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综述_吴晓芳
合成孔径雷达文献综述

合成孔径雷达文献综述一、前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 )是一种高分辨力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
由于其具有克服云、雾、雨、雪的限制对地面目标成像,可以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力、大幅面对地观测的特点,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SAR 成像分辨力不断提高、信号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据传输速率不断增加、设备体积不断减小、质量不断降低,SAR 在军事侦察,打击效果评估和国民经济等领域上尽显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合成孔径雷达在民用及军事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述。
二、概述1、基本原理普通雷达的方位分辨力取决于天线的方位波束宽度,但由于方位波束宽度与天线口径成反比,与雷达工作频率成正比,而天线的尺寸和工作频按距离率均受实际工程实现的限制,因此常规雷达的方位分辨力较低,特别是远距离处的横向距离分辨力更低,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合成孔径雷达就是为提高方位分辨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即通过雷达平台的移动,把一段时间内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干合成,从而获得高的方位分辨力。
1)实孔径成像雷达在实孔径成像时,是利用实际天线口径产生的窄波束来直接得到方位分辨力的。
假设天线长为x L 的天线,接受来自满足远场条件且偏离视轴α的点源的回波信号,如图1所示。
其中,3dB α∆为单程半功率波束宽度,λ为雷达工作波长。
则在距离R 处的方位向距离(横向距离)分辨力为30.88/a dB x R R L ραλ≈∆≈由上式可以看出此时方位向距离分辨力与实际孔径天线的长度成反比,与雷达工作波长、雷达斜距成正比,因此要获得高的分辨力,必须利用大口径天线和高的工作频率。
但实际工程中,实孔径成像时的方位分辨力即横向距离分辨力是非常差的,需寻找改善方位分辨力的方法。
2)非聚焦合成孔径成像利用雷达平台产生的虚拟天线则可解决实孔径天线长度有限的问题。
合成孔径雷达的简介及军事应用

作者: 吴生财[1]
作者机构: [1]新疆军区保障部特运办事处
出版物刊名: 国防科技工业
页码: 68-7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合成孔径雷达;雷达成像技术;军事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成像技术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代战争中,雷达如同是无形的眼睛,成为军事情报侦察和搜集的最重要手段,能否有效探测敌方军事部署的详细信息,成为战争前期冷交锋的主要焦点,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抗干扰都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的激烈战斗,,所以通过雷达成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直观侦测图像信息便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兵家必争的无形高地.。
对SAR压制式干扰有效掩护区建模与仿真

对SAR压制式干扰有效掩护区建模与仿真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摘要】压制式干扰是对SAR进行电子对抗的重要作战方式.针对SAR回波信号特点,给出了SAR压制式干扰方程;以图像可懂度为指标,确定对区域掩护所需要的压制系数;对SAR探测中心线过干扰机以及未过干扰机时,干扰机对地面目标的有效掩护区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最后通过Matlab对某型机载SAR不同干扰功率以及干扰机偏移SAR探测中心线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干扰机的有效掩护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的建立可为对SAR干扰机配置,进而遏制SAR探测效能的发挥提供一定参考和辅助决策.【期刊名称】《现代防御技术》【年(卷),期】2014(042)001【总页数】9页(P140-147,153)【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压制;掩护区;仿真【作者】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作者单位】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电子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7;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电子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7;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4;TP391.90 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已经实现了由机载向星载延伸,从1978年的SEASAT-A星载SAR到无人机载SAR(“捕食者”TESAR及“全球眼”HISAR)、直升机载SAR、运输机载SAR,以及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的气球载SAR,多平台、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高分辨率的SAR组网必将是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样式。
对SAR的干扰方法的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国外,Andreas Reigber[1]针对压制式干扰对SAR图像相位的偏差和干涉一致性以及极化损失等敏感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聚焦SAR成像的干扰方法,并对该方法干扰前后图像的干扰一致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SAR成像电子对抗技术综述

