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来月经如何婉拒皇帝临幸
古代嫔妃们来月事怎么办?除了要用“陈妈妈”,还要在身上做记号

古代嫔妃们来月事怎么办?除了要用“陈妈妈”,还要在身上做记号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他们享有九五之尊的权力还有着后宫佳丽的相伴,简而言之就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嫔妃,作为皇上的妻妾,自然将伺候好皇上作为首项任务,为了能够在深似海的后宫中站稳脚跟,各个佳丽们也在明争暗斗,每个人都想被皇帝宠幸,俗话说母凭子贵,如果给皇上生个一儿半女,那日后也必定能够飞黄腾达。
但妃嫔毕竟也是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来例假,但如果恰巧在这个时候要被皇帝临幸,该怎么办呢?众所周知,古代人思想很封建,对于一些风水迷信很是推崇。
他们认为女子的月事十分的污秽,为不洁之物,会给人带来不幸,让人霉运当头。
特别是贵为天子的皇上,如果让他撞上这种事情,往大了说会影响国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他一大怒,轻则遭受冷落,重则直接打入冷宫,这样的后果是嫔妃们无法承担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她们也想出了几个应对的方法。
一,标记根据史书记载,在古代当妃子月事来临时,通常的做法是描红,即用红色在脸上做个记号。
《史记》中就有关于这样的记载:“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故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
”这样后宫宫女便会看到并记录,也就不会被安排侍寝了。
二,戴环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戴金银环,据《唐书》记载,后宫妃嫔在进宫时,会由女官进行登记,并发放一金一银两种小环。
如果来了例假,就将金环戴上;如果已经服侍过皇帝甚至有了身孕不方便再次服侍的,就将银环戴在右手;没有安排服侍皇帝的妃嫔,就将银环戴在左手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暗示办法。
例如,通过在手臂上或者是腰间系上红绳或者是红绸带等。
有的等级较高的嫔妃,则会在门外挂上不同颜色的灯笼来暗示自己来了月事。
三,撤牌明清时期,随着皇宫机构制度的健全,也设有专门管理嫔妃侍寝的部门,妃子来月事后会告知管理皇帝房事的敬事房太监,然后他便会暂时将这个妃嫔的牌子去掉,这样皇帝就不会翻到她的牌子,也就不用她侍寝了。
6月18日古代女子怎么面对”大姨妈“

6月18日古代女子怎么面对”大姨妈“由于无法解释“流血却不死亡”这种奇怪的生理现象,大姨妈在古代被看做魔鬼上身,遭到极大的排斥,古代就有“骑马拜堂,家破人亡”的说法(阴道被称为“马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入月,恶液腥秽,故君子远之,为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经期女性被严禁出现在婚礼、产房、祭祖、葬礼等场合(不知的怎么核查?),当然,大姨妈也并非一无是处,闹义和团那年代,大师兄们就认为:“破红衣炮弹的唯一妙物,就是女人的月经布,满城高挂,炮弹不飞,炮身自裂,效验如神”。
最早的姨妈巾取自:树叶、干草、树皮,使用完成后必须丢的远远的避免给部落带来灾难。
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就出阁,十五六岁就生孩子了,也就是初潮过后就要怀孕生子,之后的几年是最佳生育年龄,加上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都是五年三胎、十年七胎的那么生,所以古代女人多为生子苦,相应的就少了一些例假的困扰,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在古代,例假被视为不详之物,因为不好区分是否例假期,所以许多场合干脆就不允许女子出现,例如祭祀、葬礼、婚礼等等。
如今我家这边还有风俗:来例假的女子不能去参加满月宴,对孩子不好。
可见这个例假不详的思想影响颇为深远。
那么,在没有姨妈巾的年代,女孩儿们是怎样应对“洪水猛兽”的呢?在原始社会那个只能用树叶裙遮羞的年代,女子对付“洪水猛兽”也比较随便,只是用干树叶简单擦拭了事,走到哪都鲜血淋漓的,想想这场面就不忍直视,估计那时人们都习以为常,不拘小节了。
直到奴隶制社会,人们开始狩猎,学会用兽皮缝制衣物,女子们才开始在内衣里放些吸水性好的干燥物,开启了大姨妈的文明进程。
到了封建社会,人们学会了纺织技术,人们摒弃了兽皮,开始以布和丝绸为衣。
这时的女孩们,将草木灰塞进布条里,两端用细绳系在腰间,称之为“月经带”,就是初级低配版卫生巾了。
更换的时候,要将里面草木灰倒掉,然后将布条清洗干净,风干后再用。
有些贫困家庭,替换的卫生条数量不足,便在清洗后用火烘干布条再用。
古代皇帝临幸妃子的方法

古代皇帝临幸妃子的方法在古代,皇帝临幸妃子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啊,作为一国之君,皇帝可不是随便就能临幸的,得讲究个气氛,得有个仪式感。
得选个好日子,这可是个大事,不能随便就上。
一般会选在个黄道吉日,天上的星星得听话,真是个讲究。
这时候,妃子们也得提前准备,想想今晚该穿什么衣服,涂点香水,让自己香喷喷的。
