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摄像机

合集下载

红外摄像机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

红外摄像机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

红外摄像机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红外摄影机,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数码摄像机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关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红外摄像机现如今被应用到各大领域,那么红外摄像机与其他监控摄像机相比有哪些主要优势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看。

1、亮度高红外摄像机的亮度越高,光线的照射距离就越远,单个的LED输出光功率一般为5~15mW,虽然可以通过加大电流来提高亮度,但是材料本身的局限性是,红外线的光电转换效率不高,只有少部分光,大部分都是热能。

而红外摄像机的光源,通过将几十个效率高和功率高的晶元通过高科技封装在一个平面上,配置良好的导热装置。

同时增加其光电转换效率,亮度约是单个LED的100倍。

2、体积小红外摄像机运用了高集成的先进封装技术,一块封装了几十个晶元的红外芯片,仅仅指甲盖大小。

试想一下,把几十个单个的LED组合在一起的体积会是什么样?体积小主要是便于应用,如果将几十个单个LED组合的红外光源安装在高速球机上,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寿命长红外技术保证了CCD良好的工作状态,其使用寿命是普通LED红外摄像机的9倍。

普通的LED红外摄像机将LED发光管和摄像机置于一个腔体内,而且LED管的热量无法通过PCB板获得散发,温度问题严重制约了CCD的使用寿命。

4、效率高由半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发光效率与散热性能是一个良性裓环。

散热性能越好,那么工作温度就越低,工作温度低又能更好地保障其发光效率。

反之,则是陷入效率不断衰减的恶性循环。

另外,我们的供电系统采用自主专研的高频尖脉冲供电,保证获得更高的效率。

5、光线匀众所周知,每个普通的红外LED前面都有一个球面,是一个独立的光学设计,用来改变光斑的大小。

当多个红外LED组合在摄像机镜头的周围后,发射出来的光线就是多个光斑重叠组成,重叠的部分亮度就会特别高,同时还形成一个圆圈,即“手电筒效应”,夜视画面效果当然是不均匀的。

红外摄像机原理

红外摄像机原理

红外摄像机原理红外摄像机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进行监控和拍摄的设备,它能够在黑暗或低光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监控工作。

红外摄像机原理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和摄像原理相结合的产物,下面将详细介绍红外摄像机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首先,红外摄像机利用红外线技术进行监控。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它在光学上不可见,但可以被红外摄像机的传感器所感知。

红外摄像机的传感器能够接收到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环境的监控。

其次,红外摄像机原理基于摄像原理。

红外摄像机内部搭载了摄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它们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最终呈现在监控屏幕上。

这样,红外摄像机就能够在黑暗或低光环境下实现对目标的拍摄和监控。

红外摄像机的工作方式是通过红外线技术实现对环境的监控和拍摄。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红外摄像机的传感器能够接收到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

图像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并通过监控屏幕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控。

总的来说,红外摄像机原理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和摄像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在黑暗或低光环境下实现对目标的监控和拍摄。

红外摄像机通过接收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图像信号,最终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控。

这种工作方式使得红外摄像机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具有很好的监控效果,为安防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摄像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安防监控场景,如银行、商场、公共场所等。

它能够帮助人们在黑暗环境下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控,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红外摄像机还可以应用于夜间拍摄、动物观察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总之,红外摄像机原理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和摄像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在黑暗或低光环境下实现对目标的监控和拍摄。

红外摄像机通过接收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图像信号,最终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控。

防爆红外线摄像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防爆红外线摄像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防爆红外线摄像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防爆红外线摄像机是用于危险环境下的监控设备,其运行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安装位置:防爆红外线摄像机应该安装在危险环境的安全区域,避免直接暴露在爆炸危险区域。

2.操作方式:防爆红外线摄像机的操作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在运行中出现意外。

3.维护保养:防爆红外线摄像机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清洁镜头和外壳,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4.电源接线:电源接线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出现短路和电气故障。

5.热量散发:防爆红外线摄像机在运行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注意散热,避免热量过大引起火灾。

6.防爆等级:防爆红外线摄像机有不同的防爆等级,应该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等级。

