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标准及现存问题修订方法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标准及现存问题修订方法聂晓霖;左永平;王涛;赵晓博【摘要】介绍了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试的方法及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已广泛执行IS0 9950测试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该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国内不同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能进行对比,同时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本文对IS0 9950测试标准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汇总,并针对性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建议和方法.【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JB/T 7951;IS0 9950;标准修订【作者】聂晓霖;左永平;王涛;赵晓博【作者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4.4根据目前热处理行业的发展状况,淬火介质主要采用淬火油和水溶性淬火介质,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与高温工件直接接触,不可避免会发生理化性能的变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性能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
这就对热处理行业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提高淬火介质的稳定性,保证淬火工件的性能和变形在可控的范围内;二是提供有效的冷却性能监控方式,同时根据工况条件“量身定做”淬火介质优化方法,以保证淬火介质长期稳定的使用。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端淬试验法、硬度U曲线法、淬火烈度法、磁性试验法、热丝法、5 秒间隔试验法、冷却曲线法等[1-2],其中冷却曲线法被公认为是最佳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因此应用也最为广泛。
1 国内外冷却特性测试标准概述冷却特性曲线法是一种最为直观有效的反映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一种测试手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冷却特性曲线法的试验,并致力于形成相关的标准。
冷却特性曲线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摘要: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四周的状况。
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外形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
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往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正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冷却特性检测;冷却过程计算;热处理工艺一、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疑问近二十年来,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给热处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技术进步。
现在,淬火介质的开发研究,介质的比较和选择,热处理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甚至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热处理质量和技术题目,都已离不开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了。
但是,这些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对这个题目,行业内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答案。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金属手册[1]上,以及行业内着名专家G.E.Totten的专著[2]上提供的解释很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
图中阶段A通称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也称膜沸腾阶段),阶段B通称沸腾阶段(也称泡沸腾阶段),阶段C称为对流阶段。
在蒸汽膜阶段,整个试块被蒸汽膜包围着。
在沸腾冷却阶段,整个试块表面都在发生沸腾。
而到了对流冷却阶段,则通过对流传热使试块冷却。
图中任一曲线上的点,都可以通过期间或者温度坐标找到另一曲线上的对应点。
其它的书刊资料上,液态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标准,都按图1所示的方式划分冷却的阶段和解释各阶段的冷却机理。
在淬火介质的研究和评价中,通常用图1所示的两种曲线来表示和比较介质的冷却特性。
从冷却速度曲线上,指出淬火介质的特性温度、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和最高冷却速度值,以及对流开始温度。
从冷却过程曲线上,通常指出从800℃冷却到400℃(或者300℃)所需的时间。
淬火油添加剂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

淬火油添加剂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摘要:用纯银探头对一些常用淬火油冷却特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0T-1淬火油添加剂对新淬火油和老淬火油的冷却特性均有明显改善,大大地提高了淬火油的冷却速度。
关键词:淬火油;冷却特性;淬火油添加剂中图分类号:TG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14(2001)01-0019-031 引言在热处理生产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油品作为冷却介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较多厂家选用N32机械油,有些厂家选用NI5机械油,少数厂家选用柴油,亦有一些厂家选用快速或快速光亮淬火油。
