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综述一——物联网终端技术
物联网接入技术简述【最新资料】

物联网接入技术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在物联网中,物品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然后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管理和监控。
物联网应用可分为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应用网络三层,系统应用流程可分为:首先对目标物体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属性可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可由传感器实时探测;其次识别设备完成对目标物体信息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再次,将目标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对物体信息进行相关的操作。
物联网接入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核心主要包括以太网技术,WLAN技术,Bluetooth技术,Zigbee技术,UWB技术,NFC技术。
Ethernet技术即以太网技术,是比较成熟稳定的联网技术,配合光网技术的发展,它目前是最为主流的网联网接入技术。
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token ring)、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 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总线争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大全

2.2 国内物联网现状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006-2020年)》
2010年10月18日, 国务院发布 2010年6月7日,在中 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 士大会、中国工程院 8 第十次院士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 要讲话,指出“加快 发展物联网研发和建 设新一代互联网” 。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 总理视察无锡提出: 1.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关键设备应早一点谋 划 2. 建立中国的“感知中 国”传感网中心。 《国务院关于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信息为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突破 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 “三网”融合、物联网、云 计算。
EPC系统工作流程
PML: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物理标示语言,PML核心提供通用的标准词汇表来分 配直接由Auto-ID的基础结构获得的信息,如位置、组成以及其他遥感勘测的信息。
第一章 物联网介绍
一、物联网概述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G网络 (编码、认证、鉴 权、计费)
物联网信息中心 3G网络
(算法库、样本 库、信息库)
4G网络
RFID 读写器
M2M 终端
传感器网关
传感器网关
物联网 感知层
RFID标签 传感器
摄像头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
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15
3.2 地区物联网架构——分层架构图
3.3 功能架构图说明
第一章 物联网介绍
一、物联网概述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物联网体系架构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和完善,NB-IOT技术应运而生。
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即窄带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针对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新型蜂窝通信技术,其低功耗、广覆盖、多连接、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其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NB-IOT技术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希望为大家对NB-IOT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NB-IOT技术的特点1、低功耗:NB-IOT技术采用了灵活的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实现长达10年的电池寿命,适合于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电表、环境监测设备等。
2、广覆盖:NB-IOT技术支持室内外覆盖,可以穿墙透建,覆盖范围广,信号稳定,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3、多连接:NB-IOT技术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单个基站可以同时连接上千个设备,可以满足城市智能化、工厂自动化等场景的需求。
4、低成本:NB-IOT技术在硬件设备、通信费用等方面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部署并持续运营,是物联网技术中成本最低、性能最稳定的选择。
1、智能家居:NB-IOT技术可以连接家庭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功能,提高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2、智能城市:NB-IOT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的智能路灯、智能停车、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监管能力。
3、智能交通:NB-IOT技术可以连接车辆、交通信号灯、停车场等设备,实现交通流量监控、智能导航、停车位管理等功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4、智能医疗:NB-IOT技术可以连接医疗设备、远程监护设备等,实现病人监测、远程诊疗等功能,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5、工业物联网:NB-IOT技术可以连接工厂设备、物流设备等,实现生产监控、设备远程管理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1.物联网概述

✓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 ✓1980年前后以PC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 ✓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又会是什么呢?
