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研究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语言,无论文化差异、种族歧视、国家边界,都能够在无声的语境中传递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时代变迁中不仅承载了文化的内涵,更承担着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本文将从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传承和延续这些价值和精神。
一、音乐的社会价值1.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音乐无所不在,它是人类普适的语言。
即使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通过共同的音乐语言进行交流。
这种无需语言障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无限可能。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超越语言、宗教、国籍等差异,让世界更加和谐。
2.音乐能够提高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传统的音乐作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展示了人类文化的瑰宝。
而通过学习欣赏传统音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音乐的精髓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同时,音乐也能够让人身心放松,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文化的传承。
3.音乐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音乐能够感染人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之感。
而共鸣出现后,同样会形成一种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人们会被这种情感共鸣所影响,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像波纹一样,渐渐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社会更加和谐。
二、音乐的人文精神1.音乐是人类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音乐是有形的艺术,也是最接近无形的艺术”,正是这种无色、无形、无味、无污染的特性,让音乐成为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音乐有相当高层次的抽象性和普适性,是一种时空交织、无穷无尽的感性和情感的表达。
2.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正因为音乐具有如此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它才会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尔滨城市音乐地标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2020年第10期(总第202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0.2020General.No.202收稿日期:2020-09-2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17YSB077)作者简介:陈艳秋(1979—),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王艳莉(1978—),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孙文怡(1979—),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音乐表演研究。
音乐场所是城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研究的对象,又是音乐文化的载体,但在以往国内音乐史学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学术地位和历史观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音乐人类学学者率先将目光投向音乐场所,其研究范式和成果备受学界关注,但与此类场所的历史价值和现存状态相比,理论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紧迫性和创新性。
哈尔滨城市音乐地标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而进行的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研究。
一、城市音乐地标研究现状(一)城市地标的研究“城市地标”是源于建筑学领域的学术概念,国外此类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1960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提出的具有开拓性的城市地标理论指出,地标是空间的标志、代表与象征是城市空间区域的主体和中心,具有城市历史的积淀,反映城市固有个性、风貌,并且城市地标对周边环境还具有调控作用。
这一理论成果对此后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于2003年后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并从个案研究向整体研究发展。
卜巍(2010)以系统论的观点展开分析,揭示了城市地标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城市地标系统的整合思路。
自2011年起,城市地标的研究范畴由工学领域开始向历史文化、城市学、旅游经济等人文社科领域扩展;许巧珍(2011)以温州为例,阐释了新旧地标置换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梅莉(2014)以史料为基础,梳理了黄鹤楼的历史发展脉络,剖析了黄鹤楼作为城市地标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为城市音乐地标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传承路径研究

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传承路径研究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它承载着传统习俗、价值观以及历史记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传承困难、传统乐器失传、观众受众减少等。
本文将从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及传承路径两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呈现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传承之道。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1. 传承困难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一个难题。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失去了兴趣,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严重困难。
一些传统音乐家因为生计等各种原因,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音乐的传承中,导致传统音乐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2. 乐器失传传统音乐的伴奏乐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失传。
像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由于使用范围的减小和传承者的减少,导致了很多传统乐器的技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现象。
3. 观众受众减少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传统音乐的受众也在不断减少。
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兴趣越来越少,传统音乐的表演和演出也受到了冷落。
很多传统音乐家为了谋生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也加剧了传统音乐的观众受众减少的问题。
1. 加强传统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使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有所了解和兴趣。
可以通过传统音乐课程、学校音乐团队、社区音乐活动等方式,增加传统音乐的传承力度。
传统乐器是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加强对传统乐器的保护和振兴。
可以举办传统乐器制作比赛、培训工作坊,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促进传统乐器的保护和传承。
3. 开展传统音乐的演出和交流通过传统音乐的演出和交流活动,可以增加传统音乐的受众和观众。
可以举办传统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观赏传统音乐,从而增加传统音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4. 政府支持和文化扶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政策和项目等方面来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河北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音乐文化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古老的音乐传统,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以及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表演者。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对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对于发掘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及传统河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在河北的农村,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了诸如花鼓戏、道情、琴歌等丰富的形式。
在城市,则有京剧、评剧等戏曲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在河北广为流传,而且对于塑造河北的文化形象和精神风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曲调优美动人。
河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旋律多变,声情并茂,让人在欣赏的同时得到内心的触动。
二是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河北民间音乐有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唱词、舞蹈、戏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三是在传承方面非常重视。
