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代表大会和三中全会

合集下载

中共的历次重要会议一览

中共的历次重要会议一览

中共的历次重要会议一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大会的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

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大会还决定中共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

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了里出政权”的思想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批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领导上的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6月20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1月22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4月2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9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

中共成立以来的会议知识梳理

中共成立以来的会议知识梳理

中共成立以来的会议知识梳理
以下是一些主要会议及其内容和成果:
1.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 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地位。

此次会议对于挽救党和红军,实现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3.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为实现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4.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5.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会议决定改革开放,实行拨乱反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6. 十八大(2012年):会议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7. 十九大(2017年):会议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提出新发展理念,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指导。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中共历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以下是对中共历次会议的整理。

1.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纲领和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

2.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一年来的工作,确定了党的任务和路线,统一了领导机构。

3. 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决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

5. 中共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任务。

6. 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北伐战争阶段的经验教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内整风运动。

7. 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论政策》和《论联合政府》文件,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任务。

8. 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9. 中共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的总路线。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中国重要三大会议,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6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5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4日)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3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1.中共一大: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名称以及党的任务和路线。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2.中共七大:时间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时期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为公有制而斗争的总纲》,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任务和革命路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

3.中共八大:时间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这次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胜利,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开放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和开放政策的重要方针,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以上只是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中的几次,这些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中国革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些会议,中国共产党不仅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还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中国的繁荣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届中央全会时间表

历届中央全会时间表

历届中央全会时间表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笫一届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

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

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曰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1920.7.23-30《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

四大: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因八大确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所以这次大会又成为八大第一次会议。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强调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

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

毛泽东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

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大会选举了由170名委员和109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

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

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
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

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

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了由201名委员和13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

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

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

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35.5万名党员。

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