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本试卷共2页,大题2个,小题16个。

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3.汉武帝时期“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4.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7.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像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首描写清朝军机处工作的诗从根本上表明( )A.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清朝官员善于见风使舵C.清朝军机处的工作无足轻重 D.清朝统治矛盾尖锐8.公元前500年,如果雅典全国人中约20万,本国居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公民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B 约四万五千人C 约二十万人D 约七万七千人9.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每小题2分,共38题,76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2.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

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燕国在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分封对象的封地A.功臣B.姬姓贵族C.商朝旧贵族D.夏禹后代4.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5. “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

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

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这种现象说明当地①宗法观念盛行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分60分)1.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王族 D.功臣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宗与小宗相对立 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4.据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同姓者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周后期被破坏的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仪制度5.始皇二十八年的一山刻石词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认为“兵不复起”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制度 B.实施虎符分执制度C.实施朝议制度 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首创皇帝制度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7.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8.《朱子语类》云:“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点睛: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对参议院负责而不是对总统负责,国家的行政权力不是完全由总统掌握,属于议会制某某某某政体。材料所述体现了法国政体的这种特征。
18.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 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某某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点睛:解答本题只需要抓住一个时间即可。材料中强调的是朱元璋时期,因此是明朝时期的措施,由此可以排除A、B选项。D选项排除是因为内阁产生是在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8.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简:机构精简
B. 开:决策 开放性强
C. 速:办事效率高
D. 专:皇帝乾纲独断
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 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C正确;ABD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故选择C项。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B。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即某某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重农抑商”思想B.“精耕细作”特点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4.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到新的水平。

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的最准确判断是()A.农业税的减少体现了农民负担大幅减轻B.税收总量增长使北宋政府消除财政危机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推进商业经济的繁荣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材料表明()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6.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7.《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

甘肃省武威市第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题(含解析)
18.该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世界古代法中最著名的法典之一。该法被制定的背景是
A.平民掌握了国家大权
B.贵族解释法律受限制
C.平民利益道到了损害
D.罗马习惯法的废除
【答案】C
【解析】
该法指的是《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利益遭到损害的产物,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平民并未掌握国家大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贵族解释法律受限制是该法被制定的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习惯法的某些条文仍得以保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甘肃省武威市第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名族首领
C.王族D.功臣【答案Fra bibliotekC【解析】
根据材料“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中的“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即可判断出,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集权,调整与地方关系
C.地方政治,加强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
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集权,调整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2021-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

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行省制2.据相关资料考证,西周时期天子都城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边长 2.5公里,子男都城边长 1.7公里。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天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集权体制B.城市边长的差别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C.都城规模的大小反映出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别D.都城的建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3.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直接( )A.否定了当时的宗法制 B.开始确立君主制C.破坏了当时的分封制 D.动摇了王位世袭制4.在农村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称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5.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6.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 )A.恢复分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考点:分封制;宗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题干的大概意思是: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故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符合题意;而AB两项与题意不相关;C项表述错误,被分封的有同姓亲族,也有功臣和姻亲。

综上,均排除ABC,正确答案选D。

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

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C符合题意。

3.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是①察举制②按军功受爵③科举制④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考点:选官制度。

战国至秦朝是实行的军功爵制;西汉实行的是察举制;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的是科举制,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六中2021-2022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分60分)
1.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王族 D.功臣
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宗与小宗相对立 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4.据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同姓者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周后期被破坏的主要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仪制度
5.始皇二十八年的一山刻石词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认为“兵不复起”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实施虎符分执制度
C.实施朝议制度 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首创皇帝制度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7.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
8.《朱子语类》云:“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中央监察机制完备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

科举制的实行(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朱元璋的废相(使)他的子孙在万般无奈中又不得不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明代设立了
A.中书门下B.御史台C.内阁 D.军机处
1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13.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14.“(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B.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D.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15.按照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

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A.主权在民B.分权制约C.轮番而治D.法律至上
1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17.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件事反映了雅典( )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B.民主政治得到充分体现
C.民主政治存在局限,导致国家权力误用
D.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
18.该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世界古代法中最著名的法典之一。

该法被制定的背景是
A.平民掌握了国家大权B.贵族解释法律受限制
C.平民利益遭到了损害D.罗马习惯法的废除
19.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这说明罗马法A.有助于缓和居民之间的矛盾B.对近代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20.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反映了罗马法( )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非选择题
21.学会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重要标志。

请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20分)
图一图二
图三
(1)图一中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6分)
(2)三省六部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完善到图二中的程度是在哪一朝代?当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8分)
(3)图三中的政治结构设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一朝代?为了维护这一设计,这一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政治措施以加强皇权?(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

实际上所有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政治家都受过公民大会的责罚,米利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亦不例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古代史》材料二在罗马法方面,不仅有举世公认的罗马私法,也有与私法相比毫不逊色的罗马公法制度。

例如现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滥觞,在罗马共和宪法中,不仅存在同僚之间的分权(双执政官制),也存在执政官和其他行使积极权力的长官与行使消板权力的保民官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最后还有五大宪制机关:人民大会、元老院、长官、保民官条司团彼此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罗马的这些制衡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
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

——摘编自蒋安杰《正确认识希腊法与罗马法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政治形成的条件。

(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4分)
武威六中2021-2022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D A A B B A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C C C C C A
二、
21.【答案】(1)秦朝,秦始皇(或嬴政)。

(2)隋朝、唐朝或隋唐,决策、审议和执行。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2.(1)特征: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频繁;城邦体制独具特色;公民具有较高参政素质等。

(2)意义:罗马法理顶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