SAR成像电子对抗技术综述纪朋徽;代大海;吴昊;廖斌;王雪松【摘要】未来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分辨率越来越高,单一雷达的成像模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大场景、多模式和高分辨是电子对抗面临的环境,相应的干扰技术应及时跟进.介绍了现阶段雷达成像系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的雷达成像干扰技术和新型的成像干扰方法,并着重对有源干扰中的卷积调制干扰的改进算法、微动调制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和复合调制干扰进行了分析.对SAR干扰效果评估做了简要分析,并对成像干扰技术做了展望.对雷达成像干扰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9(049)006【总页数】6页(P508-513)【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扰;干扰效果评估;有源干扰【作者】纪朋徽;代大海;吴昊;廖斌;王雪松【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0 引言雷达自诞生以来,针对其干扰的研究就一直在继续,并且随着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雷达干扰和抗干扰始终是矛与盾的关系,一种新型雷达或新抗干扰技术出现,针对它的干扰技术也就随之而来。
雷达干扰和抗干扰这一矛盾,不断推动着雷达技术向前发展。
当前,战争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雷达对抗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战时,和平年代雷达对抗也从没有停歇。
谁掌握先进地雷达对抗技术,谁就能在对抗中取得优势。
因此,雷达对抗技术的研究一直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摘要:如今世界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其中包括众多领域都有了极大地进步。
各国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造更大的进步。
当然,各国国力的发展也包括军事实力的上升,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巨大进步。
其中,雷达的使用,可谓是屡试不爽。
所以各国也把注意力放在该领域,比如雷达电子对抗技术。
作为新兴技术,可以应用到许多方面,未来有着巨大的潜力。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在原来的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以原先科学技术为基石,提高了其原来雷达技术的安全性与精准度,也扩宽了其应用道路。
关键词: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应用;未来前景前言:对于提高国家国防实力,我们不能放弃对于雷达的探索和研究,必须对他进行更新和迭代。
我们都明白雷达源于对蝙蝠的研究,从此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雷达技术产生于一战时期,并在二战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都被用于战争。
最后战争结束,雷达技术被用于生产和生活,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更发达的技术来发展军事,从而来保卫保卫我们国家的财产安全。
所以,发明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研究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传统雷达的收集和侦查已经落伍,已经变得不太可靠。
所以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想法由此产生。
雷达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需要特殊的电子设备和器材进行正常工作。
同时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非常复杂,我国无数科研人员初心不改,不惜自己的时间和青春,全力攻克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研究。
1.1噪声干扰因为声音具有声波传输的功能,所以可以对雷达收集信息具有一定的干扰影响。
又因为信号间并没有联系,所以在雷达系统处理信息时,就会造成巨大的干扰。
所以对雷达电子对抗的装置可以加入这方面的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瞄准式干扰,依此来加强信号的干扰强度,用具备较低的干扰功率的噪音,来进行对对方的雷达收集进行巨大干扰。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 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进行成像的雷达系统。
它通过对雷达波的相位和振幅信息进行处理,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面成像。
本文将全面探讨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是利用雷达系统在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雷达波进行合成,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
其基本原理如下:1.发射:雷达系统向地面发射脉冲信号。
2.接收:雷达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
3.处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振幅处理。
4.合成:将不同位置上的信号进行合成。
5.成像:通过合成后的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
3.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目前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的一些重要方面:3.1 分辨率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可以实现亚米级甚至亚米级的分辨率,使得可以更清晰地观测地面的细节。
3.2 多波段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雷达图像的质量和信息量,合成孔径雷达开始应用多波段技术。