➢ 专家、机构和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应该是将IT技术由人类引入物体 的物联网—万物相联的网络,即“Internet of Things,IoT”
➢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关系
…
服务连接 Internet of Services
物体定位 目标跟踪 环境感知 智能家居 虚拟现实 智能计算
…
物体连接 Internet of Things
物体定位 目标跟踪 环境感知 智能家居 虚拟现实 智能计算 人工智能
…
物体连接 Internet of Things
1998
2006
时间
2009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的泛在性
➢ 物联网时代,全球上可以实现任何人之间、任何人和任何物、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互联互 通,即可实现四A通信:Anyone,Anytime, Anywhere,Anything
➢ 物联网的泛在性预示着真实的物理世界与虚拟的信息世界之间共生的互联互通
任何时间联结
Anytime
➢ U社会—泛在社会( Ubiquitous Society ),可实现“四A通信(Anyone,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即把社会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纳入通信的对象。
应
用
网上浏览
规
电子邮件
模
…
用户连接 Internet
从Internet到IoT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12112

市委书记、市长 “政绩工程”
招商引资、确保民生、城市安全和稳定 是政府官员的重点政绩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31
四、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系统工作原理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RFID 应用领域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WSN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WSN体系结构 WSN体系结构:平面拓扑结构
IT·服务·创新
各国物联网战略或计划
IT·服务·创新
二、特征及架构
物联网(IOT)的特征
IT·服务·创新
感知
传输
智能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 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
信息。
可靠传输
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 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智能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 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 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28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
斯德哥尔摩
塔林
全球有6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无线城市”。 美2国01的9年亚eE特ur兰ope大计波划士顿、首拉尔斯&韦松岛加斯、洛杉矶、旧金山、西雅 纽约 图城Mo2、市0n1费都a9c年城在oi2、、建0阿1W联9奥设计酋e斯无划s“t。汀线m零碳、网in城s克络北t”香e利,京r港U、夫D-K新uo兰sre加s、aU东e-坡京J马lda、po里arn日f恩、本、GUy匹-oJ兹ra、p堡aJ、ner、密u旧s韩尔金a国l山沃em的基IB、首M等尔“ 、智慧地球 ” 仁川、釜山等6个城市U-city以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澳大利亚 的Sydney在积极建设新无加线坡数“字下一城代市i-H…ub…”
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一、前言物联网技术以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的互联性,已成为当今科技的热门话题之一。
物联网将传统的互联网与物理系统相结合,使得人类和物品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二、物联网的技术特点1.广泛的接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许多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这些设备可以是传统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器、汽车等,甚至可以是温度计、心率计等小型传感器。
2.大量数据的处理物联网技术产生的数据量相当庞大,处理这些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处理这些数据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预测和决策,从而优化生产和管理。
3.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和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这种控制和决策发生在物理世界中,而且是实时、自动化的。
4.安全性物联网技术中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都需要保证安全性。
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需要使用加密技术,以保证机密性和完整性。
5.互联性物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互联性,不仅可以将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将不同领域、行业、设备和应用连接起来。
三、物联网的应用1.智能家居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居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实现家居智能化。
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控制家居设备,实现家居的智能化。
2.智能能源物联网智能能源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使用。
通过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优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3.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各种机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和制造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4.智能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连接,进而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研究、个性化医疗和健康管理。
