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合集下载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标题: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姓名:薛庆蕊学号:院系:湖南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本文从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短语分类的原则、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五个方面对汉语短语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关键词:分析、原则、实用方法、自足条件、搭配能力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一)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

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

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

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

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

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二)“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

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1、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2、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湖南师范大学关于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辨、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通知为了加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工作的管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毕业论文考核规定:1 、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可以自拟,但必须在本专业领域之内。

2 、毕业论文一律用 A4 小 4 号宋体打印。

3 、论文格式要求如下:(1)封面下页要有论文的目录,标题用三号黑体打印,目录内容用小 4 号宋体打印。

(2)论文题目(可以加副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3)标题序号:一级标题为“一”、“二”、“三”,用三号黑体打印;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

一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后必须加顿号,二级标题和四级标题之后不许加顿号,即带括号的标题不许加顿号。

论文内容及一级标题以下标题用小 4 号宋体打印。

(4)中文内容摘要( 200 —— 300 字):要求把论文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观点、论证的逻辑结构等作全面的介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中文内容摘要用小 4 号宋体打印。

“摘要”、“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打印。

(5)注释:在文章中凡引用他人原话或文献的原文,应有注释。

并在原话、原文的引号后的右上角用带小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出。

示例:①恩格斯《卡尔·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22页。

“注释”用小4号黑体字打印。

(6)参考文献:论文参考了书籍的,参考文献中应有书名、编著者、出版日期;参考了他人文章的,应有文章标题、作者、发表刊物、刊物期数;参考了文件的,也应有文件名、时间等。

“参考文献”用小四号黑体打印。

4、封面设计(格式附后):封面必须用白色纸胶装。

5、请考生于2012年2月10日前,将论文指导答辩费、报名费320元/篇汇给指定的老师;考生在当地考办报考毕业论文的回执以及论文初稿用挂号信寄给指定的老师。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论“革命传奇”小说9论“样板戏”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论“文革”叙述模式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论“朦胧诗”7论“后朦胧诗”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论新历史小说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论“寻根文学”思潮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鲁迅小说创作论2鲁迅散文创作论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郭沫若创作论5茅盾创作思想论6茅盾评论特色论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巴金小说创作论9老舍的平民观探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13钱钟书《围城》失探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论方方的小说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论杨绛的《洗澡》24论贾平凹的《废都》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论刘震云《手机》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论戴望舒的诗4论徐志摩的诗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论小叶诗人7论穆旦的诗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论顾城的诗歌11论多多的诗歌12论海子的诗歌13论郭小川的诗14论冯至《十四行集》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论刘白羽的散文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论素素的散文12论石娃的散文13论史铁生的随笔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15论巴金的《随想录》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曹禺《雷雨》周萍论2蘩漪悲剧探3论郭沫若的《屈原》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六古代文学篇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论骈文的艺术美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杜甫韩愈比较论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诗经》雅颂诗试论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论阮籍的《咏怀》诗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文笔之辩”之我见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李白与民歌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以文为诗”刍议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论苏辛词的不同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董西厢论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杜十娘形象浅析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1、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点。