通过使用多个频段的雷达波,可以获取不同频段下的地面信息,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解译能力。
3.3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处理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实现实时处理。
近年来,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应用使得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处理速度大幅提升,同时也为算法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4 数据融合与多模态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可以与其他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如光学影像、红外图像等,实现多模态的成像。
这种数据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地面信息,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4.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遥感技术,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进一步提高分辨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利用雷达设备制作二维或三维图像的技术。
其原理是在多次测量中采集大量雷达波形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合成一个大图像,从而得到精细的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民用、科研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雷达波形信号处理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需要采用一定的信号处理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图像。
其中,雷达信号的预处理是其成功的关键。
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调整不同波形信号的相位,消除系统噪声等方面。
随着对图像分辨率要求日益提高,算法的优化和性能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成像算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核心是图像重建,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方法、基于脉冲压缩的方法、基于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传统的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但是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实时成像的需求。
基于脉冲压缩的方法则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能够实时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但是,它对系统要求较高,难以实现商业化。
近年来,基于数据处理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3、信号识别与分类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如何对所观测的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一些新的算法如深度学习等被引入合成孔径雷达领域,以优化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的性能。
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应用1、军事领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等优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探测目标、跟踪和瞄准目标、自动识别目标等。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可用于雷达预警、目标探测、飞机导航、目标定位等多个领域。
2、民用领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民用领域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用于土地变化检测、地质勘探、红外遥感数据的处理等。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技术发展综述

第31卷 第11期 2009年11月 现代雷达Modern Radar Vol .31 No .11 Nov .2009・总体工程・中图分类号:T N9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859(2009)11-0020-05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技术发展综述尹德成(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南京210039)摘要: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技术是合成孔径雷达(S AR )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相结合的一个高新科技,是提高精确打击目标的重要方法。
文中介绍了国外S AR 制导技术的最新发展,如调频连续波、单脉冲三维成像、多模复合制导雷达技术的应用,指出高速图像处理、高效算法及轻型低功耗等是未来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重点;综合分析了在研发S AR 制导技术的工作中需要解决多项成像技术内容,最后指出为适应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弹载S AR 制导技术需要注意修正和完善之处,以提高对要害部位的打击。
