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地区表层土壤铅来源及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城市土壤中铅污染现状与溯源技术分析

城市土壤中铅污染现状与溯源技术分析

69土壤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

土壤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城市土壤是城区和城郊区域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土壤,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土壤相比于农田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更容易受到重金属铅污染,污染后的土壤反过来又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重金属铅进入人体后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其对机体的损伤呈多系统性、多器官性。

会对造血系统造成影响,引起贫血病;会损坏消化系统黏膜,引起萎缩性胃炎;会对肾脏造成危害,引起肾小管萎缩等症状;会影响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心肌损害;对神经系统也会造成影响,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异常,而且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毒物,铅对儿童健康和智能的危害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土壤铅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避免铅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有必要对铅的来源和扩散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污染源头,做到从源头对污染物加以控制。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土壤中铅污染现状,并对铅的溯源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铅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 我国主要城市铅污染状况分析城市土壤中铅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大部分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

其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等。

工业排放来源是指城郊内工厂企业排放的含铅烟尘或粉尘,包括城市建筑行业产生的建筑粉尘等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引起的土壤铅污染;交通污染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含铅废气以及车辆构造磨损物等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主要是一些含铅汽油的使用对土壤铅污染有较大贡献,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普遍使用无铅汽油,但是原来使用含铅汽油时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仍然积累在土壤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污染是指各种有害垃圾的随意丢弃引起的土壤铅污染,例如废旧电池、含铅涂料等,如果不妥善处置,进入土壤后,其中的铅会扩散进入土壤,从而引起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相应的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以及各种含铅建筑材料的使用相应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土壤受重金属铅污染的可能性。

福建某滨海湖泊周边土壤氯含量空间分布研究

福建某滨海湖泊周边土壤氯含量空间分布研究

于弱盐渍土壤。该土壤属于偏中性土壤,pH均值为6.78,与土壤中氯离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阳离子交换量均值 为0.0106 mol/kg,且该研究区所有样点CEC均小于0.10 mol/kg,与土壤中氯离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土壤氯离子
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4.6%,属于中等空间变异性,空间差异较大;氯离子含量受母质岩石的影响不大,推测人为活 动引起土壤盐渍化,属于次生盐渍土。运用Kriging插值法作出的氯离子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了靠近湖泊正北方
福建轻纺2020年3月第3期
忍X©
福建某滨海湖泊周边土壤氯含量空间分布研究
蔡雅楠,詹芷叶,陈前火,甘晖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文章按照HJ/T 166-2004标准使用网格布点法设置了40个土样,进行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测量和研究。结 果表明,研究区域含氯量的区间是20-320 mg/kg,均值128.2 mg/kg,32个监测点属于2种,一种是人为目视解
收稿日期:2019-12-24 作者简介:蔡雅楠( 1997—),福建三明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评价。
《福建轻纺》45
包X©
蔡雅楠,詹芷叶,陈前火,甘晖:福建某滨海湖泊周边土壤氯含量空间分布研究
释,其余是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置[9]。国外的遥感监测 相对精确成熟,例如:Landsat MSS和TMU0-11], SPOT和印度的IRSg。国内的遥感监测是操纵地舆 与影像之间的要领来排除异物同谱与同谱异物之间 的干扰[13],以此绘制出盐渍土分布、土壤含水量等 图像,用来具体分析和研究滨海盐土[14-15]。
测定土壤氯离子含量时,采用NY/T 1378—2007
《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中的第一篇:电位滴定 法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氯含量。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

其中已探明储量75种,能源3种、金属34种,非金属36种,水气2种。

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中型矿床100个,大型矿床60个,矿产潜在价值2400亿元以上。

2001年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人数989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项目252项,投入勘查资金5641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15974米,坑深7072米,勘查工作面积1600平方公里,提交矿产勘查报告33份,新发现矿产地,探明新增储量金8623公斤、银580吨、铅锌54万吨、钼7912吨、石灰岩4500万吨,紫砂陶矿500万吨。

·动植物资源·福建山地多林,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

1994年森林覆盖率为52.4%,次于台湾省,居全国第二位。

林木以用材林为主,其次为毛竹。

福建省植物种类繁多,总数达5000多种。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栲、栲树、格氏栲、苦槠、大叶槠、甜槠、青冈栎、石栎、厚壳桂、肉桂、黄楠、紫楠、香叶树、红桂木、白桂木、榕树、阿丁枫、蚊母树、木荷、黄杞、石楠等几十种。

杉木是福建优良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在建筑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藤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种类有密花豆藤、花皮胶藤、倪藤、金缨子等。

竹类有毛竹、麻竹、苦竹、芦竹、绿竹、黄竹、青竹、刚竹、方竹等。

此外,还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如银杏、金钱松、罗汉松、三尖杉、红豆杉、建柏、鹅掌楸、长叶榧、钟萼木等。

