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题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人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对无法预料到的隐性伤害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加之一些学校、家长和单亲家庭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产生蔑视生命的过激行为。如:2005年,北京高校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10年1月至5月,中国各地出现了六起校园凶杀案。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现象。国内的心理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和残害他人性命等恶性刑事案件。

此外,青少年学生的安全事故也不可小觑,在灾害发生时因缺少对事故现场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准确的运用自救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规避风险,脱离现场而造成生命威胁的事件常有发生。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就共计5335名。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强烈地震和8月7日甘肃舟曲强大泥石流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灾区学生的安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除此,全国各地学生溺水、拥挤踩踏等事故也是频繁发生。

怎样通过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珍视、尊重,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对社会灾难的应急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享受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我市教育局结合当地教育现状提出了《开展“人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命与安全、生存与技能、生活与态度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意义,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美国差不多所有的州都通过立法或由州教委作出决议,规定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健康教育;英国健康教育是从日益泛滥的爱滋病及相关的健康问题、药物滥用等社会问题为背景的,性教育是其主要教育内容;澳大利亚于1979年就创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其生命教育主要以反吸毒、预防爱滋病为背景。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于1997年启动“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

进行生命教育。在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中,让学生到台大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香港的“生命教育”在2000年风靡媒体。

我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立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教育部规划课题。2005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吉林省也开始实施以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制定行政措施、设立系统课程、编写统编教材、培训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和家庭的安全普及活动等等,将生命与安全教育真正提到了中小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云南省于2008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是从应试教育回归现代教育的本质。“三生教育”在云南的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共鸣。2010年10月10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云南视察教育工作时特别指出:“云南开展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做得很好,很有意义,应大力推广。”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安全观念,提高维护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高广大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四、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能力、才能、潜能、社会关系、自由个性、人的需要等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素质或者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动性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生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教育人本论思想。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概括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Howard Gardner)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