关键词: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技术;精确制导弹药;成像技术Rev i ew of D evelop m en t of M issile 2borne SAR Gu i dance TechnologyYI N De 2cheng(Nanjing Research I nstitute of Electr onics Technol ogy, Nanjing 210039,China )Abstract:M issile 2borne S AR guidance technol ogy is a high 2tech combinati on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 AR )and p recisi on guidance technol ogy and is an i m portant method for i m p r oving target strike p recisi on .I this paper,latest devel opment of foreign S AR guidance technol ogy is revie wed,such as F MC W S AR,mono 2pulse 3D i m aging radar and multi 2mode composite guidance ra 2dar technol ogy,high 2s peed i m age p r ocessing,ne w effective algorithm,then light 2weight,l ow power consu mp ti on are pointed out as the key fields in future p recisi on guidance technol ogy .Some i m aging issues that should be s olved in R&D of S AR guidance technol 2ogy are analyzed .Finally,it is pointed out that m issile 2borne S AR guidance technol ogy should evolve in s ome res pects t o enhance perfor mance of p recisi on guidance weapons and t o i m p r ove the strike effect on vital hostile p r operties .Key words:m issile 2borne S AR;guidance technol ogy;p recisi on guidance a mmuniti on;i m aging technol ogy通信作者:尹德成 E ma il:modernradar@ 收稿日期:2009208204修订日期:20092112010 引 言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包括导弹和制导炸弹)己成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的 第二阶 段。 对 SAR 系统可从五个 方面进 行命 名或区 分, 从原
理角 度, 有 InSAR、PolSAR 等; 从 功 能 角 度, 有 V SAR ( V eloc ity SAR ) [71] 、PAM IR ( Phased A rray M u ltifunction al Im aging R adar) [ 72]、GPSAR ( ground-penetrating SAR ) [ 73] 等; 从波段角度而 言, 有 L、C、X 等 波段 SAR; 从运载平 台, 有 A IR SAR、UAVSAR ( U nm anned A erial V ech icle SAR )、/ 全球鹰 0 SAR 系统、/ E-8C0 SAR 系 统、/ 长曲棍 球 0星载 SAR 系统 等; 另外 也有 单纯对 SAR 系 统本身 的命 名, 如 M in iSAR、H ISAR、TESAR ( tactical endurance SAR )等。在指代明确的前提下, 文中将不细作区分。
WU X iao-fang DA I D a-ha i W ANG Xue-song LU Hu an-zhang
( Schoo l of E lec tron ic Science and Eng ineer ing, N ationa lU n iversity o f D efense T echno logy, Chang sha 410073, Ch ina)
K ey wo rds: Synthetic A perture R ada r; E lectron ic Counterm easures; jamm ing modes; developm ent h istory; dev elopment trend
1 引言
SAR 的干扰和抗干 扰始终 是 / 矛 和盾 0的关 系, 作 为 / 矛 0的干扰往往 比作 为 / 盾 0的 抗 干扰 有一 定 的领 先性。一旦一种干 扰技 术被 公开, 或者 在战 争中 被使 用过, 那么在下次的 应用 中就 可能 不再 凑效 或者 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 为针 对其 的抗 干扰 手段 有可 能已 经被研究出来。这是 SAR 对抗技术需要保密的重要原 因, 也是不断需要开发和研究干扰的 新方法、新 技术的 重大推动力, 是持续 吸引 世界 各国 关注 和投 资发 展的 根本推动力。并不是说传统的或已经被 公开发 表的干 扰技术没有其价值, 它们 也可 通过 延缓 敌方 操作 员或 计算机的战争反应时间, 降低 SAR 系 统的 总体性 能以 及迫使敌方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更多的 系统费用 等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收稿日期: 2009年 4月 13日; 修回日期: 2009年 6月 1日 基金项目: / 十一五 0 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 ( 5130403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0672033)
第 3期
吴晓芳 等: 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综述
42 5
团公 司 第 29 研 究 所 [ 26] ~ [ 34] 、南 京 电 子 技 术 研 究 所 [ 35] ~ [ 37]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 38] ~ [ 45]、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 46]、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 48] ~ [49]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 54] ~ [ 55] 、中国科学 院电 子 研究 所 [ 56] ~ [ 59] 及 解 放军 电 子工程学院 [ 60] ~ [ 63] 等 多 家单 位。尽 管有 诸多 限制, 强 烈的军事需求仍促使 SAR 对抗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和 完善, 在 SAR 对抗研究方面, 国内外已有上百篇学术论 文发表, 数十篇硕士、博士论文。
