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级学科解读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前检查。

2.在输注前于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
三、成分血的用血指征及输注注意事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悬浮红细胞
适应证: 手术科室
Hb<70g/L Hb在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严重创伤合并感染,Hct可达0.35
非手术科室
Hb<60g/L或Hct<0.20 若有严重感染,Hct可达0.35 溶贫Hb<40g/L或Hct<0.12
悬浮红细胞
注意事项:1.须严格按照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前备血和输血
在临床治疗中,替代疗法有很多,但是至今科学家们也没能研究出一种 合适的替代品来代替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在美国最早开始研制人工红 细胞、血浆等,世界各地也不乏研究者,但是都因为克服不了的副作用、 弊端、寿命等问题而不能推广到临床。在贫血与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血 液制品和成份尚无安全的替代品。在手术室,“麻醉术”、“无菌术” 和“输血技术”是其三大支持支柱,无血而停手术的情况在我们临床工 作中时有发生。血液成份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血荒”每年都要来几 波。这在全国都不罕见。我们医院用血量较大,发血时会时常性做控血、 限发、限型、限成份发放的工作。值班人员为了多要一袋血也常常会与 血站讨价还价。故合理、有效地、科学地用血,同时保护血液资源、节 约用血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及审核制度解读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
韩海心
内容摘要
一、序言 二、依法执业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三、血液对于人体的主要作用 四、成分血的用血指征及输注注意事项 五、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六、职能部门的督导监管
序言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正式运用于临床治疗已有 上百年的历史了。我国的输血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到上世 纪九十年代开始,输血技术与输血新理念才有了飞速的发展。我 们输血界的名家宫济武教授常说:“输血有风险”用血须谨慎, 但是我们又说“无血更危险”,没血会要命的。自从发现血型及 将交叉配血技术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以来,输血治疗挽回了无数人 的生命,在大出血或严重贫血而生命濒临垂危之际,如果无血液 来支持,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又能如何呢?这 个时候可以说输血就是救命的“回天之术”。

实用医学检验学

实用医学检验学

实用医学检验学摘要:一、引言1.实用医学检验学的概念2.医学检验学的重要性二、实用医学检验学的主要内容1.临床生物化学2.临床微生物学3.临床免疫学4.血液学与输血学5.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三、实用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1.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2.临床检验报告的解读3.疾病诊断与监测4.药物监测与个体化治疗5.健康检查与评估四、实用医学检验学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与智能化检验设备2.分子诊断技术3.细胞与组织检验技术4.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5.检验医学教育与培训五、结论1.实用医学检验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3.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医学检验学是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和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检验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与输血学、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二、实用医学检验学的主要内容1.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代谢产物和生化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为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监测提供依据。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2.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防控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血清抗体、细胞免疫功能、过敏原检测等。

4.血液学与输血学:血液学与输血学主要研究血液成分、造血功能和血液病诊断与治疗。

输血学则关注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应用和血液资源管理。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相容性检测等。

5.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涉及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水平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学科(专业)设置

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学科(专业)设置
显微外科学
109
精神病学
73
神经外科学
110
重症医学
74
颅脑外科学
111
急诊医学
75
胸外科学
112
核医学
76
心血管外科学
113
全科医学
77
泌尿外科学
4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78
骨外科学
115
肿瘤免疫学
79
烧伤外科学
116
肿瘤病因学
80
整形外科学
117
肿瘤病理学
81
器官移植外科学
118
肿瘤诊断学
82
实验外科学
系统病理学
55
麻醉生理学
28
环境病理学
56
麻醉药理学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所属
一级
学科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所属
一级
学科
57
麻醉应用解剖学
临床
医学
94
眼科学
临床
医学
58
麻醉学其他学科
95
耳鼻咽喉科学
59
心血管病学
96
口腔解剖生理学
60
呼吸病学
97
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
61
结核病学
98
口腔材料学
62
消化病学
99
口腔影象诊断学
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
科研课题学科(专业)设置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所属
一级
学科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所属
一级
学科
1
医学史
基础
医学
29
分子病理学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及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及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一、分工及职责:(一)临床科室:L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医学检验面试题目(3篇)

医学检验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与技能部分1. 题目:请简述医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解答: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生物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辅助临床诊断、治疗、疾病预防、健康评估等医学活动。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2. 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并简要说明其检测原理。

解答:(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

检测原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通过光电比色法、电阻抗法等技术进行检测。

(2)肝功能:检测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的功能。

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3)肾功能:检测肾脏在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电解质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3. 题目:请简述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解答:检验前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包括:(1)合理采集标本:按照规范要求采集标本,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标本储存和运输:妥善保存和运输标本,避免标本污染、变质等。

(3)检验前准备: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如设备校准、试剂准备、人员培训等。

4. 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检验结果误差及其原因。

解答:(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设备、试剂、操作等系统性因素导致的误差。

原因:仪器设备故障、试剂质量问题、操作不规范等。

(2)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环境等随机因素导致的误差。

原因:实验条件不稳定、环境变化等。

(3)个体差异:由于个体生理、病理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原因:个体差异、疾病状态等。

5. 题目:请简述检验结果解释的原则。

解答:检验结果解释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合临床:将检验结果与临床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相结合,全面分析。

