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党代会回顾

合集下载

中国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及意义

中国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及意义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着党的最高利益和意志,是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

通过历届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上海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二、党的早期历次代表大会(1922-1927年)在党的早期历次代表大会中,党团结全党同志,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明确了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基本路线。

这一时期的代表大会还涉及到土地革命、军事和组织建设等重要议题。

三、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大会(1928-1945年)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27年召开,确立了全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45年召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经验,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大会(1949年至今)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45年召开,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并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随后召开的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包括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建设、开展文化大革命、进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和政策。

五、党的新时期的代表大会(2012年至今)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召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总结: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会议,通过这些会议,党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仅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提出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五大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力量为工农阶级;革命的前途为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6大)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6大)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16⼤)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16⼤)党的⼀⼤:中国共产党诞⽣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次全国代表⼤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

党的⼆⼤: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1922年,中共⼆⼤,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命的性质、对象、动⼒和前途,指出了中国⾰命要分两步⾛,在中国近代史上第⼀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党的最⾼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中国各民族⼈民的⾰命⽃争指明了⽅向,对中国⾰命具有重⼤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会1923年,党的三⼤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份加⼊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性。

1924年,国民党⼀⼤召开,确⽴联俄、联共、扶助农⼯的三⼤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会1925年四⼤召开,提出了⽆产阶级在民主⾰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联盟问题。

四⼤的缺点和不⾜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地⾰命这⼀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会1927年五⼤召开,⼤⼤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党对⾰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唯⼀⼀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会1928年六⼤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反动势⼒内部的⽭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命的长期性和农村⾰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仍旧把城市⼯作放在全党⼯作的中⼼,这对中国⾰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资料:/GB/64162/64168/index.html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资料:/item/lianghui/zlhb/zlhb.htm 中共历届党代会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 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8 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7 月 31 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党从一大到十六大的会议时间和内容

党从一大到十六大的会议时间和内容

党从一大到十六大的会议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主要内容2007-04-24 12:12:02| 分类:常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共召开过十六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历届大会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一大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发表日期:2009/7/2 浏览次数:43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时间及主题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时间及主题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时间及主题简介1、党的一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历次党代会回顾 教学目的: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旨在让大家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形成连贯性,从而能更好的领会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的相关精神。 教学内容:党代会概述,历次党代会召开的背景,历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 教学重点:历次党代会召开的背景与主要精神 教学难点:历次党代会召开的背景与主要精神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党代会概述 (一)党代会概念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最高领导权力机关,每5年举行一次,由每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其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机构 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简称“中共中央”、“党中央”,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党工作。 2

3、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中央政治局委员,或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4、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三)党代会的专用名词 1、“第几大” 即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如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即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几大几次会议” 第几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第几次全国代表会议。 1)“大”:即共产党召开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如: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三大”、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十五大”。 2)“次”:是指每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召开全体会议的次数。如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这里的“八大二次会议”是指参加八大的代表再次聚在北京召开的会议。因为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八大也就是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到了1992年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又明确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则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3、“几届几中全会” 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闭会期间,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党的全部工作,每届任期5年,每 3

届中央委员在五年的任期内至少召开两次期中全体会议。这样,常把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中央委员会称为一届。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第七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十七届四中全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共自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经过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自1990年以后,中央全会召开机制日趋固定。每届中委一般举行七次全会,每次全会的任务各有侧重。“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二中全会”为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检察院与最高法院的换届做组织准备。每届中委最后一次全会“七中全会”为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预热。 在上述头尾三次会议以外,其余四次全会则各有不同主题,如研究经济、三农、党建、行政体制改革等。 四中全会正好处于每届中委届中,因此党建与思想方面的相关内容往往是全会的主题。 (四)党代会与人代会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党代会是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这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所以,大政方针要在党代会上先通过。 人代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 2、常设性机构不同 党代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处理党的重要事务。人代会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其常设性机构在其闭会期间处理全国的重要事务。 3、时间不同 4

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而人代会每年召开一次。 二、历次党代会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组成全国统一性组织的条件已经具备,成为统一的政党不仅必要而且时机成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5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 6

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会议有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代表陈公博;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各界57名党员。加上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参加会议的人员共15人。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上海) ——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上海) ——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