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剪纸艺术的现状及其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1.相互依存和独立的统一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
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撰写过程中,提交人必须注重自己的审美感觉。
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
因而。
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随着社会变革和古老民俗的消失,它变得日益明显。
2.集体和人格的协调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产物。
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
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
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
因而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
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
如《车马图》、《织布图》,其作品原型如何,已无法细究。
在各地均有流传的类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径庭,很难说哪个作品完全是作者之一的创作。
那么,形成集体性的一个重要成因,则应该是民间剪纸的匿名现象。
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同,作品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的著作权。
好的作品流传于世间,一经传播便成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滥觞,作者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之中了。
诚然,工人这种无私的艺术的确基于强烈的集体民间文化意识,但是凭这一点并不足以作为对民间剪纸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否定。
正如专业艺术家争取艺术的自我表现,却终将不会失去自我在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一样,民间剪纸在表现民族集体心理意识的同时,也当然不会没有艺术中的自我。
如果说文人艺术家个性的体现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么,民间剪纸艺术家个性的体现,则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作者:朱彦丽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1期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间剪纸的造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农耕生活、节日庆典等多种主题。
各个主题的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不仅线条流畅、细节考究,而且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本文论述了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分析了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以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民间剪纸的内涵及文化精神。
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陕西民间剪纸,顾名思义是指具有陕西区域特色并在陕西地区流传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
陕西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剪纸以强烈的区域色彩、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陕西民间剪纸的图案题材广泛,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作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陕西剪纸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包括单色剪纸、色纸拼贴剪纸、点彩剪纸、渗染剪纸、纸塑窗花、剪纸熏样等6种主要形式,每种剪纸形式都有其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单色剪纸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陕西剪纸形式,这种剪纸通常采用黑色或红色纸张,通过剪裁出各种图案来表达不同的寓意。
由于单色剪纸的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因此,在民间喜庆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色纸拼贴剪纸是指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剪贴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一般来讲,剪纸艺人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颜色的纸张,然后将它们剪下并拼贴在一起,创造出花鸟、山水等具体图案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点彩剪纸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墨点在纸上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和图案的艺术形式。
在图案中添加点彩,能够增强剪纸作品的生动性与细腻感,同时会增强剪纸作品的层次感及艺术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
由于点彩剪纸对剪纸艺人的耐心及手工技艺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剪纸形式被认为是陕西剪纸中最具挑战性的形式。
渗染剪纸是将彩色墨汁或水彩渗透到剪纸纸张上,使得图案呈现出渐变的色彩效果,使剪纸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论凤翔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性

论凤翔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性凤翔古称雍州,位于关中西部,北枕千山,西扼秦陇。
这里曾是周室发祥之地,赢秦创霸之域,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民间工艺闻名遐迩。
剪纸、刺绣、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制品、焰花纸炮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
风翔剪纸是陕西地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它体现着纯朴而真实的乡土之美,具有浓郁、原始的自然风情,是三秦大地上一朵艺术的奇葩。
一、凤翔剪纸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剪刻为主、刀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采用优质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刻刀手工雕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造型生动逼真,构图饱满详实,做工精细剔透,色彩明快,对比强烈,技艺精湛,独树一帜。
