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水污染防治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就水污染的现状、危害和如何防治进行探讨,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一、水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因素等都导致了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物污染等。

有机污染指污染物由有机物质构成,如有机废水、有机溶液等,产生的有机污染问题主要是对水体颜色、味道、透明度等造成的破坏。

无机污染是由无机物质构成,如化学试剂、重金属盐等,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和水生生物造成的中毒和致畸问题。

生物污染则是由各种微生物、有害动植物及其标本等组成,引起各种水生物的病害和疾病传播。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威胁,也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大量的污染源不断地向水体排放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系统,污染管理变得愈加困难。

二、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1、完善污染治理体系目前,治理水污染的机制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

首先,科学设定治理标准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有效管控各类污染源,加强监控和管理。

其次,加强环境执法和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行业标准。

最后,加强协调和合作,引入国际环保机构,共同推动环保治理。

在实现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加大宣传及公众教育,让大众对水污染治理有更清晰准确的了解。

2、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当前的污染治理技术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技术先进、成本高、不能普及。

为此,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打造更为完善的技术架构,以降低治理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也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3、推广绿色发展为减少对水体环境的破坏,可以加强绿色发展,推进低碳环保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水资源的质量,还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加强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成因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生物有机物质等,会因此进入到土壤中,并且随着雨水的冲刷,会进入到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造成水质的污染。

2. 畜禽粪便污染: 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畜禽粪便会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或者渗入到地下水中,导致水质的恶化。

3. 农村生活污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对水生生物和自然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对策1. 推进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采取生态原则和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一种农业模式。

采取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能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 加强农田污染治理: 对于农田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和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等,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农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也是提高农田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3.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应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减少其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健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制度: 健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现实效果。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们关注的问题。

农村⽔污染是由农业⽣产⽅式不合理,乡镇企业环保措施不⾜及⼈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和不合理的⽣活⽅式多种因素构成。

针对这⼀⽇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要从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特点⼊⼿,对症下药,通过发展⽣态农业,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布局,并进⾏必要的环保普及教育等⽅式,把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和扶贫⼯作结合起来,来突破环保事业中存在的这⼀薄弱环节,使农村的⽔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双赢⽬的。

关键词:农村⽔污染⽣态农业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农村⽔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我国农村⽔污染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活⽔平的提⾼,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益受到⼈们的关注。

过去,我们⼀直把环保⼯作重点放在⼤中城市,⽽忽视了占全国总⾯积近90%的⼴⼤农村。

从⽽致使农村环境问题⽇益恶化,⽽⽔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

如:地表⽔体富营养化,地下⽔质逐渐恶化等。

据统计:⽬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亿⼈的饮⽤⽔中⼤肠杆菌超标,1.7亿⼈的饮⽤⽔受到有机污染,⽽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泛使⽤,致使许多地⽅的地下⽔已经不适于饮⽤,严重影响了⼈民群众的⾝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污染成因1、农业⽣产本⾝⾸先,从近年来的农业⽣产本⾝的发展来看。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产⽅式也发⽣了重⼤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泛使⽤所取代。

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量的⼀倍多。

⽬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利⽤率却只有30%—40%。

农药的年使⽤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壤和⽔中。

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量有逐年⼤幅提⾼的趋势。

当前我国水污染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当前我国水污染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当前我国水污染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当前我国水污染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当前的水污染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二、水污染现状1. 地表水污染目前,我国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地表水资源严重受到污染影响,其中有1/3的水体已无法直接供人饮用。

主要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2.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然而地下水污染问题同样令人担忧。

大量的农业和工业废水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程度越来越高。

据统计,中国67%的地下水资源中,有25%的地下水含有重金属超标。

3. 水体生态损害水污染还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导致水中的水生生物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此外,水污染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大量藻类,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三、水污染原因1. 工业和农业排放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特别是高污染行业如钢铁、石化等工业的废水带有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

农业活动中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如农药、化肥等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 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家庭污水排入水体,但大多数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处理不彻底。

特别是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严重污染当地水源。

3. 水体保护意识不强水体保护意识薄弱也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和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盲目排放废水,对于水体的保护和治理缺乏积极性。

