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无锡的实践与思考(上)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无锡的实践与思考(上)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无锡的实践与思考(上)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无锡的实践与思考(上)

张克平

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能跟大家一起来探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有关问题。

一、无锡城市概况

谈起无锡的物联网跟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就需要向各位介绍一下,无锡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城市?

无锡——它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的东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是长三角的一个中心城市,南濒太湖、北依长江、东接上海,离上海市128公里,西靠南京,离南京是183公里。无锡距北京的距离是1129公里,飞机的话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左右。

无锡这一城市下辖2县市7区,是有46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643万,那么无锡从历代开始就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以及米市还有小上海”之称,所以无锡是一个鱼米之乡。

无锡在历史上是中国吴文化的一个发源地,在三千多年以前,吴国的第一代君主泰伯,他三让王位而不就,带着他的弟弟“仲雍”奔吴,把中原文明带到了江南,促进了长江文化跟黄河文化的一个大融合,创造了以无锡为地缘中心的吴文化,所以吴文化的精髓就是“谦让、大度、至德跟务实”。

无锡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个发祥地,1895年的时候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信息的现代工厂—叫“业勤纱厂在无锡”诞生了,1904年中国的第一家机场璅丝厂,也就是叫“裕昌丝厂”也是在无锡建成的。1906年无锡的资本家在上海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商业储蓄银行。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无锡的产业工人数是名列中国的第二位。工业的产值仅次于上海跟广州,是位居全国的第三位。到了1948年无锡的企业数量增加到了628家,产业工人达到了43万,07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复在无锡设立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也就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无锡的发展史上都可以找到它的缩影。

无锡也是中国乡镇企业的一个发迹地。在1956年无锡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叫“春雷造船厂”。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在无锡异军突起,他当时缔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叫“苏南模式”。2010年7月28号,中国乡镇企业的博物馆也在无锡正式地开馆了。

中国乡镇企业是当时情况下,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财务,应该来说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推进城乡融入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无锡也是中国半导体跟微电子的一个发端地,从中国的第一块集成电路的产生到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引进,乃至在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当中的各个重要的环节以及阶段,他都与无锡有关联。无锡也为中国的民族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可以这么说,现在活跃在中国微电子跟半导体领域的很多的精英,他都层次在无锡微电子跟半导体领域待过,大多数他都在无锡的“化晶集团叫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待过,1983年无锡被确定为中国的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2001年无锡被确定为中国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的国家微电子高薪技术产业基地,所以说中国的民族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要寻根究底的应该跟无锡有着必然的联系,无锡也曾经在微电子跟半导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为振兴民族微电子事业做出了一些努力跟贡献。

无锡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从2012年经济指标体系来看,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4499.6亿元,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3618,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是658.03亿元,GDP的总量是达到了7568亿元,名列全国的第11位,人均GDP达到11.88万元,是名列全国的第2位,在排序上仅次于深圳。

无锡也是中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有“武圣、文圣、也有游圣”就是旅游的胜任,“游圣”徐霞客他就诞生在无锡,当时在无锡有一句非常时兴的语言,目前在旅游界也应该都知道这句话,叫“壮行中华—旅游从这里开始!”这位游圣的诞生地,那么也是旅游的一个出发地,对于无锡这所著名的旅游城市,源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老先生,也就是赵朴初先生,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无锡美景胜天堂”!所以不管怎么说,无锡的山水旅游资源,在当前中国各大城市当中还有它独特的地方。

无锡是中国领先的生活宜居城市,2013年5月19号,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3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这个蓝皮书当中香港、澳门、无锡、常州、珠海、苏州、威海、海口、镇江和中山等10个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是列在了国内的前10位,那么无锡作为地级市,是在10个城市当中是立在了地级市的第1位。

无锡也是中国典型的创新驱动城市,无锡千分之五的土地,土地上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中国1.5%的GDP。在许多的领域无锡都占据其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说我们地级市上市企业的数量跟资金的募集总量是立在全国第一。无锡的集成电路的晶圆制造业是名列全国第一,无锡市的人均GDP是名列全国第二,无锡的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是名列全国第三。无锡的集成电路设计是名列全国第四,无锡是排行最富城市当中是名列全国第五,无锡的城

市信息化是名列全国第六。无锡的工业增加值名列全国第七,无锡的进出口总额名列全国第八,无锡旅游游客的满意度是名列全国第九,无锡在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列当中名列全国第十。我就把无锡的几个重要的指标,按照一到十做了一个排列,也就是说无锡不管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它是一个典型的创新驱动城市,是内生增长的城市。

