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压力)讲解
初中科学压力教案

教案:初中科学——压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的概念2. 压力的作用效果3.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压力概念(1)压力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
3. 讲解压力的作用效果(1)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是帕斯卡(Pa)。
(2)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硬币、气球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压力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压力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知识。
3. 练习法: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压力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压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压力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科学教材。
2. 课件:压力相关图片、案例分析。
3. 教具:硬币、气球等。
4. 网络资源:有关压力的实验视频、案例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压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压力实验归纳总结

物理压力实验归纳总结物理压力实验是物理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测量压力的大小和相关参数,可以深入理解和研究物体受力的特性。
本文将对物理压力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1. 实验原理物理中的压力是指某个力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通常用公式P = F/A表示,其中P为压力,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根据这个公式,压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
2. 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物理压力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材料有压力计、活塞、气缸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研究者测量和控制压力的大小,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记录。
3. 实验方法(1)测量压力的方法:利用压力计等仪器,用已知面积的物体接受压力作用,并读取压力计的示数。
通过公式P = F/A计算出实际的压力数值。
(2)改变压力大小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力的大小、调整受力面积的大小或改变两者同时调整来改变压力的大小。
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变量,来观察压力的变化规律。
4.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记录测得的压力数值以及相关的实验参数,如作用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可以得到压力与作用力、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压力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5. 实验应用物理压力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领域,通过压力实验可以深入研究物质的性质、力学的规律等。
在工程技术中,压力实验可以用于设计和测试各种结构和设备的承载能力,如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机械装置的耐压性等。
6.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压力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遵循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安全。
(2)仪器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选择适合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并正确使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可靠性。
(3)数据记录与处理: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物理化学实验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C210 2010-04-12T=286.15K P=85.02kPa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2.测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定不同浓度正丁醇计算吸附量3.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处于溶液表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具有表面张力s.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装置见实物;实验中通过滴水瓶滴水抽气使得体系压力下降,大气压与体系压力差△p逐渐把毛细管中的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拉普拉斯公式得:附加压力达最大值ΔP max =σ/r min。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会下降,溶质在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本体的浓度,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现象;单位溶液表面积上溶质的过剩量称为表面吸附量Γ, Γ=-(c/RT)*( dσ/dc).对可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溶液本体浓度c之间的关系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 Γ=Γ∞*kc/1+kc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的线性形式为: c/Γ=c/Γ∞+1/kΓ∞Γ∞为饱和吸附时,单位溶液表面积上吸附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则每个溶质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截面积为:A m=1/(N A*Γ∞)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装置;数字式微压差计;抽气瓶l个;表面张力测定仪烧杯(1000mL);T形管1个;电导水;正丁醇(A.R.)及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四、实验步骤1.仪器常数的测定将表面张力测定仪清洗干净;在干净的表面张力测定仪中装入电导水,使毛细管上端塞子塞紧时,毛细管刚好与液面垂直相切;抽气瓶装满水,连接好后旋开下端活塞使水缓慢滴出;控制流速使气泡从毛细管平稳脱出(每个气泡4-6秒),记录气泡脱出瞬间数字微压差计的最大数值,取三次并求平均值。
液体的压强实验知识点总结

液体的压强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原理1.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标准大气压来表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3千帕。
在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大气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影响。
2. 液体静压:液体静压是指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液体静压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面的高度有关,满足公式P = ρgh,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面的高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静压来确定液体的压强。
3. 液体动压:液体动压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对物体产生的压力,液体动压的大小与流速和液体密度有关,满足公式P = 1/2ρv²,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v为液体的流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流速计来测量液体的流速,从而确定液体的压强。
二、实验步骤1. 大气压力实验:在大气压力实验中,通常使用水银柱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如下:(1)将水银柱压力计竖直浸入水银缸中,使水银柱完全浸没在水银中。
(2)打开水银柱压力计的活塞,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3)根据水银柱的高度变化,计算出大气压力的大小。
2. 液体静压实验:在液体静压实验中,通常使用压力计来测量液体静压的大小。
实验步骤如下:(1)将液体静压仪放置在水平台上,保证液体静压仪的底部和液面平行。
(2)打开液体静压仪的阀门,使液体进入液体静压仪。
(3)根据液体静压仪的指针读数,计算出液体的压强。
3. 液体动压实验:在液体动压实验中,通常使用流速计来测量液体的流速,进而确定液体的压强。
实验步骤如下:(1)将流速计放置在液体流动的管道中,调节流速计的位置和方向。
(2)打开流速计,记录下液体的流速。
(3)根据流速计的读数,计算出液体的压强。
三、实验仪器1. 水银柱压力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的大小,通常由水银柱和水银缸组成。
2. 压力计:用于测量液体静压的大小,通常由指针和刻度盘组成。
高中物理公开课压力教案

高中物理公开课压力教案
教案名称:探究压力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压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3.能够应用压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压力的单位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场景,让学生讨论压力的概念,并引入压力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压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介绍压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举例解释压力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探究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四、练习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压力计算的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应用拓展(15分钟)
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压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讨论其在工程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计算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验设计,增强学生对压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气体压力实验

