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回 眸 年 历 届 党 的 三 中 全 会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的大 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这次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 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 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 深刻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 更高了。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88 年 9 月 26 日~30 日,十三届 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 《关 于 价 格 、 工 资 改 革 的 初 步 方 案》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 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 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 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 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
十七届三中全会 : 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 于 2008 年 10 月 9 日 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 按 照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要 求 ,深 化 改 革 ,创 新 发 展 ,走 现 代 化 农 业 发 展 的 道 路 ,解 决“ 三农”的 深层 次 矛 盾 问 题,推 进 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 和 发 展 作 出 了大 力 推 进 改 革 创 新,加 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 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等重大部署。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
三中全会精神宣讲ok

《决定》中,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 并出台“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 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 接入城镇社保体系”等配套制度。
45
============民生=============
4
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单独两孩”启动实施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 个孩子的政策”——15日公布的《决定》提出启 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是我国人口政策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又一重大调整。
56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 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结 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勾画出新的蓝图,这 些天来,对中国未来的期待,点燃了全社会的热 情。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过:“不驰于空想,不 鹜于虚声”。
期待“中国梦”美梦成真!
66
谢谢!
2014年2月
46
============民生=============
5
《决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 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 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 榄型分配格局。
47
============行政=============
1
《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 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今后将不能再唯“GDP”论英 雄。
2、美欧日经济发展缓慢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下滑,欧元 区一直处在负增长的状况。 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搞贸易保护,特别是针 对中国的贸易保护。 美国的经济恢复并没有拉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增 长,并没有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中国重要三大会议,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6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5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4日)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3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一22日)
否定“两个凡是”,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一30日)
治理和整顿经济秩序。
(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一14日)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一14日)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一14日)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一12日)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8)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一12日)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摘录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 2 0 1 3 年 1 1 月 1 2日)
重 大决定 : 发布《 中共 中央关 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 明确 了全 面深化改革 的重大意义 。 会议重点 : 审议通过了《 中共 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
作 ,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和修改宪
法部分 内容的建议 。
重要 意义: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
大。
搞活经济 、 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 , 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 的整 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会议 重点 : 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关于 召开党的全 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重要 意义: 改革从农村走 向城市 。
革发展 问题 。 重要 意义 : 推进农村改革。
案》 , 确定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 、 全面深化改革的
指导方针 。
会议重 点 : 确定 了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 、 全 面深化改革 的指导方针 ,要求把明后 两年改革和建设 的 重点 , 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上 。全会 同意 中央政治局对我 国当前政治经济 形势 的分析 ,批准 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 出的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
明和谐 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 国家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整理 摘 自光 明 网、 半月 谈 网
理覆育 2 0 1 4 年第1 - 2 期
信 息 网 页
王 云 改革开放 以来历届三中
十 一届 三 甲 全 会 ( 1 9 7 8 年1 2月 1 8 ~2 2日)
重大决定 : 全会确定 了解放思想 、 实事 求是 、 团结一
十八届三中全召开时间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十八届三中全召开时间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十八届三中全召开时间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预计在20XX年下半年(10月份前后)在北京举行。
从过去的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有两次三中全会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分别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观察人士认为,由于制度要素对经济的拖累因素不断显现,社会各界对于改革的期望达到顶峰。
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可能侧重于深化改革,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大修”后的刑诉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将施行在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完成第二次“大修”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这部法律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删去了逮捕后有碍侦查不通知家属的规定,明确规定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或执行监视居住24小时内通知家属等等。
专家认为,刑诉法不仅是保障刑法实现的法律,作为“宪法的适用法”,更是人权保障法。
同日起施行的还有与普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新规的记分项由38项增至52项,违法成本提高,故意遮挡号牌、不系安全带、行驶途中打手机、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等“开车劣习”都将被记分罚款。
收入分配改革发力收入差距将被正视原定于2012年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因故推迟。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2013年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业界认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调高、扩中、提低”,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步伐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我国人口红利即将到达“拐点”之时,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回顾(十一届到十七届■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题目。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重点:审议《中共中心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包括三个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会议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产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题目。
■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会议重点:1.中共中心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2.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3.坚持十条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 4.长时间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夸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时间坚持。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会议重点: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2、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