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___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把教育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代表人:勒图尔诺、

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孟禄

劳动(社会)起源说:具体观点如下

1、人类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至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随机性)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特点有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

(一)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

(二)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教学过程就是三者的互相对立并互为中介运动和发展的。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教育

其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实质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近代教育

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20世纪后的教育

科学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教育在各国受到空前的重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特别是高等教育更是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生存力发展,人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法国的保罗·郎格朗提出。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五、学习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这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划,如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习教育制度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又称为制度化教育

1、前制度化教育

这一界阶段是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话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形态趋于定型的标志是教育实体的出现。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前制度化教育,为制度化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制度化教育

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的新阶段。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推崇“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和伊里奇是其代表人。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各国的教育制度呈现出的一些共同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任务在于揭示教

育的规律。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的汇编。教育学可以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万为教育的发展和改变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教育方针正常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一、历史上的教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

1、孔子与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其教学思想强调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强调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先秦教育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核心思想是“无为”,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还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

3、战国后期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中提出“化民成俗,其比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师严然后道尊”“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后有居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邋等”(循序渐进)

4、汉代教育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分三步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文艺复兴后的教育思想: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

二、教育学与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同时又是一步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

它首先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其次是说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法则;做好是说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强调宗教就。

夸从理论上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研究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上提出的新问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2、卢梭

代表作《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这是其自然主义思想。另外还有康德,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