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的异同

合集下载

鸡鸣狗盗读后感

鸡鸣狗盗读后感

鸡鸣狗盗读后感《鸡鸣狗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七十四回,是整个小说中情节曲折、故事发展紧凑的一回。

故事中,薛蟠与贾宝玉相约盗墓,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离奇有趣的事件。

这一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薛宝钗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对薛蟠的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整个故事围绕着盗墓展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示了薛蟠和贾宝玉两个人的个性差异,也向读者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薛蟠是一个豪爽的人物,他高兴地告诉贾宝玉他已经准备好要去盗墓了。

薛蟠的性格使得他对冒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希望通过这次冒险来展示自己的勇敢和机智。

然而,他在行动中却显得有些轻率和鲁莽。

相比之下,贾宝玉则更加谨慎。

他深知盗墓是违法行为,因此执意要阻止薛蟠的行动。

薛宝钗则充当了调解的角色,通过巧妙的计策来安抚了贾宝玉的情绪。

她非常聪明,明白贾宝玉和薛蟠各自的为人处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地化解了这次危机。

阅读《鸡鸣狗盗》,让我想起了曹雪芹整个《红楼梦》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

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通过他们的言行和行为,展现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薛蟠和贾宝玉则是这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薛宝钗的聪明才智无疑是这一回的亮点之一。

她通过自己的计策化解了贾宝玉和薛蟠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起到了缓和气氛的作用。

她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力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在《鸡鸣狗盗》这一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薛宝钗的善良和正直。

她没有因为贾宝玉的冒犯而动怒,反而设法消解了争端。

她的高风亮节和对待事物的公正性让人们对她的品质和人格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这一回中,曹雪芹通过细致的描写和鲜活的对话,让人对薛蟠和贾宝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个性和性格的差异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读者对他们的思考。

因此,《鸡鸣狗盗》是整个《红楼梦》中的一则小故事,也是整个小说的一个缩影。

通过这一回的阅读,我对于曹雪芹的思想和创作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论《红楼梦》中薛蟠形象的悲剧性

论《红楼梦》中薛蟠形象的悲剧性

论《红楼梦》中薛蟠形象的悲剧性作者:林晨晨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0期内容摘要:虽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薛蟠着墨不多,但成功地塑造了薛蟠这一丰满的形象。

薛蟠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人物形象丰满,是一个横行霸道的仕宦子弟又是一个悲剧形象。

他拥有人性善的一面,是一个孝子、慈兄、义友,同时又包含了人性的丑陋面,是一个顽童、负心汉、凶手。

他生于豪门世家却被宠溺养成骄纵的性格,混迹封建特权社会却不被“同道中人”认可,用情之真却难以持久导致他的心灵空虚压抑。

如此种种冲突而又互存的性格,汇集在他身上,造成了他的悲剧性,致使他的人生成了一个孤岛。

关键词:《红楼梦》薛蟠形象悲剧性初读《红楼梦》时,薛蟠一般给人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纨绔子弟的形象,但是细读下来会发现曹雪芹塑造人物性格时绝对不只是依据脸谱化的好坏之分,而是着力塑造丰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蒋勋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最像镜子的小说。

”这表达了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并不掺杂自己的爱憎,而是如实表现薛蟠性格多面性。

薛蟠从小被家里宠溺,养成骄纵的性格,酒色财气无所不包,但他也有一些人性的闪光点。

如对母亲孝顺,对朋友义气,对妹妹疼爱等等优点。

薛蟠作为一个生于家族末世的公子哥,他成长环境、社会交际圈、情感世界充斥着悲剧性,下面将在正文中将一一讨论。

一.薛蟠成长环境的悲剧性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他生长环境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李辰东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说过:“性格的养成,以写实主义者曹雪芹看来,不是天生而是由于环境。

环境的不同性格也随之而异。

黛玉幼丧双亲,孤苦伶仃地寄居贾府,贾母等待她虽好,但终非己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