无锡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因为今天的主题就是互联网,无锡是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有它的道理的。2009年8月7号,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吹响了进军物联网的号角,他当时就确立了无锡在物联网发展的一个中心地位。

2009年11月13号,国务院正在批准,同意了无锡来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这又进一步昭示了无锡在中国物联网发展当中的一种战略地位。

2012年的8月5号,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无锡的战术地位。又是在规划出台之后,大家对物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这些新生的事物还存在疑虑的话,那么规划的出台,就让大家更进一步地明晰了物联网的发展跟努力方向。物联网当前应该做的相关事以及物联网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在2013年2月5号,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无锡的核心地位。在指导意见当中,希望全国的物联网发展要在有序规范的基础上,来正常的推进。希望无锡能够进一步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这对无锡来讲,既是一个鞭策也是一个激励,更是一个压力。所以无锡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他所承担的任务不光是无锡自己,还要为整个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进行探索进行摸索。

无锡是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创新试点城市,2008年5月份,IBM就在全球部署了第一个商业云计算中心,这个中心就部署在无锡,现在我们叫“太湖云计算中心”。

2009年10月份INTEL在全球又部署了首个并行计算中心,这也落户在无锡。

2010年10月18号,无锡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一起被确定为中国五个“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城市”,那么无锡也是其中唯一的地级市。

无锡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承担了一个项目叫“城市云”项目,这个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一个重点的云计算项目。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在推进云计划发达当中,它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锡它也有一个项目,叫“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这是一个由国家测绘地理总局所确定的,那么这样一个项目,无锡也被列为国家的一个重点的试点项目。

在2012年12月14号,无锡获得了中国云计算发展的贡献奖。

在2013年5月23号,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带了美国的11家企业专门到无锡召开了

两组会议,也跟无锡进行了云计算合作的一些探讨。我给他们介绍了无锡云计算发展的过去、现在跟未来的一些展望,也对整个未来云计算发展怎么样加强合作,提出了一些想法。应该这么说,美国在云计算发展当中起步早,核心技术掌握得也比较重,在推进云计算发展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见解,但是在推进云计算这些产业、重点工程过程当中,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怎么样坚持自主?怎么样跟国外的一些大的公司进行联手有机的携手共赢,这可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无锡是中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在2012年5月,无锡入选了中国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3年1月29号,无锡又入选了中国建设部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2年12月份,无锡也荣获了,由社科院跟国外互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估的第一名,这个荣誉称号。我们也感觉到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样一个荣誉的获得对于无锡来讲,与其说是一个激励,不如说是一种更大的鞭策。

无锡也是中国TD-LTE规模试验试点城市,也就是4g的试点城市,2012年12月份,无锡获得了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批复,成为了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15个试点城市之一。

2013年5月16号,无锡的TD-LTE试验网正式开通,目前我们已经建有了508个世纪的基站,覆盖了160平方公里,并且在11路公交车跟古运河游船上,我们开通了4g网络的免费体验活动。

无锡是中国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2012年1月,无锡被确定为中国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目前市区的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80万,其中高清用户数是30.7万户,互动用户数是29.4万户,ITV的用户数是42.37万户。目前三网融合的工作我们正在按照试点城市的要求向众生推进。

无锡也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试点城市,2009年开始,国家就在无锡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试验,那么今年的2013年5月17号,在国企电信日,无锡下一代互联网正式规模启用,无锡也曾为了全国首个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城市,目前我们在网的用户是20万。

无锡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先行城市,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是固定领先。无锡目前在信息化的体制上,我们每一个党委跟政府的部门都设立了信息化处,是用于推进信息化的相应工作。我们也在政府实行了CLO制度,也就是首席信息化制度,首席信息化原本是在企业的,但是从2008年开始,我们配合了整个机制跟体制的创新,我们首创了在政府