7.安全防护:在安装和操作防爆红外线摄像机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危险事故。

总之,在使用防爆红外线摄像机时需要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1/ 1。

红外线摄像头

红外线摄像头

谢谢观看
基本信息
技术参数 红外夜视功能:采用红外线LED灯,有效距离>1.5米 图像制式:PAL/NTS制式、软件调节,USB电脑接口 芯片组成:DSP:中星微ZC0301Plus, 主芯片:韩国现代HV7131D 应用:视频会议、数码拍照、视频聊天(支持QQ、MSN、雅虎通、E话通等) 新一代真35万像素韩国HY高速CMOS传感器件系列 即插即用USB接口 内置高性能硬件图像压缩 自动/手动曝光 自动/手独特单镜头双CCD设计,DSP光控设计, 自动测光以控制CCD切换和红外灯的开启; ★双核夜视摄像机,白天不偏色,夜间无视角差; ★实现白天彩色夜晚黑白的自动转换、黑白照度真正OLux, ★采用进口LED,24小时日夜监控; ★22X变焦感红外镜头,夜视距离最远可达120米; ★最新红外技术,夜视远距离效果更佳,是室内外微光或无光源的监控首选; ★全方位防雨水进入,外型更精美。 型号 RL-1006P 制式PAL/NTSC 图像传感器1/3″SONYSuper HAD CCD 1/3″SONY B/W EXVIEW HAD CCD
基本原理
红外灯发出红外线照射物体,红外线漫反射,被监控摄像头接收,形成视频图像。就好比黑夜里用手电筒照 亮一样,手电筒相当于红外灯,摄像头相当于人眼球,道理是一致的。
红外基本原理
1、红外线概述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赫胥尔利用棱镜和温度计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在光 带红光外的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赫胥尔宣布有一种人眼看不见 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
2、夜视效果不理想:
此现象主要表现是手电筒的效果或者是距离不够等等。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红外灯的角度和功能所造成的, 我们红外摄像机所使用的红外灯又称850红外发射管,峰值波长在850,角度从5-60度可以选择,当红外发射管角 度越小时照射距离越远,手电筒的效果就越明显,反之,角度越大就没有手电筒的效果,但是距离就大打折扣,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看厂家想追求什么样的效果和什么样的成本,当然红外发射灯的功率和价格是成正比的, 有的厂家在告诉顾客时一般都是说多少个灯?距离可以达到多少?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红外灯的功率 和直径大小?当红外灯的外观和大小一样时,其实功率你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实物测试监 控方案了。从我个人生产红外摄像机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的是多角度红外灯混合安装方式,这样资源 可以充分被利用,远近都可以顾及到。

红外摄像机

红外摄像机

红外摄像机红外摄像机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进行监控和录像的摄像设备,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

它利用红外线能够穿透雾、雨、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特性,能够在夜间或者低照度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监控工作。

红外摄像机通过接收红外线辐射来拍摄照片或者录制视频,而人眼无法察觉到红外线的存在,所以在红外摄像机拍摄下的画面中,人和物体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调。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夜间的画面经常呈现出蓝色或者绿色的原因之一。

红外摄像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动式红外摄像机和被动式红外摄像机。

主动式红外摄像机通过发射红外线辐射来照亮目标,然后利用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进行拍摄或者录像。

被动式红外摄像机则是通过接收来自红外感应器的红外辐射来进行拍摄或者录像。

红外摄像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防监控:红外摄像机可以在夜间或者低照度环境下对建筑物、公共场所、道路等进行监控。

由于其能够穿透大气污染物,所以在雾霾天气下仍然可以保持清晰的画面。

2. 交通监控:红外摄像机可以在夜间对交通路口、高速公路等进行监控,保证行车安全。

3. 军事和安全监测:红外摄像机可以用于军事领域,监测战场情况,也可以用于边境线监测,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4. 环境监测:红外摄像机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火灾监测、温度检测等。

5. 工业检测:红外摄像机可以用于工业领域,检测设备的温度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预防故障。

红外摄像机的选择和安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摄像机性能: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图像质量的摄像机,以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

2. 视角和焦距: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视角和焦距,以保证监控画面能够覆盖到关键区域。

3. 安装位置:根据监控需求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以确保监控范围的完整性。

4. 光线条件:红外摄像机适用于夜间或者低照度环境,但也需要考虑周围光线的情况,避免强光或者反光对监控画面的影响。

红外摄像机的发展趋势是高清晰度、多功能和智能化。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以及常见技术调试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以及常见技术调试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以及常见技术调试当今,各行各业消费者的安防意识有所增加,而我国安防行业迎来全新发展。

对于安防监控而言,仅仅是白天的实时监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全天候无缝隙的安防监控系统则得到了更多工程商和客户的青睐。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红外技术在1800年被英国天文学家Herschel发现之后,就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研究如何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其中主动红外摄像技术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技术上都较为成熟。

