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ELF)电磁场生物效应
极低频(ELF)工频电磁场影响心血管功能,电力防辐射服刻不容缓

极低频(ELF)工频电磁场影响心血管功能,电力防辐射服刻不容缓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极低频(ELF)/工频电磁场可能影响工人的心血管功能,医学体检资料表明工频电磁场对心电图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和房室传导阻滞。
莫琴友等以长年从事高压输变电作业(500kV,200kV,110kV)的巡检、维修、安装运行等一线工人476名和198名系统内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178名纺织业行政管理人员为对照,对两组人员的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输变电系统的工人及管理人员的心电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p<0.01)、心电轴偏(p<0.01)及节律异常(p<0.05)。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对于磁场,物理学用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来描述,物理学一开始用磁场强度H 来描述磁场,后来才发现了和电场强度相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
严格地说,H和B不是同一术语,H是磁场,B是磁通密度(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见《电动力学》),B是H所感应的磁场,所以B又叫磁感应强度。
二者的关系为:B = u H其中u是导磁率。
磁场可以产生于变化的电场(如电流就是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于永磁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所以在地球表面的生物都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另外,人们还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原理制作了一些用来研究生物在各种不同强度下各种反映的仪器。
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磁场参数有类型、磁强、均匀性、方向、作用时间等几个方面;就机体方面,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机体因子有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部位和血流速度等几个方面。
生物效应:磁场从开始作用到看见机体的生物效应,一般有一段延迟时间。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产生效应的磁场必须同时同方向地作用一段时间(叫物理作用时间),机体才发生明显的生物效应,累积的物理量中的大多数,可看作是产生生物效应的阈前量,并且是可逆的。
所谓可逆是指磁场方向和坐标(器官、细胞、分子)方向发生变化时,其发生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也变,甚至变得反相,因此应设法使磁场方向和机体方向的夹角不变,这样累积的物理量就可能达到阈值,产生可见的生物效应。
下面分别讨论地磁的生物效应以及磁效应在生物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应用:(一)、地磁的生物效应很多的星体周围都具有磁场,地球也有,我们称之为地磁场。
地球近似一均匀磁化球,但有区变和日变,区变指因为区域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磁强差别很大。
每天变化约0.0001——0.0004G/day。
磁南(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平均的磁强为0.5G。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Pasteur)1862年发现,地磁场能促进所有植物的生长,在S极下,青土豆比附近的成熟快些。
人体也同样是个磁体,也有两极。
浅析高层建筑群产生的电磁波是否对居民产生危害.

浅析高层建筑群产生的电磁波是否对居民产生危害关键词:高层建筑电磁波传播方式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屏蔽电磁干扰电磁场现在的高层建筑群下方都建有连接各楼的地下车库,水泵房、换热站、风机控制室以及10KV变配电室等都设计在地下车库中,这些用电设施会向周围空间产生电磁干扰,人体对供配电设施产生的电磁干扰感觉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电磁干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危害吗?我认为不会。
第一,高层建筑群中的供用电设施在其周围产生的是频率为50Hz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属于极低频(ELF)(0~300Hz)范围,低频率电磁波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
因为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另外,通过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式:λ=v/f式中,v为光速,3×105km/s,f为频率(1s内场发生交变的次数,单位为赫兹),λ为在空气中的波长(单位为米),可以计算其波长达6000km。
从电磁场理论可以知道,只有当一个电磁系统的尺度与其工作波长相当时,该系统才能向空间有效发射电磁能量。
而高层建筑内的全部供用电线路的长度加起来都远小于这一波长,所以其构不成有效的发射天线,形不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计算表明,典型的由输电线路所发射的最大功率密度将小于0.0001μW/cm2,比晴朗的夜晚由满月送到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0.2μW/cm2)还小2000倍。
因此,仅从能否形成有效能量辐射的角度,在极低频(300Hz)以下频率范围内引用“电磁辐射”概念是不妥当的。
第二,空间的电场很容易被导电物质所屏蔽或削弱(即使该物质不是良导电性的),红砖、土坯砖、普通瓦及石棉瓦等材料对于工频电场也均有很好的屏蔽效果。
实验表明:上述材料所构建空间内部的电场,仅相当于外部未畸变电场的0.4%~0.65%;屋顶材料的厚薄对进入室内的工频电场并不明显。
木结构房屋内具有较高的工频场强,说明用绝缘性能好的建材构建的房屋对工频电场的屏蔽效果较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极低频电磁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科研热词 电磁场 非热效应 脉冲电磁波 细菌蛋白质类 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 生物效应 生物体系 液晶生物膜 h(+)转运atp合酶 ca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阵列式传感器 跟踪 观测台网 背景变化 管道机器人 空间电磁场 磁偶极子模型 电磁场强度 极低频 定位 地震监测 地震电磁 地下电阻率 人工源极低频 4维监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蛋白质二级结构 生物效应 极低频电磁场 高场强 角蛋白 肺组织 神经系统 磁场发生仪 睾丸组织 电磁辐射 波形 成骨细胞 凋亡 傅立叶红外光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hepg-2细胞 bcl-2 135hz极低频电磁场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013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极低频电磁场 3 莲房原花青素 2 海马神经元 2 高压输电线 1 预防作用 1 跨膜电压 1 认知功能 1 血液生化 1 血常规 1 舒曼谐振 1 肝肾功能 1 纬度变化 1 神经突触 1 电磁环境标准 1 电磁场强度 1 电磁场 1 电场强度 1 环境磁场系数 1 环境电场系数 1 活性氧(ros) 1 活性氧 1 极低频磁场 1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 1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 1 极低频 1 星形胶质细胞(ast) 1 星形胶质细胞 1 数据处理 1 形态结构 1 尼氏体含量 1 季节变化 1 大鼠体质量 1 大白兔 1 原初作用 1 单细胞 1 促进作用 1 体质量 1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
&’(#!%) (’*#!’+ #$,-.&%/#-$
!"
!"#$ % &"$ ’ ()*)+, -../
许多实验室都在进 %. 年代以来, 行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 究。实验室研究可分为离体和在体研 究, 离体研究对象是动物细胞、 组织或 器官等, 而在体研究对象是老鼠、 猴子 或者是人。 在实验室研究中, 研究者对 研究对象施加不足以加热实验体的弱 电磁场, 来观察对其的影响。 一些研究 例如表 - 所示。实验室研究虽然取得 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实验用场 强高、 一些实验未能重复进行、 缺乏解 释现象的理论等一些问题。
9(7’:678 ?7@7+/A
#,-- 年 #,,B 年
鸡脑 细胞
在 # ; <#"=> 的电磁场中鸡脑组织中钙离子流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对暴露在 !C <6D、<"=> 电磁场中的 E<F! 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细胞膜的 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但细胞的繁殖特性基本不变。
中 国 医 疗 器 械 信 息
-$ 7
自由基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磁场对生物体非
热效应体现在对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 应的作用上。只有自旋状态不同的电 子才能配对,而电磁波可以改变电子 的自旋状态。从而改变了生物体内生 化反应的几率, 产生各种生物效应。 这 一理论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其局限 性在于:改变电子的自旋方向只要很 弱的电磁场,超过一定域值时就无法 解释频率与平均强度值的关系以及 “ 频率窗 ” 和“ 功率窗 ” 效应, 不能产生 定量关系,无法计算电磁作用的强 度。
时间 #,$, 年
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研究