当中设定首席信息化的制度,现在我们聘有120多个首席信息官,他们活跃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跟各条线,我们已经把首席信息化的制度,在进一步向事业单位跟国有企业进行延伸,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过程当中,我们对全市的信息化项目也进行了龟头管理,也就是作为政府性的资金投入的信息化项目,作为每个部门来讲,你要不要建,什么时候建、建多大的规模。我们需要信息化的主管部门来进行审批,符合总体发展要求的我们就给予见识。如果说能够进行整合优化的,我们进行整合优化,同时的话,我们在这个里面也充分发挥我们各个部门CLO的作用,以前我们的信息化的项目可能都是各个部门报一报、行政领导批一批,他就上报了,现在我们要求我们每一个部门的CLO,他不管是对本部门的信息化项目对整个行业的信息化项目都把关,也就是只有他签完字以后,再有他部门的行政主要领导签字。那么作为信息化的部门才能够认可、才能够受理他这个方案。所以在信息化的体制跟机制创新发展,我们应该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同时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运维方面我们按照八个方针,叫“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理念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跟运维,那么在这方面,你在国内处在领跑的位子,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早期信息化推进过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信息化的项目都是自建自用的。还没有真正站在全球的角度,按照互联互动的要求、按照共享的要求来推进。而且有关的信息化项目按照实现来讲,用现在的目光来衡量的话,可能它已经过时了或者达不到要求了,所以我们是完全按照“整合、优化”这样一个要求,按照“共享、互联互动”原则,同时按照最专业的人,做自己最专业的事情这样一个想法,政府它主要是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做好公共领域当中的相关服务工作。在IT领域当中的有些专业性的服务工作,我们可以外包给一些专业性的单位、专业性的企业来做,这方面来讲,也是有力地推动了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骨干队伍。无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城市的进步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信息化的荣誉方面,无锡也取得了多项的荣誉,包括“中国信息化杰出成就奖,中国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站领先奖第一名,中国政府网站综合测评第一名,中国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测评第一名,这都是在地级市的层面上。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及政务的微博示范奖第一名,无锡市的市民卡项目也获得了2009年中国信息化项目的成就奖,所以总体来讲,无锡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上还是处在国内领先的水平。

无锡也是中国软件名城的创建城市,2009年5月份,无锡荣获了中国软件出口外包的政府推进奖,2012年7月10号,无锡是正式签订了《部省市共同推进无锡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合作协议》,这是跟工信部,跟江苏省以及无锡市一起签订的共创软件名城的战略合作

协议。2012年10月,无锡也荣获过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政府推进奖。

无锡它也是“太湖明珠”升起的地方,中国的著名文豪郭沫渃先生有一句话,叫“太湖皆绝处,毕竟在鼋头”。也就是3万6千倾太湖包孕吴越,在太湖里边有48岛72峰亭亭玉立,它像散落在太湖的璀璨明珠一样,在这么一个太湖当中,最佳的观赏处在无锡,所以这一个3万6千倾太湖“山不高而俊秀,水不深而辽阔”!水深平均只有2米。

无锡也是古代运河穿越的城市,应该来说是古代运河唯一穿城二过的城市,大家都知道,古运河是中国最伟大的二大人造工程之一,全长是1794公里,它保存的最好最完整的地方是在无锡,无锡古运河有这一段“丝绒、古河、古桥、古街、古宅、古窑、古庙、古寺、古塔”于一体。在现有的无锡古运河的风貌当中它形成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所以很多的考古专家、学者、或者是相关的有志之士在考察了无锡的古运河段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应该来说保存的最好的这一段是无锡段。

无锡也是《二泉映月》响起的地方。大家知道,《二泉映月》这一首二胡曲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也可以说是世界上也非常有名的名曲,它是在1950年9月的时候是由无锡的民间音乐家叫华彦钧,他的别名叫瞎子阿炳,专门用二胡演奏的。这一首曲子曾经也带上了太空,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在指挥完这一段曲以后,他返回了现场,对观众说,对不起我没有指挥好,这首曲是要跪着听的,就充分说明《二泉映月》是一个传世的作品,是一个经典的作品,非常具有震撼力。无锡它是《二泉映月》响起的地方。

无锡也是“名家望族”辈出的地方,在政治方面,像中国第一代外交大臣“薛福成、秦邦宪、秦起、潘汉年、陆定一、荣毅仁、丁关根、张怀西”等等,在政治方面有这些代表性人物,经济方面有“薛暮桥、孙治方”等等,艺术方面像“倪瓒、顾恺之、徐悲鸿、华彦钧、钱钟书、贺天健、秦古柳、胡汀鹭、钱松岩等等。在科教方面像“钱穆、钱伟长、钱钟韩、周培源、顾毓琇、王选。体育方面“何振梁、蔡正华、丁俊晖、顾俊,总得来讲无锡是人才齐集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无锡籍院士有83名、无锡籍将军有29个,在当前的中国大学当中,担任大学校长的无锡界人士有400多位。

无锡也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乡,“梁山伯跟祝英台”被周恩来总理命名为东方的“罗密欧跟朱丽叶”。中国的东方罗密欧跟朱丽叶,中国晋代女子祝英台曾经女扮男装到这个地方来读书,目前无锡仍然保存在“祝陵村”,“碧鲜庵”石碑以及“晋祝英台琴剑之冢”。

无锡也是范蠡跟西施的隐居地,被后人誉为“武财神”的范蠡跟中国的“四大美女”西施曾经隐居无锡,泛舟无锡的“蠡湖”,同时范蠡也在无锡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养鱼

