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合集下载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三)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三)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三)三、秸秆综合利用(一)秸秆还田技术1.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小麦——玉米轮作区。

(1)秸秆处理。

在小麦成熟后,根据灌浆程度和天气状况,适时采用机械收割,做到收脱一体化。

采用大动力机械收割时,应尽量平地收割;采用小动力机械收割时,一般留高茬15厘米左右;人工收割时,尽量齐地收割,并在田间进行小麦脱粒,小麦秸秆留于本田。

对配有机械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秸秆切段为5~10厘米,然后均匀铺散在农田畦面。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秸秆腐熟剂,如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千克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施用量。

(2)调节碳氮比。

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3)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严重的秸秆和田间杂草。

对于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1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3年1次,其耕翻时间在收获后进行(夏耕)。

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适用于玉米种植地区。

耕作方式可单作、连作或轮作,田间作业以机械化作业为主。

技术要点如下:(1)秸秆处理。

在玉米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的,一边收获玉米穗,一边将玉米秸秆粉碎,并覆盖地表;采用人工收割的,在摘穗、运穗出地后,用机械粉碎秸秆并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

在秸秆覆盖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若土壤温度在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能保证在40%以上时,可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千克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量。

(2)调节碳氮比。

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7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7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切碎装臵:联合收 割机上的秸秆切碎装臵安装在逐稿器的后下 方,由滑草板、切碎滚筒、定刀以及扩散板 等组成。切碎滚筒上销接有动刀片,呈螺旋 线排列。动刀片为长方形,两边都有刀口, 磨钝后可换迫使用。定刀片固定在定刀座上。 定刀座的固定位臵有长槽可进行调整,以改 变与动刀的重叠量。扩散板为左右对称的曲 面导流片,其导向角度可进行小量调整。切 碎滚筒由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皮带传动而旋 转,其转动方向与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方向一 致。

3、4F系列(l.5、 2、l.SA、ZA型)秸秆 粉碎还田机。河北省 石家庄第二农机厂生 产,与50、55、60、 75型拖拉机配套(半悬 挂、悬挂),主要用于 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 米、高梁、稻麦等秸 秆及蔬菜茎蔓的粉碎, 碎秸秆自然无效均匀 撒布。4FI.SA尾部设 有可调式扩散装臵及 全面限深装臵,适应 性更广泛。

其核心技术是采 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 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 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 分解为有机肥,以改 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 水、吸水、粘接、透 气、保温等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 质含量,使大量废弃 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二、秸秆还田的 方法:选用带有切碎 装臵的机械,在离地 面10-15cm处收割, 可以将长秸秆切成7 -10cm的短秸秆或揉 搓成丝状,用70型以 上大型机械干旋田, 旋耕在10cm以上,既 不会缠绕旋耕的刀片, 也不会影响机械化播 种作业。

2、深埋:使秸秆与肥、 土混拌均匀,并深埋于20 厘米以下。 3、整地:要清除明暗 坷垃、精细整地,达到土 碎地平,使土壤上虚下实, 消除因秸秆造成土壤的架 空,为播种创造条件。 4、浇水:秸秆(尤其 是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 解时需水量较大,因此要 浇好封冻水,春季要适时 早浇头水,促进秸秆腐解, 防止与苗争水,保证作物 正常发育。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摘要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

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秸秆还田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1堆腐还田技术1.1操作步骤1.1.1备料。

按每500kg秸秆用速腐剂(如腐秆灵菌剂)0.5~1.0kg,尿素2.5~3.5kg或碳酸氢铵5~7.5kg(可用10%的人畜粪代替氮肥)。

1.1.2挖坑。

将脱粒后的秸秆,靠近水源、就场头地头,挖宽1.5~2m、长3m、深0.4~0.6m的长方体坑,并将挖出的泥土作四周围埂,以防肥水流失,可留一部分作压膜用。

1.1.3堆放。

将秸秆分3层堆平,第一层堆高50~60cm,浇透水(含水量在60%~65%),分层分量均匀撒施速腐剂和氮肥。

堆高一般在1.5~1.8m为宜。

在浇足水的情况下,用草叉轻轻地拍实。

1.1.4盖膜。

堆四周,调理整齐,即可覆盖农膜,膜要盖严,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跑气,影响腐熟效果。

1.1.5检查。

在堆腐10~15d左右,掀开膜看堆腐地上部分是否缺水,如缺水,还应适当补浇1次水再封严。

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堆腐25~30d左右就可完全腐熟,作为基肥使用。

1.2肥效分析根据化验数据表明,500kg腐熟堆肥,除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外,其肥效相当于15.2kg尿素、24kg磷肥和41.5kg硫酸钾,其有机质含量相当于350kg棉饼肥;若连续使用堆腐肥,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浅谈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浅谈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浅谈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粉碎,然后再还田,将秸秆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都是通过手工或者畜力的方式来清理农田中的秸秆,这种方式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等问题。

