和调查起始年1975年分别下降33.61%和42.85%,这一阶段产量与面积相关系数为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