经”也最终成为了中国制陶世上赫赫有名的“陶朱公”。所以无锡的陶瓷是扬名海内外的。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无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可以用这么三四个“不”来进行紧要的提炼一下,叫城市不大不小,成本不高不低,距离不远不近,人才不多不少,政策不偏不倚,工作不等不靠,目标不达不休,这就是无锡。

那么通过刚刚向各位的介绍,能不能给大家留下这么一个印象。无锡的路程是叫“千年历史,百年工商,吴地文化,鱼米之乡,陶的古都,竹的绿洲,洞的世界,太湖明珠,二泉映月,他是艺术家的摇篮,旅游者的乐园,创业者的宝地,生活者的天堂。

从无锡未来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展望一下无锡,无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成为技术创新的高地,产业发展的基地,人才集聚的洼地,安居乐业的胜地。这也就是在解读物联网之前,我向各位学员介绍的无锡的情况。因为无锡的历史文化跟产业、技术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当中,无锡曾经赢得了一点的先机。

二、物联网解读

向大家汇报的第二个方面,也就是对物联网的解读。物联网是当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也是曾经成为大家争论的一个话题,他为许多国家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那么物联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完了以后我们无锡在物联网发展过程当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当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关注哪一些问题,针对这一些我想向各位学员做一些介绍。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Internet of things”,有的人是翻成物联网,也有的人把它翻成MTM,这种都是英译文的一个过程,过去电信联盟曾经对物联网有一个表述,他说物联网就是通过二微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跟物联网相连,进行信息的交换跟通信,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是过去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一个定义,我们理解一下整个物联网在目前为止,因为对它的定义很多,大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虽然都不同一,但是用一个大家所公认的一种文字描述方式来表述它,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概念。

我认为物联网不管你怎么样用文字进行表述,它一定是以信息获取为基础、以网络传输为手段、以分析处理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从而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决策、管理和控制能力的一种形态,这就是对物联网概念的一种理解。

物联网发展它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最近提出来是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一本叫《未来发展》的书当中,提到了Internet of things,但是当时限于通讯跟有关技术,没有把这件事情扩散出来。

到了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研究中心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物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这也是目前最早用文字进行表述的一个东西。

2003年的时候,美国《技术评论杂志》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将有十大技术,而物联网它是将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十大技术第一位。

2004年物联网因其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的交流,所以被美国的《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的热门技术。2005年11月7号,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物联网》的报告,2008年美国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和相关的计划。

2009年6月,欧盟公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到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2009年7月份日本宣布了I-Japan计划,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2009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以后,在无锡吹响了进军物联网的号角,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2009年10月韩国出台了《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还是日本、还是韩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纷纷想在物联网的发展当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都希望引领新一轮经济的发展。

对于物联网在当前的情况来讲,到底怎么样来看待它呢?现在有这么几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物联网就是传感器加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延伸跟补充;第二个观点是认为物联网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一张网络,它是未来的互联网;第三种观点是认为物联网比互联网小,它是相对独立的一个自主的网络体系;第四个观点是认为物联网是一种社会的形态,它既属于网络的概念又超越了网络的范畴。从几个观点来看,不管怎么说,物联网它本质的一个特征,是要在当前的情况下要获取信息,通过传输、通过分析处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盲目的把物联网当成一个网络来讲,很多人或者要简单地把物联网看成一个网络来讲,很多人一定会提出到底是物联网大,还是互联网大。如果你不把它当成一个网络的话,确实在物联网的过程当中很多都要依据自主的网络体系、依据互联网、依据其他的通信网络来实现自身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表述。物联网它既是一个网络,同时又超越了网络的范畴,是一种社会的形态。从这个经济的状态来讲,从互联网时代走向了物联网的时代,一种社会

的形态从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讲,从具体的架构来讲,它和网络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来看一看,物联网跟互联网之间的差距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起源点。互联网的起源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以及相关技术的传播,使得互联网出现了。物联网的起源点是传感技术传信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面对的对象来看,互联网面对的对象,也就是在网络上走的,它主要的信息流是人流,它面对的对象是人,物联网它所传递的信息流是人流加物流。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和物,所以从整个的智能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互联网,人是智能的,网络是非智能的,物联网呢?它由于物联网是物物相连,那么物品它是非智能的,我们所打造的网络就要是一个智能的。从使用的场景来看,互联网主要是在虚拟世界领域当中使用。物联网主要是现实世界,相互之间的对话。从技术拥有者跟盈利的最大得益者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拥有者主要是主流的操作系统跟语言的开发商,而物联网主要的技术拥有者,是芯片的开发商跟标准制定者,从创新空间的角度看,互联网主要是内容和体验的创新,互联网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也成为一个城了。物联网的话,它是技术的想象,技术和想象的结合,它是让整个世界充满着智慧,所以文化属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它是一个精英的文化,是一个无序的世界。物联网是一个草根的文化跟智慧的世界。所以从物联网跟互联网的角度各自看的话,各自有各自的侧重点,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关联度。它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够完全包含。

