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含不消化食物残渣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

2.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其他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或体温不升、抽搐、昏迷、休克等)。

3.脱水程度的分度4.脱水性质的判断(见下表)5.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判断腹泻时因肠道丢失和摄入不足可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和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脱水均合并酸中毒应根据症状、体征、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判断。

二、病程分类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2月为慢性腹泻病。

三、病情分类轻型:大便次数在5~10次/日,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大便次数在10次/日以上,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感染白细胞增多。

2.大便常规及培养因致病原而异,细菌性腹泻病可获阳性结果。

3.病毒检查病毒性腹泻病用免疫酶联反应(ELISA)或PCR检测或电镜检查大便,可检查出大便轮状病毒或其他病毒。

4.血液生化检查血电解质(钠、钾、氯、钙、镁)、血气分析等。

五、鉴别诊断应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一、一般治疗除重度脱水和严重呕吐外,一般不禁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h(不禁水)。

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养,人工喂养儿,可适当稀释奶液,已添加辅食儿,适当维持或减少品种和数量,应保证饮食卫生、新鲜、易消化、有营养。

推荐补充量及疗程:6个月以内锌元素1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0ml/d),6个月以上锌元素2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40ml/d),10~14d;疑似乳糖不耐受:进食母乳后即出现水样泻;合并脱水、酸中毒;大便pH<5.5,还原糖试验阳性++以上。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白光磊【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腹泻患儿实施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效果及其在细胞免疫学方面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急性腹泻儿童74名,治疗组实施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腹泻儿童实施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Objective To explore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in implementation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treatment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in cellular immun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74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the treatment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97.3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6.4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implementation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can improve the cel ular immunefunction,fundamental y treatment of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2【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急性腹泻;布拉氏酵母菌;细胞免疫学功能【作者】白光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儿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急性腹泻主要由病原体、食物不洁、气候变化等导致。

