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各种淬火液淬火冷却油的特性

各种淬火液淬火冷却油的特性

各种淬火液淬火冷却油的特性㈡锻件和型材在不同方向取向的强度降低标准:切向试样模向试样屈服强度(R p0.2)510抗拉强度(Rm )510延伸率(A )2535收缩率(Z )2035冲击韧性(Aku )2540允许较纵向试样降低(%)备注试样的机械性能㈢淬火冷却油的特性:牌号密度闪点(℃)燃点(℃)在20℃时的绝对粘度2号定子油0.876165 2.0-3.23号定子油0.881170 2.8-3.24—6号柴油180 3.5-4.0变压器油0.8691551820.218机油0.909207240 1.29汽缸油215㈣低温回火油的特性:名称在100℃的粘度(E°)含水量不超过(%)着火点不低于(℃)最高使用温度(℃)蒸气机汽缸油 5.5-7.50.53102606号汽缸油 4.5-6.0少量300250润滑油3.0-4.00.5240200㈤各种淬火液的特性:650-550¡æ320-200¡æ18¡æµÄË®60027028¡æµÄË®50027050¡æµÄË®10027074¡æµÄË®3020018¡æµÄ10%¿ÁÐÔÄÆË®ÈÜÒº120030018¡æµÄʳÑÎË®ÈÜÒº110030018¡æµÄ10%ËÕ´òË®ÈÜÒº80027018¡æµÄ10%ÁòËáË®ÈÜÒº750300ÕôÁóË®250200ÓÍË®Èé×´Òº70200¿óÎï»úÆ÷ÓÍ15030±äѹÆ÷ÓÍ12025Í­°å6030Ìú°å3515´ã»ð¼ÁÔÚÏÂÁÐζȷ¶Î§ÄÚµÄÀäÈ´ËÙ¶È㈥盐浴炉用的加热剂:成份熔化温度(℃)使用温度(℃)100% BaCl29601000-1400 100% NaCl808850-1100 44%NaCl+56%KCl665700-870 28%NaCl+72%CaCl2500540-870 50%NaCl+50%KCl670700-1000 50%NaCl+50%K2CO3570600-870 50%CaCl2+50%BaCl2600650-900 20%NaCl+80%BaCl2685675-1000 30%KCl+20%NaCl+50%BaCl2560580-880。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

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热处理技术与装备RECHUL I J I SHU Y U ZHUANG BE I Vol .28,No .2Ap r,2007收稿日期:2006-11-28作者简介:张克俭(1945-),男,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淬火介质产品开发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试验研究・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张克俭(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 北京 102200)摘 要:在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周围的状况。

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形状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

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去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准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冷却特性检测;冷却过程计算;热处理工艺中图分类号: TG15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4971(2007)02-0025-04W ha t Cooli n g Ra te Curve of Quench i n g M ed i a I m pli esZhang Ke 2jian(Beijing Huali Fine Che m ical Company L td .Beijing 102200,China )Abstract:The visual phenomena occurred ar ound the quench p r obe were recorded with digital video ca 2mera during standard test of quenching media .It was found that partiti on of cooling p r ocess according t o the measured cooling rate curve is not t otally corres ponding t o what were visually observed .The reas ons of this discrepancy ar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e cooling p r ocess of actual quenched parts can not be ac 2curately p redicted by merely using the measured cooling rate curves of quenching media,which are only app licable f or comparis 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quenching media .Key words:quenchant;cooling curve;cooling curve test;si m ulati on of quenching p r ocess;heat treat m ent technol ogy1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疑问近二十年来,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给热处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技术进步。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标准及现存问题修订方法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标准及现存问题修订方法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标准及现存问题修订方法聂晓霖;左永平;王涛;赵晓博【摘要】介绍了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的方法及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已广泛执行IS0 9950测试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该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国内不同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能进行对比,同时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本文对IS0 9950测试标准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汇总,并针对性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建议和方法.【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JB/T 7951;IS0 9950;标准修订【作者】聂晓霖;左永平;王涛;赵晓博【作者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4.4根据目前热处理行业的发展状况,淬火介质主要采用淬火油和水溶性淬火介质,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与高温工件直接接触,不可避免会发生理化性能的变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性能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

