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据设备光纤传输测试报告

数据设备光纤传输测试报告

数据设备光纤传输测试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对数据设备光纤传输测试的报告,旨在总结测试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测试目的测试的目的是验证数据设备在光纤传输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包括:- 测试设备的传输速率和时延- 确保数据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不丢失或损坏- 验证设备在不同光纤距离下的可靠性3. 测试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测试目的,我们采用以下测试方法:- 构建光纤传输实验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和长度- 使用专业的光纤测试设备对数据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传输速率、时延和丢包率等指标- 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 测试结果我们进行了多次光纤传输测试,并记录了每次的测试结果。

以下是部分测试结果的总结:- 传输速率:平均传输速率为XXX Mbps- 时延:平均时延为XXX ms- 丢包率:平均丢包率为XXX%5. 结论基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数据设备在光纤传输环境下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的时延- 数据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丢包或损坏现象- 设备在不同光纤距离下表现出稳定的性能和可靠性6. 建议鉴于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监测和测试数据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其持续达到预期水平- 定期对光纤传输环境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免影响数据传输质量7. 后续计划基于测试结果和建议,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后续工作:- 深入研究和评估数据设备在更复杂光纤网络环境中的性能- 探索其他测试方法和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数据设备的光纤传输性能8. 结束语本测试报告对数据设备光纤传输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数据设备的传输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音频信号光纤传输1、学习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选配原则。

2、熟悉光纤传输系统中电光/光电转换器件的基本性能。

3、训练如何在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获得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实验仪器TKGT-1型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仪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光纤,又名光导纤维,是20世纪70年代为光通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损耗低、频带宽、耐高温、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光学特性好等优点。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率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根传输衰减损耗小于20dB/km的石英光纤。

目前,普通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在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窗口损耗小于0.2dB/km,在1310纳米窗口小于0.3 dB/km。

目前商用光纤制作工艺多为渐变折射率芯层光纤。

从传输模式来说,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从结构上来说,分为普通光纤和特殊光纤,普通光纤包括单模和多模光纤,特殊光纤包括保偏光纤、单偏振光纤和塑料光纤等。

普通光纤的外径为125微米,单模光纤芯径为5-10微米,多模光纤芯径为50、62.5、80、100微米,加护套总直径约为1毫米。

目前通信干线用光纤一般为单模光纤,光纤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

一般光纤的结构是由导光的纤芯和周围包覆的涂层组成。

光纤的工作基础是光的全反射。

由于纤芯的折射率大于涂层的折射率,当光从纤芯射向涂层,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射入的光在界面上产生全反射,成“之”字形前进,传播到圆柱形光纤的另一端而发射出去,这就是光纤的传光原理。

附:光的全反射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即?11 n1sin?1?n2sin?2 若n1n2,横线上为2,下为1介质,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c时,就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由于在临界状态下,22,代入上式,则?c?arcsin??n2n1 ,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OTDR实验报告

OTDR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实验日期:指导老师:林远芳学生姓名:同组学生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五、数据记录和处理六、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瑞利散射及菲涅尔反射的概念及特点;2. 熟练掌握裸纤端面切割、清洁、连接对准方法及熔接技术;3. 熟悉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以下简称 otdr)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能利用 otdr 测试、判断和分析光纤链路中的事件点位置及其产生原因,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otdr 测试基本理论散射:光遇到微小粒子或不均匀结构时发生的一种光学现象,此时光传输不再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瑞利散射:当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纤的基本结构不完美(光纤本身的缺陷、制作工艺和材料组分存在着分子级大小的结构上的不均匀性),一部分光纤会改变其原有传播方向而向四周散射(图 1-3-1),引起光能量损失,其强度与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迅速下降。

后向或背向散射:瑞利散射的方向是分布于整个立体角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纤和原来的传播方向相反,返回到光纤的注入端,形成连续的后向散射回波。

光纤中某一点的后向回波可以反映出光纤中光功率的分布情况,椐此可以测试出光纤的损耗。

菲涅尔反射:当光纤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产生的一种反射,其强度与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平方成正比。