精选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范例_毕业论文选题_

精选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范例_毕业论文选题_

精选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范例
1 、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
2 、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
3 、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
4 、论新写实小说之“新”
5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
6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7 、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
8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
9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
10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
11 、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
12 、日常生活与审美
13 、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
14 、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
15 、艺术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
16 、文学生产特征论
17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
18 、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19 、从文艺欣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
20 、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
21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
22 、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
23 、试论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
24 、“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
25 、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
26 、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
27 、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
28 、“韩风”何以西来?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中
国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
29 、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兼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之说的意义及其限度
30 、艺术积累与生活积累关系谈。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1.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2. 论辛弃疾豪放词的艺术追求3. 论辛派爱国词人4. 试析“诚斋体”诗歌的特点5. 试析姜夔词的艺术魅力6. 论黄庭坚的诗歌理论7. 论宋末爱国诗人8. 论苏轼的小品文9.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0. 李白诗歌月意象分析11. 王维诗歌色彩分析12. 杜甫“诗史”说的由来13. 薛道衡诗歌研究14. 论“燕许大手笔”称号的由来15. 李商隐“无题”诗为何无题?16. 《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形象分析17. 论李煜词中的比喻18. 《莺莺传》中张生形象分析19. 欧阳修边塞诗词研究20. 论陆游“沈园”诗21. 韩愈贬谪诗研究22. 论江西诗派的诗学观?23. 江西诗派在北宋的发展衍变史24. 李清照的词学理论25. 苏轼崖州词研究26.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喜剧题材27. 初探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8. 论《倩女离魂》的构思及其对《牡丹亭》的启迪29. 论《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30. 《水浒传》的忠义观及宋元社会道德规范31.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32. 论猪八戒形象的“三性合一”特色33.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史意义34. 浅析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35. 论《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36. 论《西厢记》对元杂剧剧本的继承与创新37.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38.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3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比较论4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41. 论《西游记》的成书过程4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4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解读45.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6.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文化意义4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8. 《长生殿》的爱情观4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5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51. 论贾宝玉形象的悲剧性52. 浅谈文学的时代性特征――以“西厢”题材为例53. 试论散曲诗体特征的异化54. 话本小说中“神偷”现象研究55. 论金胜叹腰斩《水浒传》的批评及鉴赏意义56. 浅说关羽之“义”57. 论诗人高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58. 试论“复古”口号下的明代诗歌理论的源流59. 王学左派对明代思想解放的意义60. 论孙悟空的形象61.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中的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法62. 《儒林外史》语言的讽刺特征63. 浅谈脂评对解读《红楼梦》的意义64. 试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65. 论述纳兰性德词的“自然本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中国古代⽂学类—— 1)李⽩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 4)论⾟弃疾的“以⽂为词” 5)论韩愈的“以⽂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的⽩⽯词。

7)关于⽩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性形象 9)韩愈散⽂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性形象 14)⽔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 17)论李商隐的⽆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瓶梅⼈物论 23)欧阳修散⽂的情韵美 24)“三⾔”“⼆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 25)王安⽯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早期的散⽂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说的独特贡献 8)⽼舍的⼩说与“京味” 9)论巴⾦的《寒夜》 10)论沈从⽂的〈边城〉 11)论“京派⼩说 12)论张恨⽔的社会⾔情⼩说(或啼笑因缘〈⾦粉世家〉 13)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14)论李健吾的剧作 15)论胡风的⽂艺思想 16)论路翎的《财主的⼉⼥们》 17)论徐讦的⼩说 18)论穆旦的诗 19)论陈⽩尘的剧作 20)中国当代部分⽂学 21)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22)论秦牧的散⽂ 23)论刘⼼武的⼩说创作 24)论张洁的⼩说 25)论谌容的⼩说 26)论王蒙的反思⼩说 27)论张贤亮的⼩说 28)论王安忆的⼩说 29)论“寻根⽂学” 30)论佘华的⼩说创作 31)论“新写实”⼩说 ‘ 32)论余秋⾬的“⽂化散⽂” 33)论陈祖芬的报告⽂学 34)论“第三代诗⼈” 35)论沙叶新的戏剧创作 36)论“京派”对⽼舍风格的继承 37)论陈忠实的《⽩⿅原》 38)论巴⾦的散⽂创作 39)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说 40)论90年代的“⼥性⼩说” ⽂论与写作类—— 1 试谈散⽂笔法 2 “意在笔先”与“主题先⾏” 3 论散⽂的诗意 4 古代⽂论与当代写作 5 论“对⽐” 6 论“渲染” 7 论“铺垫” 8 论“蓄势” 9 论“线索” 10 论写作⾓度 11 短篇⼩说⼈称论 12 中篇⼩说结构论 13 ⽂学因素与⾮⽂学因素 14 试论⼩说与散⽂的艺术分野 15 论⽂学鉴赏 16 论⽂学语⾔ 17 论⽂学作品⽂体的演变 18 论⽂学作品中的议论 19 论“含蓄” 20 议论⽂中的逻辑⼒量 21 论“⽩描” 22 写实与写意 23 论“梦境” 24 论“意识流” 25 论散⽂的审美特征 26 论⼩说的审美特征 27 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28 市场经济与当代写作 29 论作⽂教学中的想象能⼒的培养 30 论作⽂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31 试论情感教学在作⽂教学中的运⽤ 32 论作⽂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的训练 33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作⽂教学中的应⽤ 34 在作⽂教学中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 35 试论作⽂教学中审美感受能⼒的培养 36 体验式作⽂教学初探 37 论散⽂的语⾔美 38 论写作聚材的途径 39 写作⼈格论 40 论知识视野与创造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41 论⽣活功底与审美发现在写作中的地位 42 论写作者的语感素质及其培养 43 写作语⾔论 44 写作感知论 45 写作思维论 46 论写作积累的⼼理机制 47 论散⽂的“散与不散” 48 论散⽂的意境创造 49 论散⽂的诗意 50 论散⽂的思想与⽂采 51 论思维与写作 52 论抽象思想与写作 53 论灵感思维与写作 54 论构思的创新 55 论情感与写作 56 论形象思维与写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一)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