红外摄像机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的同时,产品类型也在不断多样化,应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拓展。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已经淘汰的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卤素灯的发光功率非常强大,当然耗电量以及发热也会相对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它的致命缺点是体积大、散热不充分,寿命非常短,一般都在一千小时以内,而且红暴现象特别严重,故不适合用于民用夜视监控方面。

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因功率大且有滤光片光热转换,所以发热问题尤其严重,维护成本较高、寿命短。

第二、LED红外摄像机:LED红外灯是由一定数目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

红外发射二极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置电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CCD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

LED红外摄像机一般适用于10~100米中短距离,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存在光照不均匀问题,主要适合于楼道、大厅、仓库等室内及建筑物外围、小区周界、道路等中短距离监控。

第三、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阵列式红外灯的内核为发光二极管阵列(LEDArray),与传统的LED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亮度高,单LEDArray的输出约为1W~30W,亮度约是常规单LED的输出5~15mW的数十倍,所以射距远;2、电-光转换效率高,普通红外LED的电光转换效率仅为10%左右,而LEDArray电光转换效率提升为25%左右;3、体积小,LEDArray技术将发光单元高度集成,在相同亮度指标下比普通LED红外灯产品体积小很多;4、寿命长,LEDArray的寿命为50,000h,比普通LED寿命高得多。

红外摄像机能透视么?红外摄像机原理及参数分析给你答案

红外摄像机能透视么?红外摄像机原理及参数分析给你答案

红外摄像机能透视么?红外摄像机原理及参数分析给你答案红外摄像机号称那么牛逼,就有网友在网上问,红外摄像机真能透视衣服看到人体吗?问这话的网友看了心思不单纯呀,你懂的!那么到底红外摄像机能透视么?红外摄像机夜里有透视功能么?如果夜晚有的话,那么红外摄像机在白天也有透视功能吗?下面我们详细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光肯定是能够透的,至少能透一部分,不能透的部分就折射或者反射了,我们人的眼睛因为有光的刺激才能够看得见东西,当然对于人类来说还有很多光是不可见光。

在红外线中,有一种近红外线,能穿透人的衣物,到达人的皮肤,再反射出去,这就给使用红外摄像机看透人体衣物等其他物体有了实现的理论依据。

一般摄像机都是光学摄像机,只能扑捉到可见光,有一种热成像摄像机,能扑捉到比可见光频率低的光线红外光,能在黑夜中拍到大致轮廓。

红外摄像机之所以能在黑暗中看到物体,是因为它能用感光元件CCD感应所有光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并转化成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影像。

而在白天,这个特性就造成了摄像机拍摄的影像与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影像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摄像机的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ICF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光线进入感光元件CCD,让CCD只能感应可见光,这样就使看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一样了。

可见光其实也一样能透,比如夏天衣服穿薄了可透过衣服看到下面的内衣之类。

红外线类似道理,防范上和夏天穿衣类似,限制上也是一样,布料厚了不能透,不贴身很难透,窗帘如果是遮光的基本透不过,最多也就看到人影,距离上远了就看不清。

设备不同十几米几十米也就是一般摄像机能看清的距离了,军用的也许距离更远但是你买得到吗?根本无需担忧。

红外摄像机原理光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

6-红外摄像机有时也称为红外夜视摄像机,自从被应用于民用行业以来,...

6-红外摄像机有时也称为红外夜视摄像机,自从被应用于民用行业以来,...

红外摄像机有时也称为红外夜视摄像机,自从被应用于民用行业以来,这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普及。

2000年前后,红外夜视在国内开始起步,当时的监控系统多由集成商或工程商通过向外采购红外灯、摄像机、红外镜头和防护罩等各部件,自行组装和配置。

由于系统涉及到光、机、电等多种领域的技术,且对技术实行的要求较高,任意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彼此之间的配置,都影响到红外夜视系统的整体效能,也妨碍到人们使用这类产品的信心。

面对市场的演进,一些生产厂商开始将红外夜视系统引入一体化红外摄像机,即将红外灯内嵌至摄像机内,与具有红外感应性能的摄像机和专用红外镜头一起整机成形。

红外摄像技术和产品由此走向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年增长以及社会各界对监控行业的认同,监控类产品、尤其是红外摄像机正在逐步进入井喷式的应用时代。

记者就红外摄像机的发展、结构、产品、应用以及安装事项等采访了部分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他们就上述问题做了一些说明。

红外技术进步带动红外摄像机发展1800年红外线被英国天文科学家赫谢耳(Herschel)发现,美国贝尔实验室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了红外夜视技术,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在民用层面几乎没有市场。