这就对热处理行业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提高淬火介质的稳定性,保证淬火工件的性能和变形在可控的范围内;二是提供有效的冷却性能监控方式,同时根据工况条件“量身定做”淬火介质优化方法,以保证淬火介质长期稳定的使用。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端淬试验法、硬度U曲线法、淬火烈度法、磁性试验法、热丝法、5 秒间隔试验法、冷却曲线法等[1-2],其中冷却曲线法被公认为是最佳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因此应用也最为广泛。

1 国内外冷却特性测试标准概述冷却特性曲线法是一种最为直观有效的反映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一种测试手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冷却特性曲线法的试验,并致力于形成相关的标准。

淬火油添加剂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

淬火油添加剂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

淬火油添加剂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摘要:用纯银探头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0T-1淬火油添加剂对新淬火油和老淬火油的冷却特性均有明显改善,大大地提高了淬火油的冷却速度。

关键词:淬火油;冷却特性;淬火油添加剂中图分类号:TG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14(2001)01-0019-031 引言在热处理生产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油品作为冷却介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较多厂家选用N32机械油,有些厂家选用NI5机械油,少数厂家选用柴油,亦有一些厂家选用快速或快速光亮淬火油。

但这些不同的油品作为冷却介质时,在冷却特性上有何差异,选择得是否恰当,怎样提高所选油品的冷却特性?尤其是选用油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冷却特性发生哪些不良变化导致油发生老化?老化油的冷却特性如何恢复和提高?最简便可行的办法是在油中加入淬火油添加剂,问题是加入什么样的添加剂,加量是多少,可使老化油或新油的冷却特性加以改善、恢复和提高?对这些问题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油品介质,合理地使用油品介质。

本文就几种常用新、老淬火油,在含与不含添加剂的情况下对冷却特性进行对比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和改进措施。

2 测试方法与条件2.1 测试系统系统中的敏感元件,采用对冷却全过程反映灵敏的∮1O×3O(mm)带柄纯银探头,其纵向中心孔(∮2mm)末端在探头本体的几何中心。

中心孔内压有镍铬镍硅热偶与中心孔的末端连接。

探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反映冷却特性的热偶电信号,经放大后传输给电脑。

电脑按900/min点采集温度和时闻数据,并按一定公式运算,给出时间·温度·冷却速度对应关系以及最大冷却速度及其对应的温度。

加热银探头的炉子为1kw 的立式管状炉,控温为800土2℃。

2.2 测试油介质的品种及条件新油有:N32、N15和0号柴油。

老化油有:N32陈油、机械油与柴油混合油的陈油和快速光亮淬火油陈油。

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冷却特性曲线的说明淬火介质的冷却过程分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冷却阶段、对流冷却阶段(见下图所示)。

用符合ISO9950标准的ivf冷却特性测试仪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如下图)有几个特征值对淬火油的淬硬能力有重要影响。

第一个是油蒸汽膜冷却阶段向沸腾冷却阶段转变的温度,即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叫做(上)特征温度;第二个是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即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第三个是最高冷却速度值,即B点对应的冷却速度值;第四个是对流开始温度,即C点对应的温度。

如何从冷却特性选用淬火介质热处理淬火介质,用的首先是它的冷却性能。

因此,在确定介质的类别后,我们主张按介质的冷却特性来选择介质的品种。

比如,当我们确定应当选用快速淬火油后,具体的品种就应当根据工件特点和热处理要求从油的冷却速度分布上去选。

不管选用何种淬火介质,大致都可以按以下五条原则进行选择。

一看钢的含碳量多少── 含碳量低的钢有可能在冷却的高温阶段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其过冷奥氏体最易发生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即所谓"鼻尖"位置的温度)较高,马氏体起点(Ms)也较高。

因此,为了使这类钢制的工件充分淬硬,所用的淬火介质应当有较短的蒸汽膜阶段,且其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应当较高。

相反,对含碳量较高的钢,淬火介质的蒸汽膜阶段可以更长些,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也应当低些。

二看钢的淬透性高低——淬透性差的钢要求用冷却速度快的淬火介质,淬透性好的钢则可以用冷却速度慢一些的介质。

通常,随着钢的淬透性提高,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的“C”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

所以,对淬透性差的钢,选用的淬火介质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应当高些;而淬透性好的钢则低些。

有些淬透性好的钢过冷奥氏体容易发生贝氏体转变,要避开其贝氏体转变,也要求有足够快的低温冷却速度。

三看工件的有效厚度大小——如果工件的表面一冷到Ms点,就立即大大减慢介质的冷却速度,则工件内部的热量向淬火介质散失的速度也就立即放慢,这必然使工件表面一定深度以内的过冷奥氏体冷不到Ms点就发生非马氏体转变,其结果,淬火后工件只有很薄的马氏体层。

