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课件(28张PPT)

• 中心论点: C
分论点:A.B.D
9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怀疑与学问》 自己归纳,结合文中关键语句
上文的论点是: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
13
(二)怎样分析、补充论据
14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1.辨别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概括:人+事)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 道理论据 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
事理等
中心论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2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 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 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 “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 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 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专题复习课件

考点二:体会文章开头、结尾段的作用
• 开头段落的作用: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2.引出论题或揭示论点事实论据 举名人的例子优先,实在不行就举自已的例子 注意:讲述或概述事例时,要简明扼要,基本格式
是: 什么人+做什么+结果如何 道理论据 最好引用名人名言
考点三:补充论据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 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 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知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 的意思。
• 本段举戴震幼时读书好疑一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 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观点,请你另写出一个事例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表述简明的典型事例)
考点三:补充论据
我们要敬业
考点一:找论点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怠惰。⑶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 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估计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精品

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
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重复
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了个性。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
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一
文
厚度、事业的成败。
返回目录
一
文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
练 透
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
所 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
有
考 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
点
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
3.补写论据
突
破
4.论据放在文中哪一处合适
返回目录
(续表)
考
点 考点三 论证方法及作用
技 法 突 破
返回目录
考
点 考点四 论证思路 (论证结构)
技 法 突 破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考
点
(续表)
技
法
突
破
考
点 考点五 论证语言
技
法 突
1.分析词语表达效果
破
2.××词语能否删去
返回目录
考
点
技 法
3.分析语言特色
练 透
“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
所 有
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
考 点
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课件(幻灯片15张)

一、议论文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 体。
2.分类: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 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驳论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 己方的观点。
鲜明:语言运用有特点,风格鲜明,有利于体现明确的态 度和鲜明的爱憎。 生动:恰当使用修辞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 说服力。
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类别
特点
举例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 论证 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 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 言警句以及定理公式等来证明 论点
作用 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增强说服力和 权威性
类别
特点
对照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 论证 对照,证明论点
比喻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 议论文的灵魂,解决文章“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 以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论据是解决 “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据分类:
论证 明论点
作用
是非曲直分明, 突出强调论点
说理生动,通俗 易懂
三、理清结构和思路 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
结构类型及特的关系,基本情 势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内容各 自独立,但紧紧环绕中心论点
类型 递进式 对照式
特点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动。 表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 部分内容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65张PPT)

方法技巧
7.论据能否调换顺序的答题方法: 判断论据间的关系:并列或递进 (1)若并列关系,需联系前文所介绍的顺序 格式:所举的……论据符合由主到次/从古到今/对应前文所介绍的顺序,所以不能随便 调换。 (2)若递进关系:需理清论据间存在的顺序,如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或时间顺序。 格式:所举的……论据是按照……的层层深入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随便调换。 8.论据是否可以去掉答题指导: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 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 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例题展示
1
2
(一)尝试错误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 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 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 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 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 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A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论述的对象和原因;(论题可能不是 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虽然是完整的句子但 是疑问语气。)
B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 明确的判断的句子,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和 看法。
真题展示
【真题演练】 (一)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 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 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 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 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很全面)课件PPT