恐被人耻笑了去。

‟”与林黛玉一样,薛蟠也是《红楼梦》中环境影响性格的典型例子。

《红楼梦》第四回对薛蟠的成长环境做了介绍:“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对男女关系展现和解析较为深刻的一部作品。

通过对红楼梦男女关系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纠葛、社会制约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内涵。

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情投意合,互为知己”。

宝玉对黛玉表达了深情厚意,而黛玉则倾慕宝玉的才情与人品。

二人之间,虽然有时会因为一些误会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矛盾,但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能够相守在一起,守护彼此的爱情和友谊。

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关系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命中注定,遗憾相随”。

宝玉对宝钗只有敬仰和好感,但在家族势力和外力的影响下,两人最终无法走到一起。

在红楼梦这样一个充满离合悲欢的世界中,宝玉与宝钗的关系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三、贾宝玉与王熙凤的关系贾宝玉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互利互惠,功利性婚姻”。

王熙凤是一个明理精明、处事果断的女子,在家族的考虑下,贾宝玉与王熙凤结为夫妻。

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虽然不够浪漫和理想,但可以说是一种互相利用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模式。

四、贾宝玉与薛蟠的关系贾宝玉与薛蟠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情同兄弟,替代兄长”。

薛蟠是薛姨妈的独子,但他自小与贾宝玉相伴成长,二人情同手足。

尽管在家族地位和社会身份上,贾宝玉与薛蟠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却是无法割舍的。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男女关系十分丰富多样,每一个关系都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模式和社会制约。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并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和教训。

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其男女关系的描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辩证。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对红楼梦中的男女关系进行反思,更加注重和强调平等、和谐、尊重和真诚的人际关系的构建。

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薛蟠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贾母的侄子,也是贾府公子中最为活泼、狂野的一个。

薛蟠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个性和行为在整个小说中起到了一种独特的角色作用。

首先,薛蟠的形象是一个充满活力、随性而生动的人物。

他被描绘为一个爱玩爱闹的年轻人,总是充满了活力和精力。

他喜欢在花园中追逐蜻蜓,喜欢在洞庭湖畔垂钓,而且他经常成为各种玩笑的目标,比如被贾政和贾赦追着打,或者被贾母和贾政体罚。

他的形象给人以快乐和活泼的印象,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其次,薛蟠也是一个孩子气的人物。

他在行为上常常展现出一种幼稚的一面,比如他坐在宝玉的脖子上和他玩耍,或者他喜欢拿着镜子看自己的脸,这些都体现了他天真的一面。

尽管薛蟠在年龄上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在心态上却仍然像一个孩子一样。

这一孩子气的形象与其他贾府公子的世故和聪明形成对比,使得薛蟠显得更为可爱和可亲。

然而,薛蟠的形象也有一定的阴暗面。

他爱玩乱搞,常常做出一些无所顾忌的事情,比如他曾经尾随金荣去寻找香菱,结果导致了香菱的悲剧。

他凭借自己的身份和权势肆意妄为,无视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这种行为既让人感到他的自私和无理性,也让人感到他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危险。

最后,薛蟠的形象也暗示了贾府整体家族的衰落。

虽然他的孩子气让人觉得可爱,但也反映了贾府这个世袭家族的虚弱。

薛蟠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家族的文化传承,这使得他成为了贾府家族价值观念的缺失者。

他是那个腐朽家族的产物,也是那个腐朽时代的缩影。

综上所述,薛蟠是《红楼梦》中一个充满活力、随性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他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整个贾府家族的衰败和腐朽,在小说中起到了一种独特的角色作用。

尽管薛蟠是一个有缺陷的角色,但他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故事线索,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分析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分析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之间形成了纷繁错综的关系网络。

通过对这些人物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能够窥见作者的深意。

1. 薛宝钗与贾宝玉:堂兄妹情深薛宝钗和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知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不仅有着堂兄妹的关系,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薛宝钗婉约贞静,以其才情和美貌吸引了贾宝玉。

