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国医大师名单

合集下载

中医国医大师一二三批完整版pdf

中医国医大师一二三批完整版pdf
伤寒学科学术带头人 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 心血管疾病 眼科中医 擅长内外妇儿等中医全科 内、妇、儿科疑难病
耳鼻喉科学家 擅长治疗内科消化、呼吸、内分泌、免疫、循环等系统以及 男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石氏伤科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藏医 内科
内伤杂病及外感热病 肿瘤 擅长内科、妇科及儿科疑难病,尤其是中风、眩晕、痴呆、 癫痫、血管性头痛、 脑外伤后遗症等脑病,以及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症 慢性咳嗽、颈腰椎病、过敏性疾病、胃肠病等杂病的中医辨 治方面得心应手 致力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 妇科疑难疾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河北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重庆市中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男科疾病和溃疡病 儿科泰斗 颈性血压异常、脊柱相关疾病、骨伤疑难杂症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整骨医术
糖尿病、肾病 送子观音”、“妇科圣手”
肿瘤及内科杂病 妇科疾病 推拿治病 脾胃病专家 脾胃病
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精于外科、小儿之术,又精研杂病,尤长于女科
郁郁症 中医治肿瘤
妇科、男科和脾胃病 妇科疑难杂症
张学文(1935-)
陕西中医学院
张镜人(1923-200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广莘(1927-2014) 中国中医科学院
周仲瑛(1928-)
南京中医药大学
贺普仁(1926-2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班秀文(1920-2014) 广西中医学院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医大师风采

国医大师风采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名医大师,他们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共有30名,他们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报《中医专刊》自今日起分批展示国医大师风采,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临证心得、治学态度中受到启迪。

针灸泰斗针锋人生提到针灸,程莘农是一座丰碑。

这位针灸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祖籍安徽绩溪的程莘农1921年出生于江苏淮阴一户书香门第之家。

到11岁时遵照父亲“穷医可以养三口”的意愿开始捧读医书。

16岁师从当地名医温病大师陆慕韩门下学习。

抗战爆发后,年仅20岁的程莘农挂牌行医,师出名门又医术尚精,求医者开始络绎不绝,程莘农也开始小有名气。

1953年,程莘农参加了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结业后于1954年又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

1957年程莘农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

1975年,东直门医院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后,他转调中医科学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古代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些中医名家,凭借着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对人体健康的深入理解,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名单。

1. 华佗:被誉为“药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医名家之一。

他以医术高超和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而闻名,被后人尊为“神医”。

华佗思路独特,他的临床经验被总结为华佗医系,对后世中医医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的中医学家,被誉为“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张仲景融合了古代医家的经验,整理归纳出了适用于处理不同疾病的方剂。

他的医学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医药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李时中:李时中是近代乃至现代中国最著名的中医名家之一,他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专攻老年病和风湿病。

李时中的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疗老年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钟南山:虽然钟南山是一位呼吸病专家,但他也是中医药研究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钟南山认为中医药学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他经常强调中医中药的重要性,为推广中医药学做出了努力。

5. 王清任:王清任是20世纪对中医药学贡献巨大的一位专家。

他在中医药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致力于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融合。

他的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陈嘉庚:陈嘉庚是一位中医学家、教育家和慈善家。

他在20世纪中叶创办了广东省中医学院,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他深信中医和现代医学相辅相成,对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7. 翁心存:翁心存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和临床医师。

他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灵活而科学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翁心存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邓铁涛:邓铁涛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中医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妇科。

国医大师简介

国医大师简介

国医大师资料简介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汇总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汇总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30位国医大师名单

30位国医大师名单

30位国医大师名单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

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

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苏荣扎布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强巴赤列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程莘农附简介:王玉川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绵之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医方剂学专家。

方和谦1923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邓铁涛1916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专家。

朱良春1917年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家。

任继学192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苏荣扎布(蒙医)蒙古族,1929年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玉奇1917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尤精胃疾。

李济仁1931年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歙县“世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

李振华1924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辅仁1919年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吴咸中1925年生,满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攻中西医结合外科,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之一。

何任1921年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有很深造诣。

张琪1922年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30余年,是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张灿玾1928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张学文1935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内科治疗。

中国中医大师名单

中国中医大师名单

中国中医大师名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的发源地,积淀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中医大师是指在中医领域具备卓越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医师。

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卓越的贡献,为中医药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是部分中国中医大师的名单,他们不仅在临床实践中有卓越的成就,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1. 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中医学家、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

这部巨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药物知识,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巅峰之作。

李时珍的贡献被誉为中医药史上的里程碑。

2.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中医学家,他创立了古代医学宝典《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垂范。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许多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吴鞠通:吴鞠通是清代的中医学家,他对中医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病理辨证的理论。

他的代表作《金匮要略》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4. 针灸学派:华佗、杨氏、董氏、石氏等都是针灸学派的代表人物。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他们都对针灸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新。

他们的贡献使得针灸疗法在中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对针灸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方剂传承者:王孟英、张琦、叶天士等是中国中医药方剂传承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草药材料的应用和方剂的研制方面具有出众的成就,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方剂资源。

6. 名医世家:中国中医药世家众多,如仲景、华佗、葛洪等。

这些家族代代传承中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方剂知识,为中医药学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仅是中国中医大师的部分名单,他们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不可磨灭。

他们的医术传承和经验积累,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代表,为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中医大师名单涵盖了众多在中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位国医大师名单
作者:普宁杏花雨
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来的30位“国医大师”表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60年来首届评出的“国医大师”。

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

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
苏荣扎布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
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
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
强巴赤列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程莘农
附简介:
王玉川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绵之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医方剂学专家。

方和谦1923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邓铁涛1916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专家。

朱良春1917年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家。

任继学192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苏荣扎布(蒙医)蒙古族,1929年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玉奇1917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尤精胃疾。

李济仁1931年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歙县“世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

李振华1924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辅仁1919年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吴咸中1925年生,满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攻中西医结合外科,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之一。

何任1921年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有很深造诣。

张琪1922年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30余年,是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张灿玾1928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张学文1935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内科治疗。

张镜人1923年生,2009年a6月14日病逝。

出身于中医世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陆广莘1927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

周仲瑛1928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等理论观点。

贺普仁1926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创立“贺氏三通法”
针灸治疗体系。

班秀文1920年生,壮族,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徐景藩1928年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尤擅长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研究。

郭子光1932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诊疗特点,擅长内科诸病。

唐由之1926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擅长中西结合治疗眼病。

程莘农1921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

强巴赤列(藏医)1929年生,藏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

裘沛然1913年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曾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

路志正1920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妇、儿、针灸等科。

颜正华1920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内科杂病。

颜德馨1920年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衡法”治则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