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浅析
淮河流域污染与治理资料

淮河流域污染与治理资料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摘要]: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治理。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进行治理。
在1994年,国务院也开始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的治理,是现在最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和水污染状况,回顾了往年的水污染事件,然后深入的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成因,在结合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最后具体探讨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期望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能取得进一步的成功,使之能更符合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对策[Abstract]: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issue is a problem with some history, has not been very good for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ighly concerned about pollution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has invested a lot of funds, technical,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1994, the State Council began the work of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huaihe River basin, is now the most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profile and status of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recalling the previous incident,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the context of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and on the basi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specific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of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xpect further successful pollution treat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 making it more in line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huaiheRiver basin.[key words]:Huai River basin ; water pollution; factor cause of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3)1淮河流域概况 (3)1.1水环境概况 (3)1.2流域工农业概况 (3)2污染事件回顾和文献综述 (4)2.1 流域水污染事件回顾 (4)2.2 水污染防治情况 (4)2.3 文献综述 (4)3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 (5)3.1当前水质状况 (5)3.2排污 (6)4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分析 (7)4.1自然因素 (7)4.1.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7)4.2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9)4.3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9)4.4治污技术不力 (9)4.5产业结构不合理 (9)4.6水污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0)4.7面源污染较严重 (10)5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11)5.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11)5.1.1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 (11)5.1.2加强各部门沟通与合作,团结治污 (11)5.1.3统筹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2)5.1.4加大公众的宣传与监督 (12)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经济处罚手段 (12)5.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手段 (12)5.3.1建立地方水污染防治法规政策 (12)5.3.2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12)5.3.3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13)5.3.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13)5.3.5开展清洁生产 (13)5.3.6实现污水资源化 (13)6结论与讨论 (13)6.1 主要结论 (13)6.2讨论 (14)参考文献 (15)引言淮河是我国重点综合治理的大河之一。
淮河水污染的防治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 (1)一、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 (2)二、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水质未达标,严重污染事故仍有发生 (3)(二)污水排放标准不完善 (4)(三)工业水污染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致使排污总量大,而治污措施不力 (4)(四)环境污染治理责任长期得不到落实 (5)(五)注重点源治理,面源治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6)三、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6)(一)尽快完善法律、标准和指标考核体系 (6)(二)要狠抓落实 (7)(三)转变治污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治污工作 (7)四、结语 (8)参考文献 (8)关于淮河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思考韩慧娟(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05政本,河南周口466001)摘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程。
能否治理好淮河流域水污染关系到沿淮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从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淮河治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尽快完善法律、标准和指标考核体系;要狠抓落实;转变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治污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Abstract: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Ability to gover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River Basin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residentsalong the river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process. Huaihe River Basin from the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HuaiheRiver pollution control the main problems andaddress these issu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mprovethe law,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system;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mplementation;changes in thinking,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work to prevent waterpollution such a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Huaihe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淮河水污染治理近10年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计划。
淮河治理调研报告

淮河治理调研报告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广大,同时也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为了更好地治理淮河,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淮河治理调研。