而贾宝玉对薛宝钗更是倾慕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也是小说中令人唏嘘的情节之一。

2. 林黛玉与贾宝玉:红楼之爱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矛盾性的形象之一,她与贾宝玉的关系也显示出了这种矛盾。

贾宝玉对黛玉的爱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情节之一,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了纷争和表达。

然而,由于命运的安排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最终也未能走到一起。

尽管如此,他们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种极具悲剧性和浪漫色彩的氛围。

3. 贾母与贾政:家族权利的象征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而贾政是她的儿子,也是贾宝玉的父亲。

贾母是红楼梦中家族权利的象征,她是贾府这个大家族的统治者和决策者。

贾母和贾政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传统家族权力结构中的亲情和权力斗争。

贾母的存在和决策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贾宝玉与王熙凤:红楼命运的扭曲者王熙凤是贾宝玉的表妹,她在贾府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权谋之士。

贾宝玉对王熙凤可能是一种爱慕,但更多的是一种利用,这在他们的关系中表现得相当复杂。

王熙凤通过利用贾宝玉的感情,扭曲了整个故事的进程,对贾府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贾宝玉与薛蟠:亲情与友情贾宝玉和薛蟠是表兄弟,互相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亲情和友情的互动,同时也展现了贾宝玉坚持自我和保护家族利益的一面。

薛蟠的性格和行为往往成为贾宝玉思考和反省的对象,这为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与家族命运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与家族命运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与家族命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家族关系展现了清代贵族社会的荣辱兴衰。

在红楼梦中,男性形象与家族命运紧密相关,他们的性格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家族的命运。

本文将从男性形象和家族命运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男性形象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翁,也是贾府的血脉传人。

他聪明机敏,却多愁善感,对人情世故有着独特的触觉。

他对待家族命运的态度既有冷静的理性思考,又不能摆脱自身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的境遇与命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家族的兴衰、个人的性格缺陷以及父母的决策等。

2. 贾政:贾政是贾家的家长,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形象。

他以家族的利益为重,对于家族的命运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在处理家族事务时,他缺乏远见和智慧,过于追求权势和享乐,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衰落。

贾政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和家族命运的脆弱性。

3. 薛蟠:薛蟠是贾府的外孙,他是一个放荡不羁、好色嗜酒的人物。

他对家族命运并没有太多关注,更多地追求个人的享乐。

薛蟠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但也暴露出个人主义对于家族命运的冲击。

4.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也是男性角色中的重要一员。

她聪明睿智,稳重坚毅,对于家族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在红楼梦中,她扮演着一个理智的引导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对于贾府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族命运1. 家族的兴旺与荣耀:红楼梦中,贾府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家族,曾经享有荣耀和地位。

然而,由于家族成员的种种原因,包括贪欲、虚荣、好色等,导致了家族命运的逐渐衰落。

2. 家族的凋敝与衰落:贾府在故事中经历了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这与家族成员的性格、婚姻、宠爱等因素息息相关。

种种矛盾和纷争对于家族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贾府的凋敝。

3. 家族的重建与重生:尽管贾府面临衰落的命运,但在小说中也展现出了重建与重生的希望。

这种希望来自于新一代对家族命运的思考和行动。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细腻的女性形象,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男性角色。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

1. 贾宝玉贾宝玉作为本书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角色。

他是贾府的少爷,天生聪明而敏感,对美有着极高的鉴赏力。

他热爱文学艺术,并充满了浪漫情怀。

然而,他也常常陷入自我矛盾和困惑之中,在追求理想与应对现实之间徘徊不定。

贾宝玉深情且多愁善感,展现了一种独特而动人的男性气质。

2. 贾政作为贾宝玉之父、荣府主人,贾政扮演着家族权力的象征角色。

他具有顽固、自尊和传统观念等传统男性特质。

贾政注重家族的声誉和地位,常常为权力斗争而劳心劳力。

然而,在对待个人情感方面,他显得冷漠和理性,对妻子林黛玉的病情缺乏关心和理解。

3. 薛蟠薛蟠是贾宝玉的表兄弟,具有典型的花花公子形象。

他放荡不羁、游手好闲、喜欢与女性周旋,但却缺乏责任感和成熟度。

尽管在家族中有较高的地位,但他追求娱乐与享乐生活,并没有真正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薛蟠塑造了一个纨绔子弟的男性形象。