如图1-3-2 所示,一束能量为p0 的光,由媒质 1(折射率为nl)进入媒质 2(折射率为 n2)产生的反射信号为p1,则n1n2p1nn21 2 衰减:指信号沿链路传输过程中损失的量度,以 db 表示。

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光纤内径中的瑞利散射是引起光纤衰减的主要原因。

通常,对于均匀光纤来说,可用单位长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来反映光纤的衰减性能的好坏。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光纤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信息的高速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探究其传输性能及优势,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进行评估。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其传输性能,并对比传统的电信号传输系统,评估光纤传输系统的优势。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系统是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利用光纤的高速传输特性,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光纤传输系统主要由光源、调制器、光纤、接收器和解调器等组成。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光纤传输系统:将光源、调制器、光纤、接收器和解调器依次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2. 测试传输性能:通过发送端发送一系列测试信号,利用接收端接收并解调信号,测量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误码率等指标。

3. 对比实验:同时进行一组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的测试,比较两者的传输性能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数据。

与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相比,光纤传输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速传输: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远高于传统电信号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 长距离传输: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较长,信号衰减较小,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3. 低误码率: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信号稳定可靠,误码率较低,适用于高质量通信。

4.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传输系统对电磁干扰和噪声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更高。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纤传输系统在传输性能方面的优势。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高速传输、长距离传输、低误码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通信领域。

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光纤传输系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深入了解了其原理和传输性能。

光纤传输系统作为一种高速、稳定的通信技术,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传输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探究光纤信号传输的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三点:1.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研究光纤传输的性能指标,如传输距离、带宽等。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光纤、光纤收发器、光源、光功率计、信号发生器等。

2.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原理,将信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在光纤中传输的技术。

光纤由芯和包层组成,芯是光信号传输的主要通道,包层则用于保护和引导光信号。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现象,当光线从光纤的一端入射时,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内反射,从而沿着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传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纤的损耗、色散、衰减等。

三、实验步骤1.搭建光纤传输系统:首先,将光纤收发器分别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上,然后将光纤的一端连接到光纤收发器的发射端,另一端连接到接收端。

接下来,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光源上,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不同的信号。

2.调试光纤传输系统: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功率计的读数变化,确定最佳传输距离。

同时,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参数,观察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是否出现失真、噪声等现象。

3.测量光纤传输性能: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光功率损耗,通过改变传输距离和光纤的类型,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光功率损耗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光纤传输的带宽,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调试光纤传输系统时,我们发现光功率计的读数随着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距离过远时,光功率计无法读取到信号,说明光纤传输存在传输距离限制。

光纤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光纤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掌握光纤的基本特性。

2. 研究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损耗、色散和带宽等。

3. 掌握光纤连接与测试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光信号传输的介质。

它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护套组成。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取决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布。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纤测试仪2. 光纤连接器3. 光纤跳线4. 光源5. 光功率计6. 光纤测试软件四、实验步骤1. 光纤连接与测试(1)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光纤跳线两端。

(2)将光纤跳线的一端连接到光源,另一端连接到光纤测试仪。

(3)使用光纤测试仪测试光纤的损耗、色散和带宽等参数。

2. 光纤损耗测试(1)调整光源输出功率,记录光纤测试仪显示的光功率。

(2)将光纤跳线插入测试仪,再次记录光功率。

(3)计算光纤损耗:损耗 = (P1 - P2) / P1,其中P1为光源输出功率,P2为光纤输出功率。

3. 光纤色散测试(1)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如850nm和1310nm,进行测试。

(2)记录光纤测试仪显示的光功率。

(3)计算光纤色散:色散= (ΔP1 - ΔP2) / Δλ,其中ΔP1和ΔP2分别为不同波长下的光纤损耗,Δλ为波长差。

4. 光纤带宽测试(1)使用不同频率的信号源,如10GHz和20GHz,进行测试。

(2)记录光纤测试仪显示的光功率。

(3)计算光纤带宽:带宽 = (P2 - P1) / P1,其中P1为低频信号下的光纤损耗,P2为高频信号下的光纤损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损耗测试结果显示,实验所用光纤的损耗在1.5dB/km左右。

2. 光纤色散测试结果显示,实验所用光纤的色散在0.1ps/nm·km左右。

3. 光纤带宽测试结果显示,实验所用光纤的带宽在20GHz左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掌握了光纤的基本特性。