随着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秸秆粉碎机,但这些机器只能将秸秆粉碎,无法将其直接还田。

所以,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真正应用是在新世纪初期出现的。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实现了对秸秆的粉碎和还田的一体化处理,具备了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主要机械设备:1. 秸秆粉碎机:主要作用是将秸秆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便于还田。

2. 还田机:主要作用是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撒在农田中,使其在土壤中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操作步骤:1. 秸秆收割后,将秸秆送入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

2. 粉碎后的秸秆通过输送带送到还田机上。

3. 启动还田机,将秸秆均匀地撒在农田中。

4. 将农田处置好,等待明年的种植。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优点:1.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提高农户劳动效率:采用机械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劳动效率,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4. 减少环境污染:将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秸秆的烧掉带来的环境污染。

总之,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郭廷田(荣县过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荣县643107)[摘要]农作物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条件不同,适用的稻秸秆还田技术也不同。

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配合合理的农艺管理措施,能够在秸秆还田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强土壤肥力。

本文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方案、模式、技术作用等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完善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中图分类号]S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6-79-2四川省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位置,地处低山丘陵位置,区域面积达4373km2。

该地属于典型盆地气候,季节变化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7~18℃,降水量为1000~1100mm。

随着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的逐步发展,已经有效解决了当前的秸秆焚烧问题。

并能够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案进行秸秆的机械化还田,考虑到秸秆的生长、腐烂程度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较大,因此对农作物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研究如下。

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收割机应在水稻收割后适当留茬,并将秸秆切碎后抛洒均匀。

使用大中拖配秸秆粉碎机进行秸秆的田间粉碎与留茬。

使用氮肥施入田中,旋耕还田后再使用机械播种、镇压,最后进行机械开沟。

在联合收割过程中,要同收割机联合起来粉碎秸秆,然后均匀抛撒于地面。

秸秆长度、秸秆的粉碎流茬长度应分别为10、5cm。

而且在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的过程中,控制旋耕深度小于15cm,高度低于30cm,覆盖率大于80%[1]。

通常联合收割机进行秸秆粉碎抛撒的过程中,应使用大于80马力的拖拉机与刀式粉碎机相配合,使用少耕条播机。

2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2.1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工作模式农作物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掉或是未摘掉的棒穗农作物秸秆,用还田机械进行收获,再直接进行粉碎洒在地面上,之后使用机械将其深翻入土,或者直接洒在地面。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能源与环保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目前,我国较成熟用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的机械化先进技术有10:多种,这主要包括秸秆还田、青贮、j氨化、压块、打捆、制板、气化等。

1、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机械化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同;时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适宜推广的!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一是在联合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粉碎抛散装置,将脱粒后的秸秆粉碎,均匀撒在田问,然后再翻埋人土;二是利用IGF系:列反转灭茬机将麦茬或稻茬粉碎翻埋人土。

2、秸秆青贮机械化技术青贮秸秆与空气隔绝,进行厌氧发酵,能够有效地保存青绿秸秆的新鲜和营养成分,提高饲喂价值,囡薏僦戮纂凳警黧草机把收获的玉米秸秆铡碎或直接用MB一220玉米青贮机收获放人青用。

”她家太阳能热水器的温度表上碌示:70℃,时间是下午5点24分。

“这几天洗澡也要对上冷水才行。

”张晓英说:“冬天里温度在50.80%之间,夏天达到100cC.烧开水也省了。

”在唐家乡,像张晓英家这样用太阳能的住户还有很多。

走在汉源各个新集镇,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成为汉源新集镇的一大特色。

贮塔、青贮窖、青贮堆、青贮袋内青贮:也可应用9KYQ系列圆捆捆扎机与9BM系列包膜机制成草捆青贮。

目前,玉米秸、甘薯蔓藤最适合青贮。

此项技术的推广对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3、秸秆氨化机械化技术麦秸经过机械的揉搓切碎,再加上化学、生物的处理,是一种良好的牲畜饲料。

在进行氨化麦秸饲料时,用9z系列铡草机或9R系列揉丝机将秸秆粉碎,然后放入贮窖,每铺30cm按比例喷洒配制好的尿素溶液,与麦秸均匀混合后压实。

如用9SA一600型秸秆氨化机,则先将配制好的尿素溶液加入药箱,开机后即可使切碎的麦秸与溶液均匀混合,直接喷入贮窖,每铺20~30cm摊平踩实1次。

当处理的麦秸超过窖口成抛物线时,经充分压实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严踩实。

4、秸秆压块机械化技术和边远地区人们的青睐。

“农村沼气、太阳能的使用,一方面满足了村民基本生活能源,改善了农户生活环境,减少病菌传播,还有效保护了植被和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淮北地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