2 刀工精细。
它吸收借鉴了石雕、银雕的技法,运刀稳、准、精、细,刻制出的图样匀、细、润,没有生涩之感。
最能体现的代表作是戏剧脸谱人物中的胡须,它细如毫发,根根匀称,不连、不断、不花、不麻。
堪称中华一绝,国际精品。
3 上色独具风格。
我国剪纸绝大部分是单色剪纸,而凤翔剪纸色彩浓艳、和谐、明快、古朴、纯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造就了其绚丽的特色,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4 以“奇”著称。
在构图设计、造型立意、刻制雕琢、色彩点染等方面均有奇妙之处,使整个画面既饱满圆润,又灵秀活泼,将矛盾的色彩点缀得和谐而又统一。
在造型上,特别注重捕捉表现事物在生活中的某一些精彩瞬间。
进行形象刻画,愈益生机勃勃,生动传神,生趣盎然。
5 剪纸品种类型繁多,题材广泛。
历史故事、戏曲人物脸谱、神话传说、动物禽兽、花鸟鱼虫、风景名胜和吉祥喜庆的物象,它们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凤翔剪纸的意象表现民间剪纸将现实生活以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唯美形式反映出来,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游于艺”的哲学观和艺术观。
凤翔民间剪纸的意象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情感表达的意象表现注重主观直觉、直抒胸臆是凤翔民间剪纸意象表现的基本特征。
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未来的研究

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未来的研究作者:赵生盛来源:《大观》2016年第01期摘要: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远古至近现代,陕北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它将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黄帝陵、万里长城、黄土地神奇的融为一体。
陕北之榆林,是陕北文化的源头和重要区域,文化积淀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相当独特,既有长城的粗犷、豪放,又有黄河的阴柔婉约。
但同时也发现,陕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全面了解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研究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方向,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民俗文化,使其源远流长。
关键词:陕北;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深层记忆。
陕北文化是在各民族相互斗争、相互生存、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多种文化相互融合、长期渗透、层层积淀而成的多元化文化,极度开放又相对保守。
开放与保守的统一,使得陕北文化既特色鲜明有朝气蓬勃。
人们看重陕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它进行研究,对于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民族关系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足见其在民族文化史上所踞的重要地位。
一、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意义与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古老文化一直流传,再加以创新加入时代的元素,得以更好的发展。
二、陕北文化(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榆林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处,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界处,是多种文化的集合处。
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这里的民俗风情有其独特之处。
(一)陕北剪纸:陕北剪纸是盛行于整个陕北地区的一种古老原始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年节喜庆,家家户户俱以精巧的格式剪纸装点门楣,所涉题材内涵丰富,造型夸张,想象其妙,风格拙朴,具有和高的艺术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民间剪纸之所以可以历经我国绵长的前史演进,而不失其纯洁和新鲜的特质,与我国农村安定的社会结构和文明结构有着亲近的联系。
它本身存在进程中所具有的互为对立,又互为共同的不同特性,决议了其关于不断革新侧天然选择办法,然后与宫殿艺术、文人艺术拉开了距离。
1.依靠性与独立性的共同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风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
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靠于民间特定的文明背景与生活环境。
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患病,老奶奶也不愿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凶事仍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假如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必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亢旱无雨,假如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木棒”,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诅咒。
这种受存在意图效果约束的依靠性特征,表现在详细著作的构图处理上,也便是著作的装饰性特征。
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有必要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合适,并多镂空,不然迎光看去仅仅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琐细斑纹,不然时刻长了很简略损坏。
许多的约束,也构成了艺术上的共同言语。
民间剪纸在完结必定的风俗效果之外,又竭力显现着本身存在进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
一张剪纸,不管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发明的进程中必定灌输自己的审美爱情。
只需人们以美的规范必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办法的独立性,关于风俗的限制不是抛离,而是充沛驾御风俗办法的为所欲为。
因此。
其存在价值也逾越了烘托风俗的行为意图。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跟着社会革新和旧风俗的逐步消失而渐趋显着。
2.团体性与特性的共同从肯定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发明都不能简略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品。
人的社会特点,使之必定地反映着必定阶级的艺术兴趣。
而特性,仅仅在团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团体性特征,显着表现在其著作的终究归属上。
浅议安塞民间剪纸

一
看一 比就 出来 了。过年期 间的剪纸 内容多以吉祥如意,
创作强调 “ 随心走 ”和 “ 穷乐呵 ”,体现 了安塞人 自由奔