淬火油的基本知识

淬火油的基本知识

淬火油的基本知识1前言无论什么工件的淬火对淬火油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淬火油性能的稳定,尤其是淬火油的冷却性能。

淬火油是一种多组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对淬火油的现场管理就十分重要。

淬火油的技术指标很多,有理化指标、冷却性能指标、抗氧化性能指标、光亮性能指标、饱和蒸汽压等。

在现场主要是控制淬火油的冷却性能。

按照SH 0564《热处理油》的规定是:特性温度、800-400℃的冷却时间和800-300℃的冷却时间。

前两项是淬火油的高温区冷却性能,后一项是淬火油的低温区冷却性能。

按照SH 0564《热处理油》,淬火油冷却性能的规定如表1:项目特性温度℃不低于800-400℃的冷却时间,s,(80℃) 不大于800-300℃的冷却时间,s, (80℃) 不大于特性温度℃不低于800-400℃的冷却时间,s, (120℃) 不大于特性温度℃不低于800-400℃的冷却时间,s,(160℃)不大于普通淬火油520 5.0 快速淬火油600 4.0 超速淬火油585 6.0 快速光亮淬火油600 4.51号真空淬火油600 5.52真空淬火油585 7.51号等温分级淬火油600 5.02号等温分级淬火油600 5.0 600 6.0表1淬火油冷却性能(SH 0564)2淬火油技术指标的含义淬火油的理化指标,如运动粘度、开口闪点、水分等可到石油公司去检测。

我国已经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40℃或100℃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热处理油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反映了淬火油的老化程度。

我们用粘度比来表示。

粘度比=服役油的粘度/新油的粘度正在服役油的运动粘度(40℃100℃)与新油运动粘度的比,建议不超过1.3。

国内淬火油的运动粘度对冷油来说,是15-40mm2 /s(40℃),对热油来说是15-50 mm2 /s(100℃)。

开口闪点:在标准条件下加热油品,油品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和明火接触时,开始闪火并立即熄灭的温度,称为闪点。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摘要: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四周的状况。

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外形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

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往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正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冷却特性检测;冷却过程计算;热处理工艺一、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疑问近二十年来,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给热处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技术进步。

现在,淬火介质的开发研究,介质的比较和选择,热处理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甚至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热处理质量和技术题目,都已离不开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了。

但是,这些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对这个题目,行业内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答案。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金属手册[1]上,以及行业内着名专家G.E.Totten的专著[2]上提供的解释很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

图中阶段A通称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也称膜沸腾阶段),阶段B通称沸腾阶段(也称泡沸腾阶段),阶段C称为对流阶段。

在蒸汽膜阶段,整个试块被蒸汽膜包围着。

在沸腾冷却阶段,整个试块表面都在发生沸腾。

而到了对流冷却阶段,则通过对流传热使试块冷却。

图中任一曲线上的点,都可以通过期间或者温度坐标找到另一曲线上的对应点。

其它的书刊资料上,液态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标准,都按图1所示的方式划分冷却的阶段和解释各阶段的冷却机理。

在淬火介质的研究和评价中,通常用图1所示的两种曲线来表示和比较介质的冷却特性。

从冷却速度曲线上,指出淬火介质的特性温度、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和最高冷却速度值,以及对流开始温度。

从冷却过程曲线上,通常指出从800℃冷却到400℃(或者300℃)所需的时间。

冷却特性曲线

冷却特性曲线

冷却特性曲线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摘要: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四周的状况。

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外形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

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往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正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冷却特性检测;冷却过程计算;热处理工艺一、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疑问近二十年来,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给热处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技术进步。

现在,淬火介质的开发研究,介质的比较和选择,热处理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甚至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热处理质量和技术题目,都已离不开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了。

但是,这些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对这个题目,行业内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答案。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金属手册[1]上,以及行业内着名专家G.E.Totten的专著[2]上提供的解释很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

图中阶段A通称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也称膜沸腾阶段),阶段B通称沸腾阶段(也称泡沸腾阶段),阶段C称为对流阶段。