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

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

d J 腹 泻 的 临床 治 疗 ,L
蔡 士 云
【 图分 类 号 ] 7 5 7 中 R Z. 【 献 标 识 码】 文 B 【 章 编 号] 62 68 一 (0 1 0 — 0 7 —0 文 1 7 ~ 3 3 2 1 )6 1 5 2 【 要 】 泻 病 是 多病 因、 因 素 引起 的一 组 疾 病 , 儿 童 时期 发 病 率 最 高的 疾 病 之 一 , 是世 界 性 公 共 卫 生 问题 。急 性 腹 泻 是 儿 童 主要 的 死 摘 腹 多 是 也
【 章 编 号 ] 6 2 6 8 一 ( 0 10 —0 7 —0 文 17— 33 21)6 t5 1
脐带是孕期胎儿与母体 进行 营养物质交 换 的唯一通道 , 当脐带 发 现局部脐带形态过度扭 曲成团样缠绕 , 则不能排 除脐带真结节可能 , 一 生异常时 , 将影 响 脐带 的 血 液输 送 , 致 胎 儿 宫 内 窘 迫 , 内发 育 迟 缓 , 般脐 动脉血 流阻力增高 , 导 宫 结合 彩超血流频 谱有助 于鉴别真假 结。如果 甚至死亡。超声检查 具有无创性 , 可重复性 的优势 , 能反复 、 直观地 了 超 声 下 发 现 脐 带 局 部 出 现 囊状 改变 , 很 容 易 诊 断脐 带 囊 肿 。 则 解脐带的形 态、 分布 , 通过不 同的扫查角度对脐 带进行观察 。脐 动脉 的 脐 带 异 常附 着 是 指 脐 带 附 着 于胎 膜 上 , 血 管 通 过 羊 膜 与绒 毛 膜 脐 超声多普勒检测 , 还可反 映 出胎 儿、 胎盘循环 的情况 , 以超声 可 以在 之 间进 入 胎 盘 , 脐 带 帆状 附着 , 称 帆 状 胎 盘 。 当胎 盘血 管 越过 子 宫 所 为 也 孕 期 监 测 胎 儿 脐 带 , 时 发 现 异 常 , 临 床 医 生 及 孕 妇 提 供 意 见 , 施 下 段 或胎 膜 跨 越 宫 颈 内 口 , 于胎 先 露 之 前 时 , 为 前 置 血 管 , 及 为 实 位 称 当胎 膜 计划分娩 , 防止分娩 意外 。 破裂 时更易造成血管破裂 出血 。脐带 插入在胎盘 边缘 时, 易引起 胎 容 通常脐带异常是说脐带过长 、 脐带过短 、 脐带打结 、 脐带扭转 、 脐带 儿 生 长 受 限 、 产 、 儿 窘 迫 和 胎 死 官 内 等 。在 常 规 的 产 科 超 声 检 查 早 胎 帆 状 附着 , 脐 动 脉 等 。超 声 一 般 无 法 测 量 脐 带 长 度 , 带 正 常 长 度 中 ,脐 带在 胎 盘 的插 入 部 位 应 该 在 妊 娠 中 期 评 价 , 为 随着 妊 娠 的进 单一 脐 因 3  ̄ 7 c 之 间 , 均 为 5 ~ 6c 若 胎 盘 附 着 于 官 底 , 带 的 长 度 至 展 , 缘 性 脐 带 插 入 在 超 声 下 很 难 显 示 。 因 此 , 体 上 来 说 , 前 超 声 0 0m 平 O 0 m, 脐 边 总 产 少 3 c 方 能 正 常 分 娩 , 以 一般 认 为 , 带 短 于 3 c 称 脐 带 过 短 , 2m 所 脐 0m 脐 在 评 估 脐 带 异 常 附 着方 面 的 敏 感 度一 般 , 异 度 高 。 随 着 在 脐 带 异 常 特 带 长 度 超 过 7c 称 脐 带 过 长 。 产前 超 声 检 查 虽 不 能 测 量 长 度 , 可 以 附 着 的超 声 诊 断 水 平 提 高 , 0m 却 明显 减 少 了 围产 儿 发 病 率 、 亡率 。 死 发 现脐 带 缠 绕 、 带 打 结 、 带 囊 肿 等 异 常 。 脐 绕 颈 占 脐 带 缠 绕 的 脐 脐 单 脐 动 脉 是 指 脐 带血 管仅 有 两 条 , 条 为 脐 动 脉 , 条 为 脐 静 脉 , 一 一 9 , 声 诊 断 符 合 率 各 家 报 道 不尽 相 同 , 6 ~ 9 , 声 表 现 为 脐 带 横 断 面 显示 为 两个 近 圆 形 无 回声 区 , 色 多 普 勒 血 流 图 显 示 脐 带 O 超 约 8 8 超 彩 在胎 头 及 颈部 纵 断 面 上 . 显 示 胎 儿 颈 后 方有 “ 形 或 “ ” 或 浪 波 形 内仅 有 流 向相 反 的 两 条 血 管 结 构 。 测 出 S D值 , 以 预 测 胎 儿 预 后 。 可 u” W 形 / 可 同 压迹 , u” 为 1周 ;W ” 压 迹 为 2周 ; 波 形 压 迹 为 3周 或 3周 以 超 声 显 像 为 产前 诊 断单 一 脐 动 脉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诊 断 方 法 , 时 可 以 发 “ 形 “ 形 浪 上, 彩色 多普 勒 可 显 示 血 流 , 脐 动 脉 A B值 大 于 3 0 可 提 示 脐 带 绕 现 合 并 的 胎 儿 宫 内 发育 迟 缓 及 胎 儿 畸形 , 如 / ., 因此 具 有 重 要 的 临床 意 义 。 颈较 紧 , 儿 缺 氧 ; A/ 胎 如 B值 小 于 3 0 常 提 示 松 弛 绕 颈 。 产 前 了解 脐 ., 带缠 绕 状 态 为 临 床 医 生 对 孕 妇 进 行 正 确 指 导 及 恰 当地 实 施 计 划 分 娩 提 作 者 单 位 :4 10 甘 肃 省 陇 西 县第 一 人 民医 院 78 0 供 资料 。脐 带 真 结 拉 紧 后 胎 儿 血 循 环 受 阻 可 致 胎 死 宫 内 , 果 超 声 发 如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王焕娜;姚论红【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郏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治疗的92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时间、粪便常规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粪便常规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小儿细胞免疫功能.【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2页(P1645-1646)【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小儿急性腹泻;细胞免疫功能【作者】王焕娜;姚论红【作者单位】郏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平顶山 467001;郏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平顶山 46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临床常见病,小儿急性腹泻通常由细菌或胃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及次数增多,并伴随有恶心、腹痛、发热、呕吐及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严重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正常生长发育[1]。