来实现对抗 [ 1] 。新干扰方法和技术 以其不可 抵挡的战 略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国军政界、学 术界的不 断关注, 了 解 SAR 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进展状况有着重要的军 事指导意义。
出于保密等诸多原 因, 目前 国外 有关 SAR 对抗的 公开文献 较少 [ 2] ~ [ 7], [ 10] ~ [ , 18] 相 关 报道 文 献所 涉 及的 单位有 美国 海 军 研究 院 [ 6] ~ [ 7] 、英国 国 防 部 海 军 研究
A bstrac:t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o f Syn thetic A perture R adar ( SAR ) E lectron ic Counterm easures ( ECM ), the c losely related aspects of SAR system s, E lectron ic Coun ter-Counterm easures ( ECCM ) and the jamm ing eva luation are a lso rev iew ed as we l.l T he typ-i cal jamm ing techn iques are d iv ided in to two types as the traditiona l jamm ing m ethods and peculiar jamm ing m ethods, and are d isp layed one by one in de tai.l T he dev elopment h istory of SAR jamm ing techn iques are prov ided, where the deve lopm en t trend and the ex isting problem s are induced. T o m ake SAR ECM m ore e ffective, the jamm ing techniques trend tow ards coheren t jamm ing comp licatedly modula ted jamm ing, mu ltiple var ious jamm ing, and mov ing targe t jamm ing.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电子对抗技术; 干扰样式;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N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0530( 2010) 03- 0424- 12
Rev iew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E lec tronic Countermeasures
2 SAR 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 SAR的系统性 能、成 像原理 及信 号处理 方法 是开展干扰研究的基础。在 系统 性能方 面, P、L、S、C、 X、K u、W 以及 VH F等微波 频段的 具有全 极化测 量、干 涉测高及 GM T I能 力的 高分 辨机 载 /星 载 SAR 系 统均 已得到开发。距离-多普勒 ( RD ) 、线频调变标 ( CS )、频 率变标 ( FS )、距离徙动 ( RM A ) 及极 坐标格 式 ( PFA ) 等 成像算法, 对距离走 动和 距离 弯曲 的补 偿愈 加合 理精 确。 GM T I、空时自适应处理 ( STA P)、干涉测 高、超分辨 成像、自聚焦、图像 增强、斑点 抑制 及时 频分 析抗 干扰 等信号处理手段更是精彩纷呈 [ 67]。
有代表性的机载 SAR 系统包 括: 美 国国家 航空与 宇航局 ( NASA ) 喷气 动力 实验 室 ( JPL ) 开发 的用 于提 取目标高度的 C、L 波 段 TOPSAR[ 74] ; 日本 电气 公司开 发的 X 波段 干涉 NEC-SAR 系 统 [75] ; 美 国 林肯 实 验室 的 K a波段 ( 35GH z) 机载毫米波极化 SAR[ 76] ; 荷兰空间 计划 局 ( N IVR ) 的 PHARUS 机 载 C 波 段 相 控 阵 极 化 SAR[77] ; 美国 NASA 的 JPL 实验 室 研 制的 无 人 机 载 L 波段极化 UAV SAR[ ; 78] 加拿大遥感中心 ( CCRS )多波段 多极化 C /X-SAR[ 79] ; 法 国宇 航 研究 中 心 ( ONERA ) P、 L、S、C、X、Ku、K a、W 多极 化 多 波 段 RAM SES SAR 系 统 [ 80] ; 美国密歇根州环 境研 究所 ( ER IM ) 和 NA SA JPL 实验室联合开发的 X 波段 IFSARE( In terferom etric SAR for D ig italT erra in Elevation )系统 [ 81] ; 澳大利亚 国防科学 与技术组织 ( DSTO )智能监视系统中的 Ingara多模式 X 波段 SAR 系统, 包 含条 带 SAR 成 像、聚 束 SAR 成 像、 M T I、海面扫描 以及 ISAR 等工 作模 式 [ 82] ; 南 非全 极化 多频段 SASAR ( Sou th A frican SAR ) 系 统 ( 当 前仅 研制 VHF 频 段 ) [ 83] ; 美 国 NASA / JPL 全 极 化 P、L、C 波 段 A IRSAR系 统 [ 84]; 巴西 委托 R aytheon 公司 研制 的 X 波 段多通道多极 化 S IVAM SAR 系统, 包 含广 域搜 索、聚 束成像、空对空成像等 8 种监视工作模式 [ 85] ; 美国 RQ1A 捕食 者 ( Predator或 T ier 2 ) 中 空 长 续 航 无 人 机载 TESAR 雷 达 [ 86] ; 中 国 科 学 院 X 波 段 全 极 化 CA SSAR ( Ch inses A cadem y of Sciences SAR ) 系统 ; [ 87] 美国 全球 鹰 ( G lobal H awk ) 无人 机载 H ISAR 雷 达 [ 88] ; 德 国 X 波 段相控阵 天 线 多 功能 PAM IR 系 统, 包 括 侧 视 条 带成 像、聚束成像、STAP 及 ISAR 成像 等多种 工作模 式 [ 89] ; 欧 洲 空 间 局 ( ESA ) G-3 平 台 上 的 全 极 化 L、C 波 段 EM ISAR 系统 [ 90] ; 美国 Sand ia国家实验 室研制的 M in -i SAR, I-GNAT 无人机载的 Lynx雷达 ; [ 91] 德国多 频全极 化干涉 DOSAR 系统 [ 92] ; 瑞典 从 高频 ( 20MH z) 延 伸到 甚高频 ( 90MH z)的 CARABA S超宽带 LORA SAR[ 93] ; 美 国伯明翰大学低成本、小型化 X 波段干涉 SAR 系统 [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