体现 了我们 中华 民族对真善美 的追求和 向往 。是一种最质 放而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剪纸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 朴的有 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 “ 活化石 ” 形式,它同样也具有着实用性功能 。安塞剪纸根据其运用
断 的发 展过 程 中 , 又将 木 刻 、 皮影 、 印染 、 装饰 等 运 用 其 中 , 生机勃勃 。窑洞里 ,质朴可爱 的虎头鞋 、炕石狮子 、大牡
形成 了喜庆 、夸张 、奇巧 、充满生活趣味 的特 点。它蕴藏 丹花 的床单 同忠厚爽 朗的安塞人互相 映衬 ,融为 一体 。婆 着我 国劳动人 民的生活智 慧,体现 了我们 中华 民族对真善 姨女子们则聚在一起对着剪好的窗花 品头论足,爱不释手。 美 的执著追求 ,是一种最质朴 的有着厚重文化底蕴 的民间 过年又称春节 ,是中 国人最为重视 的传统节 日,它更是安
文 化 论 舷
究其原 因就像 前面 讲过的还是安塞所特 有的历史原 因造成 容丰富且风格 多样。另外 ,安塞 的门神剪纸 ,镇宅老虎 , 的。悠久 的历 史,政治、经济 、军事 的繁荣 昌盛使得传 统 叫魂的纸人 以及 象征保护神和 繁殖 神的抓髻娃娃等都广 为 文化得到迅速 发展,针扎刺绣 ,剪纸 艺术极为普及 。老人 流传⑥ 。虽然属于一 种宗教迷信活动 ,但是艺术风格非常 小孩 ,婆姨女子 ,挥 手都能描龙剪风 ,甚 至农村结婚 时也 独特 ,对研究 当地 的风俗文化 ,剪纸特 点有一定的艺术价 抓髻娃娃 ”便是一件 以剪纸 的好坏 来评定新娘 的巧拙 。 “ 看新娘巧不巧 ,就 值 。如安塞剪纸名家 高如兰 的作 品 “ 要 看剪纸好不好 ”。白凤 兰的剪纸保 留和 继承 了这些传统 的 绝妙 的民间艺术珍 品。
2019年剪花娘子赏析-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剪花娘子赏析篇一:陕北剪花娘子印象陕北剪花娘子印象[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老百姓艺术。
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极具特色的,其种类繁多。
文章就以陕北剪花娘子的艺术作品简单介绍,希望通过她们的事例,让我们更加热爱民间美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
[关键词]民间美术剪花娘子剪纸在都市长大的城里人看来,农村的印象,即是绿油油的稻田,黄灿灿的油菜花,清早起来静静的炊烟,落日余辉里的晚霞,美好而和谐的田野与村庄就像是一首悠扬的牧歌,伴随着牧歌飞扬的是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北京的泥人张、潍坊的风筝、苗家的刺绣与银饰、陕北的剪纸等等,这些在边远地方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品。
这些称之为“民间美术”的艺术品带给人们无穷的艺术享受与精神财富。
而“民间美术”的真正内涵又怎是只字片言能够概括的呢!“‘民间’二字,俗话叫‘老百姓’。
‘民间美术’也就是老百姓自己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美术,它到处可见……民间美术是从人民大众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它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不断向前发展。
”民间美术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老百姓的艺术。
他们没有进过学校,没有洋房汽车,有的只是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为了生存不得不日夜操劳的善良的心。
在他们平凡而质朴的背后却不可思议的创造了令世界惊奇、令艺术家折服、令人民喜爱的艺术品。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具有如此的魔力?这个答案就让我们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去寻找吧。
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诸如木版年画、影壁画、灯画、玻璃画、泥人、花灯、剪纸、壁饰、蓝印花布、砖雕、木雕、首饰、竹编、葫芦烫画、水陆画、木刻纸马、喜神等等,只要是与人民接触的地方,就能找到它。
在这样众多的民间艺术品中,剪纸是极具特色的。
“‘剪纸’顾名思义,无非是以剪刀去铰纸片。
”只用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中国的剪纸艺术便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
陕西剪纸“蛇盘兔”主题分析及设计应用研究

一、陕西剪纸的背景及特点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能够表现人们的社会活动。
剪纸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
陕西剪纸是民间剪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是陕北的安塞剪纸。
陕西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剪纸风格,其剪纸画面表达的是陕西人民浑厚、淳朴的人文气息,同时又不乏精湛的工艺。
陕西剪纸整体风格比较古朴、粗犷,寓意明确,多表现社会活动,具有淳朴的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
二、研究现状陕西剪纸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形式质朴,造型独特,通过不同的图形样式体现人们的生活百态。
笔者从美学角度入手,通过研究陕西剪纸整体的造型形态和发展状态,发现人们对于陕西剪纸造型结构及构图的美学特征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剪纸具体图形及应用的研究较少,对剪纸的构成与设计发展缺乏系统研究,这样很难有效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三、“蛇盘兔”剪纸的研究流程及图形设计1.“蛇盘兔”剪纸造型提取民间剪纸源于人们社会活动的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来表达美好的寓意。
自古以来,民间剪纸流传下吉祥美好、阴阳和谐、物种繁衍等图案,还有对宗族繁衍,血缘关系等的表达。
在剪纸的众多题材中,“蛇盘兔”不论从造型还是寓意上看,都是良好的图形代表,表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
后来这样的图形多被作为婚庆礼仪中的祥瑞图案。
2.“蛇盘兔”图形构成分析(1)形态构成方式剪纸属于平视构图,其制作材料是普通纸张,效果通过点、线、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加上特殊的装饰风格,形成完整的二维展示画面。
剪纸需要以简洁的线条传达图形的含义。
剪纸创作者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平面构成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上表达更为丰富的画面和人们的审美水平。
笔者通过常见的剪纸图形形态,分析几种“蛇盘兔”剪纸作品,能够明确看出剪纸图形的构图特征(图1)。
一是中心卷曲式,通过向中心卷曲的图形延展方式表达图形样式,盘旋的卷曲方式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剪纸艺术的现状及其特点
作者:李影溪
来源:《长安学刊》2011年第04期
摘要:我国的民间剪纸藝术在藝术领域中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但其在藝术的境界上有着很深的内涵,在表现语言上有着其它藝术门类所不及的特色。
文章对陕北剪纸藝术的研究与认识亦是对人类自身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陕北剪纸;民间藝术;藝术特色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36—02