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

汉语修辞研究7。

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

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5。

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16。

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17.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18.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19.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20。

给病句一个理由2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2。

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23。

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24。

“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25.“同志”的尴尬26。

文学语言研究27。

汉语语气词研究2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29。

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3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32。

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3。

汉语动物名称研究34。

汉语植物名称研究3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36。

“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37。

说“秀”(英show)38.汉语象声词研究39。

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40。

汉语感叹词研究4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4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4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4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4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46.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47.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4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黑人观研究瓦·别洛夫中篇小说《凡人琐事》的农民世界和艺术手法研究张洁小说创作主题演变研究论须一瓜小说空间形式的表意功能新世纪王安忆小说边缘化书写研究风格标记理论指导下小说《白痴》翻译实践报告论张抗抗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川端康成小说中色彩的审美研究青春的蜕变—张悦然小说创作研究论王小波小说的轻逸书写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研究论沙汀小说中的小城书写废名小说中乡土抒写的转变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德文翻译中的隐喻翻译报告新世纪以来陕北本土作家小说创作研究意识形态视角下崔仁勋小说《灰色人》叙事研究浅析艾丽斯·芒罗短篇小说《荨麻》《机缘》及《荒野小站》中倒叙的意义北村小说创作转型研究论小说电影改编的一种路径论小说《一把雨伞给这天用》主人公的焦虑意识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高中语文小说专题教学实践研究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科幻小说《无边黑暗》的翻译实践报告民国时期短篇小说专刊《最小》研究赛音巴雅尔长篇小说《心灵的神马》研究王安忆小说理论研究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底层知识青年形象的变迁女性成长小说视域下《姑娘》中的姐妹情谊从仙传到仙侠—当代道教小说研究蒙古族当代长篇小说研究史论莫言长篇小说叙事艺术研究关于江国香織小说《神之船》的研究美国华文小说叙事伦理研究文本细读在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自我经验的书写—论文学刊物中的90后小说浅析昔今未作为第四种时间在格拉斯小说《母鼠》中的体现汉英小说语篇隐喻对比研究中韩小说中母亲形象比较研究新时期回族小说的信仰叙事研究文化变迁视域下的畲族小说歌研究李乔中后期小说的民族性研究胡塞尼小说中的两种文化记忆乌纳穆诺小说《迷雾》中虚构与现实的混淆论格非小说的乌托邦书写在隐喻的道德框架下叙述一切——方方小说创作论崔一男小说中的身份疏离与认同研究青山七惠小说中的日本无缘社会研究田中禾小说乡村书写研究韩国小说《Good Man》翻译实践报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小说选文衍变研究论王小波小说的轻逸书写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研究论沙汀小说中的小城书写废名小说中乡土抒写的转变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德文翻译中的隐喻翻译报告新世纪以来陕北本土作家小说创作研究意识形态视角下崔仁勋小说《灰色人》叙事研究浅析艾丽斯·芒罗短篇小说《荨麻》《机缘》及《荒野小站》中倒叙的意义北村小说创作转型研究论小说电影改编的一种路径大众文学背景下阿库宁侦探小说《FM》研究《一位贵妇的画像》小说和电影的空间建构比较研究阎连科小说中的精神困境研究目的论指导下的小说《沙与灰》翻译实践报告约翰·厄普代克小说创作中的救赎叙事研究小说《远洋海盗》(节选)汉译实践报告初中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研究汪曾祺晚期小说研究韩国网民对中国网络小说书评的批评话语分析石黑一雄长篇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语境研究威尔斯科幻小说的空间建构研究1921-1931年《小说月报》的家庭问题书写研究卡夫卡小说中的身体叙事研究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研究中国互动小说出版研究明清小说女性形象情,理,欲描写的矛盾体现唐人小说本朝人物书写研究操控理论视阈下的小说英译特点和策略研究抒情的主体:红柯小说艺术论斯蒂芬·金小说空间叙事研究论刘庆邦小说的煤矿空间书写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女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东野圭吾小说艺术特色探析亚历克西斯·赖特小说《卡彭塔利亚湾》中土著身份混杂性的后殖民研究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比较研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家谱》的创伤叙事研究参与影视生产后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转变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中的城市叙事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哲理小说对比大众文学背景下阿库宁侦探小说《FM》研究《一位贵妇的画像》小说和电影的空间建构比较研究阎连科小说中的精神困境研究约翰·厄普代克小说创作中的救赎叙事研究初中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研究汪曾祺晚期小说研究韩国网民对中国网络小说书评的批评话语分析石黑一雄长篇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毛姆短篇小说中的东方形象研究《白鹿原》的跨文本研究小说《喜福会》中的不礼貌研究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论《等待》的叙事心理学解读论毕飞宇小说中的创伤女性形象叙事聚焦和话语表达方式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论张翎小说的生命意识书写