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口粮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农业科技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新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农业生产。
一、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它通过科学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精确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营养管理和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
1. 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确定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步骤。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2. 营养管理养分管理是精确施肥的核心内容。
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调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作物能够获得所需养分。
同时,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
3. 肥料利用效率提升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用控释肥料、液体肥料等新型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高效吸收特点,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精细管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是另一项推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方向。
它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1. 间隔栽植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过高的问题,导致光、水和养分的竞争加剧,并且易发生病虫害。
而通过间隔栽植技术,合理安排植株间的距离,增加植株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将水管理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技术。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施肥时间,将肥料充分溶解于灌溉水中,使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减少浪费和排放,提高施肥效果。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可以采用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等方法,针对性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合理选择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各有特点。
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到抗逆性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好等因素,选择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二、科学施肥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养分也不同,对于水稻的施肥技术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般在水稻移栽后,要适当施入磷、钾肥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在水稻抽穗期要适当施入氮肥和钾肥,促进水稻的抽穗分蘖,增加穗数;在水稻灌浆期要适当施入磷肥和钾肥,增加水稻的籽粒充实度。
需要注意合理的用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合理管理水田灌溉水田灌溉是关系到干旱地区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水田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干旱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灌溉管理,如水稻萌芽前需要充分灌水以提供水分,水稻成苗活跃期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生长等。
同时要注意排灌排水,避免因为排水不畅造成水稻受涝。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的成功,必须科学防治病虫害。
一般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轮作、混播不同品种、定期消毒田间、使用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五、合理密植管理密植是指在相同土地种植面积上适当增加植株的数量。
通过合理的密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
密植时要注意合理的株距和行距,保证植株之间不互相遮阻光线,保证充分的光照和通风。
同时在密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疏花疏穗,保证水稻的通风透光和养分分配的平衡。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农民科学栽培水稻,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水稻的栽培效果会更好。
在土壤改良方面,首先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深翻耕地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要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二、适时播种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利用好每一个生长阶段。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稻的适播期在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适播期在5月上中旬。
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科学施肥水稻是一个高产作物,因此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分别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还可以通过土壤测试,科学调配配方肥,以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效果。
四、合理灌溉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旱季和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水盐积累,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定期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整秧田等。
这些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保证生长发育顺利。
也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保护水稻的生长。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一、合理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污染。
在不同土地类型的水稻田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地形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具体说来,应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水稻需求,采取分步施肥、减量施肥和控制施肥等方法,以实现适度施肥、增产增收和环保的目标。
二、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稻高产技术。
该技术将水稻田中的作物残体和农家肥料、有机肥等有机物质深入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活性炭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与传统的深耕、平耕和浅耕技术相比,浅耕深耕交替技术可以减少耕作次数,降低机械损失和能耗,并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三、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优良水稻品种,如越优84、早稻52、吉林优1、超级稻等,已经通过气候适应性、抗病虫性、优质性、高产性等方面的研究改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
同时,高效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如中稻早衰栽培技术、双季稻高产技术、直播水稻栽培技术等,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四、生态系统保护技术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
在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方面,应引入种间轮作、套种、杂交等技术,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耕作方式的效益。
例如,在水稻田中可以引种蔬菜、水果、禽畜等,进行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能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应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结合实际实施上述技术,以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栽培技术。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化学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节水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通过划分水分管理单元,进行精确灌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供应,减少水的浪费;可以采用渠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三、合理栽培: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良好的田园管理,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生育期,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田间管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及时调整秧田和幼稚田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位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合理设置田坎和深翻田坎,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进行适时的田间翻、锄和松土等措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种植适宜品种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品质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尽量避免选择病虫害抗性差的品种。
2. 合理施肥施肥对于水稻高产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种植前要充分施足基肥,一般底肥掺入基肥中,大田出苗后再进行施肥,喜光、喜肥、耐瘠的品种施肥期要充分,充满。
一般在育秧期施肥可把缺肥、缺营养弱株补充起来,肥料尽量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水稻可以使水稻数量增加,景气度强,减少秧穗量损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但密植不能过密,会导致种子个头小、穗粒松散、光合效益差、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降低水稻产量。
4. 除草除刈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除草、除刈,保障植株生长。
及时除草、除刈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营养的情况,减少杂草对水稻的侵害,使水稻光合效率提高,提高水稻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合理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用良种、良土、良肥等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并兼之“养土”“养根”“养菌”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管理水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管理水可以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稻生长效率。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灌浇水的时间、水量和灌水周期,以保障作物需要的水分。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进行浇水,以提高施肥效果,增加水稻的干存量。
7. 合理收获水稻收获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收割秋稻时,要选用干晾或烘晒的方法,保持水分在13%左右,提高稻子的品质。