四、应对措施1. 政策法规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基础。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完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执行和实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 水环境问题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水环境问题的核心毫无疑问的就要归结为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农村水环境常常会受到污染,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简要阐述了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对此列出有效的防治农村水污染的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水循环利用?前言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生态环境、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1.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却给农村生态带来了不断破坏,农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农村生活污水作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因素,深受重视,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已经受到相关行业内学者、专家的关注,有的地方政府也已经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行政考核的一项指标,力图根除或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但是多年来,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改进并未取得理想成果,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相对不太发达,而又有一定发展的地方。

表面看新农村建设效果不错,房子新了、道路宽了、能喝上自来水了,但喝上的水仍是被污染、各项饮用水指标都不达标的水。

农村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与城市相关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比差距更大。

现阶段国家重视了,政策也有了,钱也花了,而村庄周围小溪、河流的水依旧还是黑水,农民生活的环境依旧没有多大改善,原因何在? 当前农村出现水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1 农用化学物质及其废弃物污染继续加大随着农业的发展,很多农村地区主要依靠施用化肥、农药来保证农作物生产,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水质。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一、引言水污染严重的情况是世界范围的环保难题,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用水量增加,各行业污水排放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分析危害成因并科学控制。

二、水污染的危害2.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的水污染也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引发土壤及周边环境恶化,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基于以上信息,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阐述:首先是污水中的氮元素及盐分产生的危害,虽然农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大量氮元素,但若农田灌溉水中的氮元素过量会导致农作物营养失衡,容易遭受病害威胁,同时污水普遍含盐,以水稻种植为例,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灌溉大量的水,若水中盐分超标会使农作物脱水干枯,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其次是有机污水的危害,污水中含有很多容易分解的有机物,使用有机物超标的污水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会使农作物减产,还会降低粮食品质,危害我国食品安全。

最后是重金属危害,工业生产行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若这些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水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2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众所周知,水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气供给才能生存,但在河流水质发生污染后,水体的溶氧能力会降低,水生物会由于缺氧大量死亡,而死亡的水生物数量过多超过了河流承载力又会造成新的污染。

此外,污水排放入河流中会随时间将毒素和污染物带入鱼虾等水生物体内,进而流入人们的餐桌,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2.3 对其它行业的危害部分工厂的污水温度会比河流温度高,若直接排放入河流会导致河水升温,而流域附近需要冷水的工厂就需要另寻水源,增加生产成本。

且污水的酸性会比清洁水高,容易造成周边建筑腐蚀,近年来由于水污染严重,出现酸雨的频率也逐渐增加,同时河流污染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利旳。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3.1 明确责任我国的水污染防控始终贯彻统一原则,即立法、规划、监管、分工等各项工作都是统一安排。

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措施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护农村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防治水污染。

本文将对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措施展开详细阐述,以期为农村水污染防治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为了保障农村水质安全,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工作。

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的力度,定期对农村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异常问题。

其次,要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库、水井等水源地的管理和维护,禁止在水源地周围进行污染性活动。

此外,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系统,完善农村水环境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二、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推广和普及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由于污水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三、加强农村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农村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治农村水污染,应加强对农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

首先,要加强农村农药和化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农药化肥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药和化肥使用登记制度,对农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监管。

另外,还应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储存和运输管理,防止因存储和运输不当导致的污染。

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也是导致农村水污染的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应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其次,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处理。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管理,防止垃圾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浅谈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水是生活之源,水源的污染问题也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危害;防治前言水污染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等造成的。

水在地球上的储量达到14.5亿km3,但是海水的比重就达到97.2%,陆地上的淡水比重仅有2.8%,关乎人们生活的淡水湖、地下水等只占淡水比重的0.34%。

所以,虽然水的储量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却所剩无几,因此,水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我国水污染现状我国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油、化学废品等不断的排入到关乎人们生活的江河湖海,造成水源的污染。

现如今,不仅是陆地水被污染,地下水也面临着被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不断的渗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土地变成盐碱地。

我国的水不仅是被污染,还有很大一部分被浪费,全世界每天大概有6000人因缺水死亡。

我国其实还属于一个缺水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达到全世界的1/4,全世界一共有600多个城市,但是大约有一般城市还处于缺水的状态。

随着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产业不断发展,我国水污染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全国的水污染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未来还不断的影响国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1.1 水污染现状普遍根据我国2007年水污染监察数据显示:全国的废水排放量达到556.8亿t,较之上年度增加了3.7%。

在全国废水排放量中工业废水有246.6亿t,占总数的44.3%,较之上年度增加了2.7%;城镇的生活废水有310.2亿t,占总数的55.7%,较之上年度增加了4.6%。