5.智能城市物联网技术被广泛用于智能城市中,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一、NB-IoT的基本原理NB-IoT是一种基于蜂窝网络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它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提高物联网设备的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设备连接密度。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复用:NB-IoT采用了窄带信道技术,可以在现有的蜂窝网络中复用一部分频谱资源,从而减少了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提高了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2. 低功耗:NB-IoT采用了功耗优化的设计,使得物联网设备在长时间内可以工作而不需要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3. 大覆盖范围:NB-IoT采用了在室内和室外都可以实现良好覆盖的设计,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地域,满足物联网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4. 高连接密度:NB-IoT可以支持大规模设备的连接,每个基站可以连接成千上万的物联网设备,从而实现了对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除了基本原理外,NB-IoT还具有许多其他技术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物联网技术方案。
1. 低成本:NB-IoT可以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基础设施,无需对现有网络进行重大改造,从而可以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
2. 高可靠性:NB-IoT采用了重传机制和自适应调制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应对信道干扰和多径衰落等问题,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安全性强:NB-IoT采用了端到端的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保障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4. 兼容性好:NB-IoT可以与现有的LTE网相兼容,可以较为顺利地与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对接和融合,从而加快了商用进程。
5. 高灵活性:NB-IoT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和业务模式,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1. 智能家居:NB-IoT可以实现家庭各种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如传感器、智能电器等,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居家环境。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浅析NB—IOT物联网技术及应用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是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通信技术,它专为大规模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NB-IOT技术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低功耗、广覆盖和高连接稳定性的通信服务,是连接物联网设备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NB-IOT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浅析。
一、NB-IOT技术概述NB-IOT技术采用窄带调制技术,能够在已有的蜂窝网络下,为物联网设备提供长距离、低功耗、低成本的连接服务。
在NB-IOT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够通过蜂窝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NB-IOT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低功耗:NB-IOT技术在通信过程中采用了功耗优化技术,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满足物联网设备长期工作的需求。
2. 广覆盖:NB-IOT技术能够通过现有的蜂窝网络实现广域覆盖,覆盖范围广,信号穿墙能力强,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场景。
3. 高连接稳定性:NB-IOT技术支持设备间的快速切换和连接,保证设备之间的通信稳定性,能够满足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
4. 低成本:由于NB-IOT技术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因此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部署。
综合以上特点,NB-IOT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农业等领域。
二、NB-IOT技术应用1. 智慧城市NB-IOT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NB-IOT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包括智能路灯、智能停车、智能垃圾桶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通过NB-IOT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路灯的远程开关和调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停车位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方便市民停车;对垃圾桶的实时监测和垃圾清运,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NB-IOT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综述一——物联网终端技术 作者:谢中业 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信息处理中心和用户组成网络,本文将简述物联网终端技术及应用。
一、什么是物联网及物联网终端 物联网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但普遍认可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笔者根据上述定义,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物联网结构图如下所示:
互 联 网中心处理平台用户用户基站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应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物联网结构图短信网关网桥或交换机
无线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调制解调器网桥或交换机家庭带有传感器的设备工厂各种设备参数表
城市中各种传感器物流RFID标签读卡器
图一:物联网结构图 物联网终端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下图为物联网终端的内部结构图。
