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 2019年文档

浅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整个社会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
中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让每一个适龄青年入伍,来真真实实地更多地去了解、感受、参与我们的国防建设。
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等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1.高校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明确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而且明确规定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教育目标。
这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生活在“灯红酒绿”、“太平盛世”的年代,前当代一些青年失去了必,辈们抗击列强的英勇历史也逐渐被遗忘.要的国防意识和尚武精神,而这种意识和精神一旦丧失,就会给国家安全与发展带来全方位的隐患。
国防意识作为一种观念的形式,在和平建设时期往往是垮下来容易,树起来难。
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观念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意义[5篇模版]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意义[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80d7c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2.png)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意义[5篇模版]第一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意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大部分人的国防意识逐渐淡薄,有些人认为,在当今这和平年代开展国防教育没什么意义,不起任何作用,其实这些想法是错的。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原因,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役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役的主动权。
因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加强全民的国防意识都很重要。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
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捍卫的合法权益,维护独立自主的尊严和生存发展的权利,就不能不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就不能不重视作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与安全后盾的国防建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胡锦涛主席曾说过:“青年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有着篷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国防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国防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一、国防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对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并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少年军校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
学校要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组织军事训练活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障。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每一届新生入学,各高校都会组织军训,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而且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忧患意识日渐淡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也逐步淡化,尤其是有些青年大学生,他们对于我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知之甚少。
国防意识,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
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的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
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
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极力宣扬“大国防”观念,动员全民投入和关切国防事业。
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探索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探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相关规定,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完整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之一, 是提高学生内在素质的需要, 更是国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防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 提高国防安全意识, 激发爱国情怀, 增长军事安全知识, 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和技术, 从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一)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相对安全和平的环境, 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某种意义引领社会的风尚, 虽然对国防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原则有所了解, 但是依然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实情况, 对基本的军事思想、基础训练、军兵种知识、光荣传统、历史使命、战斗精神、战争简史、高技术战争知识方面依然贫乏, 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存在先天不足。
加之在当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 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各方面的压力。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 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都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尚武安国思想。
一个国家国防巩固情况要看国民的精神状态和觉悟程度, 一个国家国防情况关键在于是否构筑牢处强大的精神防线, 这才是治本之策。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 精神防线不亚于物质防线, 在和平年代, 精神防线筑牢, 可以安稳搞经济建设, 发展经济, 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地位;战争年代, 精神防线筑牢, 可以凝聚人心, 抵御外辱, 争取战争胜利。
当前很多国家都把国防教育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看待, 国在家在国防在, 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当前大学生中独生之女居多, 一定程度上存在个人主义思想, 贪图享受, 居安思危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是很强烈, 对于国强才能家强, 个人才能有基本的生存和教育环境认识不是很深刻。
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5篇)

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5篇)第一篇: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
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
高等院校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作用及方式-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