2. 光纤的损耗、色散和带宽等参数对光纤传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光纤专题实验报告

光纤专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损耗、带宽和模式色散等。

3. 熟悉光纤连接和测试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细长纤维,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

光纤具有低损耗、宽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传输介质。

本实验采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实验,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光发送器、光纤、光接收器和测试设备。

实验原理如下:1. 光发送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

2. 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光接收器。

3. 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发送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3. 光纤:单模光纤,长度为100米。

4. 光纤连接器:将光纤与光发送器和光接收器连接。

5. 光功率计:测量光信号的功率。

6. 光时域反射计(OTDR):测量光纤的损耗和长度。

7. 双踪示波器:观察光信号的波形。

四、实验步骤1. 将光发送器、光纤、光接收器和测试设备连接成实验系统。

2. 设置光发送器的输出功率和频率。

3. 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信号的功率。

4. 使用OTDR测量光纤的损耗和长度。

5. 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光信号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信号功率测量结果:实验中,光发送器的输出功率为-5dBm,经过100米光纤传输后,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功率为-20dBm,损耗为15dB。

2. 光纤损耗测量结果:通过OTDR测量,光纤的损耗为0.15dB/km,符合实验要求。

3. 光信号波形观察结果: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光信号的波形基本稳定,无明显失真。

六、实验结论1. 光纤具有低损耗、宽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传输介质。

2. 实验结果表明,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3. 通过实验,掌握了光纤的连接和测试方法,提高了对光纤传输系统的认识。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并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主要器材有:激光器、偏振器、光纤发射机、光纤接收机、光功率计、光纤、电缆等。

主要材料有:测试记录表格、实验手册等。

3. 实验原理
光纤传输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中介的通信方式。

光纤是一种用玻璃、塑料、石英等物质制成的细长、柔韧可弯曲的导光体,通过对光的全内反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光纤传输中,激光作为载荷被发射机转换成光信号,经过光纤的传播和干扰、衰减和扩散、噪声和失真等影响后,到达接收机进行解码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 实验步骤
(1)接通设备并拟定实验计划:先接通激光器、光纤发射机和光纤接收机等设备,确定实验计划和实验要求。

(2)调整偏振器和测试光功率:首先需要调整偏振器并测量测试光功率,确保光信号的输出和传输。

(3)连接光纤并测试网络质量:将光纤连接到发射机或接收机并测试网络质量,计算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误码率等参数。

(4)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5.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2)实验时需认真检查设备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和稳定,以免出现信号的传输失败和误差。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和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需及时关闭设备并整理实验器材、材料、记录表格等,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华侨大学工学院 实验报告
学 院: _____________ 工学院
专业班级: __________ 13光电
姓 名: ______________ 林洋 _____
学 号: 1395121026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1光纤传输损耗测试
指导教师:__________ 王达成____
2016年05月日
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
2)了解截断法、插入法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
二、实验仪器
20MHz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光功率计
电话机
光纤跳线一组
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 光隔离
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
三、实验原理
光纤在波长处的衰减系数为(),其含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
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
ITU-T G.650、G.651规定截断法为基准测量方法,背向散射法
(OTDR 法)和插入法为替代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 损耗。

(1)截断法:(破坏性测量方法)
截断法是一个直接利用衰减系数定义的测量方法。

在不改变注入条件
下,分别测出长光纤的输出功率 P 2()和剪断后约2m 长度短光纤的输出
图1.1截断法定波长衰减测试系统装置
(2)插入法
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 纤进行参考测量,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受系统之间(参 考条件)由于插入被
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

显然,功率 P 、P 2的测量
没有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 法差一些。

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

但由于 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 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

图1.2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 测试原理框图。

10.
T lg 器(dB/km) (公式1.1
)
功率R (),按定义计算出()。

该方法测试精度最高。

参考条件
(a)
(b)
图1.2典型的插入损耗法测试装置
图1.2 (a)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R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2,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可由下式给出
A 10lg[R()/F2()] C r C i C2(dB)(公式1.2)
式中C r、C i、C2分别是在参考条件、实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