本研究选取郏县妇幼保健院急性腹泻患儿92例,分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郏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治疗的92例急性腹泻患儿,符合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及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两组,各46例。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疾病转归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疾病转归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37174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疾病转归分析赵巧娜(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山西 阳泉 045000)0 引言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胃肠道引起的腹泻、腹痛,通常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脱水或者营养不良等情况,对患儿成长发育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

临床上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方式,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也可促进患儿尽快康复[1-2]。

现阶段,微生物生态制剂已经被应用到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布拉氏酵母菌就是其中一种常用药。

基于此,本文对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个月至4.5岁,平均(2.93±1.78)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96±1.56)岁。

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炎、胃肠保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2.1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蒙脱石散治疗,选择湖北汇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蒙脱石散,商品名为米阿卡,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7391,规格为3 g ×9袋/盒(散剂),指导家属帮助患儿口服,患儿年龄小于1岁,每次口服1 g ,患儿年龄超过1岁,不足3岁,每次2 g ,年龄超过3岁的患儿,每次口服3 g 。

我院儿科门诊28例急性腹泻患儿论文

我院儿科门诊28例急性腹泻患儿论文

我院儿科门诊28例急性腹泻患儿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因以指导临床用药,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作大便常规、轮状病毒及大便培养;并对使用抗生素组药物及非抗生素组药物的疗效及病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因以非细菌感染为主占97.26%,细菌感染仅占2.74%,通过比较抗生素组及非抗生素组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婴幼儿腹泻以非细菌感染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免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关键词:腹泻患儿;抗生素;病因;轮状病毒【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14-01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儿科门诊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对小儿健康危害尤其严重。

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因是多样化的,其中以细菌感染者较少见,而基层医院在腹泻患儿的治疗方案上通常不规范,经常使用如庆大霉素等高毒性药物及滥用抗生素。

为提高腹泻患儿的治愈率,避免滥用抗生素,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本组研究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因、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标本来源:采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作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wbc>5个/hp 、rbc>3个/hp作大便培养,标本共328份,急性腹泻患儿的诊断符合《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男205份、女123份;0~6月69例、6月~2岁198例、2岁~3岁61例。

328例中86例为轻度脱水,均为等渗性脱水,6例为中度等渗脱水,236例无脱水表现。

试剂来源: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由福建省明溪海天蓝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按照说明书操作和判读结果。

将32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为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及金双歧调节肠道菌群,其中一组使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另一组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111例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

对照组患儿实施补液、抗病毒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金双歧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无效12例,有效25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78.18%;试验组患儿治疗无效3例,有效25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94.64%,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小儿;疗效小儿腹泻在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补液、抗病毒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儿年龄、脱水程度、腹泻及饮食等情况给予轻度脱水患儿口服补液盐,对于呕吐严重的患儿要采取止吐治疗,有合并症者采取对症治疗。