在红外摄像机应用之前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很多摄像机都普遍可以很好的解决在白天的监控需求,并且众多厂家的摄像机也都在水平分辨率和色彩还原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当环境照度变得很低或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要想再使摄像机捕捉到符合监控需求的图像就变得比较困难了。

过去,一般采取增强白光照明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大量电力的消耗带来了资源流失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增强环境照明也无益于监控设备的隐蔽,甚至可以提醒那些有恶意企图分子避开有效的监控范围实施不良行为或是犯罪活动。

因此,生产厂家把目光逐渐集中到红外夜视系统上来,而用户对这类产品的使用意识也被唤醒,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夜视到底能做到多远?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在于室外,室外监控的发展方向在于夜视,夜视的发展方向在于红外技术,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红外夜视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一些先进技术令国外同行望尘莫及。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大量劣质产品泛滥市场,影响了人们对红外夜视产品的信任。

另外,还有一些当年很领先的企业,因为死抱暴利不放、技术上固步自封,很快就被市场抛弃的现象存在,值得令人深思。

本文涉及到了红外夜视监控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和疑难解惑,借此机会与广大读者和工程商做一个沟通,同时希望能为工程商和用户对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红外夜视监控的三大技术八项问题纵览天南海北,这么多的红外灯制造商信誓旦旦地标称自己的红外灯照射距离是100米或200米等等,还发明了“足米”这一名词,从而误导工程商好像红外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

而不管厂家如何宣传,工程商就是不信并认为标称100米的红外灯能勉强用到50米就不错了。

很多负责任的工程商,更是买了无数的红外灯也达不到用户的要求,真是有苦难言。

那么,红外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吗?红外夜视监控就只涉及红外灯技术吗?无数的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就任何红外灯本身来说,绝对不存在固定的照射距离,任何孤立地标注红外灯照射距离的做法,都是很不科学的。

也有还算专业的人士和厂家,朦胧地意识到红外灯要想达到理想的照射效果,需要优秀的摄像机和性能出色的红外镜头。

而最经常听到的说法是,需要0.001Lux以上的红外感应摄像机,最好是黑白的;需要某种特别的红外镜头,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问题是,任何一个从事专业光学研究和制造的工作者都知道,这些所谓的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镜头,真的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红外透过率是比较困难的。

而本文将从红外夜视监控系统中常见的几大问题入手,针对目前广大用户在使用该类产品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展开视角独到的剖析,一定会为广大工程商对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知带去有价值的参考。

红暴问题有些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

其实,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波长超过700nm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 左右。

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 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

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寿命问题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红外灯的寿命是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目前红外灯的制造原理。

目前红外灯主要有三种制造模式:1、卤素灯,2、多芯片LED,3、单芯片LED。

卤素灯是一个较传统的技术,能耗高,发热量大,使用寿命较短,因其使用效率低下,估计会逐步地淡出市场。

多芯片LE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含4到8颗芯片;另外一种是阵列式发光片,含有10到30颗芯片。

为什么做多芯片呢?一些来自厂家的理论是: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是因为能量不够,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当然能量就大,想当然地认为照射距离更远。

固然,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但并不是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光,摄像机就能接收多少红外光。

多芯片LED因其结构上的固有缺点没有发光焦点,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当然,比卤素灯强几倍),其优点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

比如阵列式LED,电流高达1000mA以上,基本只是一分钱硬币大小,散热就成为一个问题。

可LED最怕的就是高热啊,不坏才怪呢。

同时,多芯片LED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每颗芯片都不能有性能上的一点差异,否则一颗芯片坏掉的话整机就全部完了。

总体而言,相对于单芯片LED而言,多芯片LED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单芯片LED生产工艺简单,品质容易保证、发热量低、发光光学系统合理,是做红外灯理想的器件,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单芯片LED灯的寿命都很好呢?事实上,远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LED芯片级别很低,杂质超标;有的生产工艺不过关,有漏电现象;有的超功率使用,额定20mA,却使用50mA以上;有的没有保护电路,或电路设计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单芯片LED红外灯快速坏掉。

要想保证红外灯的寿命,首先要选用高等级的LED芯片。

高等级芯片功率大、一致性好、发光效率高、发热量很小,一颗高等级LED比普通LED的品质好10倍,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