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疯女人的形象研究论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的死亡书写论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情绪风景简·里斯小说中的地方与身份斯蒂芬·金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莫迪亚诺小说的创伤书写研究论毕飞宇小说对生存困境的书写歌剧《檀香刑》人物塑造之我见原创小舞剧《小团圆》中九莉的人物形象塑造探析论鲁敏的小说创作上音版《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高自萍的人物塑造与唱段分析论石黑一雄早期小说中的Waste(蹉跎)境遇书写虚拟时空的浪漫传承《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语译定量及定性研究威廉·巴勒斯小说的叛逆书写新世纪大陆金庸小说电视剧改编研究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阿语小说《代号K的窘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当代长篇小说土改书写的嬗变当代现实悬疑小说的叙事研究顺应论在小说《如果无人谈论非凡之事》汉译过程中的运用从小说到电视剧:周梅森反腐小说改编研究论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叙事视角在高中小说文本解读中的应用研究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下的《远大前程》人物行为研究空间视域下《夜林》的边缘人物身份研究从特雷弗小说《遗愿》译文看小说翻译中的聚焦问题茨威格小说的原型解读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人物研究论乔纳森·弗兰岑《纠正》中男性人物的身份焦虑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小说对话翻译研究—《沉默的孩子》(节选)翻译实践报告短篇小说《无人因爱赴死》翻译报告《狼厅》与《提堂》的狂欢化书写研究翁达杰《安尼尔的鬼魂》中的身份探寻《米格尔街》的互文性研究阿乙小说创作的孤独意识研究移民身份与石黑一雄的小说创作论须一瓜小说空间形式的表意功能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策略与女性主体性建构纳丁·戈迪默后期小说中的生存困境研究培养人性: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教育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创伤伦理研究虚拟时空的浪漫传承《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语译定量及定性研究威廉·巴勒斯小说的叛逆书写新世纪大陆金庸小说电视剧改编研究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阿语小说《代号K的窘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当代长篇小说土改书写的嬗变当代现实悬疑小说的叙事研究顺应论在小说《如果无人谈论非凡之事》汉译过程中的运用从小说到电视剧:周梅森反腐小说改编研究论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凡选用中学语文教学论方向题目者,请将教师资格证复印件与论文同时寄交。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 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42、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43、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44、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45、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46、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47、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48、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49、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50、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51、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52、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53、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54、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55、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56、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57、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8、语言文字生活中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59、汉字部件的笔画的定量定形问题 60、现代汉语与书法艺术 61、广告语言艺术 62、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63、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64、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65、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66、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67、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68、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69、句子成分常规位置的变化及其条件 70、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71、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72、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73、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74、利用汉语拼音使儿童提前进入阅读写作的研究 75、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 76、现代生活中的双语言双方言问题 77、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自动融合替换研究 7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79、汉字改革问题 80、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 81、汉语拼音符号中名称读音的调查分析 82、语素的再分类 83、比喻的典型性问题 84、日常生活中问话与答话的规律 85、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现象 86、××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87、××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88、××话的特殊词汇(如“双峰话的特殊词汇”) 89、××话的量词研究(如“韶山话的量词研究”)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90、××话的代词研究(如“益阳话的代词研究”) 91、××话的疑问句研究(如“长沙话的疑问句研究”) 92、××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如“如阳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93、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94、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95、两个点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如“叹号与问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 