2007年全国大约有26.7%地表水水质达到劣v类标准,属于不可使用的状态。

全国七大水系总体呈现中度污染的标准,流经各个城市和地区的水源也不断的被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可是如今,地球生态遭受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性尤为突出。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物、生活废物、畜禽养殖排放废物和农村面源污染等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其中水体污染在农村环境污染中显得尤为突出,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粮食造成减产,而且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农村水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措施
一、农村水污染现状
(一)农村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被联合国称为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己被联合国列为13个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

2005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 151 m3,约
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污染加剧了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水质下降造成的
水质性缺水,己经对我国人民生活用水构成威胁。

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河流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
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
济的健康发展。

据调查,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
相关。

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和稳定。

(二)农村水环境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

2005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对长江、黄河、珠江、松
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7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
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
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Ⅳ类水质的湖库3个,
占11%;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Ⅴ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

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类,主要是总氮和总磷超标。

二、农村水污染源分析
(一)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

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
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
的河流、湖泊,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

200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t。

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二)生活污水和废弃物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

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陋习,环境保护意识落后,生活污水随处排放,生活垃圾随处堆放,使得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国家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指出,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

我国农村几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生活污水中磷的含量很高,主要是各种洗涤剂造成的。

由于农村没有垃圾处理机构,很多人习惯把生活废弃物往河里倾倒,导致河水污染。

部分农村地区有露天的厕所,如遇连阴天气,厕所粪便极易漫溢,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三)农药化肥流失
1990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73.3万t,1995年为108.7万t,2000年为128.0万t,2003年为132.5万t,2004年为138.6万t,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一般来说,农药毒性大,而且具有化学和生物稳定性,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土壤中的一部分残留农药通过雨水,灌溉水等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造成自然水体中农药的累积。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减少,化肥使用量快速增长且使用不合理,化肥流失严重,造成水污染。

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氮肥污染。

表现为:①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②水体富营养化。

我国在相对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化肥施用量成直线上升。

因此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四)养殖的废水及废弃物
1、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场大量废弃物、食物残渣以及清洁饲养圈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池塘、农田、溪流中。

部分地区直接用畜禽粪便作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由于未腐熟大多不能充分利用,营养物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1999年,我国畜禽养殖的废水COD排放量超过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COD 的排放量。

有关资料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地表水的现象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污染源,上海市郊黄浦江上游畜禽粪尿排放量占所有非点源污染排放量的首位。

2、水产养殖。

为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强化饲料,迫使水体富营养化,催生高密度的藻类和浮游生物。

饲养以动物内脏为饲料的鱼类,动物内脏的细菌、病毒及其他原生动物胞囊污染水体,加大了治理的难度。

(五)污水灌溉
目前,在农村许多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污水灌溉的农田主要集中在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海、辽、黄、淮4大流域,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85%。

大型污灌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大、中城市的近郊县,其中包括全国5大污水灌区的北京污灌区、天津武宝宁污灌区、辽宁沈抚污灌区、山西惠明污灌区及新疆石河子污灌区。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农田污染增多;污灌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污水灌溉研究严重滞后。

三、农村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体污染防治要着眼于大系统,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以防为主,防治并举。

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大力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民充分认识“先污染后治理”的严重后果,切实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可以使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促进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

如建立固定的垃圾堆,教育农民废弃物分类堆放,不要将垃圾倒入河水中,以免造成2次污染,塑料袋和纸屑也不宜采用直接焚烧处理。

(二)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使污染源集中,建立集中污水处理厂,将规模小而无力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排放的废水集中统一处理。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采取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促使乡镇企业转变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对规模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实行关停。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污水治理技术,减少企业污水对农村水环境的直接污染。

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完善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排污总量控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奖罚并举,迫使企业全力治污。

(三)集中处理生活废水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

农村生活废水要先进行化粪处理,再利用土壤、湿地等生态技术脱氮、脱磷后排放,集镇可集中纳入污水管道进行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等。

(四)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1、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种类、需肥特性,结合土壤肥力特点,选择测土配方施肥、叶面施肥、分次施肥、定点施肥等技术施肥,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施用,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避免化学肥料因未被作物吸收而流失。

2、植保技术
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用量施用;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

3、农业配套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配套生产技术: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沼气池技术;绿肥种植技术等。

推广农业配套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水体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使农业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