那么从物联网的整体架构来看,一般是把物联网的架构分成四个层面,一个叫感知层,在感知层这个层面,主要是多类传感器。主要是RFDI的标签、摄像头,包括传感器网络等。从传输层面上来讲,感知了信息以后,你要进行传递,传输层主要是叫电信网,2g、3g、4g 广电网、卫生的通讯网跟自组的网络体系。从处理层来讲,它主要是信息的存储、信息的计算、信息的安全,所以在这一块来讲的话,它组成的处理层的一个核心。应用层来讲,它应用的领域就非常的广泛,比如说电力、交通、环境、医疗、水利、工业、农业、教育、家居、物流等等。这一些,它都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些领域。所以由于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物联网是为了应要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所以应该来说物联网它有着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

浅谈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 刘跃卫

浅谈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刘跃卫 发表时间:2019-11-07T16:50:23.0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刘跃卫1 刘丽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 1身份证号码:41112319860809XXXX;2身份证号码:41112319880315XXXX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在国家政策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纵观这几年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相当程度上是由安防系统发展过来的,从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延伸到交通、环保、医疗、教育、国土治理和监测。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安防。 关键词:安防;大数据;智慧城市 引言 安防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基础,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权重最高的大数据类型。服务于“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安全智能化、民生安全常态化”的安防大数据通过各种形式的建设应用已从安全防护角度逐步延伸到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安全基础全生命周期中。在目前各地开建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中,安全感知网络已从常规的前端设备安全互联、后端平台安全边界设计发展到以智能设备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人脸识别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相切换。由此带来的这些应用现状正越来越凸显安防大数据本身的多维度安全防护之重要性。 1智慧城市下的安防大数据何去何从 视频图像数据是智慧城市数据的重要来源。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化管理的手段在智慧城市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了的海量数据,随着视频监控摄像机及物联感知设备覆盖广度、密度增大,视频图像及其他物联网数据量呈指数上升。这些数据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视频、图片等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结构化信息、地理位置信息、过车记录、RFID物联网等结构化数据。第三,价值密度极低,但数据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仅仅是其中一两秒的数据,但从这一两秒的数据里往往能提取到目标对象的行为记录甚至是直观的画面。第四,产生速度极快,一座中型城市一天产生的视频数据就能够达到PB级。在视频监控业务中,当前依然主要依靠人工看视频为主,公安领域曾经轰动全国的周克华案,先后调动逾万警力查看了5000小时视频,海量监控录像回放查找给许多安防监控管理人员带来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挑战,同时存在错看、漏看的问题。安防大数据已经来临,依靠人眼去检索、查看所有视频图像数据已经不太现实,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视频图像模糊查询、快速检索、精准定位、预测预防,提升视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效能,是安防大数据的应用方向。 2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疑难 2.1数据整合问题 不同来源的大数据,分别存储于相互独立的系统中,将这些数据集中于统一的平台是安防大数据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但行业、部门壁垒是最大障碍。即使是公安内部的视频数据,各省、地市也互不相通,想采集集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集中后,如何找到这些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也是难点。 2.2数据挖掘、分析算法的成熟度问题 对于安防数据中最重要的视频数据,对其进行智能视频分析和挖掘是很困难的事情。目前,除了车牌识别、人数统计等算法较为成熟外,对视频进行事件分析、人脸识别、摘要等技术都还没达到大规模的商用水平,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安防大数据的实施。 2.3时效性问题 安防大数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现有安防系统内以事后查看、分析为主的数据(特别是视频数据)应用形式,还要增加以事前预警、实时处理,这对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实时性要求很高。这种时效性就决定了视频安防大数据的高运算量、高传输带宽的要求。 2.4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问题 安防行业,特别是公安行业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这也是造成数据的区域隔离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利用安防大数据上,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主要采用数据脱敏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将安防数据安全级别需要有明确的分级定义,不能一味强调安全而各自封闭,否则必将导致安防大数据分析成为无源之水。 2.5视频图像数据挖掘的难点 一副图像或者一段视频可以有无数角度的标签属性去描述,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属性?这与我们需要得到的目的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公安图像侦察人才来归纳总结。识别算法开发难,由于是平面图像,因此特征的识别主要原理就是看图像区域中的轮廓、颜色、纹理与特征库进行比较。但是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监控角度的摄像头中显示出的轮廓都不相同,因此无法做到识别。大规模数据处理难,即使做到了识别算法,但是如果要通过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形式对大规模的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这个建造成本巨大,其能源的耗费也不切实际。 3安防大数据驱动智慧城市应用升级 3.1大数据促成智慧城市应用从传统信息化转向情报化 智慧城市除了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往往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并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所以,智慧城市注定是一个大的数据集合体,对数据的精准分析和高效利用也就至关重要。尤其在平安城市的建设中,事后查看到事前预警已成为公安、交通等各重点行业用户的迫切需求,但长期以来,视频的清晰度以及各项基础、分析技术的发展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高清技术的应用以及IT架构、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能从大量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事前预警成为现实,使得城市管理者得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3.2从单维度应用向多源信息融合应用 安防行业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深入,行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已不再是视频的简单查看和单一维度数据的检索应用,安防行业逐渐开启了“视频+”时代。大华多维大数据解决方案即以视频提取人、车、物、行为等结构化数据核心,同时融合城市数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咸阳政务门户网站作者:咸阳市政协责任编辑:咸阳市政协点击数:1237 发表时间:2017-12-14 11:06 按照《市政协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10月31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赴乾县、市信息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委员们实地查看了乾县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和乾陵安防监控系统,了解了市交通运输局12328监督服务电话系统和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便民措施介绍,考察了市信息办中心机房、智慧城市大屏、呼叫中心。11月2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了“月协商”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专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 专委会副主任、知名信息化专家王汝林 文/《中国信息界》记者李卫忠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在这种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就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知名信息化专家王汝林进行了采访。 本刊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现状与水平? 王汝林: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战略选择,更是提升我国城市载体功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要求的有效措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决策,顺应了人民群众要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指出的那样:“智慧城市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国310多个地级市、15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170多个地级市、40多个