本报告主要总结了淮河治理调研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首先,调研发现淮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由于流域内土地过度开发和河道不畅,降雨过程中的水无法迅速排出,导致洪水泛滥,同时洪水过后又缺少灌溉水。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并进一步规划灌溉系统,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其次,调研发现淮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水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的水平,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并加强对流域内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减少农业源污染。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淮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的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发,导致植被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植被恢复工作,进行生态修复,增加植被覆盖率,并严格管理湿地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我们还调研了淮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少。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淮河治理调研报告总结了淮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建议。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淮河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保护好淮河的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一、引言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河流之一,流域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支撑之一。
淮河干流发源于安徽省的淮北山脉,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最终注入黄海。
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1. 水资源利用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干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压力不断加大。
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导致淮河干流的水量受到了严重挤压。
据统计,淮河干流自1995年以来,河道流域断流、枯水日数和平均流量持续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也随之下降。
2. 水污染严重淮河干流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致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长期的污染排放导致淮河水质恶化,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流量。
3. 生态系统恶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也间接导致了流域内的生态系统恶化。
湿地退化、鱼类数量减少、鸟类栖息地受到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4. 生态流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导致淮河干流生态流量的监测和保障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使得对流量的管理和调控难以有效实施。
为了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生态流量的基本需求。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减轻淮河干流的水污染程度,改善水质,保障生态流量的需求。
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恢复和维护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
淮河干流信阳段水质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水质参数 高锰 酸 CoD B oD NH
盐 指数
一
N TP
F —
p b
Cr
长 台 关 2 - 2 ( Ⅱ) 1 3 - 3 (I) 2 _ 2 (I) O . 8 4 ( Ⅲ) 0 . 1 3 ( H I ) 0 . 9 1 (I) <DL <DL 2 0 1 2 息 县 2 生 4 ( Ⅱ) 1 3 . 5 (I) 2 . 3 (I) O . 8 2 ( Ⅲ) 0 . 1 3 ( Ⅲ) 0 . 7 2 (I) <DL <DL
综合评价采用污染综合指数进行 评价 , 其计算公式 如下 :
<0 . 2 O . 2  ̄ 0 . 4
清 洁 尚 清 洁
多数 项 目未检 出 , 个别 项 目检 出也 达 标 检 出值 均 在 标 准之 内
P = } 萎 }
式中: P为水 域综合污 染指数 , C 度 , S . 为 i 污 染
0 . 4 ) . 7
O . 7 ~ 1 . 0
轻度 污染
中度 污 染
检 出值在标 准内, 个别项 目接近或超 出标准
两个 以上 项 目检 出值 超 出标 准
1 . 0 ~ 2 . 0
重度 污 染
相 当一 部 分 项 目检 出值 超 过 标 准 几倍 甚 至 几十 倍
物 的地表 水标 准浓 度 , n为水 质参 数 的数 量。 综合 污染指数及分 级标准见
果见表 1 。
长 台 关 1 . 9 (I) 1 3 . 0 (I) 2 . 5 (I) O . 6 8 ( Ⅲ) 0 . 1 2 ( Ⅲ) O . 7 7 (I) <DL <DL
2 0 1 3 息 县 24 生 ( I / ) 1 4 . 1 (I) 3 . 0 ( Ⅱ) 0 . 9 5 ( I l 1 ) 0 . 1 7 ( Ⅲ) O . 5 8 (I) <DL <DL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淮河干流是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对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流量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加剧,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保障措施建议,并提出技术支持需求以及监测与评估方法,旨在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开展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推动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淮河干流是淮河的主要干流段,承载着大量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受到了严重的人类活动影响,生态流量问题逐渐凸显。
问题提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流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失衡。
在雨季,经常出现过大的流量,造成河岸冲刷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鱼类、水禽等生物栖息地受到影响。
而在旱季,流量过小导致水质恶化、湿地干涸,影响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淮河干流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今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淮河干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淮河是我国第六大河流,淮河干流作为主要河道,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愈发突出。
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淮河

为
什 么
会
造 成
思 考
淮
河 污 染
淮河污染的原因
1.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容量约 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 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 整个水系,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枯水期 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变换 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河体,生态基流难以维 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 污染就此产生,从而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
5.农村面源污染加重
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新的污染 源。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 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 的使用量很大。其中约70%的用量残存在土壤 和农产品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未经处理的 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通过灌 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地下和表层水体中, 直接影响到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由于水污染而变异的植物
由 于 水 污 染 而 死 亡 的 动 物
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患上肿瘤的村民
淮河污染示意图
淮河水质状况简介
安徽省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82个监测断面中, 水质为Ⅰ~Ⅲ类的33个,占40.2%;Ⅳ~Ⅴ类的25个,占30.5%; 劣Ⅴ类的24个,占29.3%。 淮河干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12个监测断面中2个断面水 质为Ⅳ类,其他断面水质为Ⅲ类。 淮河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支流70个断面中, Ⅰ~Ⅲ类的23个,占32.8%;Ⅳ~Ⅴ类的23个,占32.8%;劣Ⅴ 类的24个,占34.4%。 淮河流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其中干流入境水质为Ⅳ 类,出境水质为Ⅲ类;支流19个入境断面中,有14个断面水质 为劣Ⅴ类,占73.7%;3个出境断面中,1个断面水质为Ⅱ类,2 个断面水质为Ⅳ类。 与上月相比,安徽省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3.6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比 例减少8.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4.9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安徽省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无明显变 化,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9.7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 面比例减少9.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无变化。
