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2020)》-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调整完善方案泰安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规划调整完善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目的与意义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指导思想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调整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调整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工作任务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现行规划实施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区域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土地利用现状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实施情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规划实施评估结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调整完善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发展总体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战略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调整完善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调整完善前后主要指标比较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与结构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利用总体格局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空间管控优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土地功能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功能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发展目标与方向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规模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两规合一”调整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安排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安排错误!未指定书签。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泰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气温13℃,平均日照2627小时,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泰安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0.30%,林木蓄积量为525.00万立方米。

已建成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3个。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泰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776183.41公顷,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1.农用地540859.96公顷,占总面积的69.7%。

其中:耕地357722.57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园地60204.36公顷,占总面积的7.8%;林地79606.51公顷,占总面积的10.2%;水面43325.52公顷,占总面积的5.6% ;2.建设用地124991.20公顷,占总面积的16.1%。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520.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3%;交通用地23619.32公顷,占总面积的3.0%;水利设施用地14451.41公顷,占总面积的1.8%。

3.未利用地110332.25公顷,占总面积的14.2%。

其中:山丘荒草地61278.08公颂,占55.5%;沙地343.34公顷,占0.3%;裸岩石砾地2527.56公顷,占2.3%;田坎35739.25公顷,占32.4%;滩涂4586.00公顷,占4.2%;苇地2279.44公顷,占2.1%;其他未利用土地(村外取土坑、取土场)755.81公顷,占0.7%。

泰安城市发展战略策划

泰安城市发展战略策划

泰安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打造名山之都作者:07旅本策划背景:泰安城市的发展定位经历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文化强市、国际旅游名城等。

这些口号,国内其他城市都使用过,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泰安市政府为了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可以说建设旅游项目增多,像方特欢乐大世界、花样年华景区、封禅大典等大项目已经开始运行。

从四处考察看来,有些项目的运营不如预期的好。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市发展定位不准,过于依赖旅游也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

本人自己花时间分别考察了泰安城区内的规划展览馆、古老的基督教堂、宝龙城市广场、泰山啤酒工业园、方特欢乐大世界。

加上对整个杭州市区的城市发展考察,自己看出了许多问题。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靠建设几个大旅游项目来带动,也不是靠建造多少特色街来促进,而是在于城市整体发展。

最跟本的原因是定位不准确,在泰安市规划目标(2006-2020)里面指出,将泰安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泰山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以现代制造业与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市,天蓝水碧、山青的宜居最佳宜居城市。

目标里面的定位还是不明确,又想发展旅游还要发展制造业,难道不矛盾吗?制造业是污染最严重的难道以后还要重点发展?为此结合本人所学知识进行下面的战略策划。

城市发展定位:把泰安城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名山之都”。

“名山”是指泰山,“之都”寓意泰山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大都市。

因为杭州成都有休闲之都的定位,为什么我们不能定位在某某之都呢?泰山的自然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是独一无二的,千年的帝王封禅文化,更是赋予了泰山的独一无二,因次有国山的美誉!曾经在2007年两会上曾有提议设立泰山为国山,因为其他原因而不了了之。

所以没有定位为“国山之都”。

这个形象定位应该在全国是首创的!城市发展思路是让泰山吸引的不仅仅是游客更是人才、名流和企业家等。

让名山之都—泰安来留住人,靠城市的整体发展来留住人!城市主要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因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当然旅游业在服务业中是重点产业来发展。

解读未来十年泰安规划

解读未来十年泰安规划

解读未来十年泰安规划刘雯雯泰山晨刊 2011-05-29(1996--2010年)》与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什么样的关系?发挥了哪些作用?《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怎样的?规划范围是哪些?泰安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等是如何定位的?中心城区又将怎么布局和发展?...本文关键字:建设用地继承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的性质和战略目标就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定位,定位就像一个城市的灵魂,科学的城市定位对于我市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与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什么样的关系?发挥了哪些作用?《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怎样的?规划范围是哪些?泰安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等是如何定位的?中心城区又将怎么布局和发展?关键词一:上版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简要回顾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发展、延续和调整完善。

上版总体规划是我市城市规划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执行总体规划的十多年间,我市经历了城市大发展,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全面实施,为新版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城市今后十年,乃至更多年的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上版总体规划明确了泰安的城市性质是“以泰山为依托的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创造了条件;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保护名城,开发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打造“历史文化轴”和“时代发展轴”的创新规划思维,继承和弘扬了优秀历史文化,为市行政中心的整体西迁进行了科学谋划;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超前规划,促成了高速公路的合理选线,保留了高铁新站的布局,进一步拉动了城市西部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城市发展史上重大区划调整的重要依据。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资料7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资料7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全市概况泰安市地处鲁中,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雄踞泰安城市北部,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市现辖两区(泰山区、郊区)、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0万。

主要产业为煤炭、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建材、酿造等,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泰安市位于华北、华东沿海、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机遇较多。