4. 林黛玉虽然林黛玉是一个女角色,但她也能代表《红楼梦》中一种特殊的男性形象。

她聪明才智、文采风流,常常被描述为“曹雪芹自化身”,她具备了许多传统意义上属于男性的品质:思想敏锐、文学天赋以及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坚强意志。

5. 赵姨娘赵姨娘是贾府中一位具有高洁品德的女性角色,她以温柔、善良和聪明著称。

然而,她也展现了一种兼具男性特质的强大意志力和极高的智慧。

她在面对家庭困境时能够坚定地支持贾政,并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家族的利益。

总结来说,《红楼梦》中不仅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也将男性形象描绘得丰满而复杂。

从贾宝玉那里我们看到了浪漫情怀和矛盾心理,而贾政则代表传统男性权力与家族责任。

薛蟠则展示了花花公子形象,而林黛玉和赵姨娘则展现了女子身上那种与传统男性特质相同或相似的勇气与智慧。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与古代礼仪观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与古代礼仪观

个人情感
贾宝玉的个人情感与家族 传统之间形成了冲突,他 在追求爱情和自由时不断 受到传统礼仪观的束缚。
社会影响
贾宝玉作为家族中的一员, 受到社会舆论和家族压力 的影响,这也影响了他在 传统礼仪与个人情感间的 选择。
贾宝玉的价值观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兼具美感和 哲理思考的角色,他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代礼仪 观中对于家族责任和个人价值的思考,还展示了 对真实世界和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贾宝玉的成长历程
少年时期
贾宝玉在少年时 期展现出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和纯 真,但也暴露出 对现实世界的无
知。
成年阶段
在成年阶段,贾 宝玉经历了更多 的挫折和磨砺, 形成了成熟而复
杂的个性。
青年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贾宝玉逐渐领悟 到生活的复杂和 社会的现实,开 始思考自己的责
任和担当。
贾宝玉的爱情观
爱恨情感
她与贾宝玉之间 的复杂情感纠葛
矛盾情感
受古代礼仪观束 缚,又渴望自由
表达个人情感
林黛玉的命运与古代礼仪的冲 突
01 传统礼仪束缚
林黛玉命运的受限和祸福的左右
02 自我情感追求
她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03 家族压力
贾府的礼仪和传统对她命运的影响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观
传统礼仪观念
贾府家规的约束 官场礼仪的影响 贵族家庭的期望
● 04
第四章 薛蟠与古代礼仪观
薛蟠形象分析
品行反映
缺失古代礼仪观 的表现
形象特点
典型反面形象
行为反映
古代礼仪观的缺 失
薛蟠形象分析
薛蟠作为《红楼梦》 中的一个典型反面形 象,他的品行和行为 反映了古代礼仪观的 缺失。他在故事中的 败坏形象体现了古代 礼仪观在人们心中的 衰败,为我们展示了 一个深刻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的异同摘要: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诸多学者对这部奇书的评价经历百年依然如火如荼。

不论是从环境描写或人物刻画上都被历代文学批评家所重视,《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独具特色,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

在男权时代的背景下,《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了整个故事发展的大方向。

其中,以贾宝玉和薛蟠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为代表,更加能够看出《红楼梦》的主线和脉络。