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同时, 随着流域地下水长期高强 度地开发,地下水污染也日益加重。调 查显示,约 44%的地下水已遭受不同 程度的污染。 河南商丘、周口,安徽阜 阳、宿州,江苏徐州、淮安,山东菏泽、 济宁等地地下水污染较重。
三、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对策 1.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水 生态安全体系 依照流域生态功能分区, 结合淮 河流域水资源三级分区, 以水系为基 础, 遵循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的 原则, 考虑国家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发 展战略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布局, 水土保持区划以及流 域水功能区划, 从严格水资源管理为 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角 度,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流域水 生态安全格局。水质较好的淮河、沂河 上游山丘区以及淮河南岸丘陵区,以 水源保护和涵养作为重点; 地表水水 质较差, 生态用水挤占严重的淮北平 原区,以地表水水质改善、生态用水保 障和地下水的保护为重点; 水网密集 的里下河沿海区以里下河水质改善、 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 为重点; 湖泊的生态保护以面源和内 源治理为重点。 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 水生态系统保护
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 加强纳 污红线管理, 建立规范可考核的水环 境保护体系。 五是以水生态保护为核 心,修复水生态功能退化区域,强化滨 水空间的生态修复,加强水土保持,逐 步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建立健全水 生态修复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浅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剧增,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大,水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
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居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引用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引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因此,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各国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课题。
关键字:淮河,水污染,防治
引言
淮河位于我国中部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商品粮棉、能源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初步实现阶段性治理目标后,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现象,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及工业、城市生活、农业等各个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污染及反弹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对策。
1 淮河水污染现状
绵延千里、流经豫皖鲁苏四省的淮河,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遭到污染。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1995年8月8日,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流域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以此为标志,淮河治污拉开序幕。
淮河流域阶段性治理目标基本完成后,由于部分企业超标排污和关停企业死灰复燃,自2004年以来,其流域污染反弹加剧。
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的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
而且2004年7月16日到20日,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降下暴雨,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5.4亿t高浓度污水形成了长度为130~140km的污水团,奔流而下横扫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一带的水产养殖户遭遇了灭顶之灾。
淮河水污染部分图片
2 淮河水污染原因
一是部分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严重。
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企业工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系统,偷排污水。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淮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据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严重。
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四是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淮河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淮河流域重点工业企业基本具备了污染治理能力,但监管手段薄弱,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3 淮河水污染防治措施
3.1改善管理机制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一样。
但问题在于我国对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权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水环境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未作明确、详细、可操作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部门之间“争夺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不利于水污染的全面系统防治。
在中央和地方水污染防治管理的关系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制,很容易出现水污染防治工作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情况。
因此,我国有必要结合国情,借鉴他国经验,明确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中央和地方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权利义务。
3.2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阶段,人们环保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严格执法应该是调整人们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手段。
“三湖三河”的环境污染和对流域工业企业所采取的集中式限期达标排放、“零点行动”等等,说明了以往我们在执行有关环保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但是,在严肃执法、公开查处上还比较薄弱。
因此,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3.3加强部门合作
淮河流域治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以往由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与冲突或者各地区之前存在利益冲突造成工作开展的阻碍和浪费。
各地方、各部门应该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环保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监督管理,帮助落实资
金、技术计委、经贸、财政、金融等部门帮助落实项目和政策。
轻工、化工、农业等行业部门从行业政策上加以指导、协调和服务建设部门对城市污水集中控制进行组织指导水利部门加强闸坝调控及省界断面的监测等。
企业积极治污形成了各方密切配合淮河治污。
3.4加强教育、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的目前淮河水污染防治所采取的途径主要甚至是完全依赖行政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公众的力量所起的作用。
就淮河污染治理来说,各级政府在当时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淮河治污工作,但是无论是政策出台还是措施的实施上却很少征求公众的意见,在具体治理过程中也并没有发挥公众应有的作用。
只有建立公共参与机制,才能有效的加大执行的力度,从而全方位的实现环境监管。
而增强教育和宣传也是为了增强环境意识,让人民群众和权力机关行使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使全社会人人自觉保护环境及水资源。
3.5利用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发展节水型工业。
淮河流域出现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与其选择和实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
谋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使速度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工业,提高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份额,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回顾》刘鸿志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几点建议》向东凌江黄小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经济思考》吴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