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因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磁场具有超长距离和高能量的特点,其生物效应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进行阐述。
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可以分为低频电磁场和高频电磁场两种形式。
低频电磁场包括电压、电流、电场和磁场等,是由家庭用电、工厂机器、交通工具等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包括无线电、微波、雷达等,是由通讯设备、电视、电脑、手机等产生的。
而这些电磁场都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首先,电磁场会在人体组织中引起电流和电荷的变化,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干扰内在体征的正常表现,影响生命系统的健康。
其次,电磁场可以干扰电生理活动,特别是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使其紊乱、加速或减慢,甚至导致室颤和猝死。
第三,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还可能导致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功能失调等健康问题。
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已成为研究热点。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电磁场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低频电磁场会导致头痛、恶心、视觉模糊、心率变化等不适感受;高频电磁场会导致头痛、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此外,电磁场还可能影响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电磁场的不同频率、不同强度对机体的生物效应有很大的差异。
目前,对于不同频率磁场的生物效应研究比较多,其结果表明磁场对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免疫和神经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对于不同频率的电场的生物效应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机制目前,对于电磁场对生物体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电离辐射假说、非电离辐射假说、热效应假说和生物磁感应假说是比较常见的4种。
电离辐射假说认为,电磁场会产生离子化作用,进而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化学反应,导致生理效应的变化。
非电离辐射假说认为,电磁场不会引起直接的生化变化,但可以干扰细胞的分子运动和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低频电是指频率低于100kHz的电磁波辐射,它在电子工业、通信、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低频电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研究表明,低频电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低频电的一个主要影响是对神经系统的刺激。
它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神经传递。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和膜电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影响神经传递。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血管的张力和血流速度,从而影响循环系统。
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应。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反应。
4. 对代谢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可以影响代谢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细胞的ATP合成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影响能量代谢。
5.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低频电对人体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对低频电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极低频磁场

极度低频磁场对成年雌雄大鼠 生鼠置于50Hz 的正弦曲线样的磁场90d, 然后与未 接触磁场的大鼠配对。接触50Hz 磁场降低了雄性大鼠的生育力。 当与接触磁场的雄性大鼠配对时, 妊娠雌鼠的数量下降。 当接触磁场的雄性大鼠去除磁场后45d 和90d 后再与雌性大鼠配 对时,磁场对雄性大鼠生育力的效应可部分逆转。成年雌鼠接触 50Hz 的磁场90d 亦显著降低它们的生育力。 接触50Hz 磁场组每窝的植入胚胎和存活胚胎平均数在统计学上 显著降低。这些结果提示, 低频磁场对雌雄大鼠生育力有一些不 利效应。 (Al khras MA, ElbetiehaA, HasanMK et al . Effects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on fert ility of adultmale and female rats. Bioelectromagnetics, 2001, 22( 5) : 340~ 344)
对脑发育的影响每天给予30分钟或15分钟的磁场处理共持续30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且以30分钟的磁场处理作用较强郭红梅等2004磁强034t的磁辐照能促进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而磁强064t的辐照则显著抑制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y迷宫席晓莉1998恒定磁场强度与磁场暴露时间的乘积相等时大剂量短时间暴露比小剂量长时间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y迷宫的影响要小
以上两组数据显示的却是相反的结 果,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个呢?
结论:极低频磁场可能并不直接导 致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但可促进 和加强癌倾向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癌 变和死亡进程。
五、极低频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与细胞的交互作用影响各种激素和酶的反应; 损伤染色体和干扰DNA合成和RNA转录; 调节离子和蛋白透过细胞膜; 与细胞的交互作用影响化学神经递质的反应 与癌细胞的交互作用; 与细胞免疫反应的交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