高等院校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作用及方式-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将专业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实质上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也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
抓好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把国家兴亡、民族安危与个人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志在5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6的讲话中指出:要普及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使人人具有忧患意识。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使其了解一定的军事常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大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希望,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肩负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任。
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兴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国家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参军入伍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来源,地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比例逐年增多。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
在国防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普及军事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受到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又掌握了必备的国防常识,这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作用在深化高校国防教育的今天,国防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他们的国防素质,为建设国防现代化服务。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国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国防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深化国防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
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
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防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2]。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素质与素质教育是具有非常丰富内涵的一个复杂概念。
从理论方面讲,其内容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从实践角度来说,其内容的广阔度鲜明地表达了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综合教育工程,它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而又必须的,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让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2、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养,让大学生们掌握国防基本常识,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实践能力,拓展大学生的国防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国防积极性,使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二、作用
1、加强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们坚定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养。
2、开展国防宣传活动,向大学生们介绍国防的有关知识,加深大学生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让大学生们更加理解国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国防工作。
3、提高大学生的国防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国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国防知识,培养大学生们的国防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们的国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77-79Journal of 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iversity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 2005-09-19[作者简介] 刘文炳(1974-),男,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刘文炳(福建农林大学人民武装部,福建福州350002)[摘要] 分析了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探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对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建设强大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中图分类号] G 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6922(2006)022*******Sign if icance and role of na tiona l defen se educa tion a t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L I U W en 2b ing(Of f ice of P eop le ’s A r m ed F orces ,F uj ian A g ricu ltu re and F orestry U niversity ,F uz hou ,F uj ian 350002,Ch ina )Abstract :T he law and regulati ons of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and Ch ina’s security situati on are analyzed .It is suggestedto conduct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at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epen students’nati onal defense aw areness ,so as to p romo te the quality educati on and i m p rove students’comp rehensive quality ,and to bring up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 rs of socialis m and build a pow erful nati onal defense .Key words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
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志、技能和体魄。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
在高等学校开展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2个部分。
军事理论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
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这些都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并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这是青年大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在这种战略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1)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
当前,美国不顾世界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倚仗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把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其他国家,企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
1999年美国发表《国防报告》开始,一直把中国当作最主要的潜在“全球对手”,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干涉。
2005年7月19日,美国国防部炮制的《中国军力报告》,再次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等。
(2)台独势力活动猖獗。
近年来,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断支持“台独”活动,制造事端,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武器等,使得台湾的分裂势力有了新发展,并不断在台海制造麻烦。
(3)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的转变。
随着近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日本已经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其国内右翼势力也越来越嚣张,修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侵犯钓鱼岛领土主权等,屡次伤害我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政府还不断增加军费开支,更新武器装备,大力发展军事实力,多次向海外派兵。
2005年又谋求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中印边界存在领土争端。
由于历史原因,中印边界有一些领土主权没有明确,虽然两国间已达成一定谅解,但分歧依然存在。
(5)南海部分海域存在主权纠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对南海大部分海域拥有主权,但由于历史原因,南沙部分岛屿、礁石及周边海域,被东盟一些国家非法占领和控制。
鉴于上述国际及周边安全形势,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就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应该通过国防教育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和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以随时适应保家卫国的需要。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危险并没有消除。
作为现代战争根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领土纠纷依然存在,天下也不太平。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
因此,当前我们高校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要警钟长鸣,大力抓好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首先,高校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战争拼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中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国防精神力量的主要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培养国防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
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21世纪初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更进一步证明,高校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强大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
如今,美国已有500多所高校设立后备役军训团,大学生经军事训练,考试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
俄罗斯在地方高校设军事教研室,负责对大学生实施军训,有的高校还设有军事系,直接为军队培养有高等军事专业知识的国防人才。
英国在地方高校组建有军事训练团,对大学生进行军训,以储备预备役军官。
印度高校设立国民学兵团对大学生实施义务国防教育,同时为军队培养预备役军官。
第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也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和维护经济建设的需要。
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在1991年海湾战争、2001年科索沃战争和2004年伊拉克战争中,高技术兵器在战场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F-117A型隐形战斗轰炸机、“爱国者”地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多种新式坦克、战车,先进的卫星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系统、C4ISR系统等,对每场战争的胜负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技术武器,需要高精尖人才来使用,否则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军事专家们普遍认为,战争是国力和军力的抗衡,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两伊战争期间,它们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换来大量先进武器,而军队官兵一半是文盲,军人文化素质极差,无法使用先进武器。
其结果是仓库里堆积着大量“蛙-7”、“飞毛腿-B”等先进导弹,而战场上士兵仍然使用手榴弹、燃烧瓶[3]。
反之,美国在近年的几场战争中迅速致胜的原因,就在于它既有先进武器,又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能发挥其作用。
据统计,美国军官98%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普通士兵98%有高中以上学历[3]。
现代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
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武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加强以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的国防教育,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保障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高校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
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8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9卷(一)高校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素质是首要的素质[4]。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开设军事理论课教学,促进大学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理论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教学以军事科学教育为主。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
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知识容量,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在文化专业学习上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