1. 2. 2 试验组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规格:0.5 g×24片)进行治疗,<6个月患儿,1片/次,3次/d;6个月~3岁患儿,2片/次,2次/d,饭后温水送服。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 4 疗效判定标准[5] 显效:治疗72 h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大便次数及形状恢复正常,食欲、精神正常,呕吐、腹泻停止,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水电解质紊乱糾正,食欲、精神改善,呕吐、腹泻显著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明显;无效:治疗72 h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大便性状及次数、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
发病原因
感染、饮食不当、过敏、气候因 素等均可引起小儿腹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伴 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 腹泻和重型腹泻。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便常规 、便培养等。
《小儿腹泻》PPT课件
目录
• 小儿腹泻概述 • 小儿腹泻流行病学特点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 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经验分享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小儿腹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 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 。
预防措施
为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安全饮用 水和食品、推广母乳喂养、及时接种疫苗等。同时,家长应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 和观察,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03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Chapter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治疗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饮 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方案,如低脂、低渣、 易消化等。
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的定义、分类和临 床表现
01
02
03
诊断方法和标准
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04
05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新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 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目的:综合探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收的15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三组(A、B组和C组),每组50例。

A组患者接受清开灵治疗,B组患者接受利巴韦林治疗,C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联合ORS治疗。

结果:C 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P<0.05)。

结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来说,采用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联合ORS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标签: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小儿急性腹泻是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发生在6个月~2周岁的婴幼儿。

这种疾病的病原以及发病原因有很多,患兒的大便次数以及大便性状能因此改变。

急性腹泻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逐渐增多,为了探讨最优治疗方案。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100例患儿的基本资料。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2.35±1.24)岁;病程在72 h以内,其腹泻次数达到5次/d以上;并且粪便全部呈现为水样或者是蛋花样,粪便内不存在黏液,无脓血粪便。

在粪便常规检查中确定不存在红细胞、寄生虫以及白细胞等。

经过详细的诊断,确诊患儿的症状符合急性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

为了取得比较精确的调查结果,首先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史以及各项身体指标,告知其两种治疗方式的不同,在患儿家属同意并且适宜患儿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组。

患儿平均分成三组(A、B、C组),每组50例,三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儿接受清开灵注射治疗,选有江苏康源公司生产的清开灵注射制剂,每天给予患儿0.6~0.8 mg/kg,患儿接受常规静脉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

B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每天接受10~15 mg/kg,静脉滴注,每天进行1~2次治疗。

C组患儿接受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联合ORS治疗,患儿在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其中消旋卡多曲的服用量为:在14~30个月的幼儿,20 mg/次,3次/d;30个月~7岁的患儿,30 mg/次,3次/d。

抗生素以及ORS的摄取量以患儿病情为准。

三组患儿全部接受3 d的治疗,在3 d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服用制定药物以外,不再服用其他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

患儿接受治疗72 h之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严密观察患儿的是否存在皮疹、恶心、嗜睡以及便秘等相关不良反应。

在患儿接受治疗1~2周后,统一进行血液常规检查以及尿液常规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我国最新制定的腹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等进行及时的判断。

显效:患儿在治疗72 h之内,粪便的形状以及次数等明显恢复正常,并且原有的全身症状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有效:患儿经过72 h的治疗之后,粪便的次数明显减少,其全身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无效:患儿在治疗72 h之后,粪便的次数以及形状等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全身症状等不存在任何好转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恶化。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小儿的急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以及多种因素造成的婴幼儿疾病,患儿多表现为大便的次数不断增加、大便的症状等出现较大的异常[2]。

由于大便次数较多,并且体内大量水分随着粪便排出,导致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等的运转状况出现失调,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水以及电解质等失衡,患儿容易出现高高烧等并发症状。

对急性腹泻治疗的关键为减少患儿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分泌[3]。

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药物比较多,其中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胆酸、栀子、水牛角、金银花、脱氧胆酸以及板蓝根等,大部分为中草药,使用该种药物治疗急性腹泻对患儿的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4]。

其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素质比较差,所以在使用这种药物时要尽量减少该种药物的使用剂量。

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会因此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疹、药热等[5]。

本次试验中,有2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疹,停药之后,药疹全部消除,没有过多的不良反应残存。

利巴韦林也被称为病毒唑、尼斯等,这是一种光谱强效的对抗病毒的要去,这种药物主要应用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重,常见的药物形式有注射剂以及口服液等。