但这些不同的油品作为冷却介质时,在冷却特性上有何差异,选择得是否恰当,怎样提高所选油品的冷却特性?尤其是选用油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冷却特性发生哪些不良变化导致油发生老化?老化油的冷却特性如何恢复和提高?最简便可行的办法是在油中加入淬火油添加剂,问题是加入什么样的添加剂,加量是多少,可使老化油或新油的冷却特性加以改善、恢复和提高?对这些问题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油品介质,合理地使用油品介质。
本文就几种常用新、老淬火油,在含与不含添加剂的情况下对冷却特性进行对比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和改进措施。
2 测试方法与条件2.1 测试系统系统中的敏感元件,采用对冷却全过程反映灵敏的∮1O×3O(mm)带柄纯银探头,其纵向中心孔(∮2mm)末端在探头本体的几何中心。
中心孔内压有镍铬镍硅热偶与中心孔的末端连接。
探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反映冷却特性的热偶电信号,经放大后传输给电脑。
电脑按900/min点采集温度和时闻数据,并按一定公式运算,给出时间·温度·冷却速度对应关系以及最大冷却速度及其对应的温度。
加热银探头的炉子为1kw 的立式管状炉,控温为800土2℃。
2.2 测试油介质的品种及条件新油有:N32、N15和0号柴油。
老化油有:N32陈油、机械油与柴油混合油的陈油和快速光亮淬火油陈油。
淬火报告

金属热处理实验报告题目: 45钢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学院:化学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金属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工艺方法;2、研究冷却条件对钢性能的影响;3、认识碳钢经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一步了解碳钢经热处理后,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改变。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45#钢试样若干,不同的淬火介质(水、盐、碱、油);抛光剂、研磨膏、硝酸酒精(4%),炉子,抛光机,预磨机,硬度计(显维魏氏),金相显微镜,切割机三、实验原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依据固态相变原理进行的。
相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在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所发生的转变称为固态相变。
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其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退火:工件加热Ac1或Ac3上(发生相变)或Ac1下(发生相变),保温一定时间,缓冷下来通过相变获得珠光体组织或发生相变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种热处理方法正火:工件加热Ac3或Accm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稍大于退火冷却速度冷却下来获得片层间距较小珠光体组织淬火:工件加热相变温度上保温定时间而快速冷却下来种热处理方法获得马氏体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低温回火得回火马氏体组织保持高硬度情况下降低了钢应力和脆性;温回火得回火托氏体组织;种组织具有高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具有较好韧性;高温回火得回火索氏体组织获得强度、韧性、塑性都较好综合机械性能四、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1、对45钢进行淬火(1)在进行淬火前先测量实验试样的硬度3次(2)将试样放入加热炉中,打开加热炉。
使其温度上升到850 ºC 开始计时。
保温30分钟。
(3)30分钟后,取出试样对其进行水,油,盐水,碱水冷。
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冷却性能及选用

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冷却性能及选用选择淬火介质,应当同时兼顾到对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在这些要求中,最重要的是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
本文将以推理方式入手,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一套从冷却特性选择淬火介质的可实用的原则方法。
钢件淬火冷却,希望的效果有三:1.获得高而且均匀的表面硬度和足够的淬硬深度;2.不淬裂;3.淬火变形小。
选好用好淬火介质是同时获得这三项效果的基本保证。
当前,国内外多以国际标准方法(ISO9950)测定,并用冷却速度曲线来表征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
但是,对特定工件(即在钢种、形状大小和热处理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从冷却特性上去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在生产现场,一个淬火槽中往往要淬多种不同钢种、形状、大小和热处理要求的工件。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定它们共同适用的一种淬火液?一般的热处理车间,为满足所有工件的热处理要求,应当配备几种淬火液?──关于这类实际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今研究很少。
有人[1、2]做过一些工作,但都提不出系统实用的原则方法。
本文以过去工作为[4、6]基础,从讨论实际生产中一些工件"油淬不硬而水淬又裂"入手,通过推理和实例分析,提出了对特定工件按冷却速度分布选择淬火介质的方法,并进而确定了能供多种工件淬火的一种淬火液的选择原则。
1 特定工件淬火的最低和最高冷却速度分布线从普通机油和自来水的冷却速度分布(如图1)可以看出,普通机油的冷却速度慢,因而不少工件在其中淬不硬;而自来水的冷却速度又太快,以致于多数钢种不能在其中淬火。
在图中,自来水和普通机油之间有一个宽广的"中间地带",只有普通机油和自来水的工厂,时常会遇到一些工件"油淬不硬而水淬又裂"的麻烦,原因就在这里。
可以推知,对于一种这样的工件,如果将机油的冷却速度提高,该工件淬火硬度也会相应提高。
我们假定,当机油的冷却速度提高到图2中带齿线水平时,该工件刚好可以得到要求的淬火硬度。
中频淬火后硬度梯度检测报告

中频淬火后硬度梯度检测报告中频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淬火处理,可以改善其硬度和力学性能。
硬度梯度是指材料表面到内部逐渐变化的硬度分布情况。
本文将针对中频淬火后的硬度梯度进行检测分析,并撰写一份检测报告。