淮北地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

淮北地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摘要从技术角度,介绍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模式、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总结了近年来淮北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试验效果,以期为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模式;技术;效果;淮北地区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26-01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性、改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1-4]。

为进一步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步伐,充分发挥秸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对近年来淮北地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及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 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翻耕入土,产生营养物质与物质,能够被植物吸收,提高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从而对土壤进行改良,以对地力进行培肥。

1.1 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模式及配套机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技术流程为小麦联合收获—麦秸粉碎后抛洒—玉米免耕施肥播种。

留茬的高度25 cm,配套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

模式三:技术流程为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打捆或人工捡拾—玉米免耕施肥播种。

留茬的高度<25 cm,配套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打捆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

1.2 玉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模式及配套机械玉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模式一:技术流程为人工摘穗—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旋耕灭茬—深耕整地—小麦播种。

配套的机械设备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或圆盘耙、深松犁、小麦播种机等,适用性强,作业质量好,成本高,适合小农户使用。

模式二:技术流程为玉米联合收获(摘穗)—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施肥播种,配套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拖拉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小麦复式播种机,还田效果较好,适宜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秸秆还田及后茬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秸秆还田及后茬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草剂 即可盖草 。麦草覆盖还 田,可在麦收 后耕地 、施 肥 、灌浅水施面肥后盖 草。
二 、主 要 秸 秆 还 田作 业模 式

秸秆还 田前的技术准备
1 还 田前 充分切碎 麦秸 小 麦亩产 为 30~4 0 g . 0 0 k
时 ,每亩麦 秸数量也在 3 0 g以上 。在机械旋 耕过程 0k
2 作 业 中浅水旋耕 机械旋 耕时 ,田间水层要 适 耕深 可达 1c . 6m,作 业效 果符 合旱 作秸 秆还 田的作业 度控制 。如果水层 太浅或无水层 ,容 易 出现刀 滚和拖 质量要求 ,适合在秸秆 已经切碎 的 田块 使用。 板粘泥 ,作业 负荷过 大 ;水 层过 深时 ,草 与泥分离 ,
割后立 即将秸秆耕 翻入土 ,尽量减少 水分损失 ,避免 联合作业技 术等 。其 中 ,反转灭 茬技术仍然是 目前稻
2 0 07 0 U‘ L
A RC G
农 P ̄ C IER T CH OL G' T N O R ,A H N Y E N O Y E S}N KX
2 麦秸 秆水 田机 械 化 还 田 手 拖旋 耕还 田模式 : . 容易 出现秸秆 漂浮 ,埋草效果差 ,埋 茬率降低 ,对 人 全喂人联合 收割机收获抛 出的秸 秆铺匀 ( 喂人 联合 半 工插秧 和机械插 秧均会 带来 一定 的不 利影 响 。因此 , 作业前 应把水层 控制 在 3 c ~4m深 ,浸泡 3~ 4小 时 , 做到浅水旋耕 。 收割机 的秸 秆需切碎 )一放水 沤 田一手拖配套还 田机 或旋耕机碎 土翻埋一水 田平 整 。手拖旋耕还 田模 式秸 秆不 能全量 还 田 ,需 经 2~3次作业 才能 栽秧 ;旋耕
三 、主要农作物后茬作物生长调控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2017-12-27农机农事第一部分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1.1东北一熟区1.1.1水稻秸秆全量翻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秋季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粉碎还田(或双轴水田旋耕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耕翻→春季灌水泡田→耙地或埋茬起浆→机械插秧——技术要点。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或用双轴水田旋耕机于秋季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残茬高度小于15厘米;采用水田型翻地犁进行耕翻作业,达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无立垡无回垡、不重耕不漏耕的要求;耕翻深度18~22厘米,秸秆残茬掩埋深度大于10厘米,埋茬起浆平地作业深度达到10厘米以上。

——机具配备。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应配备双轴水田旋耕机、埋茬起浆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水稻主产区耕层较深厚、地块较大的连片区域,耕层浅薄“漏水”地块慎用。

1.1.2水稻秸秆半量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还田→秸秆清理→春季灌水泡田→埋茬起浆平地→机插秧——技术要点。

秋季水稻收获后将稻草移除田间,移除量不小于60%;春季灌水泡田,灌水深度没过地表3-5厘米,泡田3-5天;埋茬起浆作业时控制水深在1-3厘米,埋茬起浆作业中控制残茬外露率小于15%;沉淀3-5天后即可进行机插秧作业。