该药物属于合成性的核苷类抗治病毒的药物,虽然该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不够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的活性可以完全被鸟嘌呤核苷以及黄嘌呤核苷等逆转。

这种药物能够有效干扰病毒复制,这是其治疗急性腹泻的重要机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溶血性的贫血,这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原有的心脏疾病出现恶化,所以在对患儿实行该种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仔细询问患儿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坚决避免患儿因使用该类药物出现严重不良症状。

在本次试验中,使用利巴韦林患儿中,有3例患儿出现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睡、恶心以及食欲下降等。

消旋卡多曲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典型药物,这种药物一般采用口服的形式,具体用量要根据患儿的体重以及年龄等进行,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可以服用1.5 mg,但是单日的剂量不得超过患儿每公斤体重6 mg。

C组患儿使用消旋卡多曲、抗生素联合ORS等进行治疗。

消旋卡多曲以及抗生素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患儿体内细菌情况,这对患儿身体进一步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肾脏功能不全、无法摄入果糖以及对葡萄糖或半乳糖等吸收情况不够好的患者不得使用该类药物。

所以在患儿接受治疗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儿家属是否存在上述症状,确定患儿不存在上述情况以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该类药物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便秘、皮疹以及恶心等不良症状,在本次实验中,有1例患儿出现恶心不良反应,患儿停止服用药物之后这种不良反应减少。

ORS是口服补液盐的英文简称,这是一种防治腹泻脱水的高效药物。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来说,由于大便次数增多,水分流失严重,患儿十分容易出现脱水的症状,为了有效避免患儿出现脱水的情况,采用ORS可有有效补充水分,减少患儿出现高烧症状,这种方式起效快,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抗生素也被称为抗菌素,该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同时对霉菌、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等其他类型的致病维生素,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以及杀灭作用,所以该种药物的杀菌效果非常显著。

这种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迫使其在低渗透压的环境下由于膨胀而破裂最终死亡,同时哺乳动物不存在细胞壁所以人体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临床资料显示,长时间过量使用该类药物会造成患者出现较大的抗药性,这样就导致该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变得比较差。

临床上认为,病程持续两周以内并且每天的腹泻次数达到5次以上即为小儿急性腹泻[6]。

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患儿腹泻次数比较多,身体素质素质由于受到腹泻的影响而不断下降。

临床治療该种疾病的方案比较多,并且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身体素质比较差,要在患儿身体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选择起效时间最快的治疗方案[7-8]。

综合分析本文的资料,笔者可以看出C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最优,同时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也比较少,这对患儿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意义。

轻度的急性腹泻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或肠道外的感染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或溢奶等症状,不会出现脱水或全镇重度等症状,一般注射一定剂量的清开灵即可恢复[9]。

重型的急性腹泻发部分由肠道感染引起,患儿除了有比较明显的肠胃道症状以外,表现出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全身中毒等症状。

为了缓解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的同时还要有效补充生理盐水,防止因为脱水过多而出现高烧等症状,要依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10-11]。

参考文献[1]张元力,王永超.六周岁以下幼儿急性腹泻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1,15(11):14-16.[2]陈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58(14):101-102.[3]高琴.ORS在治疗幼儿急性腹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应用方法[J].中国实用医科杂志,2012,58(1):78-79.[4]张娟.急性腹泻疾病患者的工作探索[J].中国医疗前沿,2011,13(2):16-19.[5]尹世菊,王颖.健康教育在急性腹泻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心脑血管,2010,16(4):17-19.[6]邵艺忠,张韵苑,李云.依托健康教育开拓幼儿急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心脑血管疾病,2012,19(12):11-15.[7]袁会萍,宋紫兰.抗生素在幼儿急性腹泻治疗过程中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0,45(4):56-57.[8]马秀阁.如何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疾病[J].中国医疗前沿,2009,82(6):23-24.[9]华永平.清开灵治疗急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1,36(9):96-97.[10]张云云.婴幼儿急性腹泻疾病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J].中国医疗前沿,2012,23(15):15-19.[11]宁宏伟,王凌燕.急性腹泻患儿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