民间剪纸藝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产物,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藝术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独特的藝术表现形式,民间剪纸藝术,无论从藝术风格、藝术内涵以及其它方面都保持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寶贵遗产,在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剪纸藝术的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地城特征和民族特色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藝术之一,通常用于装饰生活等方面,以表达自己的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之为“窗花”或“剪画”。
剪纸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故深受大家喜爱,在今天,剪纸不再局限于应用的范围,其俨然成为藝术形式的一种。
民间剪纸受历史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的影响非常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但不管是哪个区域的剪纸,一般常用的剪纸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
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将纸张折成数叠,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一般也称为“刻纸”,剪纸藝人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
刻纸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
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多个剪纸图案,剪纸还是百姓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间剪纸造型生动传神
作为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工藝美术之一,在相对封闭的农耕文化时代,均由邻里的女性长辈珍藏,一代代传摹下来得以保存。
有些技藝高超的剪纸藝人,不凭样本,也能得心应手剪出新花样来。
而创作这些藝术精品的作者,大多数就是那些不识字的家庭劳动妇女,剪纸真正是劳动妇女聪明才智的结晶。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民俗社会
生活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民间剪纸正在渐渐失去依托的民俗文化背景。
年轻一代农村妇女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已不再去传承民间剪纸技藝,民间剪纸的妇女群体正在迅速萎缩。
二、陕北剪纸藝术现状
陕北民间剪纸藝术与工藝剪纸有所不同。
民间剪纸纯粹是自我适用、自我观赏的自生藝术,而陕北剪纸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粗犷、淳厚、有力、有味,不像剪纸工匠那样迫求华丽、工细的效果而显得刻板俗气。
陕北民间剪纸是美化生活的产物。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窗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窗花。
陕北民间剪纸的特点,正说明其形式起源的生活性和适应性。
(一)维护陕北民间剪纸的发展迫在眉睫
谈到陕北剪纸藝术就离不开这片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连绵起伏,沟沟、渠渠、川道河流,正是在这沉积了古老文化的黄土地上,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藝术。
陕北民间剪纸藝术就是农家妇女为了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在窑洞里创造出的藝术形式。
大多传承者也大部分年逾古稀,不能剪了,并有多位相继去世。
有着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藝术的消失,关系着民族整体原生态文化的消失,关系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
因此,如何维护民间剪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问题,正在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
(二)陕北剪纸藝术的表现形式
陕北民间剪纸作为陕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千家万户。
如今,在陕北地区,剪纸从以前出现在农民家庭已经走向都市生活之中,尤其是遇到逢年过节和喜事,都要将剪纸作为重要的一个项目列如其中。
陕北各县的文化馆储存了当地优秀的民间藝术,其中民间剪纸占较大比重。
民间剪纸也已经成为陕北文化的核心。
陕北民间剪纸体现着西北民间剪纸的典型的文化特征,继承了周汉礼制文化的深厚底蕴,近些年,陕北民间剪纸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影响深远。
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许多民间藝术得到国家文化保护,陕北剪纸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
陕北著名的“剪纸之乡”安塞成为民间剪纸藝术区域中的一颗闪亮明珠,镶嵌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之上。
三、陕北剪纸藝术的特点
各地的剪纸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因各地的民俗民情等文化习俗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藝术特色。
如甘肃剪纸,基本依附于传统民族风格,特别古朴原始,手法简略到不能再简略的地步;新疆剪纸在题材上是以花卉虫草为主,用于背心,花帽靴鞋的刺绣;四川剪纸则常表现巴蜀文化的人情风俗崇尚礼仪的特色,流露出其儒雅细腻的书香气息。
另外浙江、河南、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陕北剪纸,它可以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藝术中最富代表性的一例。
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
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
(一)无拘无束的画面布局
陕北民间剪纸的造型和形式有着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其藝术特色从形式上可以集中概括为粗犷豪放、精致细巧、对称有序、随意经营。
从内容上可以集中概括为质朴、纯真、内涵丰富,而且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作品的完美表现,在题材的选取、内涵的表达上都追求完美和谐,即求全求美的观念。
手法非常简单又直率,整个构图自由、大气,同时表达了美好感人的意境,直接进入了藝术创作自由表达的境界,这都使它具备了独特的藝术魅力,更由于剪纸本身语言所显示出来的特性是其它藝术无法代替的,致使剪纸成为独具特色的藝术门类。
(二)主观意象的透视性
剪纸藝术的最大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围绕着对象做环形运动,在剪纸作品中经常会见到四季花卉同时绽放;娃娃、莲花、莲蓬、藕都在一起;一棵桃树上不仅有花还结了大桃子;天地人间、日月星辰等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只要能表达作者的意愿,天地万物皆可同时共置一处。
这种根据主观感受的自由布置是超越自然时空的超主观集成,并显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剪纸的表现是出于内心,强调有感而发,它源于剪纸藝人对生命现象的悟化,是以观察领悟自然为基础的。
其作品不仅为了追求美,更是抒发剪纸藝人的真实情感,是一种娱乐的心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