一、引言中频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迅速冷却,使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中频淬火后的硬度梯度对材料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评估中频淬火工艺的效果,需要对硬度梯度进行检测分析。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一种金属材料进行中频淬火处理,并对其硬度梯度进行检测。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制备标准试样;2. 对试样进行中频加热处理,加热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的具体要求进行确定;3. 迅速将试样浸入冷却介质中进行淬火处理;4. 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切割,制备出不同深度的试样片;5. 对试样片的硬度进行测试,使用硬度计或显微硬度计进行测量;6. 测量各个深度的硬度值,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方法,我们得到了中频淬火后不同深度试样片的硬度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中频淬火处理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硬度明显高于内部的硬度。
这是由于淬火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冷却速度较快,形成了较硬的组织结构,而内部的冷却速度较慢,组织结构相对较软;2. 随着深度的增加,试样的硬度逐渐降低。
由于内部冷却速度较慢,组织结构较软,在淬火过程中没有完全获得较高的硬度;3.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试样的硬度基本保持稳定。
这是由于淬火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组织结构已经形成,而内部的冷却速度相对稳定,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硬度梯度。
四、结论通过对中频淬火后的硬度梯度进行检测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频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2. 中频淬火后,试样的硬度在表面到内部逐渐降低,形成硬度梯度;3.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试样的硬度基本保持稳定。
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冷却特性曲线的说明淬火介质的冷却过程分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冷却阶段、对流冷却阶段(见下图所示)。
用符合ISO9950标准的ivf冷却特性测试仪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如下图)有几个特征值对淬火油的淬硬能力有重要影响。
第一个是油蒸汽膜冷却阶段向沸腾冷却阶段转变的温度,即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叫做(上)特征温度;第二个是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即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第三个是最高冷却速度值,即B点对应的冷却速度值;第四个是对流开始温度,即C点对应的温度。
如何从冷却特性选用淬火介质热处理淬火介质,用的首先是它的冷却性能。
因此,在确定介质的类别后,我们主张按介质的冷却特性来选择介质的品种。
比如,当我们确定应当选用快速淬火油后,具体的品种就应当根据工件特点和热处理要求从油的冷却速度分布上去选。
不管选用何种淬火介质,大致都可以按以下五条原则进行选择。
一看钢的含碳量多少── 含碳量低的钢有可能在冷却的高温阶段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其过冷奥氏体最易发生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即所谓"鼻尖"位置的温度)较高,马氏体起点(Ms)也较高。
因此,为了使这类钢制的工件充分淬硬,所用的淬火介质应当有较短的蒸汽膜阶段,且其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应当较高。
相反,对含碳量较高的钢,淬火介质的蒸汽膜阶段可以更长些,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也应当低些。
二看钢的淬透性高低——淬透性差的钢要求用冷却速度快的淬火介质,淬透性好的钢则可以用冷却速度慢一些的介质。
通常,随着钢的淬透性提高,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的“C”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
所以,对淬透性差的钢,选用的淬火介质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应当高些;而淬透性好的钢则低些。
有些淬透性好的钢过冷奥氏体容易发生贝氏体转变,要避开其贝氏体转变,也要求有足够快的低温冷却速度。
三看工件的有效厚度大小——如果工件的表面一冷到Ms点,就立即大大减慢介质的冷却速度,则工件内部的热量向淬火介质散失的速度也就立即放慢,这必然使工件表面一定深度以内的过冷奥氏体冷不到Ms点就发生非马氏体转变,其结果,淬火后工件只有很薄的马氏体层。
淬火油的标准

淬火油的标准摘要:一、淬火油的定义与作用二、淬火油的主要性能指标1.粘度2.冷却性能3.热氧化安定性4.起泡性能5.过滤性三、淬火油的分类及选用1.普通淬火油2.快速淬火油3.真空淬火油4.特殊用途淬火油四、淬火油的使用与维护1.油温控制2.过滤与清洁3.定期检测与更换五、淬火油的发展趋势正文:淬火油是一种用于淬火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油,它能迅速将金属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冷却过程中充分发挥冷却作用,使金属工件获得所需的硬度和韧性。
作为一种关键的金属加工助剂,淬火油在金属加工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淬火油的定义与作用淬火油,又称为淬火液,是一种具有高热传导性能的油性液体。
在淬火过程中,淬火油的主要作用是迅速将金属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冷却过程中充分发挥冷却作用,使金属工件获得所需的硬度和韧性。
此外,淬火油还能有效减少工件淬火变形和淬火裂纹,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二、淬火油的主要性能指标1.粘度:粘度是衡量淬火油流动阻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合适的粘度有利于工件表面淬火均匀,并降低油品的耗损。
2.冷却性能:冷却性能是淬火油的关键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金属工件淬火后的硬度和韧性。
冷却性能良好的淬火油能有效减少淬火变形和淬火裂纹。
3.热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是指淬火油在高温下抵抗氧化分解的能力。