学界对这二人的评论不绝于耳,但对二者的比较式分析依然在不断被后人所完善。

因此,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充分挖掘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贾宝玉和薛蟠的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贾宝玉;薛蟠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yet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ago, various reviews on this masterpiece from many schol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still in full swing, whether from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or characterization. As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distinctly and vividly designed, most typical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ell represent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Given the context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male images to some extent decide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plot development among whom are Jia Baoyu and Xue Pan. From the two distinctive and contrasting characters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 theme and skeleton. Comments on the two figures are prevailing among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owever,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es are still springing out among later generations. Thus, on the basis of the text and previous studies,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Jia Baoyu and Xue Pa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Key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aracter;Baoyu Jia;Pan Xue一、研究背景如果说女儿是《红楼梦》中最值得夸赞和叹息的群体,那么其中的男人们则有另一番研究价值。

事实上,对更多大众读者来说,《红楼梦》的魅力在于传神饱满地刻画出许多人物典型,这些人物典型通过吃、穿、住、行等多方面内容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而在这些人物形象中,贾宝玉的形象最为光彩,但是这位“多情公子”、“混世魔王”还有一位兄长。

这位兄长在众多红楼人物中,是贾宝玉形象的衬托,他的气质和性格在外在形式上与贾宝玉完全相异,这位兄长就是薛蟠。

这一对“富贵闲人”有着共同的社会起点,身份和地位都极其相似,这就使二人有了可比性。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一)贾宝玉和薛蟠形象的内涵宋子俊在《骄横而不奸恶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中对薛蟠和贾宝玉之间的大致区别做了总结。

文章首先指出,宝玉重“情”,是情痴、情种,他对女儿们是尊重,是欣赏,是体贴,是同情;薛蟠则重“欲”,对女子是占有,是淫欲,是寻乐,稍不如意,则拳打脚踢。

其次,宝玉乃“雅士”,薛蟠为俗物。

宝玉虽厌弃读书,但诗词歌赋,样样皆通,他气质高雅,谈吐有致,妙语连珠,令人叹服,显示出深深的文学艺术修养;薛蟠则胸无点墨,愚昧无知,谈吐直白,俗不可耐,有时虽也语出惊人,却成笑料。

再次,宝玉以“柔”而见称,薛蟠则以“刚”而出名。

综上所述,宋子俊认为,《红楼梦》中的薛蟠,既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亦非流氓地痞之类,而是特定时代、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性格的贵公子形象。

同样,吴松青在《对<红楼梦>中薛蟠的多维视角解读》中,提出薛蟠这一人物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学元素,也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正是这些因素,建构了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的价值,让读者在接受文本时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独特的薛蟠。

而龙志坚在《在现实中感悟在宇宙中永生——论贾宝玉悲剧形象的美学意蕴》中提到:宝玉的爱情、人生在现实中被侵害、摧残,乃至毁灭,使人感到强烈的痛苦;但宝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及人生的终极归宿却深深地打动和吸引着读者,并使读者因情感的剧烈震动体验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获得美的陶冶和享受。

程建忠在《贾宝玉形象探析》提出:贾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

他一生下来,家庭就给他安排了一条功名富贵、荣宗耀祖的人生道路。

但他背弃了这条道路,成了“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人,最终促使他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典型叛逆者。

可见,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和薛蟠有共同之处。

(二)贾宝玉和薛蟠的社会出境和家庭处境《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社会地位不同,所引发的事件和冲突也就有所不同。

景向阳在《薛蟠,一个与贾宝玉互补的形象》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认为在家族方面,贾宝玉和薛蟠都出生在与皇族有亲的世袭官宦之家,都肩负着振兴家族、继承家业的使命。

但再注意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就会发现,他们出生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他们出生后,在时代的影响下,家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江河日下,也就是说,表面的浮华和实际的中落已成为其显著特征。

贾宝玉是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的,而薛蟠则没有那么多思考,他的头脑近乎浑浊一团。