别忘了,那个时代的妃子可都是美人儿,个个都想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然后,皇帝临幸妃子前,会有个小小的“开场白”。
你知道吧,古代的皇帝可不是什么闷葫芦,他们的嘴皮子也得溜。
他们会先问候几句,赞美一下妃子的美丽,这样的场合少不了几句肉麻的甜言蜜语。
比如,“哎呀,今天的你真是比花还美。
”妃子听了,心里那叫一个乐,脸上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皇帝会请妃子共饮美酒,古人讲究的“琴瑟和鸣”,酒过三巡,气氛也就热络起来了,俩人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样,拉开了话匣子。
不过,光有这些可不行,还得有点特别的活动。
古代的皇帝可喜欢玩一些游戏,什么抛绣球啊,猜谜语啊,妃子们也是百般努力,争着表现。
想当年,有的妃子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甚至自己编些小段子,逗得皇帝哈哈大笑,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说到底,皇帝也就希望身边的妃子们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偶尔放下身段,像个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
说到这里,当然不能忘了那些宫廷乐师。
皇帝临幸妃子时,乐师们也得到场,奏乐助兴。
你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酒香,真是让人心醉。
妃子们时不时跟着音乐轻轻摇摆,皇帝坐在那儿,心里美滋滋的,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当然少不了宫女们的“辛勤工作”。
她们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准备服饰,调制香水,安排座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可以想象,那些宫女们在后面小心翼翼,生怕漏了什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微不慎就可能引来惩罚。
哎,真是个心累的活儿。
时间久了,皇帝也会根据不同妃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临幸方式。
有的妃子性格活泼,皇帝就会选择一些轻松的活动,像舞会啊、聚会啊;而有的妃子则比较内向,皇帝就会选择静静的赏花,聊聊生活。
汉景帝妃子生理期不适,让宫女去侍寝,结果意外创造了一个成语

汉景帝妃子生理期不适,让宫女去侍寝,结果意外创造了一个成语“程姬之疾”的典故,你相信这么一件奇葩事吗?曾经一个妃子因为来了一次“大姨妈”,竟然阴差阳错,让一个王朝多延续了200年的国祚!这么神奇的事情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吗?究竟是哪个妃子有这么大能耐呢?其实这件事在《史记》中还真的有记载:“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不愿进,而侍者唐儿使夜进......”据说这是汉景帝刘启因为一次醉酒发生的事。
当时的刘启还没有继承大统,只是个太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后宫佳丽三千人,在一次宴席上刘启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就想召自己的姬妾——程姬侍寝。
当时的程姬并不是很受宠,按理来说太子召她侍寝是个好事,但是此时程姬却非常为难,只因为她当时恰好来月事。
如果拒绝了太子,失去了一次机会不说,更重要的是她怕惹太子不快从而失宠,于是机智的程姬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她让自己身边的侍女唐儿装扮一番,假扮成她的样子去侍寝了,当时的刘启因为喝得太多早已认不清人了,于是就稀里糊涂宠幸了唐儿。
事后程姬害怕刘启知道真相后给自己治罪,于是就主动去坦白,刘启也没有说什么,这件事就此作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程姬之疾”的典故,后世很多女子就将难以说出口的月事称之为“程姬之疾”,甚至程姬还得到了很多妃子的效仿。
不过离奇的是,当时这个“李代桃僵”的计谋并没有结束,反而阴差阳错,成了改变历史的开端。
仅仅一次侍寝,唐儿竟然一下怀了身孕,其实这件事让刘启非常恼火,虽然后宫多一个女人也不多,但是唐儿身份低微,按理来说是没有资格服侍的。
但是奈何她怀了孩子,于是在程姬的转圜下,刘启就不情不愿将她收为了侍妾,等到刘启登基以后,唐儿也被封为了“唐姬”。
更加好巧不巧的是,不久后唐姬诞下竟然诞下一位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长沙王刘发。
在后宫之中,虽然程姬多了一个争宠的人,但是这对她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唐姬是自己人,如果她们两人能联盟,那么在后宫争斗中胜率自然更高一些。
不管是出于善良还是结盟,总之程姬对刘发视如己出,一直到程姬晚年时,还在竭力为刘发争取利益。
古代妃子在皇帝宠幸时来“大姨妈”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妃子在皇帝宠幸时来“大姨妈”怎么办?