在蒸汽膜阶段,整个试块被蒸汽膜包围着。

在沸腾冷却阶段,整个试块表面都在发生沸腾。

而到了对流冷却阶段,则通过对流传热使试块冷却。

图中任一曲线上的点,都可以通过期间或者温度坐标找到另一曲线上的对应点。

其它的书刊资料上,液态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标准,都按图1所示的方式划分冷却的阶段和解释各阶段的冷却机理。

在淬火介质的研究和评价中,通常用图1所示的两种曲线来表示和比较介质的冷却特性。

从冷却速度曲线上,指出淬火介质的特性温度、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和最高冷却速度值,以及对流开始温度。

从冷却过程曲线上,通常指出从800℃冷却到400℃(或者300℃)所需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1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8-2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0.8℃/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11.4℃特性温度718.07℃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4 110.73400 10 47.22300 10.07200 35.1 3.8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2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6-2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0℃/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03.9℃特性温度722.73℃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6 109.74400 10.5 38.12300 7.27200 39.4 3.5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3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8-1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4℃/S组大冷速所在温度615.5℃特性温度727.3℃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3 113.3400 9.9 46.54300 14.19200 32.9 3.2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4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6-3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6.5℃/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99.5℃特性温度713.42℃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8.8 104.15400 12 32.25300 6.1200 43.6 3.4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5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8-3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1.7℃/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80.9℃特性温度722.73℃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9.6 99.81400 12.9 30.31300 6.5200 47.5 2.83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6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6-1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9.3℃/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99.5℃特性温度713.42℃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8 109.28400 10.9 38.2300 6.53200 39.5 3.23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7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UBE-1000-1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8.1℃/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04.8℃特性温度722.73℃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3 117.6400 10 45.45300 11.42200 33.8 3.2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8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3-2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5℃/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92.4℃特性温度704.11℃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9.1 93.58400 12.4 31.94300 6.03200 44.1 2.8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09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UBE-1000-3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7℃/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07.5℃特性温度708.76℃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8.0 106.64400 11.1 36.05300 7.06200 39.8 3.7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10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UBE-1000-2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0℃/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03.4℃特性温度713.42℃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9 110400 10.9 36.8300 6.5200 39.8 3.58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11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UBE-1000-4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6.5℃/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83.7℃特性温度713.42℃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8.8 104.15400 12 31.83300 6.2200 43.6 3.25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09.09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09.10试验编号2011-09-12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WX-1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04℃/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592.5℃特性温度722.73℃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8.2 101.55400 11.4 31.83300 6.2200 42.3 3.25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山东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质量体系三级文件文件名称: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文件号:TS/SGQM3-12-20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 A编制:审核:批准:2011年11月1日发布2011年11月1日实施操作规程类别: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受控状态:受控文件分号:版本号:A 修改号:01.主机连接:连通电源插座,然后按下按钮开关,主机进入程序操作界面。

2. 加热炉准备:开启电源开关,设置加热炉炉膛温度为860℃。

3. 探头准备:除去淬火介质残留物松散的氧化皮,然后将探棒插入加热炉中。

4.向容器中注入淬火油,其体积不少入1000ML,油温应控制在40℃±2℃(JB/T7951-2004推荐),淬火油加热时,应不断搅动。

连续检测时,应保持每次淬火油温的一致性及保证淬火油体积不少于1000ML。

5. 按测试仪操作方法进行试验:①按下测量键,进入测量程序,仪器显示默认的测量设置。

按确定键进入测量的参数设置。

即设置探头系数K值,设置测量日期,设置测量编号,设置测量起始温度(本机设定为850℃),设置测量时间为60s。

仪器界面进入测量等待状态。

操作规程类别: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受控状态:受控文件分号:版本号:A 修改号:0②当探头温度超过设定的测量起始温度时(为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探头温度应大于测量起始温度5°以上),将手柄探棒组件迅速垂直插入待测油中,且保持静止。

同时按动测量手柄的按钮开始冷却特性测量。

测量结束后,仪器自动显示本次测量的测试曲线和特征值且自动储存。

③按绘图键进行绘图。

按功能键完成测试数据传输工作。

即可在PC端进行数据编辑。

6.出具实验报告。

编制:审核:批准: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2011.11.03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2011.11.03试验编号2011-11-04检验项目冷却性能设备号SY-6-3试验方法JB/T7951-2004 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最大冷却速度110℃/S最大冷速所在温度603.9℃特性温度713.42温度(℃)时间(S) 冷速(℃/S)600 7.6 109.24400 10.5 38.12300 7.27200 39.4 3.5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建议检测审核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