县级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了设计国土、规划、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两千多个应用系统,这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全国已有95%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 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设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确定并公布了共计193个智慧城市区、镇试点名单。 至于你问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我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建设处在起步期、效果处在探索期和价值处在开发期。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由于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的看法往往不同。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本刊记者: 请您谈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解决? 王汝林: 这个问题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理论界鲜有研究,政策上也还缺乏衔接和协调。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所指出的:“这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缺陷”。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不清晰,缺乏一个明白的边界和理性的解析,因此,极易造成重复开发、重复建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二、 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 (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三、智慧城市的应用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领域应用。应用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企业物流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可大大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智慧物流的建设。 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RFID、传感器和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各种参数的采集、传输、分析和控制,实现生产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技术已经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等制造领域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机器装备故障、产品次品率、工件损耗等参数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竞争力。物联网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促使自动化制造向更高级的智慧化制造转型。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车载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交通信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拥堵和阻塞,最大限度的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如在家庭医药领域,建立家庭远程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功能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应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实时的健康监测、服药提醒、保健咨询和紧急呼救等服务。另外在医院建设方面,RFID技术在病患管理、用药安全、血液制品管理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应用,实现医院日常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避免或减少医院在医疗安全、用药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即为同一事物的体与用的关系,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6-01-04T14:26:59.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任凤梅 [导读]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任凤梅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区域政府有关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深度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发展对于变革居民生活方式、转型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受到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等阶段,并朝着智慧化城市迈进。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属于更新发展理念、革新信息技术、创新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1]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难点。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分析 (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来分析,智慧城市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产物,也是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城市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通过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进行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够保证高技术产业规模得以壮大,逐渐提升这种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2]而且智慧技术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传统企业的组织、技术以及服务模式都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以较大的限度来提升传统企业的发展生产力,保证城市经济从“人口、经济红利”转变成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创新发展”的大方向。 (二)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要想保证经济社会实现永续发展,就要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经济朝着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主要的地位,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适度宜居。贯彻并落实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的本质所在就是要尽可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转变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以3S、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为核心技术支撑,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带动区域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还能够引导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属于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先导作用,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统一、循序渐进的发展目的。还要能够引导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成本预算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建设效率相对低下。[3]而且社会群众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内涵特征、战略意图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过度重视项目、建设、模仿,轻视规划、应用、研发”等问题。“信息孤岛”要想能够实现整合,存在较大的难度,单纯地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治理难以实现。 1、传统建设思路影响严重 我国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是由政府部门引导下开展,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工程设计来取代艺术设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当前城市建设出现“过度统一”的局面。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创造性的发展层面,在全球范围之内都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很容易出现继续使用传统建设思路和建设经验的现象,导致发展路径过度依赖,让城市的发展以及创新受到约束,从而诱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出现功能重复、大同小异、城市之间难以形成互补关系。 2、缺乏市场导向引导 个别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智慧城市发展的形象以及政绩效益,希望通过巨资来购买信息量化效果显著的基础设备,通过产品技术所具有的领先性来凸显项目建设所具有的成效,但是,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市场发展的需求,让群众普及推广以及应用开发受到影响。配套制度和设施的缺位导致一些在本市具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城市项目不具有实际意义,设备无法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传感器标签、物联网产品等产物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智慧应用难以实现进一步推广。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先进设备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更新速度开始提升,市场需求若得不到重视,必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3、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要想实现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就要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物的支撑。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中,我国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相对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的都掌握在他国手中。一些智慧技术的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入资金较多、风险较好,从而导致抄袭和模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技术路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自出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产生负面影响,让相关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较多的安全漏洞,导致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较多的挑战。 (二)智慧城市发展措施 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关部门要能够充分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自由竞争、价格杠杆等方式来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市场,并且推动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能够确定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中的定位,并且从根本上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良思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发展机制来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来满足需求发展;其次,还要能够强化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主体地位,并引导企业参与到智慧项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精选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市位于××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接壤。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辖××区、××区、××市、××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20××年常住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6%。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位居××省首位。 自20××年××省启动智慧××和20××年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市制定了4大建设目标,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是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也是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市共投资13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敷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目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市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发布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升,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 三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目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千兆数据。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100%的骨干通信网和100%的接入网完成光纤化改造,城市出口带宽574G,3G/4G普及率达55%,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达80%。建立××云计算中心,并与湖北省云计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互为灾备中心。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着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正处于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已较完备,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各级政府纷纷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到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人才、资金、行政协调上的支持。由此判断,我国已经具备在以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争得发展机遇的实力,应科学谋划、抢前布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慧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在上次互联网热潮中,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具体到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数字城市。可以认为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用当时可提供的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且统一处理城市各方面信息。它为调控、监管、预测城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描述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市最早在我国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西安、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新区”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深圳要打造“智慧深圳”,浦东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浦东”,滨海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新区”任务,武汉、沈阳、宁波等地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二、智慧城市分析框架 按照智慧城市一般概念,可将其建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与智慧社会。 信息化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骨干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施三网融合等信息资源整合,以点到面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 智慧政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要跟踪信息化最新技术,掌握物联网、第二代互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先进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得出完整技术图谱,突破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新区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渗透与带动升级。 智慧社会建设是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向智慧化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所谓的经济智慧化更多涉及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由此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与升级,智慧社会是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而智慧政府建设则对上述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是政府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建设好智慧政府,可以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面,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以政府采购等手段直接促进智慧经济发展,以规划或实施方案等方式引导微观经济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以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宜老师就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发表的一篇论述,共享行业人士。 首先基本上大家提到智慧城市都应该是将物联网放在前面,智慧城市放后面。美国IBM 公司提出来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物联网造就智慧城市。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想法,我想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的,物联网实际是含在智慧城市中间的。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智慧这两个词的解释,智表示建设,那建设从我们整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体现在一个信息源。就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信息来源越新,你的信息越智能,那你的智也就是越大。慧表示聪明,信息怎么会使它变得聪明呢?那就是靠我们的智能化。就是说智慧加起来我们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实现了智能化。它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对象是城市,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建筑物,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建筑。因此我们说实际上智慧城市最亮点在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附属于信息化的一些产业和技术。 因此,归纳为信息的主导它是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也就是说我们信息首先要能够提供从各个智能化的单元来提供相关的信息。第二个我们信息要通过传递,要实现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我认为智慧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高度发展的信息得到一种合理的应用。 浅谈智慧城市 第一有三网融合的通讯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它的共享资源,在这个大的平台上有三个信息会聚点,首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包含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 第二方面是智能家居,住宅同样包含了单体的住户和智能小区,另外还包含了社区、园区等等。 第三大块就是物联网。实际上整个智慧城市是由一个品牌、三个信息会聚点组成的。我个人是这么去理解的。 只有当这三个信息会聚点通过我们的三网融合平台进行互通、传递、共享的时候,我们城市才展现出它智慧的能力。 从我们建筑智能化来说无非就是体现这三大块: 第一就是信息通讯,这个信息通讯涵盖于人与人,主要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在我们提出智能建筑初衷的时候并没有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以智慧建筑的通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讯。 第二大块就是设备管理。就是我们说的楼宇自控。通过一个系统对我们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对这部分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信息流通,也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大块就是安防系统,这个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强。每一部分它在建筑物内起的作用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2.1 政策背景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层面已经认可智慧城市发展策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比国家顶层战略层面认可更早的是各部委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成都等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三批设立智慧城市试点,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的部委。 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技术指南》,包括太原、广州在内的9个城市列入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 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定15个城市与欧盟合作,启动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 2014年5月,交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在太原、石家庄等26个城市开展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201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2015年初,智慧城市评价模型以及基础评价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终于出台。 2015 年 3 月 5 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要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发展智慧城市,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我区于XXXX年申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单位”,并于XXXX年X月申报成功,与住建部签订了XX项重点创建任务目标书。XXXX年我区印发了《关于印发X区“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二年来,我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现将X区创建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智慧X”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了基础网络建设。二年来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投入X亿元,提高了网络质量,拓展IP承载网覆盖范围,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电信公司实施了“智慧公交”工程;实施了“翼支付”平台;实施了“智慧出租”。联通公司实施了旅馆身份信息登记回传业务;实施了机动车在线考试数据实时传输;蓝盾公司押运车实时定位功能。 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一是完成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网上查阅、数字档案全覆盖。二是实现了网格服务全覆盖。为XX个社区XXX名社区工作者免费配备了“掌中宝”XG智能工作手机、“民情e通”软件,实现了各项服