导语: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只是皇帝的附属品,主要用作生育的工具,但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有很多的女子依然进宫。
进入后宫的女子头
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只是皇帝的附属品,主要用作生育的工具,但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有很多的女子依然进宫。
进入后宫的女子头等大事就是想方设法得到皇帝的宠幸,因为伺候好皇帝不仅能得到赏赐,运气好的话怀上龙种,那可就是一人得道全家升天了。
万一皇帝要宠幸妃子时,要是“大姨妈”来了该怎么办?
后宫的妃子也是女人,一个月里总会那么几天“亲戚”来了,按照后宫的规定,这个时候的妃子是不能服侍皇帝,在古代如果见血了那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触怒龙颜可是死罪。
因此各朝各代针对此类情况都有规矩去办的。
比如说在汉朝时期,后宫妃子若是来了例假,就会在自己的手指上戴一枚金戒指来提醒皇帝,金戒指=经戒之,皇帝就不会再去碰你了,巧妙的暗地里提醒了皇上。
其中有一个典故就是汉景帝去宠幸程姬侍寝,程姬那天恰好来了月事,于是让自己的侍女唐姬去侍寝,后来唐姬生下一子,取名刘发,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祖先。
到了唐朝时就流行密奏方式了,就是皇帝在召幸妃子的时候,妃子就写本密奏交给皇上表示自己不方便房事,皇帝您只能去找别人。
这个方法就简单明了。
五代十国时期,后宫的妃子们来了大姨妈为了提醒皇帝也是费尽了心思,有的手上系一根红绳,或者挂红灯笼,反正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醒皇帝不方便行房事。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古代妃嫔那个来了皇帝却非要她侍寝咋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妃嫔那个来了皇帝却非要她侍寝咋怎么办?
导语:所谓“妃嫔”,就是皇帝的大小老婆。
妃嫔来到皇宫中,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侍皇帝,陪吃陪喝陪玩陪睡觉。
把皇帝服侍高兴了开心了舒服了,各种
所谓“妃嫔”,就是皇帝的大小老婆。
妃嫔来到皇宫中,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侍皇帝,陪吃陪喝陪玩陪睡觉。
把皇帝服侍高兴了开心了舒服了,各种赏赐自然不在话下。
甚至像杨贵妃那样,连全家都跟着一起飞黄腾达,吃香的喝辣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身为妃嫔,她们总是尽心竭力,换着花样哄皇帝高兴开心舒服。
可是,妃嫔都是女人,而作为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迎来一位叫“大姨妈”的亲戚——书面语言就是“例假”。
这时候,不管你是天生丽质,还是冰清玉洁,还是妩媚娇艳,来了例假后,总是没办法再去陪皇帝睡觉。
这时候妃嫔怎么办?怎么去向皇帝证明,自己是因为家里来了亲戚,而不是对皇帝不满,才没去服侍皇帝?
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是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对这种事情就有了记载。
在汉景帝时期,一天,汉景帝招一位姓程的妃嫔服侍他睡觉,恰好这位程姬身上来了例假,就把她身边的侍女唐儿加以装扮,让她夜晚服侍汉景帝。
结果,喝醉了酒的汉景帝没发现掉了包,还以为是程姬,就与她同床了。
后来,汉景帝发现了真相,唐儿却有了身孕……
后面的故事还很长很复杂,这里就不啰嗦了。
在司马迁这篇文章里,有人就程姬来例假一事进行注释,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
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后宫女人如何应对“例假期”?方法真不少

唐朝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曰:“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
“白玉渠”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来月经,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可见,古代的女人们对于这种每个月都会有的假期,总是有办法告知皇帝的,以免“闯红灯”。
在《史记》中则记载了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方法,“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令女史见之。
”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
宫中女子在月事期间除了用朱砂做标记以外,还有戴戒指的做法,具体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这个做法是汉代以后实行的做法。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再看看这种说法:后宫女子在伺候皇帝前,都会先经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这时女史就会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就可以了,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
如果是正常情况,则会把银环戴在右手。
反正不管是金的银的,无论是戴在哪个手上,你只要记着,月事来了戴戒指就是“戒”性生活。
皇帝临幸宫女,不想留下“龙种”怎么办?公公:四种方法,包在我身上!

