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全国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及意义
中共历次党代会(一大到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简要总结(一大到十七大)一大1921年7月召开,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选出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
(代表12人,50多名党员)二大 1922年7在上海召开。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代表12人,195名党员)三大1923年6在广州召开。
1、党的三大召开,讨论的同国民党的合作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
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代表30多人,420名党员)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6月20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1月22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4月2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9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
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
党的二大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时间地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时间地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主要内容: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最新】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2009-04-30 10:01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因巡捕搜查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于1987 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4年以来共举行了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次时间代表人数常委会委员长历次会议第一届1954年9月1226人刘少奇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1959年4月1226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第二次会议(1960年3~4月)第三次会议(1962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1964年12月3040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1975年1月2885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1978年3月3497人叶剑英第一次会议(1978年2~3月)第二次会议(1979年6~7月)第三次会议(1980年8~9月)第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第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第六届1983年6月2978人彭真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第三次会议(1985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86年3~4月)第五次会议(1987年3~4月)第七届1988年3月2978人万里第一次会议(1988年3~4月)第二次会议(1989年3~4月)第三次会议(1990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91年3~4月)第五次会议(1992年3~4月)第八届1993年3月2977人乔石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第九届1998年3月2980人李鹏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第十届2003年3月2985人吴邦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第十一届2008年3月2987人吴邦国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中学生感恩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5篇)中学感恩节活动总结范文1一、活动目的如今虽然很多人注意到生活礼仪,谢谢常挂在嘴边,但是大家或许是因为羞于表达或许出于缺少机会而省略了对于身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谢。
党的一到十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历史意义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第几大
时间地点
内容及历史贡献
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与地点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与地点
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 二大是: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 三大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 四大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 五大是: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 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 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 八大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 九大是: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大是: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一大是: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二大是: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三大是: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四大是: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五大是: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六大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七大是: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历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表

历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表~这是中共从1921年的一大一直延续到2007年十七大的全体会议。
这个会议是连续性的,每五年一次(十大之后)。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969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73年8月24~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77年8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82年9月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7年9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10月15日-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旨在通过代表民意、进行党的工作总结和决策,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回顾和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国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在上海举行。
这次大会确定了党的纲领和章程,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此次大会首次明确了党的宗旨、任务和组织形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意识形态。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9年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共同建设的新国家体制。
在此次大会上,确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原则方针。
政协的设立为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在延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决议》,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斗争成果,并提出了新中国的建设方针和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大会通过了《党的建设纲领》,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了科学总结和重大部署。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六、总结与展望中国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次全国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及意义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代表12,包惠僧为陈私人委派,党员55。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形成统一战线,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大会中心议题: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大会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
题,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地无产阶级基础。
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正确,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
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1977年3、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
略步骤,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江泽民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十六大报告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