96、从××话看湖湘文化(如“从娄底话看湖湘文化”) 97、倒过来说的效果(如“一个草包”与“草包一个”,效果有何不同) 二、古代汉语 1、××方言中的古音遗留 2、××方言中的古语词 3、××方言词汇本字考 4、××方言与××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5、××方言与普通话×类语音比较研究 6、××方言中古×种语音的发展演变 7、××方言虚词的来源 8、××方言词汇研究 9、××方言×种句型的历史来源 10、中古××音在××方言中的演变 11、《说文解字》方言研究 12、《广韵》所引方言词汇 13、汉代的六书理论 14、《说文解字》的构形理论 15、《说文解字》与书同文 16、历代文字工具书研究 17、论转注与假借 18、部首论 19、《玉篇》部首研究 20、俗汉字研究 21、《说文》古文与汉字简化 22、形声字的多形多声与省声 23、六书与正字法 24、汉字的构造与识字教学 25、学习《说文解字》的心得 26、××书词汇结构研究 27、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演变的内因 28、上古汉语双音词研究 29、连绵词研究 30、古汉语实词虚化现象 31、古代传注著作中的词语训释 32、中古汉语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 33、敦煌变文俗语词研究 34、古汉语同源词研究 35、假借义与引申义 36、中学古文教材中词语训释商榷 37、成语探源 38、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39、《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 40、《西游记》语辞考 41、《三国演义》语辞考 42、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 43、××书的副词研究 44、××书的介词研究 45、××书的连词研究 46、××书的助词研究 47、《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法研究 48、词类话用研究 49、××书的××句式研究 50、杨树达《词诠》研究 51、古汉语语法与古文献释读 52、古诗词语句的特殊语序 53、倒装与省略研究 54、论古代汉语的系动词 55、论古代汉语的数量词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56、语气词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57、《尚书》中的代词研究 58、《尚书》的“厥”、“其”研究 59、《尚书》的叹词综议 60、论《尚书》的省略 61、《水浒传》“得”字研究 62、《水浒传》被动句研究 63、《百喻经》中的被动句 64、古汉语中的几种述宾关系 65、《诗经》特殊语序研究 66、《诗经》的音节句读与语法句读 67、论“所以” 68、古今小说语法新探 69、诸家《广韵》反切系统与三十六字母之比较 70、读《古代汉语》(教材)献疑 71、中学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72、××书(如《尚书·周记》)的修辞艺术 三、文艺理论 1、关于“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 2、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美学观 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 6、列宁的文艺思想研究 7、论“劳动创造了美” 8、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9、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10、论文学的社会效果 11、艺术典型研究 12、文学的意境与意象研究 13、文学风格、流派研究 14、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5、文学的语言特征研究 16、论文学的审美性 17、论文学的主体性 18、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 19、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20、关于文艺的商品性和社会效益 21、市场经济与文艺的发展 22、科技与文艺关系研究 23、关于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的研究 24、反映论与文艺 25、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突破(可选一个或几个侧面进行研究) 26、关于新时期文艺论争的若干思考 27、论艺术真实 28、《乐记》文艺思想初探 29、刘勰的文艺思想研究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30、钟嵘的诗歌美学观念研究 31、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32、论金圣叹的文学思想 33、论叶燮《原诗》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34、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 35、柏拉图的文艺观与他的政治观的关系 36、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欧洲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37、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 38、莱辛“诗”、“画”比较理论的意义 39、论黑格尔的自然美理论 40、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与其哲学观的关系 4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研究 42、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 43、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特征 44、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特点(可分别选一种审美形态进行论述) 45、论山水园林的美 46、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47、审美心理研究 48、书法美学研究 49、音乐、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 50、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探讨 51、湖南地方民歌研究 52、湖南民间小戏研究 53、试论新民间故事 54、文学的消费和文学的传播研究 四、中国当代文学 1、试论新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2、从当前小说创作看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合流趋势 3、论通俗文学的崛起及其发展势态 4、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 5、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性 6、论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 7、市场经济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 8、关于世纪之交文学的思考 9、试论政治对“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10、论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 11、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之比较 12、论闻捷《天山牧歌》的抒情特色 13、论建国头27年大陆诗歌创作的局限 14、艾青诗歌论 15、论“归来诗歌”的创作特征 16、“朦胧诗”兴衰探源 17、论朦胧诗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8、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9、论顾城诗歌的创作特色 20、舒婷、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论 21、舒婷、北岛诗歌创作比较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