务工作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三是XXXX 年X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智慧党建系统平台。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投资近亿元建设教育网络,现已覆盖了建城区中小学校,建成了教师网上培训系统、网络教育科研系统和教育博客系统,建立了学校网站集群,全区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XXXX年年底建成了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推进平安X建设。目前街路、小区、商贸中心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整合数字化城管、社区网格化、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XXXXX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XXXX年建立了“中国X”门户网站公共信息平台。XXXX年因网络发展环境以及信息安全的需要进行了改版升级。新网站目录服务系统主要有:重点栏目X 个。接口X个。 开展智慧医疗服务。建立了门户网站;为XX%的城镇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完成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建立了儿童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应急体系;新农合参保人员实现网上直接支付;建立了城区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XX%。 整合资源,开展食品安全。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建立了食品安全各环节的信息录入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大"智慧" 要实现智慧城市就要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信息、知识、经验等资源和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城市居住环境更宜人。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指出,智慧城市的重点内容包括: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实施智慧运行、开展智慧服务、发展智慧产业。 (一)夯实智慧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与市政管理等部门沟通,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地下管线、景点景观、建筑设施等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 (二)实施智慧运行 通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建立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街道路口安装传感网络,自动监测车流量和车速,实现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状况自动优化调整,提高道路交通的自适应能力。利用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强对食品药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动态监控。 (三)开展智慧服务 通过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 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一要整合政务资源,促进业务协同,提供优质的智慧政务服务;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三要打通分散独立的各类社保系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医疗管理与服务的全程智能;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区多种元素,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发展智慧产业