——机具配备。

水稻联合收获机,埋茬起浆(平地)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全境水稻主产区,尤其适用于积温较高或平原水稻种植区。

1.2水旱轮作稻区1.2.1水稻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机械播种油菜等作物——技术要点。

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后续作物播种用免耕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灌排水方便、地下水位距地表大于0.5米的田块,且符合后续作物农艺要求,如:油菜、紫云英。

1.2.2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机械播种后续作物——技术要点(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旋耕埋草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秸秆覆盖率≥80%,碎土率≥50%,地表平整。

同时,施用基肥的田块,可在旋耕埋草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3)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在旋碎土壤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要求:秸秆覆盖率≥80%。

注意: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旋耕播种联合机或旋耕灭茬播种机或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联合机等;后续作物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浅的情况,如:油菜、紫云英、蔬菜。

1.2.3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后续作物——技术要点(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耕翻埋草作业,在翻耕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翻埋至土壤中,要求: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m,立垡回垡率≤5%。

深度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

注意: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4)旋耕或耙耕播种联合作业,在旋耙碎土壤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

注意: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或圆盘犁;旋耕机或整地耙或旋耙整地联合机;后续作物播种机或旋耙整地播种联合机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深、土壤耕层较深的情况,如:烟草。

1.3双季稻区1.3.1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整地→机械移栽——技术要点(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旋耕整地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秸秆覆盖率≥90%,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同时,施用基肥的田块,可在旋耕埋草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自走式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水稻移栽机械。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南方温、光、水适宜的双季稻区。

1.3.2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移栽。

——技术要点(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耕翻埋草作业,在翻耕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翻埋至土壤中,要求: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米,立垡回垡率≤5%。

注意:施用基肥但不与整地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翻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注意: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或圆盘犁;旋耕机或整地耙或旋耙整地联合机;自走式旋耕整地机械;水稻移栽机械。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南方温、光、水适宜的双季稻区。

第二部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2.1东北一熟区2.1.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1)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2)机械收获玉米→高留根茬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3)机械收获玉米→秸秆整秆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技术要点路线(1):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宽窄行种植形式可用搂草机搂草归行,露出播种带),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2):玉米收获时高留根茬30厘米,上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3):玉米收获时移除或切断秸秆还田机,秸秆直接压倒,形成不规则、长短不一形式还田覆盖地表,无明显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

——机具配备。

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解决秸秆粉碎还田处理问题;秸秆覆盖播种作业需配备2行及以上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同时配备相应深松机进行秋季深松作业。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一年一熟玉米主产区,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南部2500℃以上积温地区,对于土壤瘠薄、风沙干旱、降水不足地区,其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2.1.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翻→耙压起垄→精量播种——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在5-10厘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采用双向翻转犁深翻25-30厘米,要求扣垡严密,无重翻漏翻、无回垡立垡和明显垡条现象,翻后无堑沟,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裸露残茬不超过10%;翻后及时耙压,耙深均匀(轻耙8-10厘米,重耙16-18厘米),达到秸秆、根茬耙碎、混拌均匀、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细碎、达到起垄状态;耙后及时起垄,垄高达到17-22厘米,垄距均匀,直线度好,交接垄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于保墒。

——机具配备。

秸秆深翻处理需配备耕深30厘米以上的双向翻转犁、圆盘或缺口中(轻)耙及相应镇压器、起垄犁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耕层深厚的黑土地区,对于30厘米以下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2.1.3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旋耕灭茬起垄镇压整地→精量播种——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5-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明显集堆现象;用秸秆打包机等将秸秆捡拾、移除田间,捡拾移除量不小于60%;翌年春季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灭茬、旋耕、起垄、浅松和施底肥联合作业,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于保墒。

灭茬旋耕要求达到土壤细碎,作业耕深不少于12厘米,起垄要达到直线度好,垄距均匀一致,交接垄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施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漏施现象。

——机具配备。

秸秆碎混还田处理需配备耕深12厘米以上的双轴(或三轴)灭茬、旋耕、起垄、施肥联合整地作业机,也可采用单一功能的大中型灭茬机、旋耕起垄施肥机,相应镇压器。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所有玉米产区。

2.2黄淮海两熟区2.2.1玉米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技术要点。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满足免耕要求的土质应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够的秸秆覆盖量、腐烂较快;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玉米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好、土壤含水量适中、机械配置条件较好,抢农时的黄淮海一年两熟区。

2.2.2玉米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旋耕还田2次→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技术要点。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旋耕深度≥12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