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合集下载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有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有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有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进行存货计量和计价时所采用的方法。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货成本包括购入成本、生产成本和适当分摊的一些生产固定和可变费用。

企业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经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常用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平均成本法和特定标识法。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销售时,首先将先进的存货成本计算到销售成本中。

该方法假定存货是按照购入的先后顺序卖出的,即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卖出,最后购入的存货最后卖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可以降低计算的存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后进先出法(LIFO法)与FIFO法相反,是指在销售时,首先将后进的存货成本计算到销售成本中。

该方法假定存货是按照购入的后先顺序卖出的,即最后购入的存货最先卖出,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后卖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的情况,可以降低计算的存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平均成本法是指将期初存货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总成本分摊到本期销售和期末存货中。

该方法假定存货是按照价格和数量的平均值卖出的。

平均成本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存货成本和利润情况。

特定标识法是指按照实际购入成本或生产成本对每一笔存货进行单独计算和标识,销售时按照实际成本计算销售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存货较少,存货单价较高或存货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存货成本和利润。

以上四种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财务报表编制中,企业需要在会计政策中明确规定所采用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并在企业年度报告中披露。

此外,企业还需注意,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一般不宜改变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持续可比性。

存货成本的计价法方及应用教学设计

存货成本的计价法方及应用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人:胡罗燕一、 教材分析二、 学情分析1、 生源情况: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基础差,且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差,但喜欢动手。

2、 学习基础: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四章存货的第一节存货及在《基础会计》中已学过账簿的登记规则,对存货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印象和基础,在存货明细账的登记也能得心应手,有利于教师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阐述。

三、 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运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实际成本及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

教学难点:采用先进先出法登记存货明细账。

解决方法: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应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多举例,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学习疑难。

五、教学方法及突破专业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易于实际脱节,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差。

所以,本着“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原则,以启发教学为主导,结合学生实际及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教为主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为主体: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

3、疑为主轴: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

因为多问,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一个个知识点。

4、练为主线:采用“问题教学”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多练习,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突破主要考虑三条主线:六、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结合职业教育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1、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能力;2、会计学习过程中,注意连续性思维的培养;3、强调实训操作贯穿学习的始终。

第二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应用

第二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应用

第二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应用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是指在会计准则下,企业计价存货成本的方法和原则。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特定成本法等。

其中,先进先出法是指企业在确认存货成本时,按照物资先进进入企业,再按照旧材料出了材料的时间顺序,将最旧的材料成本先计入成本,而将最近入库的材料成本计入存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物资的出入次序,与实际库存状况较为一致,可降低物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缺点是无法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旧材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可能高估存货成本。

后进先出法是指企业在确认存货成本时,按照物资最新进入企业,再按照旧材料出了材料的时间顺序,将最新入库的材料成本先计入成本,而将最旧的材料成本计入存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适用于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缺点是无法较真实地反映物资的出入次序,与实际库存状况较不一致,容易导致存货成本的高估。

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在确认存货成本时,根据物资的进价与数量的加权平均值,计入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平均地反映各个进价和数量的权重,与实际库存状况较为一致,适用于存货进价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缺点是无法较真实地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和物资的出入次序,容易导致存货成本的高估或低估。

特定成本法是指企业在确认存货成本时,按照每个具体物资进价和数量,单独计算和确认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每个具体物资的成本,适用于存货相对较少、进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缺点是计算量较大,操作复杂,不适合存货较多的企业。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环境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例如,对于库存量相对较大、价格相对稳定的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成本的计价;对于库存量较小、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可以采用特定成本法进行存货成本的计价;对于价格上涨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成本的计价。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最早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后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先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早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早购进的存货数量×最早购进的存货单价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最后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早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后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后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后购进的存货数量×最后购进的存货单价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所有购进的存货按照其数量加权平均计算成本。

这种方法将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存货的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购进存货1的数量×单价1+购进存货2的数量×单价2+...)/总数量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计价,将实际存货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并将其记录为存货跌价准备。