温岭市智慧城市工作汇报(建设部)

温岭市智慧城市工作汇报 温岭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就是围绕“智慧之城”、“丝路港城”和“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立足温岭发展实际,以“智慧”的手段,集聚温岭经济、环境、资源和信息化基础等要素优势,解决温岭城市发展矛盾,激发“智慧”生产要素的潜力,探索“新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实现经济充满活力、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生态环境宜居的新温岭。 一、温岭市建设“智慧城市”进展情况 自2013年12月31日温岭市被建设部初选列入智慧城 市试点名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35个部门为成员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部门走访、考察培训、专家讨论等前期 工作,形成《温岭市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温岭市智慧城市概念性规划》和《温岭市智慧城市概念性规划实施计划》。2015年4月,经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复审,我市被正式列入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明确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2015年11月,我市挂牌成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懂技术、强业务的精干力量,统筹和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验收标准、统一安排运营”的整体建设驱动模式。同时,

我市积极引进专业的咨询、技术团体和社会资本,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1月,我市通过《温岭市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以PPP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我市智慧城市项目投资人和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程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3月签订了《温岭市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投资协议》,标志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 2016年4月,温岭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方和中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温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主体,全面负责本项目投融资、设计、建设及运维工作。 二、温岭“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温岭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以建设全模式社会治理体系为切入点,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社会发展理念,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切实解决城市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构建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的智能环境。 本着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优先建设,智慧业务应用不断叠加、现存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的原则,将项目分为一类工程和二类工程,并予以梯次分阶段实施。一类工程以智慧温岭基础体系建设为主,重点实现数据中心等基础框架建设,完成智慧城市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实现一系列便民服务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