河北的许多民间音乐传承者十分注重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们将传统音乐技艺传授给后人,使得河北民间音乐能够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
二、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现状尽管河北民间音乐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种种挑战。
受文化市场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传统音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者的流失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许多河北民间音乐传承者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并不高,这使得传统音乐传承的未来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文化保护政策的不健全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但目前的文化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使得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面临着种种困难。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急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保护工作。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传承的探讨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传承的探讨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广东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广东音乐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东音乐的现状和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广东音乐的传统乐器与曲调广东音乐的传统乐器包括二胡、中胡、琵琶、笛子、二胡、古筝等,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在表演形式上,广东音乐有粤剧、音乐会、歌仔戏等多种形式,每种都有其特定的表演特点和曲调。
粤剧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东音乐的传统乐器和曲调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大众的关注,使得广东音乐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问题在现代社会,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广东音乐的传统乐器和曲调逐渐被现代音乐所取代,市场需求萎缩,传承人才不足,导致广东音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广东音乐的传承机构和传统学校逐渐减少,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机构,无法为广东音乐传承和发展输送人才。
广东音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宣传和推广,使得广东音乐的影响力较小,无法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支持者。
广东音乐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新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使得广东音乐难以与现代音乐相竞争,影响了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应加大对广东音乐传统乐器和曲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广东音乐的研究和收集,建立广东音乐的数据库和档案,为广东音乐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应加强广东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建立更多的音乐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广东音乐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为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应加大对广东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举办更多的音乐会和艺术展览,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和媒体渠道,扩大广东音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艺术形式。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音乐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音乐表演、乐器制作、音乐传统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探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问题1. 传统音乐文化面临严重的失传风险。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许多古老的音乐文化正在逐渐失去传承者和受众,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2. 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受到冲击。
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挑战,一些传统音乐表演形式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
3. 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仍存在诸多问题。
4. 大众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不足。
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大众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导致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关注不足。
2. 增加对音乐非遗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增加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提高大众对音乐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3. 加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训。
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和团体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传统音乐传承者和爱好者。
4. 发展创新音乐表演形式。
在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创新音乐表演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保护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当政府、社会组织、文化机构、传统音乐从业者和广大公众都加大对音乐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才能将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传承和创新传统音乐文化。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

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河北省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之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河北省的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针对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河北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河北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文化传统之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北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包括山歌、小调、说唱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承载了河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以曲艺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河北民间音乐,是河北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曲艺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河北民间音乐逐渐丰富多彩,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曲艺形式,如评话、扮子、弹词、评书等,这些曲艺形式在河北省久负盛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乡村的传统文化生活逐渐式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北省传统的曲艺表演场所越来越少,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对于河北民间音乐传承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传承人口逐渐减少。
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传统音乐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这对于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构成了重大的障碍。
缺乏传承机构和专业人才。
目前,河北省的曲艺传承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缺乏专业指导和保障。
受到商业化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文化逐渐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河北民间音乐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针对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从多方面保护和传承河北民间音乐的丰富文化遗产。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传承的探讨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传承的探讨1. 引言1.1 广东音乐的现状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当今社会,广东音乐在广东省及华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广东音乐现状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活跃性方面。