其次,光学系统设计要合理、发光要均匀、利用率要高、散热要快。

第三,要严格控制工作电压。

LED对电压非常敏感,电压稍高LED管芯就会烧掉;而电压略低则发光量又会大大降低。

最好匹配高质量的开关电源,交流输入电压最好从170伏到270伏电压都能做到较好的稳压,以适合恶劣的供电环境。

第四,输入电源线最好选用抗高/低温、超柔软抗弯曲的。

有一个厂家生产的红外灯,输入电源线可在低温零下60度、高温零上250度正常使用,零下四、五十度线缆仍像丝绸一般柔软,这样的产品才值得信赖。

角度的问题红外灯是不是视角越大越好?不论是制造商还是工程商想当然地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红外灯发射视角越大,选用镜头的余地也就越大,选择广角镜头不会出现“手电筒”现象。

所以说,大家都拼命地说自己的红外灯的视角是如何之大。

这种好像很有道理的说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首先,使用大视角度的红外灯配合小视角度的镜头,存在光的浪费现象。

比如,一盏红外灯,发光角度是80度(相当于f3.5mm 镜头的角度),如果配合f35mm的镜头,那么会有相当部分的光是在镜头视场以外,也就是说部分红外光都浪费了。

一般情况下,红外灯的视角要与镜头的视角相一致,效果是最佳的。

比如长春佶达的红外灯,灯的发射角度是用镜头的焦距来表示的。

其SK-4.2W-16红外灯,含义是这样的:“-4.2W”表示该灯的额定功率是4.2瓦;“-16”表示该灯的发射角度与f16mm的镜头角度一致,两者是可以配套的。

其红外灯按角度分类,目前包括“-4”、“- 8”、“-16”、“-35”四个系列,可以和市场上的常用镜头配套。

其次,并不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画面效果就越好。

有的场合如果红外灯角度过大,还会影响成像。

比如走廊,因其“狭长”的特点,如果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过大,则近处边缘的成像就会太亮,形成“光幕”现象;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只有一片发白现象。

所以,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第三,可以利用“接灯”技术,两个窄角红外灯搭配并调整位置,可以达到广角灯的效果,做到了既望远又广角。

在同样功率条件下,“接灯”技术可以成倍提高作用距离。

总体而言,红外灯的发射角度的问题既是选择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不同焦距的镜头应选择相适应发射角度的红外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应该大于镜头的视角,而在狭长环境中的应用,就该选用比镜头视角更小乃至三分之一的红外灯。

窄视角红外灯通过搭配,可以得到理想的广角效果,效果更佳、成本更低。

通光量的问题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市场上大量充斥虚标F值的镜头,尤其是变焦镜头,只标短焦不标长焦因而误导工程商,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辨清谁家卖的是真货,谁家以次充好。

建议用户要到专业大型厂家购买镜头。

焦点偏移的问题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波长不同,成像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导致在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清晰,而夜间红外光条件下模糊,或者夜间红外光条件下图像清晰,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模糊。

可以用三个办法解决。

第一,采用自动聚焦一体化摄像机;第二,采用IR专用焦点不偏移镜头;第三,采用专业的调整工具,在现有镜头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不偏移。

色彩问题所有的黑白摄像机都是感应红外光的。

红外光线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于彩色摄像机来讲是一种杂光,会降低彩色摄像机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彩色摄像机的滤光片就是阻止红外线参与成像。

要想使彩色摄像机感应红外线现在有两个做法,第一,切换滤光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挡住红外线进入;在无可见光的条件下移开滤光片,让红外线进入,这种方案得到的图像质量好,但成本高并且切换机构会导致出现一定的故障率。

第二,在滤光片上打开一个特定的红外线通道,允许与红外灯波长相同的红外光线进来,这种办法不增加成本,但色彩还原略差。

灵敏度的问题摄像机灵敏度是红外夜视监控的核心部分。

灵敏度越好,对红外线的感应能力也越强。

当然,灵敏度越好的摄像机价格也越昂贵。

一般来讲,50米以内的红外夜视系统,选用0.1勒克斯的摄像机就比较好;50米到100米范围的夜视系统应该选用0.01勒克斯的摄像机;100米以上的夜视系统应选用0.001勒克斯以上的摄像机。

当然,随着灵敏度提高,摄像机的价格会有较大的递增。

当然,和其它许多产品一样,摄像机虚标指标的现象特别严重。

我曾拿过一款0.1勒克斯摄像机和一款标称0.0001勒克斯的摄像机作对比,后者竟不如前者。

更多的摄像机厂家,人为地提高信号强度,灵敏度是很不错,但信噪比很差,导致夜间图像“雪花点”很多很大。

距离的问题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

我看还是应该以客户的应用效果为标准。

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是看清人!什么“可视距离”、“发现距离”,这些不确定的说法都是含混不清的。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

所以说,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

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

还有,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

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

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 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

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