同时,还要注意规范收割,减少碾损、烟化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
本文将简要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优质种子水稻种子是水稻生产的基础,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优质的水稻种子应该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特点。
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选择病虫害少、抗逆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二、科学施肥水稻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分为幼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都不同。
在幼苗期要施氮、磷、钾肥,以促进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在拔节孕穗期要适量增加氮肥,促进穗的生长和坐实;在灌浆期要适量增加磷肥、钾肥,促进水稻籽粒的灌浆;成熟期要及时停止施肥,以利于籽粒的饱满和成熟。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科学施肥,避免“一刀切”,以免造成浪费或者营养不良。
三、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包括合理的田间灌溉、排水、保墒、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
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要合理控制灌水,以免积水影响水稻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防止肥料过量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施肥不均匀;对于杂草的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草田除草方法,可以适当施用草田除草剂或者人工除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合理密植水稻的密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有一个度,不能盲目密植。
因为密植过多会导致作物之间互相竞争养分和光线,从而影响产量。
一般来说,水稻的合理密植为20-25㎡/亩,具体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生长期进行调整。
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整枝和揭叶,保证叶片间的透光性,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实现水稻的高产,除了选用优良的种子和品种外,我们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科学施肥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水稻的产量。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水稻的施肥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出土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在出土期和拔节期,可以采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
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稻的灌浆期前的重要时期,此时适当的施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穗粒形成,增加产量。
而在灌浆期,水稻需要更多的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加水稻的沉积量,提高稻谷的重量,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科学排水水稻是喜欢水的作物,但是过多地水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栽培水稻时应采取科学排水的方法。
排水主要分为中耕排水和水口排水两种方式。
中耕排水是指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前对田间进行轻微的深翻,以便排出积水。
水口排水是指在水稻丰水的时期,及时开口放水,保证积水不淤滞,从而避免水稻根部出现缺氧现象。
科学排水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高产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三、合理密植水稻密植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植株,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但是密植太多也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密植应该合理掌握。
在一定的肥料和生长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品种和植株密度,加强水稻间的竞争关系,既防止了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稻穗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阻碍因素。
因此,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科学预防和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也可以选择适量的农药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扩散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和农药,以避免使用过多农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水稻种植在中国南方各省作为主要粮食作物,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的水稻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各地的气候与土壤差异,在水稻的高产栽培中还有着很多管理难点,本文结合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的地理特征,介绍了当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技术指导意见,为当地的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50-01
一、前言
在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区,水稻的栽培技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优质丰产水稻品种的推广,水稻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水稻的种植已经不再单纯是自给自足的种植模式。
规模化种植、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为我国解决粮食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也一直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种植的现实障碍。
如何在栽培技术上更新换代,在水稻产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的进展,是目前农业发展中的追求目标。
二、福建松溪县旧县乡水稻发展状况
松溪县位于闽浙交界处的北部山区,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
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此而得名,旧县乡的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且雨热同期,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
农作物以茶、竹、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广,一年早晚两季。
由于山区土壤地质的影响,部分水稻种植中,水稻的pb、cd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与水稻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有关,当然,不同区域的的土壤类型的有机质、ph值、孔隙度、酶活性等理化性质不同,也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固定,从而影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因此水稻的种植土壤选择很重要。
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中,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注重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真正做好水稻的高产栽培,具体有以下几点技术措施:1.水稻品种的优选
水稻的高产必须要有优良的稻种,目前水稻的品种很多,农业部门推广的杂交稻中,中稻有中浙优1号、甬优9号、甬优15号等,晚稻有中优218、天优华占等很多品种,应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选择抗倒伏、耐热性好的稻种。
然后进行种子处理,首先要进行晒种1-2天,并将种子中的草籽和杂质等挑出,种子晒好以后用20%的食盐水对种子进行漂洗,去除秕粒、杂质等,再用40℃的温水浸种,并用300倍的石灰水或者0.3%的蓝矾溶液浸种40小时消毒,继续用清水浸种2-3天后捞出。
然后用0.2-0.3%的种衣剂包种,阴干备用。
2.稻田准备
旧县乡所处地质土壤重金属含量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土壤测量,选择重金属含量低的地块进行整地施肥,结合有机肥与复合肥一起使用,进行早耕整平,每隔3米开一条畦沟,以便于换水和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泥浆沉实后排水晾晒待播。
3.播种期的安排
根据气候条件来确定播种期,福建省的气候湿润,产年降雨量充沛,冬季最低气温零下3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9度左右,早稻播种适宜温度在日平均气温10度以上,因此,在旧县乡单季稻的播种期一般安排在5月上旬,晚稻一般安排在6月中下旬。
4.科学催芽
目前催芽方法普遍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的催芽时如果气温较低就会出现烂种和出芽慢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一般是先用1000倍的多菌灵浸种12h,然后用清水洗净晾12小时,反复用清水浸洗晾干3-4次,用湿麻袋包好催芽,就能够保持出牙一致,保证芽苗的质量。
5.苗期管理
播种前先将秧地整好,灌水插秧,插秧时采用单、双苗插植,避免一蔸多苗,待苗长出2叶1心时灌浅层水并施肥。
此后的定期施肥按照苗期管理常规要求来做,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
6.病虫害防治
稻田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灰飞虱、稻象甲、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田螺等害虫,和白叶枯病、纹枯病、叶瘟等,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药物施治为辅,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
特别是注意拔节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每种病虫害的药物防治用量参照说明书和当地质保部门的要求。
水稻拔节期是纹枯病的多发期,发病时水稻的叶鞘、叶片早枯,会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必须及时发现病害,对症施治。
7.水稻的后期管理
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后,除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外,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追施分蘖肥、拔节肥、长穗肥,并注意水的管理,在不同时期控制水深调节水温,例如在夏季高温时,一般要保持水深
6-10cm,在水稻出穗扬花期,可采用灌水、晾干、再灌水、再晾干的办法,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
水稻收割前一周左右把水放干。
8.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抢收,一般在水稻主穗全部发黄,谷粒变硬时进行收割。
过早容易收获青米,产量质量降低,过迟会造成谷粒脱落甚至发芽。
所以,适时收割是保证优质水稻的纯度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水稻的种植虽说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生产技术和品种的不断更新,对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已不适
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追求优质高产的种植模式,就必要科学管理,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优良品种,才能够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根据土地的土壤情况合理选种农作物,这是新农业发展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孟卫东,王效宁,胡春花.大力推广超级稻确保海南粮食安全[j].杂交水稻,2005(4):4-6.
[2]黄锦法,俞慧明,陆建贤.水稻免耕直播超省力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1,(6):26-27.
[3] 林尤珍.优质杂交稻琼香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7(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