图1.2(b)情况下,首先将参考系统连在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R,然后如图(a)—样,测出功率P2,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可由下式给出
A 10lg[ R()/P2()](dB)(公式1.3)
情形(a)中,由于连接器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测试精度;情形(b)
中,采用了光学系统进行精密耦合,代替了连接器的耦合,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结
果,当只需要知道光纤的实际衰减时,它比较合适。

当被测光纤段带有连接器而且需要和其它元件串在一起时,情形( a)的测试结
果更有意义。

试验平台中我们采用了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试验框图如 1.3所示:
TP102 (a)
(b)
图1.3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3)光时域反射计(OTDR )测试
背向散射法是通过光纤中后向散射光信号来提取光纤衰减及其他信息的,诸如光纤光缆的光学连续性、物理缺陷、接头损耗和光纤长度等。

它是一种间接地测量均匀样品衰减的方法。

下面分析背向散射法的测量原理。

将光功率为P o,脉冲宽度为T o的窄带光脉冲注入光纤,由于衰减,在传输距离Z之后,光功率P(Z)为
P(Z) F010 ( Z/10)(公式1.4)
式中,是衰减系数。

由于瑞利散射的作用,在Z处的光功率总有一部
分背向散射回光纤输入端。

Z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P bs(Z) P(Z) (Z)10 ( Z/10)P(0) (Z)10 2( Z/10)(公式1.5)
式中,(Z )是在Z 处光纤的瑞利背向散射系数,定义 Z 为
(Z) (V g T o /2) R S 式中,R 是瑞利散射系数;V g 是光在光纤中的群速度;S 代表背向散射
功率与瑞利散射总功率之比,它与光纤结构参数(芯径、相对折射率差) 有关。

设Z 0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P bs (O) P o (0) 由公式(1.7)和式(1.5),可得0~Z 之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5[lg^M
Z P bs (Z) 如果光纤轴向不均匀, 不是常数,则公式(1.8)表示的衰减系数
包含了一项与结构参数有关的待定项,这样,直接从背向散射曲线上求 得的并不能代表实际的衰减系数,这也就是该方法的缺点所在。

假定光纤的结构参数沿轴向均匀时,
(0) (Z ),则0~ Z 间的平均 衰
减系数为 (公式1.9)
这时就可以从背向散射曲线求得实际的平均衰减系数了。

图1.4是一个典型的背向散射法测试系统框图。

这里不再介绍各部分的作 用和要求。

利用背向散射原理制成的仪表称为光时域反射计,简称
OTDR 。

图1.5示出了在对数坐标上的一条典型 OTDR 曲线,曲线上 A-B 间的衰减是
1
A A
B ( ) -(V A V B ) (公式 1.10)
2 式中,V A 、V B 是以对数刻度的背向散射功率电平,平均衰减系数为
式中,L 是待测光纤的长度。

若光纤轴向不均匀时,取从两端测量的平 均值作为平均衰减系数,从而消除了公式(1.8)中的待定项。

背向散射 信工程的施工维护中
(公式1.6)
(公式1.7)
(公式1.8)
Z P bs (Z) A A B ( ) V A 乂
L 2L
(公式1.11)
示波器
数据获
取系统
图1.5 典型OTDR曲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系数,如果配置了光时域反射仪OTDR,则可采用背向散射法。

1)如图1.3(a)所示,选择光发模块A,通过开关KP102选择数字光源驱动电路,KP101选择“数字”。

实验平台加电并复位系统后(复位用来使系统从最初状态开始运行,复位键按下后,液晶屏上将出现提示:
“欢迎你”,“请选择”等字样,之后便可输入操作者的选择),从键盘输入方波,此时用光功率计测试S点(即光发送机的FC连接头)的输出功率P i,此值定为光纤的入射功率。

2)按图1.3(b)连接好待测光纤,将S点输出的光信号输入扰模器,经过待测光纤后,测出光功率P2,光纤的总损耗A=P2-P i (dBm),然后就可粗略的估算出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3)调节RP103,改变光发送模块A数字信号的发送功率,重复步骤1)和2)4次,计算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注:此实验的开设必须具备扰模器和2公里以上的光纤(需另外配置)
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始数据
指导老师签名: 时
间: 六、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七、实验结论及分析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