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试题

合集下载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ZHI JIA GE一、文献学的争辩内容和任务: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争辩。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争辩。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争辩。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争辩等。

文献实证争辩: 文献实证争辩:解决文献内容的牢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有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名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目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生疏与书目方法的把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保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争辩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供给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争辩价值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生疏古汉字的全貌,争辩演化过程,推究古意;争辩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

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

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松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

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争辩供给了的课题和资料。

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4、抄写与雕版四、儒学十三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B 元C 明D 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B 蝴蝶装C 包背装 D 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

A 汉书艺文志B 隋书经籍志C 隋书艺文志D 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

A 《七略》B 《别录》C 《汉书》D 《世说新语》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

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

(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 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 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 《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 《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 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 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 )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 《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另憔、总集、诗文评、词曲________ 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 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 .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种,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 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研究价值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认识古汉字的全貌,研究演变过程,推究古意;研究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

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

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便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

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资料。

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4、抄写与雕版四、儒学十三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库全书》收录的?A. 《史记》B. 《资治通鉴》C. 《红楼梦》D. 《左传》答案:C2. “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学者的著作中?A. 司马迁B. 班固C. 郑樵D. 王充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文献的分类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翻译D. 文献的校勘答案:C4. “四分法”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献分类方法?A. 郑樵B. 王夫之C. 刘向D. 荀子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A. 《说文解字》B. 《康熙字典》C.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 《尔雅》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文献7. 文献学中的“校勘学”主要研究文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文字、内容8.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答案:百科全书9. 郑樵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史、子10.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_________”。

答案:艺文志》####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研究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同时,文献学的校勘、版本比较等工作,确保了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2. 论述“四分法”在文献分类中的作用。

答案:“四分法”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由郑樵提出。

它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涵盖了古代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便于对文献进行系统化管理,便于学者检索和研究,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分类思想。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献学的定义是指:A. 研究文献的来源和发展过程B. 研究文献的保存与传播C. 研究文献的阅读和鉴赏D. 研究文献的分类和编目答案:D2.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献学的基本概念?A. 作者B. 出版者C. 编目D. 内容答案:D3. 下列哪个不是分类思维在文献学中的体现?A. 编目B. 分析C. 综合D. 阅读答案:D4. 以下关于信息检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信息检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B. 信息检索需要进行关键词的选择与组合C. 信息检索可以通过数据库来实现D. 信息检索可以替代传统的图书馆查询方式答案:D5.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献的主要类型?A. 学术论文B. 专著C. 期刊文章D. 网络博客答案:D二、判断题1. 分类是文献学的基本活动之一。

答案:正确2. 主题是信息检索的基本要素之一。

答案:正确3. 文献是任何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记录的信息载体。

答案:正确4. 信息检索只能通过数据库实现,无法进行其他方式的检索。

答案:错误5. 文献学是对文献的源流、形态、鉴别、保存、传播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

答案:文献学研究文献的产生、来源、形态、鉴别、保存、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其主要任务包括对文献的分类、编目、索引以及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2. 请简述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

答案: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包括用户需求分析、选择检索工具、构建查询语句、执行检索、获取检索结果以及评估检索效果等步骤。

3. 请简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答案: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图书为主要文献载体,信息检索主要通过纸质目录和索引进行;而数字图书馆则以数字化形式存储文献,信息检索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具有检索速度快、存储量大和可远程访问等特点。

四、综合题某大学图书馆希望通过构建数字图书馆来提供文献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服务。

文献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康熙字典》D. 《辞海》答案:B2. “文献学”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周礼》答案:D3. 下列哪位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A. 王国维B. 钱钟书C. 胡适D. 鲁迅答案:C4. 在文献学中,“版本”一词指的是什么?A. 文献的作者B. 文献的出版年代C. 文献的印刷版次D. 文献的内容版本答案:D5.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学研究的内容?A. 文献的分类B. 文献的校对C. 文献的收藏D. 文献的创作技巧答案:D6. “四库全书”是由哪位皇帝下令编纂的?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答案:B7.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志?A. 《史记》B. 《汉书》C. 《水经注》D. 《资治通鉴》答案:C8.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哪类分类?A. 主题分类B. 体裁分类C. 版本分类D. 时代分类答案:A9. 下列哪项是文献学研究中对古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A. 翻译B. 校对C. 注释D. 评论答案:B10. “文献”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什么?A. 书籍和文章B. 历史记录C. 法律文件D. 学术论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A. 版本比较B. 文献分类C. 文献注释D. 文献翻译答案:A, B, C12. 在文献学中,对古籍进行校对的目的是什么?A. 纠正错误B. 统一文本C. 便于研究D. 提高文献的收藏价值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籍的版本差异?A. 抄写错误B. 印刷技术C. 编辑改动D. 保存环境答案:A, B, C, D14. 现代文献学研究中,数字化技术可以用于哪些方面?A. 古籍扫描B. 文献检索C. 文献保存D. 文献注释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是文献学研究中对古籍进行分类的依据?A. 作者B. 时代C. 内容D. 体裁答案: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文献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文献学研究试题(1)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2.简述文献的继承性。

3.人对文献价值的理解的动机。

4.简评张舜徽《中国文献学》5.简述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6.文献为什么能够积累?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只有人才能对文献价值进行理解和判断?2.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文献学研究”试题(2)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贮存的意义。

2.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3.伪书产生的原因。

4.文献积累的意义。

5.简述文献的民族性。

6.试设计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是避讳?谈谈如何利用避讳来版本鉴别。

2.文化模式对人的文献价值理解和判断的影响。

文献学研究试题(3)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贮存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献传播的含义?3.文献实证有哪些方法?4.简述文献的继承性。

5.试述文献传播的社会功能。

6.简述文献积累的三要素。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文献传播的特点。

2.文献为什么能够积累?文献学研究试题(4)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

2.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3.文献积累的意义。

4.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5.试述文献传播的社会功能。

6.人对文献价值的理解的动机。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伪书产生的原因。

2.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文献学研究试题(5)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积累的意义。

2.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3.什么是著作类文献?4.简评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5.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6.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为什么只有人才能对文献价值进行理解和判断?2.试设计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文献学研究答案(1)一、简答题(共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B 元C 明D 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B 蝴蝶装C 包背装 D 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

A 汉书艺文志B 隋书经籍志C 隋书艺文志D 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

A 《七略》B 《别录》C 《汉书》D 《世说新语》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

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

(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

(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

(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著作。

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

(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

(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

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五、文献阅读(2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六、简答题(10分)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

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

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

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

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

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

《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3)九分法。

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

《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

(4)七分法。

《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

《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

(5)四分法。

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

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名。

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

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6)五分法。

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别立丛书部。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七百八十九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

(7)六分法。

从二零零四年起,山东大学杜泽逊受国家清史委员会委托,主持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相当于艺文志。

考虑到清后期西学东渐,译书甚多,借鉴晚清一些书目的做法,拟定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西学部、丛书部六部分类框架,也是从学术发展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

(《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

”(《日知录集释》卷五)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日知录集释》卷七)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

(《日知录集释》卷九)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

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

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

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

(《韩非子? 有度》)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史记? 六国年表序》)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_____。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_________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 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 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1,类书;2,善本;3,讹、脱、衍、倒,;4,伪书;5,理校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1,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 隐公十一年》)2,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 食货志》)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