胡传言在《薛蟠寓言——中国旧男人性别危机的暗示》中提到了薛蟠和宝玉的身世。

他分析道:在薛蟠这个男性的分主场里,其他男性都是隐性的,重要的男性亲属是缺席的——“幼年丧父”,这与贾宝玉的众亲环绕有明显不同。

在中国,父亲和母舅象征着男丁初始家族的一种权威,薛蟠男性长辈的缺席暗示着在男性这个独立的体系里,血缘的亲和力是薄弱的。

加之贾政基本对薛蟠不闻不问,薛蟠更是任意为之。

相反,作为单个男性,薛蟠与家庭中的女性之间的血缘亲和力却是强有力的。

薛母作为薛蟠的保护神、宝钗作为薛蟠的妹妹身份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宝钗在薛蟠身旁的光彩夺人,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强烈情景对照,宝钗与薛蟠的形象是现世的,而宝玉与黛玉则是来世的理想。

(三)贾宝玉和薛蟠二人对女儿的态度的异同汪稚青在《关于第二十八回宝玉的酒令》中就着重分析了宝玉赴冯紫英之宴时所做的酒令。

他认为,从贾宝玉的酒令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女儿具有世间最尊贵、最高尚、最清洁的品格,他的观念和身体力行亦确如此。

首先,宋子俊在《骄横而不奸恶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中也将这一段薛蟠的表现做了分析。

他认为,薛蟠在这一回的言行令人醉倒,作者对其工笔细描,层层渲染。

先是宝玉说女儿的悲、愁、喜、乐,众人听了,都说有理,独薛蟠“仰脸摇头”说“不好,该罚!”当云儿说“女儿悲, 将来终身指靠谁”时,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又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

”薛蟠的这两句插入语,活画出一个财大气粗而又浅薄无知的纨绔子弟。

其次,黎音在《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里也提到了这次宴会。

他认为,在冯紫英举行的那次小小的宴会上,薛蟠那幅令人作呕的下流相,那些不堪人耳的污言秽语,集中地表现了这个花花公子的性格中极端丑恶、极端肮脏的一面。

他到这个宴会上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拿着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寻寻开心,以填补一下他那空虚、耀凝的灵魂。

这一点与宝玉形成明显反差。

另外,俞燕、冯浩在《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浅析贾宝玉的审美观与性取向》中提到:贾宝玉从小是跟着女性在闺房内帏厮混长大的,以至于众姐妹搬入大观园时,还得让他一同进去。

贾宝玉由女性负责启蒙,又在一个充斥着金枝玉叶的女儿国里成长,这些环境因素对他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他的相貌、穿着、性格,甚至生活习惯,都与女儿无二。

所有的这些也就导致了贾宝玉和薛蟠对女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而当把这些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放大来看,譬如刘心武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将贾宝玉踢袭人一段做了详尽分析,他认为,这是贾宝玉怜惜女性这个大方向中的“短板”,曹雪芹在这个插曲中将贾宝玉的性格的真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富鹏在《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及其实质》中也提到:宝玉对女孩子们的关怀细心周到,别人想不到的事,他能想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他能做到。

而在薛蟠方面,黎音的《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中表示,曹雪芹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在第八十回中,薛蟠为了尽情地满足无度的淫欲,终日鬼混于夏金桂、宝蟾和香菱之间,其灵魂之丑恶跃然纸上。

但是,当他在夏金桂设计的圈套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薛姨妈气得无可奈何,狠狠地责骂他时,他又是“见母亲动了气,早已低了头”。

十分明显,面对亲子之情,人性又回到了这个“人形动物”的躯壳中来了。

曹雪芹就这样在一个人物性格中把“人性”和“兽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胡传言在《薛蟠寓言——中国旧男人性别危机的暗示》中明确提到了贾宝玉和薛蟠在面对女儿这一问题上的明显区别。

他提到,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想那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如何将薛蟠式的旧男人放在眼里?也只能惊鸿一瞥地绝望,黛玉是薛蟠永远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和人性境界。

在人格独立的黛玉面前,薛蟠是彻底失语的。

薛蟠“酥倒”在那里,是文中所交代唯一一次黛玉与薛蟠同一场合下出现,是两个世界的偶然相望。

在男女两性关系的发展中,薛蟠已远远地落后,不交叉也不是并行的,更没有任何精神的预见性。

至此,薛蟠与贾宝玉对女儿的态度上的差异也就完全展现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