03
中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快速浏览 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 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分段细读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段细 读,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和作用 ,注意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
筛选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中筛选 出相关的信息,注意区分主要 信息和次要信息。
结构分析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 论证方法,有助于把握全文的中心论 点和发展脉络。
04
中考议论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解析
模拟试题一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问题。
解析
文章主要论述了坚持锻炼对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 式,阐述了锻炼对预防疾病、增强体 质的益处,并强调了长期坚持锻炼的 必要性。
归纳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对获取的 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
阅读技巧
关键词句法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通 常能够概括段落或全文的中心意思, 对于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
上下文联系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 联系,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 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逻辑推理法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 验,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写作意图。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很全面)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议论文基础知识 •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解析 • 中考议论文阅读策略与技巧 • 中考议论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01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初中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课件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议论文的定义与特点 (2)1.2 议论文在中考中的地位与作用 (3)2. 议论文结构分析 (4)2.1 议论文基本结构 (5)2.2 正文的常用篇段结构和写作方法 (6)2.3 结尾的书写要领 (7)3. 理解议论文核心思想 (8)3.1 分析议题,抓住关键词 (9)3.2 辨析作者立意,识别主旨 (10)3.3 推导逻辑关系,理解文章论证 (12)4. 阅读议论文技巧 (13)4.1 通读全文,获取整体脉络 (15)4.2 重点阅读论据段落,理解作者观点 (16)4.3 捕捉关键词和成语短语,理解深层意蕴 (17)5. 答题策略 (19)5.1 审题技巧,准确把握意图 (21)5.2 主题段落分析,找出论证重点 (22)5.3 理解作者用词意图,避免理解偏差 (23)5.4 写作规范,结构合理,表达清楚 (24)6. 阅读练习及分析 (25)6.1 精选中考高频议论文,进行分析讲解 (26)6.2 示范答题步骤,讲解常见错误及改错方法 (28)7. 复习总结 (29)7.1 重点总结议论文结构、理解技巧和答题策略 (30)7.2 模拟考场练习,提升实战能力 (31)1. 内容简述本课件旨在帮助初中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课件主要围绕议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手法以及阅读策略展开,并通过一篇典型初中语文中议论文的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证方法、情感态度和语言运用以及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1 议论文的定义与特点议论文是指以阐述观点、论证论点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引论,即引出论点,通常以一个问题、一个小故事或一个有争议的观点等方式来吸引读者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论证铺垫。
2024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课件

答题模版
1、材料可以作为第x段的论据。理由:这一材料 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写出了……,突出 了……,与第x段论证的……观点相一致,所以应 该放在第x段 2、能。材料着力论证了……,与文中的观点一致 ,所以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 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 【答题模版】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答题模版】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据 ),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吸 引读者阅读
分析论证思路的答题模版
1
首先通过……引出……的论点,然后用……事
例(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2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分析议论文的段落作用 开头段
中间段
结尾段
开头段的作用(一)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引出下文。 内容上: 1、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观点)进行分析后, 提出论点或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 点的论据。 3、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或 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常见题型: 1、以下材料可以作为文章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2、以下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解题思路
1、通读文章,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看材料是人物事迹
2、还是名言、谚语等,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 据,弄清其想表达什么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析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包含两个要点: 1、内容上:论证什么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表达效果上: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
找准观点 判断方法 组织语言作答
反馈检测:
完成《议论文阅读》练习 题
祝同学们在期中复习中
乘胜追击、 勇攀高峰!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知识链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作用::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温馨提示一:
辨别论证方法,主要的失误有: 1、把概述的举例论证当作道理论证;《中考 通》p132 2、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会漏答. 3、表述时,容易和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相混淆.
温馨提示二:你能分辨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的区别吗?
常见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反问、设问…… 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常见说明方法有: 画图表、下定义、分类别…… 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08年江苏盐城市《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 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 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 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 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④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 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18、指出在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知识链接: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 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铁, 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作用: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 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 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个事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知识链接:《鱼我所欲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德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有 力强调了……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在逻辑上更严密。
示例二分析
4、07年湛江市中考卷《学会拒绝》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 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 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砷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 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 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 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 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 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16.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砷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内容上,从反面论证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的观点;(2分) 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示例二:
4、07年湛江市中考卷《学会拒绝》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 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 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申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 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 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 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 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 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 他没有学会拒绝。 16.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申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 上有何作用? (4分)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或是古人、经典著作中的话来论证。
知识链接:引用韩愈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思毁于随”和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作用:使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 用……证明……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 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使论证 更深入、更有权威性。
观 点
中心论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证方法
材料
(分论点)
论据
学习目标:
1、辨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这些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07年北京市(课标B卷)《善于舍弃》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 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 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 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 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 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阿西莫夫这一聪明 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 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20、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2、07年山西太原卷《跨越苦难》 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 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 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 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21.语段②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答:
示例一分析
(1)美犹如盛夏的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2)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 着愧悔的晚年。(3)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 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 辉。——培根《论美》
示例分析: 1、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 光辉。 2、(1)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 论证了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 正的光辉的观点。 (2)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 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观点,使论证显 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 法 4、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科学研究尤需如
此。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 成就。德国化学家维勒研究一种铝矿石,漫不经心,自 然无缘与钒结识;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 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教你一招记牢它:修“二”说“三”论 “四”
示例一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 思考问题: 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 1、请指出本段的观点。 的。世上有许多美人, 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 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2、分析本段运用的论证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 方法及作用。 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 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 真正的光辉。 ——培根《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