泰安紧邻省会,与济南市同属鲁中经济区,有利于同全省建立密切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2、交通条件:泰安市交通发达,在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京沪铁路和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纵穿南北,市域内的泰辛、磁莱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接成环,铁路网密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正在建设中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也从城市西南部经过,104国道、泰莱一级汽车专用线及泰临公路等穿越本市。

3、矿产资源:泰安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现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稀有贵金属矿等50多个品种,占全省固化矿产储量为50%左右,其中钾盐、自然硫为全省独有。

4、旅游资源:泰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泰山与济南、曲阜共同构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区。

800里水泊——东平湖,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等尚待开发。

5、城市建设:泰城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市,1987年,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1995年底,城区总人口38.5万人,用地44.3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泰安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81年编制,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泰安市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02-规划文本final

02-规划文本final

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1)第三章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6)第五章道路网络规划 (9)第六章公共交通规划 (14)第七章停车设施规划 (17)第八章旅游交通规划 (20)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21)第十章政策保障 (25)第十一章附则 (27)第一章概述第1条规划背景与目标1、编制背景(1)、泰安城市规模与布局的快速发展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撑与引导;(2)、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供需矛盾需要从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统筹考虑;(3)、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需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配合;(4)、提高旅游城市吸引力也需要从总体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环境与质量。

2、规划目标(1)、配合泰安城市总规修编工作,针对泰安城市现状交通特点与发展趋势及城市特色,提出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交通模式和总体架构,同时对城市重大交通设施的发展及空间布局提出概念规划方案。

(2)、分析泰安城市交通现状问题,通过泰安城市交通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把握泰安交通系统的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制定交通系统的改善对策与规划。

(3)、建立交通分析模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研判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挑战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结合泰安确定的土地利用模式、空间结构提出适合泰安城市特点的交通发展战略和模式,明确交通体系发展方向、目标及策略。

(4)、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科学定位各交通方式系统的地位、作用,确立协调统一的一体化交通系统。

通过对泰安城市各交通方式的完善与整合,科学配置城市交通的各类资源,合理安排和控制各类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

(5)、针对泰安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当前突出的交通矛盾,提出城市交通发展近期建设计划以及重要节点的改善措施。

第2条规划期限1、规划近期2005~2010年;2、规划远期2020年;3、规划远景2020年以远。

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分为两个层次:1、第一层次,中心城范围,面积约572平方公里,以泰安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一主、一副、两组团”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在这一范围内重点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骨架道路网络、公交、停车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局。

泰安市城市规划资料分析

泰安市城市规划资料分析

泰安市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分析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东经116°02′至117°59′、北纬35°38′至36°28′之间,东西长约176.6公里,南北宽约93.5公里。

泰安市属鲁中经济区。

北以泰山与济南为界,南与济宁市相连,东与莱芜和临沂地区毗邻,西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处于山东省东部大开放和西部大开放的结合部,利于东拓西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联合。

土地总面积77.62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15公顷,为全省平均的80%,其中可利用土地6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6.6%。

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兼而有之。

泰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分布较广的特点,在地域或品种搭配上比较合理。

现已探明的地下金属、非金属和有贵重金属矿藏有煤、铁、铜、钴、金、铝土、石英石、蛇蚊石、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钾长石、石棉、水泥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陶土、耐火粘土等50个品种,占全省固体矿产储量的 50%左右。

其中硫为全省所独有。

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的变化,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

泰安市共有水面3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9%。

其中水库639座,总库容8.2亿立方米;水产养殖面积253平方公里。

东平湖是市内最大、省内第二大淡水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湖水面积5.6万公顷。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9.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泰安生物资料种类繁多,现有高等植物239科1212种,动物4纲385种,浮游生物35科136种。

此外还有少量珍稀、濒危动物以及一些古树、名木、花卉等。

农作物分属32科91种240个推广品种,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3大类。

2012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王云鹏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代市长王云鹏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8年以来,是泰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中共泰安市委的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04.3亿元,年均增长13.1%。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8%、12.4%和16.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1亿元,年均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6.7亿元,年均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563.6亿元、1043.2亿元,年均增长17.8%和17.9%。

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0.8:56.6:32.6调整为9.3:52.2:38.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培植取得明显成效,八大主导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创新型泰安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提高1.2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9家,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31项,泰安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取得积极进展,顺利通过省级预评估。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规划期限为: • ( 1)近期2019-2019年; • ( 2)远期至2020年; • ( 3)远景至2050年。
五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1、城市化水平 :预测 2019年泰安市域总人口565万人,
• • • • •
城市化水平为 53.8% ; 2020年总人口580万人, 城市 化水平为 65.8% 。 2、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轴、 五组团”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 ” :泰安市中心城。 “两轴 ” :京沪发展轴、肥城—泰安—新泰发展轴。 “ 五组团 ” :新泰—新汶—东都—汶南城市组团、肥 城—王瓜店—石横城市组团、宁阳城市组团、东平—州城 城市组团、大汶口—磁窑—华丰城市组团。 3、城镇 等级结构 :全市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即 中心城市 --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 2、经济基础:泰安经济近年来发展很快。从1990到2019
• •