标准成本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标准成本×实际销售数量5.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购进的成本计价,将实际购进的存货成本作为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没有特定的公式,而是根据实际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来计算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存货金额,影响负债表上的存货值和损益表上的成本费用。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务报告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

同时,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明确说明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于确定存货的成本和价值的方法。

根据会计准则和实务,主要有四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和特定成本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早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近的成本计价。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销售周期较长的行业,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成本水平。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出售价格变动较大的存货,可能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

2.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是一种与先进先出法相反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近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早的成本计价。

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存货的最新成本,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因为留下的存货往往与当前市场价值有较大差异。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基于存货购入数量和成本的计价方法。

它将所有购入的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然后用这个平均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平衡存货的成本差异,适用于价格相对稳定的行业。

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4.特定成本法:特定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实际购入成本计价存货的方法。

它根据每一批次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并将这个成本应用于相应的已售出或者留存存货。

特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和管理成本较复杂,而且要求有较好的记录和追踪系统。

总的来说,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公司,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存货类型、销售模式、价格波动情况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时,按照存货进入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新进入的存货按照其成本先出库存,留下较早进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与进货价格相对应,反映了实际的成本变动情况。

FIFO法适用于有明确时效的存货,如食品和药品等。

但是,FIFO法可能导致存货库存中残留的旧货成本低估,对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计量产生影响。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时,按照存货进入日期的先后顺序,将较早进入的存货按照其成本先出库存,留下较新进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能够将新进入存货的较高价格纳入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存货成本的实际上升情况。

LIFO法适用于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经济环境,但是在计算期末库存时,需要将较新的存货成本排除在外,可能导致期末库存的估计偏低,从而高估了存货销售成本,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利润计量。

3.加权平均法(WAC法)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存货进入时的成本和存货数量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不同时期进入的存货成本相加,再除以各自进入存货数量总和,从而得出每个单位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存货进出频繁、价格波动较快的情况。

加权平均法将存货成本平均化处理,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存货成本的影响,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存货成本的整体变动情况。

4.特殊存货成本计价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计价方法,如市场价格法、可变化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市场价格法是指按照存货的市场价值来计价存货,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可变化成本法是指根据存货的可变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来计算存货成本,适用于可变成本对存货成本影响较大的情况。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来计算存货的成本,适用于企业有标准成本制度的情况。

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节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应用

第二节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应用

2、“材料采购”账户 • “材料采购”账户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 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 其借方登记企业购买材料而支付的价款、 运输费、采购费用;贷方登记运抵企业并 已验收入库的材料计划成本; • 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运抵企业或尚未 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物资的成本。 • 该账户在期末要登记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 差异额。
例题
【例4-6】3月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A材料300千克,用于生产产品; 领用A材料10千克用于车间一般使用。管理部门领 用B材料50千克;销售部门领用B材料30千克。A 材料的单位成本10元,B材料的单位成本20元。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A材料 ——B材料 3000 100 1000 600 3100 1600
4500 3200 1600 1600 5100 3400 3400
4
100
1 100
10
发出
16 16 17 17 17
15 25
购进
300
17
5100 100 16 17 1600 1700 9400
300
发出 31 月 结 500 8300
100
600
200 200
1.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 007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 本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 成本110元;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 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300-(400-2 00)=100(公斤),剩余的都是2月10日购入的原 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0=11000 (元)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对于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实际成本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先到先出”,遵循时间顺序。

FIFO法适用于贮存期较短、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的存货。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货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是,FIFO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税务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后到先出”,适用于贮存期较长的商品。

LIFO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为LIFO 法在通胀期下,消耗掉了低成本的存货,而税法上要求计算利润时必须采用成本最高的存货。

然而,LIFO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存货价值被低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对期初库存成本和新进库存成本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单价,然后乘以本期销售数量来计算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速度快、贮存期不确定的商品。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流动情况。

4.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计算存货成本,将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复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但是缺点是计算繁琐,需要事先记录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

在选择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