气体压力实验气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而气体的性质之一就是压力。
压力是指物体对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对于气体来说,压力就是气体分子碰撞到容器壁上的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气体压力,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
一、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为了研究气体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实验设备。
我们需要一个封闭的容器,可以是一个玻璃瓶或者一个气球。
步骤二:将容器加热。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灯泡或者一个加热器加热容器。
在容器内部放入一定量的气体后,打开加热设备。
逐渐增加加热设备的功率,等待一段时间。
步骤三:测量压强变化。
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压力计来测量气体的压强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压力计的压强读数。
步骤四:记录温度变化。
同时,使用一个温度计来记录容器内的温度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温度计的温度读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气体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力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碰撞速度增加,从而增加气体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二、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除了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外,气体的压力还与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下面是一个实验演示:实验设备:一个可调节体积的容器,一个压力计。
步骤一:将容器体积调整到一个较小的值。
这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上的调节装置来实现。
步骤二:观察压力变化。
使用压力计来测量气体的压力。
记录下压力计的压强读数。
步骤三:逐渐增加容器体积。
通过旋转调节装置,逐渐增加容器的体积。
步骤四:再次测量压强变化。
每次调节体积,都要记录下压力计的压强读数。
实验结果表明,当容器的体积增加时,气体的压力会降低。
这是因为体积增加会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减小,从而减少了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理解气体行为有重要意义。
总结气体压力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物理化学试验讲解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目录实验一易挥发物质摩尔质量的测定 (1)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 (3)实验三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6)实验四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 (9)实验五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11)实验六部分互溶双液系溶解度曲线的测定 (12)实验七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 (13)实验八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7)实验九极化曲线的测定 (20)实验十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24)实验十一溶液吸附法测定硅胶比表面 (27)实验十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30)实验十三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33)实验一 易挥发物质摩尔质量的测定1. 实验目的1.1 用维克托-梅耶(Victor Meyer )法测定易挥发物质的摩尔质量。
1.2 掌握质量、温度、压力、体积测量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在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条件下,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作理想气体:RT Mm nRT pV == pV mRT M = 式中:p 、V 、T 、m 和M 分别为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质量和摩尔质量。
R 为摩尔气体常数。
将一定质量的易挥发液态物质在保持温度(通常较该物质沸点高20~30℃)及压力(通常为大气压力)恒定的容器底部气化,此蒸气将把容器中与该蒸气同温、同压力和同体积的空气排挤出来,测出其p 、V 、T ,从而可算出物质的量,其值与液体蒸气物质的量相等。
已知液体的质量m ,即可算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3. 试剂、仪器装置如图2-1;0~100℃温度计1支;小玻璃泡数个;电炉1个;分析天平1台;乙酸乙酯(A.R.);酒精灯。
4. 实验步骤1. 按图装好测定仪。
将三通活塞6通大气,接通电炉电源,将外管中的盐水加热至沸(水中加少量沸石)。
2. 取一干净小玻泡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准确至0.0002g )。
将小玻泡用酒精灯加热后,迅速将玻泡的毛细管端插入待测液体中,玻泡冷却后,液体即被吸入(如待测液体为的乙酸乙酯,吸入的质量应在0.1~0.2g 之间;如为乙醇,则为0.08~0.1g 。
高中物理压力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压力题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压力和面积、力的关系。
3. 能够解决与压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压力的定义和公式。
2. 压力和面积、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熟练运用压力的计算公式。
2. 理解压力和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压力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二、讲解
1. 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通常表示为P,计算公式为P=F/A。
2. 压力和力的关系:当力的大小不变时,面积变大,压力减小;面积变小,压力增大。
3. 用实际场景进行计算练习,例如用力量计算气球被钉子戳破的压力等。
三、训练
1. 练习题:根据给定的力和面积计算压力。
2. 班内讲解和讨论解题过程,澄清学生对压力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压力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加深对压力的理解。
