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七一小学张玉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

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提高手脑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

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

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

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 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于是,我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得十分好奇和喜欢。

我把我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剪纸艺术,我还当场剪纸给学生看,他们看到我像变戏法一样剪出各种小动物,兴趣就更高了。

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我和同学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精美的人物脸谱,教室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神态各异的小动物、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啊!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与传承。

通过学习剪纸艺术,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简单而精致的线条,以及对对称与透视的运用,这些都对学生的美学修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剪纸艺术的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手工艺术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让他们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创新,发挥出个性化的表现。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成为了重要课题。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推动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传统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

据考证,剪纸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剪纸作品可追溯至汉代,而在唐代时期,剪纸已经成为一种盛行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宋代,剪纸技艺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广泛传播的民间艺术形式。

而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和作品,被称为“剪纸之乡”的山东荣成更是成为了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传统剪纸艺术的特点主要包括:线条简洁明快、色彩对比鲜明、构图精致细致、寓意深刻丰富。

在剪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界、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表达和描绘。

剪纸在表现主题、情感和理念方面极具独特魅力,展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风采。

传统剪纸艺术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广泛传承于民间,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创作多样等特点,使得传统剪纸艺术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活动论文剪纸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活动,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剪纸的起源、发展、技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剪纸活动并推广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剪纸的起源剪纸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剪纸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剪纸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一部分,用于祭祀和祈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传承至今。

二、剪纸的发展剪纸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剪纸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和技巧。

例如,北方的剪纸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而南方的剪纸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性。

此外,剪纸还在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巴西等地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三、剪纸的技巧剪纸的技巧主要包括剪纸刀的选择、纸张的准备和剪纸的基本步骤。

剪纸刀要选择锋利且易于操作的刀具,以便更好地控制线条和形状。

纸张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用纹理清晰、质地柔软的纸张。

剪纸的基本步骤包括选题、设计、剪刀和粘贴。

选题要根据活动的主题和目的进行选择,设计则需要根据选题进行构思和绘制草图。

剪纸时要注意手法和力度的掌握,以免纸张破损。

最后,将剪纸作品粘贴在背景纸上,增加美观度和保护作品。

四、剪纸的应用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活动,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教育方面,剪纸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领域,剪纸可以作为一种艺术装饰,用于美化环境和传达情感。

在旅游业中,剪纸可以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和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此外,剪纸还可以应用于广告宣传、礼品定制和儿童手工课程等领域。

综上所述,剪纸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技巧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对剪纸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活动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剪纸活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剪纸活动的历史背景、技术要点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本文得出了剪纸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剪纸活动的建议。

1. 引言剪纸活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起源于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剪纸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功能。

本文将对剪纸活动的历史、技术要点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2. 剪纸活动的历史背景剪纸活动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

最早的剪纸作品被用于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民间手工艺。

剪纸活动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宫廷艺术,后来传入民间,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活动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艺术形式。

3. 剪纸活动的技术要点剪纸活动的核心技术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剪纸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纸张选择:剪纸活动通常使用红纸、白纸或黑纸。

纸张的质地和颜色会影响剪纸作品的效果。

(2) 剪刀选择:剪纸活动需要使用锋利的剪刀,以便剪出精细的线条和形状。

(3) 剪纸技巧:剪纸活动需要掌握不同的剪刀技巧,如剪直线、剪曲线、剪圆形等。

技巧的熟练程度对剪纸作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4. 剪纸活动的艺术风格剪纸活动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剪纸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剪纸作品通常以传统的花鸟、人物和动物为主题,注重细节和形象的表达。

西方的剪纸作品则更加注重几何形状和抽象表现。

剪纸活动的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身份的象征。

5. 剪纸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剪纸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剪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术形式。

在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并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剪纸艺术的传统与魅力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剪纸艺术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剪纸艺术是以纸为材料,借助剪刀或刻刀等工具,通过剪、刻、雕等手法,将图案或人物等形象进行创作,而后用于各种装饰、祭祀或作为礼品赠予他人。

这种带有浓厚节日氛围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剪纸艺术已经融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成为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形式。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重视。

教师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传授剪纸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并体会到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和艺术理念的不断进步,剪纸艺术在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传统的剪纸艺术结合了现代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创作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剪纸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其次,传统剪纸艺术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剪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剪纸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传承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和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也让当代人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