为了保护珍稀树种,福建已先后建立建瓯万木林保护区、南靖和溪季雨林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野生动物主要属于东洋界动物区系,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着跨地带性气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动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栖存。

福建省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来源

福建省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来源

1 福建省 土壤 污染现 状
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 良好 , 但是农业土壤污 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工矿 企业“ 三废 ” 排放 和农业生产中产生 的重金属污染及 有机污染。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滞 留时间长 , 影响土壤 生化活性 , 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 甚至可能通过作 物积 累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 ,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l 1 。 据报道 , 福建省耕地土壤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重金 属污染 , 且具有复合污染 的特点 , 中, 其 龙岩市重金属 污染最为严重 , 这可能和龙岩市矿产企业较多有直接 关系[ 2 1 。对福建省重金属污染分布状况的调查结果发 现, 全省各地铅污染较为普遍 , 福州污染 土样 比率最 大; 镉污染主要在 闽东南一带 , 也以福州点比率最大; 汞含量超标 的土样 比率最大 ,尤以莆 田菜地最为严 重口 其中莆 田市荔城区轻 、 1 , 中和重度污染耕地分别 占 1. %、. %和 0 9 4 36 0 3 2 1 . %[ 8 1 ;漳州市农业土壤 以农业污 染为主 , 土壤 中汞 、 、 、 砷 镉 铅含量 高于背景值 14倍
药。但事实上有机磷农药也会在土壤中残 留, 甚至可 以在北极被检测出㈦。李永玉等㈣对厦门附近海域 的 微表层 、 表层、 底层海水及九龙江人海 口高 、 低潮水 中 有机磷农药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表 明, 敌敌畏 、 硫磷 嗪、 甲拌磷 、 硫特普、 乐果 、 乙拌磷是厦门海域中典型的有 机磷农药 的污染物 , 其中 , 马銮内湾有机磷农药污染
省 主要蔬 菜 基地 土壤 重金 属 污染 状况 调查 表 明 , 土壤
人均耕地面积更少 , 0 4 m , 仅 .6 0 h 远低于全 国 01 m .h z 的平均数。 在这种情况下 , 由于土壤污染 , 导致土地生 产力下降 , 人地矛盾 日 益尖锐。本文就福建省土壤污 染现状及污染物来源作简要 的综述 , 并对土壤污染治 理提出几点建议。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受海洋侵蚀和地壳运动的影响较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福建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了许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海岸侵蚀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福建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

福建沿海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且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跃。

这种地势和构造的特点使得福建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同时,福建沿海地区还受到强烈的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这些气象因素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滑坡是福建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松散以及台风暴雨的冲刷,土体容易松动和滑动,造成山体滑坡。

近年来,福建沿海地区多次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滑坡灾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固山体、植被恢复、引导水流排泄等,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另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福建沿海地区多山多雨,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旦暴雨发生,山坡上的土石就会被冲刷下来,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速度极快,威力巨大,对沿途的房屋、道路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加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的防灾预案,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才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带来的灾害。

此外,海岸侵蚀也是福建沿海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受海洋潮汐和海浪的侵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逐渐后退。

这导致了海滩的消失,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海岸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如人工加固海岸线、疏浚海口、恢复植被等,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利益。

在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援工作。

福建 土壤调研报告

福建 土壤调研报告

福建土壤调研报告福建土壤调研综述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们进行了对福建省土壤状况的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目的在于了解福建省土壤的基本特征,主要关注了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一、土壤质地调研通过对150个样本进行土壤质地测试,发现福建省土壤主要以砂土和壤土为主,分别占样本的30%和25%。

此外,粘土和淤泥土占样本的20%和15%。

这表明福建省土壤整体以砂壤土为主,土壤通透性较好。

然而,也有约10%的样本土壤质地较为松散,易受水蚀影响。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调研通过对样本的有机质含量测试,我们发现福建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4%之间,其中有机质含量超过3%的样本占比为40%。

这表明福建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三、土壤酸碱度调研通过对样本的酸碱度测试,我们发现福建省土壤的PH值普遍在5.5~7之间,呈弱酸性到近中性。

其中约有10%的样本呈酸性,主要分布在某些耕地和农田周边。

这表明福建省土壤整体的酸碱度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仍需注意局部土壤酸化问题。

四、土壤养分含量调研通过对样本的养分含量测试,我们发现福建省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普遍较高,其中氮、磷含量分别在1.5~3.0g/kg和0.5~1.5g/kg之间,钾含量在15~30g/kg之间。

这表明福建省土壤的肥力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

然而,部分样本的养分含量偏低,需要适当施肥补充养分。

五、土壤重金属污染调研通过对样本的重金属含量测试,我们发现福建省土壤的镉、铅、铬和汞含量普遍较低,大多数样本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然而,个别样本中存在镉、铅和铬超标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治理。