五、总结
1. 总结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强调压力和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六、作业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并提出一道关于压力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例题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压力概念及其运用场景。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黄铜标尺的线膨胀系数
β = 18.4×10-6/℃-1
※ 重力加速度校正:设测量地点的纬度θ,海拔高度
为H,则:
纬度校正为:△θ = -2.66×10-3×p0 ×cos2θ 海拔高度校正为:△H = -3.14×10-7×H×p0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仪器误差校正:由于仪器本身构造不够精密(按制造 厂所附的仪器误差卡上的校正值进行校正),或长期 使用后水银柱上部的真空度降低等因素所导致的误差
(2)压力计 一般用于直接测量体系的内外压差,或体系内部的
绝对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差。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固定槽式气压计 结构与福庭式气压计类似,区别在于不要调节针尖。
读数单位为mB。 ● 空盒气压计
由多个空盒组成,在大气压力影响 下,可产生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指针运 动。气盒受压,指针顺时针运动,反之, 逆时针运动。 范围:600mmHg – 800mmHg ; 温度:-10 oC – 40 oC ; 最小分度: 0.5 mmHg,误差 小于等于 1.5 mmHg。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不要固定,要水平放置,精度差。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一)压力的测量 1. 压力的定义和习惯表示
压力和温度一样是系统的状态参数,与许多物化性 质相关。物化实验中,会涉及到高压、常压和真空系统。 不同压力系统有着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定义:
压力即物理中的压强,具有压强的量纲。其量纲有 如下表示方式: 1) 帕斯卡(帕) — Pa;1 Pa = 1 Nm-2 = 105 达因/平方厘米 2) 标准大气压— atm ;1atm = 101.325 kPa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 电位器压力变送器:与动圈式仪表配合使用。受压弹性 元件的变化带动电位器触点改变,致使电阻变化。由此电 桥平衡打破,产生不平衡电压。 ▲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压电晶体把压力效应转换成电信号。 ▲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外压变化,电阻变化(如:Si, Ge), 电桥平衡破坏,产生相应电信号。 ▲ 数字式低真空压力测试仪:压阻式传感器。接真空,预 热10min即可正常工作。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3) 毫米汞柱(乇):mmHg (Torr);
1mmHg = 1 Torr = 1.33310 2 Pa 4) 巴 :bar (B);1B = 105 Pa,1mB = 0.1 kPa 5)毫米水柱:1 mmH2O = 9.806 Pa (4℃ ) ◆习惯表示:
1) 绝对压力: p,实际压力,总压力 2) 相对压力: p = p – po,与大气压力po相比较的压力 3) 正压力: p > po 4) 负压力: p < po,又称真空,其绝对值称为真空度 5) 差压力: p1 – p2,任意压力p1和p2比较的差值
(一般采用标准气压计进行校正),记为:△k 。 校正后的真实大气压为:p = pt +△t +△θ +△H+△k 要注意上式 中各校正值的符号:
实验室温大于0℃,△t < 0,室温小于0℃,△t >0; 实验地点纬度小于45○,△θ< 0,大于45○时,△θ>0; 实验室高于海平面,△H< 0,实验室一般在海平面之上 △k的附号由制造厂所附的仪器误差卡上的校正值给定。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2. 压力测量仪器 (1)气压表 ● 福庭(Fortin)式气压计
首先调节零点,即旋转调节螺钉10,使象 牙针尖6恰好与储汞槽9内的汞液面接触;然后 转动升降游标尺螺钮4直到游标尺2的下缘恰好 与汞柱的凸弯月面相切,即可从标尺3与游标尺 2上读取读数。
由于黄铜标尺的长度和汞的密度都随温度 而变,且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纬度有关,所以必 须对读数进行校正。
☆不超过35oC使用,否则要校正。 ☆压力表指针平稳后,才能读数。
☆定期校验。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 电测压力计: 1)特点:
电测压力计是由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和电性指示剂 三部分组成。压力传感器感受压力,并把压力参数转变成 电阻(或电容)信号传输到测量电路,测量值再由指示仪表显 示或记录。 2)分类 ▲ 霍尔压力变送器:由弹性元件受压变化时自由端的位移, 可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
1. 抽空的玻璃气压计管 2. 读数游标尺 3. 标尺 4. 升降游标尺螺钮 5. 黄铜管 6. 象牙针尖 7. 玻璃窗 8. 下有羚羊皮袋 9. 储汞槽 10.调节螺钉 11.通气孔 12.温度计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 温度校正:
pt — 气压计读数;
p0 — 0℃气压值;
α—汞的平均膨胀系数
α = (181792+0.175 t+0.035116 t2)×10-9/பைடு நூலகம்-1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2)压力计 ★液柱压力计:
使用机动灵活, 但不能用于压力较 大的实验,一般小 于1.3~1.5个大气压。 a 和 c为双管液柱压 力计;b和d为单管 液柱压力计。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弹簧管压力计:为指针式压力表 1)特点:
使用了弹性元件的弹性力来测量 压力。分真空表和正压力表,刻度分 别为mmHg和atm。结构简单,读数 方便,测压范围广,价格便宜。 2)原理:
弹簧管受压形变,使得元件相应部 分发生了位移。从而推动指针向着一 1.金属弹簧管;2.指针;3.连杆; 定的方向运动。并指示出相应的压力 4.扇形齿轮;5.弹簧;6.底座;
7.测压接头;8.小齿轮;9.外壳
值。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弹簧管压力计指针顺时针方向 表示压力增加;如果零位读数刻度 在表面中间,则是测正压和负压两 用。 3) 注意 ☆ 合理选择量程。
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例] 在上海地区测定大气压,其纬度约为北纬31.15○,海 拔高度约为25m,实验室温25℃,气压计读数101311Pa, 仪器误差△k=13Pa,求实际大气压值。 解:△t = -1.63×10-4×25×101311=-413Pa △θ = -2.66×10-3×101311×cos(2×31.15○) = -125Pa △H=-3.14×10-7×25×101311≈ -0.795Pa 所以:p = 101311-413-125-0.795 + 13 = 100785.205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