再次,传统剪纸艺术在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剪纸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和艺术创作。

在节日庆典、婚庆仪式、宴会饰品等方面,剪纸都有着特殊的用途和地位,能够增添节日气氛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烙印。

此外,在文化创作、教育传承、旅游推广等方面,传统剪纸艺术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民间流传。

剪纸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切割而成,形象栩栩如生,线条优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剪纸艺术中,有很多图案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有关,比如花鸟鱼虫、中国结、福、寿等。

这些图案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剪纸艺术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流派风格、技法纹样等知识,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剪纸的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他们需要从纸上挥毫,构思图案,设计构图,再用剪刀切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才能形成精美的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剪纸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其对艺术创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剪纸艺术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剪纸艺术教学资源,组织剪纸艺术的研讨和交流活动,邀请剪纸艺术大师来校指导,举办剪纸艺术展览等,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教师需要重视剪纸艺术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剪纸艺术水平,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则要虚心向大师学习,不断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将传统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前言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对其发展历史和作用进行探讨。

发展历程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但同时期的剪纸是用于祭祀活动的装饰品,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

直到唐代,剪纸艺术才开始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艺品,而在宋代,剪纸艺术进一步成熟和普及。

明清两代,在民间文化的滋养下,剪纸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了有着广泛传承基础的文化形式。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剪纸艺术家以“剪纸新思潮”为旗帜,开始在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同时,在工业生产的影响下,一些新颖的剪纸产品也随之出现。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民族文化自觉的增强,国家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剪纸艺术又重新普及。

目前,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卓越成就。

作用1. 文化传承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传统和历史。

通过剪纸艺术的传承,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扬。

2. 艺术体验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艺术所呈现的对称美、婉转、流畅等元素,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同时也能够带来愉悦的感受。

在现代社会,剪纸艺术的细腻与纯粹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3. 实用价值与传统文化不同,剪纸艺术具有实用性。

通过剪纸技巧,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剪纸花、挂饰、窗花等。

这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具有实用价值。

结论总之,剪纸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一方面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让我们认识中国民间文化的传统和历史。

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可以为我们的视觉和心灵带来愉悦和满足。

最后,它也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装饰和应用。

因此,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

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

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

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

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

”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

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

”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

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

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
过一本叫《四大奇书》的书曾把“剪(剪纸)、刻(雕刻)、画(绘画)、写(书法)”列作四大家,并把剪纸尊为第一位,然而,由于宫廷画家和文人美术家的不屑为之,作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剪纸虽然生命力旺盛,却只能象山野之花,年年岁岁,自生自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剪纸的发展及其现状
自1942年后,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我国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才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飞跃。

到了今天,研究、创作剪纸活动日益活跃,这门古老的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

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火花、明信片、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印染、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可见到剪纸的身影。

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价值之大,怡情、娱乐功能之强,非其他艺术可比拟。

尤其在国家一些重大节日,剪纸能手被请上高等学府的讲坛传授真经,剪纸展览亮相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剪纸书藉不断问世,各级研究、创作机构和网络传媒机构纷纷建立,各类剪纸艺术节层出不穷,电视台、电台在黄金时间频频介绍有关剪纸的新闻和专访,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剪纸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另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

在国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结合大展或其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中,剪纸尚无一席之地。

二、三十年前,不少剪纸作者都是仰仗全国性美术大展成的名,《美术》月刊也常常大量发展剪纸作品和刊登介绍文章。

而现在,《美术》月刊几乎见不到剪纸和有关文章的踪影,剪纸作者要想加入美术家协会更是难如上青天。

上行下效,
各类美术刊物、各级美术展览也都十分排斥剪纸。

剪纸似乎已被美术界拒之门外,打入另册。

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历史偏见。

作为大众艺术,剪纸从来无缘充当帝王的御览、把玩的珍品,更为历代官绅文人雅士所不齿。

封建统治者只把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捧为“正宗”艺术,以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仅仅局限于此,以致于中国的艺术史历来排斥、忽视剪纸艺术。

歧视剪纸艺术的想法,至今在为数不少的人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

2、作者素质。

如果说作品是孩子,那么作者就是母亲了,假如母亲自身营养不良,孩子自然发育不好。

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与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