热氧化安定性好的淬火油可以保证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4.起泡性能:起泡性能是指淬火油在搅拌和工件运动过程中产生气泡的特性。
低起泡性能有利于保持淬火油表面的平静,减少气泡对工件淬火效果的影响。
5.过滤性:过滤性是指淬火油在过滤过程中能有效去除金属屑和杂质的能力。
良好的过滤性能可以保证淬火油的清洁度,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三、淬火油的分类及选用1.普通淬火油:适用于一般金属工件的淬火处理,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和热氧化安定性。
2.快速淬火油:适用于要求快速冷却的金属工件,具有较高的冷却速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3.真空淬火油:适用于真空炉中的淬火工艺,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低起泡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01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8-2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试验编号2011-09-02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6-2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10℃/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
3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14℃/S
组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
300
200
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
建议
检测审核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04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6-3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05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8-3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设备号SY-6-1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
300
2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10
300
200
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
建议
检测审核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08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3-2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05℃/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试验编号2011-09-09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UBE-1000-3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07℃/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
3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10℃/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110
400
300
200
结果分析来样性能正常
建议
检测审核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11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UBE-1000-4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热处理车间送样日期
样品名称快速淬火油检验日期
试验编号2011-09-12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WX-1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04℃/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山东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
质量体系三级文件
文件名称: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文件号: TS/SGQM3-12-20
受控状态:受控
版本号: A
编制:审核:批准:
2011年11月1日发布 2011年11月1日实施山东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
操作规程类别: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受控状态:受控
文件分号:版本号:A 修改号:0
1.主机连接:连通电源插座,然后按下按钮开关,主机进入程序
操作界面。
2. 加热炉准备:开启电源开关,设置加热炉炉膛温度为860℃。
3. 探头准备:除去淬火介质残留物松散的氧化皮,然后将探棒
插入加热炉中。
4.向容器中注入淬火油,其体积不少入1000ML,油温应控制在
40℃±2℃(JB/T7951-2004推荐),淬火油加热时,应不断搅动。
连续检测时,应保持每次淬火油温的一致性及保证淬火油体积
不少于1000ML。
5. 按测试仪操作方法进行试验:
①按下测量键,进入测量程序,仪器显示默认的测量设置。
按
确定键进入测量的参数设置。
即设置探头系数K值,设置测量
日期,设置测量编号,设置测量起始温度(本机设定为850℃),
设置测量时间为60s。
仪器界面进入测量等待状态。
山东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
操作规程类别: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受控状态:受控
文件分号:版本号:A 修改号:0
②当探头温度超过设定的测量起始温度时(为保证测量的顺利
进行,探头温度应大于测量起始温度5°以上),将手柄探棒
组件迅速垂直插入待测油中,且保持静止。
同时按动测量手柄的按钮开始冷却特性测量。
测量结束后,仪器自动显示本次测量的测试曲线和特征值且自动储存。
③按绘图键进行绘图。
按功能键完成测试数据传输工作。
即可
在PC端进行数据编辑。
6.出具实验报告。
编制:审核:批准:
淬火油冷却性能检测报告
试验编号2011-11-04
检验项目冷却性能
设备号SY-6-3
试验方法JB/T7951-2004油温40℃±2℃温度——时间曲线检验结果
最大冷却速度110℃/S
最大冷速所在温度℃
特性温度
温度(℃)时间(S)冷速(℃/S)
600
400
300
备注:该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