广东民间音乐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南音等多种形式,每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
广东传统音乐也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新的作品,使得广东音乐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广东音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吸收外来音乐元素,融合现代音乐技术,形成了更具现代气息和国际视野的音乐风格。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广东音乐展现出了更加生动和多元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和爱好者。
广东音乐在当代社会中呈现出多样性和活跃性,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音乐的现状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以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1.2 广东音乐的传承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广东音乐的传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是广东地域文脉的重要体现。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广东音乐传承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困境。
广东音乐传承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环境的恶化。
广东音乐传承的传统方式和场所逐渐减少,许多传统的音乐演出活动逐渐减少,使得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挑战。
广东音乐传承的师徒传承系统逐渐式微,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有效的传承广东音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应该加强广东音乐文化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广东音乐的认知和了解。
应该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广东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建立更加有效的传承机制和平台。
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通过这些努力,广东音乐传承将能够蓬勃发展,并得以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研究
摘要:城市音乐文化以自身具有一定地域的特性,以声乐为载体,通过职业化、组织化的方式实现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该文通过分析城市音乐文化的特性,探究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通过保护和发展城市音乐文化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得以良好地传承。
关键词:城市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的魅力通过文化展现给世界,是历史沉淀下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伊里尔·沙里宁[1]文化因为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多元化、而民族化、而异彩纷呈;城市则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积聚的产物。
而城市的音乐文化随着人类历史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域、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的特性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文化样态。
1 城市的音乐文化特性
所谓的城市音乐文化,就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为声音载体,并把这个载体体现为教化的、审美的、商业的功能作为手段,通过组织化、职业
化、经营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
[2]由此可见城市的音乐文化承载了该城市一定地域性、文化性以及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在一定的城市自身集约性的表现上,体现了城市文化功能的社会性、教育性等功能,城市音乐文化通过声音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感知,形成对文化的认知功能,城市中的音乐文化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样态,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音乐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但是其中又包含了不变的特殊形式,展现了该城市特殊的魅力和特定的文化结构。
由于不同城市在地域、风俗、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城市的文化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城市音乐文化都内涵了自身城市的特有的音乐文化形式。
例如,上海现代文化发展形成了“海派”的文化特征,在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同样也体现了该文化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这一海港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滋生地,西方文化由此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无限地延伸和开拓,音乐文化也在此不断地变革和
发展。
建立和发展了诸如歌舞厅、音乐社团、唱片业、音乐作品的出版,以及音乐广播电台等。
这些音乐设施和音乐形式都体现了上海的音乐文化,体现了海派音乐文化的“租界性”和“国际化”地域现象。
而在此时流行音乐以及爵士乐等娱乐性文化在大众得以传播和
发展,表现了市民们共同的文化价值和音乐欣赏心理特征,是人的
特性种族在特定的地域的文化
外显。
2 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性
传承是历史的沉淀和发展,维系着音乐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方式,正是传承的作用下,我们民间音乐才得以完善的保存正如2300年前的儒家大师孟子所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
而城市音乐文化中带有区域特征的音乐文化并通过学校、图书馆、社区等进行传播和发展,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特色,城市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的积累和沉淀,是具有地域特点的音乐文化的体现,城市音乐文化通过城市来展现自身的魅力,涉及到音乐活动过程中社会心理、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等等多方面的文化结构,随着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沉淀,一座城市的音乐文化成为了该城市独有的产业模式,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所积累的文化脉搏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音乐文化历经时间的沉淀在城市里所具有的那些丰厚的财富,需要城市里每一位市民进行保护和继承,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都市化的进程使得流行音乐迅速发展壮大,而本地区原有的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巨大地冲击,部分音乐样态甚至已经消亡,因此,城市的音乐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保护、发展、传承和
创新。
以目前我国城市音乐文化的保护现状来说,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文
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形成新的适合当下城市市民所欣赏的音乐形式,这样的音乐文化继承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这样的音乐形式涵盖了原有的音乐样态又融入了崭新的血液,才能够得以良好地保存和发展。
每个城市的音乐文化都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宝贵
财富。
城市音乐文化通过自身的魅力展示着一座城市的魅力,通过音乐的刺激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活动形式,城市音乐文化涵盖了城市文化的文明的各个方面,在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展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市民精神面貌以及社会秩序等等诸多方面,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品牌化实施的手段之一,有利于建立现代音乐文化平等的观念,城市音乐文化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其多元化、复杂化、商业化的特点成为了新型音乐文化的内在特征。
但是其中特有的城市音乐文化特点则不能丢失,如有人认为:“城市主流音乐文化的体制化和商业化,最严重的后果还不是针对艺术本身的种种解构行为,而是由于艺术和市场意识形态的合谋与勾结,可以再生产出一种只能生产和消费机械艺术的人本身。
而另一方面,那些与城市主流音乐相对应的民间性质的街头音乐甚至地下音乐(没有签约的乐队和个人的音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显现出它弥足珍贵的审美本质力量。
”[3]只有这样的城市音乐才是音乐艺术本质的体现,是以审美自由为音乐活动的
目的。
总之,城市音乐文化作为一座城市音乐的灵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沉淀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域、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的特性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文化样态,这样的音乐形式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和发展,才能够使我们的音乐得以良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 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2).
[3] 刘士林.关于城市音乐文化的阐释语境问题[j].音乐艺术,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