皇帝临幸宫女,不想留下“龙种”怎么办?公公:四种方法,包在我身上!古代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三妻四妾,而皇帝作为天子,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后宫佳丽更是不会少。
除此之外,只要皇帝高兴,他随时可以临幸宫里的宫女。
但是问题来了,皇帝家大业大,多几个儿子绝对养得起,可是宫女身份卑微,就算怀了“龙种”,这孩子以后的地位也不高。
而且有的宫女,只是皇帝一时兴起宠幸,并非真的喜欢,也不想留下“龙种”,那这时该怎么办呢?古代虽然没有“拦精灵”,但也有独特的方法处理。
第一种推拿法。
据野史记载,古代宫廷有一种紧急避孕的措施。
后宫里有一群太监,十分擅长推拿。
每当皇帝宠幸完嫔妃或者宫女之后,若不想留下孩子,就会把他们召过来,对她们的下体进行推拿,让液体流出体外,从而保证不留下“龙种”。
第二种藏红花。
据说皇帝临幸宫女之后,不想让她们怀孕,就会让太监把她们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清洗下体,保证不会怀孕(看来太监要净身还真是必要的)。
但是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用藏红花清洗并没有避孕效果。
不过,藏红花活血化瘀,而且性寒,大量服用藏红花会达到流产的效果,类似于堕胎药。
第三种“了肚贴”。
这种方法早已失传,但是在古代颇为流行,是青楼的必备之物,据说里面的成分主要是麝香,只要贴在肚脐上就不会怀孕。
汉朝的赵飞燕和赵合德为了保持身材,就长期用这种方法避孕,导致后来丧失了生育能力。
第四种水银避孕法。
这种方法很少见于宫廷,大多数是用在青楼,因为青楼女子为了生意,是绝对不可以怀孕的。
但是水银毕竟有毒,虽说有避孕功效,但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没有多狠得下心对自己下手,一般都是老鸨偷偷的给这些女子下药。
但是方法再多,也只是古代女子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你们说是不是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宫女来月经如何婉拒皇帝临幸?
有野史说,在汉唐两个朝代,皇帝要求后宫里的女人统一穿“开裆裤”,虽然没有相关资料可以佐证这一说法,但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历代帝王对自己后宫女人(简称宫女)的绝对占有:只要他愿意,上至后妃女官,下至杂役宫娥,随时随地都可以临幸,而不必有所顾及。
正因为如此,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某宫女来了月经怎么办?难道随意让皇帝“闯红灯”?
当然不会,女子在月经期间可以拒绝皇帝的临幸,只是不能明着拒绝,否则将会触犯龙颜,招来杀身之祸。
唐代著名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宫词》诗:“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其中的“入月”就是指宫女来月经,她们通过“密奏”的方式委婉告知皇帝:我来好事了,您另找他人解决吧。
古代宫女“密奏入月”的办法很多,但归根究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做记号。
汉朝宫女做记号的情形,《史记》有明确记载:“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为识,令女史见之。
”用白话说就是,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嫔妃,都必须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共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能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让主管的“女史见之”。
这里没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由主管人员“密奏”。
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也是一种记号。
《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
所以,金戒指也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
如今的结婚戒指是否也有这样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如果这种说法有依据的话,那么,皇帝本人应该是清楚这些记号的。
比较确切的史料,比如《唐书》记载说: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
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到了五代时候,由于各地小朝廷林立,家家都有自己的规矩,宫女来月经所做标记亦五花八门,有的是在手臂上系根红绳,有的则在腰间系根红绸带,有身份地位的宫女则在居室门外挂上不同颜色的灯笼,凡此等等,意在提示皇帝注意别闯红灯。
宋代及明清两朝,宫女来月经好像不再需要做记号了,而是直接告知主管女官记录在案即可,金戒指已经蜕化为纯粹的妆饰。
这种变化跟后宫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和皇权受到一定制约有直接关系。
比如唐代至玄宗以后,后宫几乎没有立过皇后,正宫一直虚位,内廷自然乱成一锅粥。
而宋代,皇后开始有了国母的尊称,地位逐渐有所提升,撇开孝道不说,身为婆婆的皇太后,有的时候也得维护皇后管理后宫的权威。
在明代,皇帝受到的制约则更多,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