年,泰安GDP年均增幅达到19.1%, 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31.5: 39.8: 28.7优化为13.4: 50.4: 36.2。 2019年GDP 突破600亿元 。初步形成了以 汽车、非金属材料、电器 电缆、精细化工、生物工程、食品等为主的 六大产业。 3、矿产资源: 泰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 58种, 矿产地303处(不含地下水)。 在探明的矿产中自然硫、石 膏居全国首位,岩盐、钾盐、蛇纹岩 (化肥用)和玉石居 全省第一位,铁居全省第三位,煤居全省第四位。 4、旅游资源: 泰安境内有 A级旅游区7处,分别为:泰 山风景名胜区(4A)、跑马岭旅游区(4A)、腊山国家森 林公园(2A)、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2A)、肥城桃源世 界风景区(2A)、牛山国家森林公园(2A)、莲花山森林 公园(2A)。最为重要的是 具有全国著名的优势资源— —泰山,处于“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中央。 5、城市建设:泰城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市,1987年确定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环境明 显改善, 2019年城市人口达到72.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 到93.41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本次规划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构建全 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 2、生态优先,集约用地; • 3、交通引导,有机疏解; • 4、公共政策,政府导控。
四 规划层次与规划期限
• 1、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

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 1、区位及交通条件: 泰安 处于我国东部最重要
的发展带--京沪发展带上,发展机遇较多。同 时泰安北靠省会济南,是济南向南联系的门户, 处于济南都市圈的直接吸引范围内。 泰安市交通发达,在山东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 有重要地位。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 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红高速公路 (规划)、 104国道、205国道等众多交通要道 交汇,使泰安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七 中心城总体布局
• 1、城市性质、城市职能与城市规模。 • ( 1)城市性质:世界名山,文化与旅游名城,鲁中地区
• • • •
中心城市。 ( 2)城市职能:以泰山为依托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 化名城;山东省旅游度假、科教文化、先进制造、商贸物 流基地;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2020年中心城总人口将由2019年的72.5万 人增至125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到 2020年,泰安市中心城用地规模控制在 147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7平方米以内。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19-2020)》
一 全市概况
• 泰安市地处鲁中,北依山东省会济南 ,南临儒家
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世界自然与文化遗 产—泰山雄踞泰安城市北部,这里曾是中华民族 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市现辖两区(泰山区、岱岳区)、两市(新 泰市、肥城市)、两县(宁阳县、东平县),总 面积 7762平方公里,人口547.65万人(2019年)。
•城;东、西依托泰山、岱岳两区 适度发展;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发展。对西北的 天平湖、西南的金牛山、东南的泮河—徂徕山、 东北的碧霞湖和南部的龙泉湖五片生态斑块进行 严格控制。 3、布局结构:中心城规划形成“一主、一副、 两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主城、副城和外围组 团之间以生态绿廊相隔,以快速路和主干路相连。 一主为泰城,一副为南部开发区新城,两组团为 主城东西两侧的青春创业园组团和泰山科技园组 团。
• • •
心城。 ( 1)市域为泰安市行政管辖区,包括泰山区、 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总 面积7762平方公里。 ( 2)城市规划区是泰山区和岱岳区行政管辖区 (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泰山管委),总面 积2087平方公里。 ( 3)中心城范围包括泰前办事处、财源办事处、 岱庙办事处、上高办事处、徐家楼办事处、天平 办事处、粥店办事处和省庄镇,总面积125平方 公里。
六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
1、城市空间结构:在规划区范围内构建 “ 一城、两轴、多点”的城 市空间结构。 • 一城—指中心城,是泰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的集中体现区。 • 两轴—两条发展轴线,指长城路南北轴线和沿泰山大街、东岳大街 的东西轴线。 • 多点—指在规划区内、中心城外围的多个城镇,在极化中心城的基 础之上,重点发展其中发展条件较好的六个城镇,即满庄、道朗、 夏张、大汶口、山口和范镇。 2、生态空间结构:构筑“两山一河,五大绿楔”的生态空间结构。 • ( 1)“两山”—即北部的泰山和东南部的徂徕山。 • ( 2)“一河”—大汶河。 • ( 3) “五大绿楔”—五片楔形绿地:西北的天平湖、西南的金 牛山、东南的泮河—徂徕山、东北的碧霞湖和南部的龙泉湖。
4、市县职能分工 : • 新泰:鲁中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生态型山水园 林城市。 • 肥城:中国肥桃之乡,山东省能源基地之一,园 林型工贸城市。 • 东平:东平湖综合开发服务基地,山水生态旅游 城市。 • 宁阳:新兴能源产业基地,生态型园林城市。 5、 产业集群及布局: 全市应重点培育汽车、非金属材料、电器电缆、 精细化工、生物工程、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构 建中心城、肥城—王瓜店—石横、新泰—新汶— 东都—汶南、大汶口—磁窑—华丰—楼德、东平— 彭集—州城、宁阳—泗店六条产业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