综上所述,福建省土壤整体质地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丰富。

然而,仍需注意部分土壤松散、养分低和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以维护福建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物质来源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物质来源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物质来源徐勇航;陈坚;王爱军;李云海;汪卫国;张晓飞;赖志坤【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比分析台湾海峡及周边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特征,讨论长江、福建和台湾河流对海峡黏土矿物的贡献程度.福建河流(闽江)的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40%),其次是伊利石(30%)和绿泥石,不含蒙脱石;长江和浙闽泥质区的黏土矿物特征是伊利石含量最高(61%~ 66%),其次是绿泥石(16%~17%)和高岭石(10%~ 13v),少量蒙脱石(6%~9%).台湾河流(浊水溪)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70%)和绿泥石,不含高岭石和蒙脱石为特征.台湾海峡高岭石含量由西向东明显减少,说明高岭石主要来自福建的河流.台湾海峡50 m等深线以东区域的黏土矿物具有高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低的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且伊利石的化学指数和结晶度值都明显低于长江和福建的河流,反映台湾河流的物质来源.在台湾暖流作用下,台湾河流为台湾海峡中北部提供了大量的伊利石和绿泥石.福建近海的黏土矿物主要是由福建河流提供的,但在平潭岛周边海域的黏土矿物可能有长江物质的混合.【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10页(P120-129)【关键词】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源区【作者】徐勇航;陈坚;王爱军;李云海;汪卫国;张晓飞;赖志坤【作者单位】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0 引言台湾海峡连通着西太平洋两个主要的边缘海——东海和南海,是研究入海陆源碎屑物质的来源、通量和在大陆架地区的分布、搬运和扩散模式等的典型区域[1-7]。

福州城市土壤中铜等13种元素的分布特征

福州城市土壤中铜等13种元素的分布特征
土壤样品在实验室过 01 074 mm (200 目) 尼龙筛后 , 采用 X 荧光光谱法测定 Cu 、Zn 、 Pb 、Fe2 O3 、Mn 、Cr 、Ni 、Th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A s 、Hg ; 发射光谱法测定 Sn ; 石墨 炉原子吸收法测定 Cd ; 激光荧光法测定 U 。
2 结果与讨论
01 87
注 : 表 1 、表 2 Fe2 O3 单位为 10 - 2 , 其他元素的单位都为 10 - 6 , K1 为福州城市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元 素背景含量比值[1] ; K2 为福州城市表层土壤背景含量与全国土壤丰度比值[1] 。
214
福 建 地 质 Geology of Fujian
216
福 建 地 质 Geology of Fujian
第 27 卷
表 3 福州城市不同时期建城区土壤元素含量特征 Table 3 Element content characteristic in soil of the city zone f orming in different period
Th 221 33 261 72 01 84 121 5 11 79
U
61 05 51 36 11 13
21 6
21 33
Zn 1371 96 1201 10 11 15
68
21 03 2867 1621 6 2521 9 1121 8 1061 7
Fe2O3 41 02 41 88 01 8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 6
福州城市土壤中 A s 、Cd 、Cu 、Hg 、Mn 、Pb 、Sn 、U 、Zn 在表层的含量普遍高于深 层 , 在表层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征 , 其中 Hg 和 Sn 的富集程度最大 ; Cr 、Ni 、 Fe2 O3 在深层土壤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土壤 。Cd 、Cu 、Hg 、Mn 、Pb 、Sn 、Th 、U 、Zn 的含量都高于全国丰度 , 其中 Hg 、Sn 的含量较高 ; A s 、Cr 、Ni 、Fe2 O3 的含量低于全国 丰度 (表 2) 。 21 3 福州与其他城市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沿海地区表层土壤铅来源及分布特征
福建沿海地区土壤铅污染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人为活动污染等。

其中,工业活动是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冶炼、制造、化工等行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

交通污染也是重要的铅污染来源,公路和船运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和废渣在填埋、处理、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释放出铅。

此外,农业活动也是重要的铅污染来源,如土壤改良剂、农药等,可能含有铅等重金属物质。

福建沿海地区表层土壤铅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厦门、福州等市区土壤铅含量较高,平均超过了最高阈值限制。

据福建省环保厅数据,福建沿海地区土壤铅污染严重,超标率高达50%以上。

福州市区土壤中, 铅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其东南方向,而且铅的
含量有一个典型的区域性分布。

平潭的表层土壤中,多个蔬菜种植区和与之相邻的果树种植区的铅含量显著高于示范区,且显著超标,其中有的蔬菜等农产品超标倍数达到几十倍。

总之,福建沿海地区表层土壤铅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铅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例如加强工业企业治理、推广清洁能源,规范农业用地转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等措施。

同时,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和改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