外围接口模块网络通讯模块核心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图 图二: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图 二、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原理: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传感)接口,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如RFID读卡器,红外感应器,环境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按照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 作用: 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中间设备,也是物联网的关键设备,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如果没有他的存在,传感数据将无法送到指定位臵,“物”的联网将不复存在。 三、物联网终端的分类 1、从行业应用分 主要包括工业设备检测终端,设施农业检测终端,物流RFID识别终端,电力系统检测终端,安防视频监测终端等,下面就几个常用行业介绍一下终端的主要特点。 工业设备检测终端: 该类终端主要安装在工厂的大型设备上或工矿企业的大型运动机械上,用来采集位移传感器、位臵传感器(GPS)、震动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数据,通过终端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口发送到中心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处理,实现对工厂设备运行状态的及时跟踪和大型机械的状态确认,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抗电磁干扰和防暴性是此类终端考虑的重点。 设施农业检测终端: 该终端一般被安放在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中,主要采集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体含量传感器的数据,将数据打包、压缩、加密后通过终端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口发送到中心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处理。这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并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使用者纠正这些因素,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终端的防腐、防潮设计将是此类终端的重点。 物流RFID识别终端: 该类设备分固定式、车载式和手持式,固定式一般安装在仓库门口或其他货物通道,车载式安装在物流运输车中,手持式则由使用者手持使用。固定式一般只有识别功能,用于跟踪货物的入库和出库,车载式和手持式中一般具有GPS定位功能和基本的RFID标签扫描功能,用来识别货物的状态、位臵、性能等参数,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位臵信息和货物基本信息传送到中心处理平台。通过该终端的货物状态识别,将物流管理变得非常顺畅和便捷,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2、从使用场合分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和手持终端。 固定终端 应用在固定场合,常年固定不动,具有可靠的外部供电和可靠的有线数据链路,检测各种固定设备、仪器或环境的信息,如前面说的设施农业、工业设备用的终端均属于此类。 移动终端 应用在终端与被检测设备一同移动的场合,该类终端因经常会发生运动,所以没有太可靠的外部电源,需要通过无线数据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主要检测如图象、位臵、运动设备的某些物理状态等。该类终端一般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抗电磁干扰能力,此外对供电电源的处理能力也较强,有的具备后备电源。一些车载仪器、车载视频监控、货车/客车GPS定位等均使用此类终端。 手持终端 该类终端是在移动终端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他一般小巧、轻便,使用者可以随身携带,有后备电池,一般可以断电连续使用8小时以上。有可以连接外部传感设备的接口,采集的数据一般可以通过无线进行及时传输,或在积累一定程度后连接有线传输。该类终端大部分应用在物流RFID识别、工厂参数表巡检、农作物病虫害普查等领域。 3、从传输方式分 主要包括以太网终端、WIFI终端、2G终端、3G终端等,有些智能终端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接口。 以太网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应用在数据量传输较大、以太网条件较好的场合,现场很容易布线并具有连接互联网的条件。一般应用在工厂的固定设备检测、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环境中。 WIFI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应用在数据量传输较大、以太网条件较好,但终端部分布线不容易或不能布线的场合,在终端周围架设WIFI路由或WIFI网关等设备实现。一般应用在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等需要大数据无线传输的场合或其他应用中终端周围不适合布线但需要高数据量传输的场合。 2G终端 该类终端应用在小数据量移动传输的场合或小数据量传输的野外工作场合,如车载GPS定位、物流RFID手持终端、水库水质监测等。该类终端因具有移动中或野外条件下的联网功能,所以为物联网的深层次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3G终端 该类终端是在上面终端基础上的升级,增加了上下行的通讯速度,以满足移动图像监控,下发视频等应用场合,如:警车巡警图像的回传、动态实时交通信息的监控等,在一些大数据量的传感应用,如震动量的采集或电力信号实施监测中也可以用到该类终端。 4、从使用扩展性分 主要包括单一功能终端和通用智能终端两种。 单一功能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外部接口较少,设计简单,仅满足单一应用或单一应用的部分扩展,除了这种应用外,在不经过硬件修改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在其他场合中。目前市场上此类终端较多,如汽车监控用的图像传输服务终端、电力监测用的终端、物流用的RFID终端,这些终端的功能单一,仅适用在特定场合,不能随应用变化进行功能改造和扩充等。因功能单一,所以该类终端的成本较低,也比较好标准化。 通用智能终端 该类终端因考虑到行业应用的通用性,所以外部接口较多,设计复杂,能满足两种或更多场合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内部软件的设臵、修改应用参数,或通过硬件模块的拆卸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该类模块一般涵盖了大部分应用对接口的需求,并具有网络连接的有线、无线多种接口方式,还扩展了如蓝牙、WIFI、Zigbee等接口,甚至预留一定的输出接口用于物联网应用中对“物”的控制等。该类终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未标准化,目前市面很少。 5、从传输通路分 主要包括数据透传终端和非数据透传终端。 数据透传终端 该类终端将输入口与应用软件之间建立起数据传输通路,使数据可以通过模块的输入口输入,通过软件原封不动的输出,表现给外界的方式相当于一个透明的通道,因此叫数据透传终端。目前,该类终端在物联网集成项目中得到大量采用。优点是很容易构建出符合应用的物联网系统,缺点是功能单一。在一些多路数据或多类型数据传输时,需要使用多个采集模块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后,才可通过该终端传输。否则,每一路数据都需要一个数据透传终端,这样会加大使用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通用终端都是数据透传终端。 非数据透传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将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数据通过终端内的处理器合并后传输,因此具有多路同时传输优点,同时减少了终端数量。缺点是只能根据终端的外围接口选择应用,如果满足所有应用,该终端的外围接口种类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复杂的应用中会造成很多接口资源的浪费,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设计是此类终端的共同特点,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终端就属于此类终端。数据传输应用协议在终端内已集成,作为多功能应用,通常需要提供二次开发接口。目前市面上该类终端较少。 除上面所述,还有很多种终端分类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