临床输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初探

临床输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初探
2 0 ( ): 6 7 . 0 9 1 7 — 8
教育 , 造个性化 学习环境 , 营 树立“ 以学生为本 ” 想 思
临床输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初探
禹 莉 , 玉云 , 李 郝艳梅 , 张 强 , 英杰, 张 陈 乐
( 蚌埠 医学 院 临床检验诊 断学教研 室 , 安徽 蚌埠
23 3) 3 0 0
要取决 于个性发 展程度 。 因此 , 必须 注重实 施个性 化
[ ] 侯振江 , 4 李红岩 , 李吉勇. 以就业 为导 向, 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 程 体 系 [] 检 验 医学 教 育 ,0 6 1 ( )47 J. 20 ,3 2 ;-.
[3 张 继瑜 , 前 , 磊 . 5 王 郑 医学 检 验本 科 教 育 的现 状 分 析和 改 革 实践
输血作 为 临床 诊治疾 病 、 救人性命 的重要 措施
和手段 之一 , 不但挽 救 了无 数人 的生命 , 为其他治 也 疗 方法提供 了支持保证 。随着 各种高 新技术不 断 向 输 血领 域渗透 , 输血 在近 半个 世 纪 以来 发生 了深 刻
临床输血 在我 国是一个 刚刚处于起 步阶段 的新 兴专 业 , 血方 向专业 课 目前在 全 国 2 1 0 0年 6月 第 1 7卷 第 2期
围, 为大 学生科 技活动 的开 展提 供 良好 的制度保 障 。
3 5 营 造 崇 尚创 新 的 校 园 文 化 环 境 , 富 科 研 活 动 . 丰
观 念 , 据 人才 成 长规律 , 根 注重 发现 学 生个性 , 挥 发
口] 医学 信 息 ,0 88 :2 116 . . 2 0 ( )1 6— 25
[ ] 潘娌妮 , 6 吴蕾蕾. 依托专业 浅 谈大学 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ppt课件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ppt课件
2申请输血的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 要输血及选择何种血液成分最适合患者。
3.评估的原则是:在替代方法不能治疗或缓解 患者病情,并且不输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 响愈后的,方可采取输血治疗。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㈡、在输血治疗前,临床医
师应当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 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 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 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 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签字的, 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用 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 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后, 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3.临床用血申请单填写要求项目 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无误, 用血前检查结果(尤其是血型结 果)、输血史、妊娠史等项目必 须填写。
急救用血。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㈣、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
时间的急诊抢救用血,用血 量在800ml以内的,由当班 主治医师审签;用血量超过 800ml以上的,由上级医师 审签。
输血申请单,从而给患者带来 的输血安全隐患。
输血医学涵盖了输血与供血的理论知识、试验技能、应用范畴和 伦理学知识等,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和复杂。而输血又是一项涉 及多个环节且充满风险的治疗手段。首先,它存在窗口期,有传 播疾病的危险;它又植入了异体的抗原及多种成份,会引发各种 输血不良反应;操作上的失误还会使人致命……因此,我们又说 “输血无小事”。
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来管理各级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正在 修订和制定中。去年7月25日,国家标准委下文在《学科分类与 代码》修改单中把“320临床医学”下加设二级学科“32032输血 医学”在“32032输血医学”下设立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献 血服务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医学 其他学科,提高了输血医学的地位,说明了输血科的重要性和国 家的重视。这是一个强力的助推剂,必将成为中国输血医学事业 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新疆医科大学输血医学高等教育思考

新疆医科大学输血医学高等教育思考

新疆医科大学输血医学高等教育思考
宋小川;刘斌;居敏;胡安华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4(044)007
【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开始于ABO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发现,从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输血医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现在输血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科学-输血学。

输血学不仅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且和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如生物化学、低温生物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

【总页数】3页(P173-175)
【作者】宋小川;刘斌;居敏;胡安华
【作者单位】830054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830054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830054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830054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输血医学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 [J], 陈倩
2.我国输血医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J], 张军;管政;禹莉;梅传忠;李玉云
3.输血医学发展与应用的哲学思考 [J], 范明生;林裕芳
4.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临床医学院输血医学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J], 杜平;江晓明;
李楠
5.输血医学文书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J], 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景汉: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刘景汉教授资料高仅供瞻参考,远不当之瞩处,,请联系很改正早。 就认识到现有的学科分类架构是限制输血
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因此于2003年在国内最早提出建设输血医学二级学科的设想和倡议。以 拓展输血医学的发展空间。刘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科室团队、行业团队),在不同场合,反复多次倡 议设立输血医学二级学科,并向国家主管部门递交建议案。刘景汉教授带领广大输血同仁,先后成立了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并担任会长。
输血研究所 张涛
《基础输血学》魏亚明著资料仅,供参刘考,不当景之处,请汉联系改正编。 ,兰炯采编,吕毅 编.2011年1月1日出版。
具体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HL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血传播性疾病:
另一本书:《基础输血学资料仅》供参考,杨不当之处成,请联系民改正。 、李家增、李阳编.2001 年10月出版,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相对陈旧)
2011.3 出版
全血、成分血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包括:全血、红细胞、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浆、冷 沉淀等的临床应用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输血适应证与禁忌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是由席惠君,叶萍编写,2010年9月出版。(缺输
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护理;输血不良反应与防治;输血相关细胞治疗;输 血相关基因工程产品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卫版《临床输血学》,田兆嵩主编,2002年出版,也缺 少一部分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பைடு நூலகம்请联系改正。
输血医学二级学科解读 ——基础输血学
一纸通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16年第11号 关于批准发布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的 公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 标准第2号修改单,自2016年7月30日起实施,现予以发布(见附件)。
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护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输血不良反应与防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输血相关细胞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浆置换与单采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输血相关基因工程产品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203225 临床输血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包括全血、成分血、血液制品应用;临床输血适应证与禁忌证;输血 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护理;输血不良反应与防治;输血相关细胞 治疗;输血相关基因工程产品应用;血浆置换与单采治疗;胎儿/新生儿溶 血病输血治疗和自体输血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
第十二章 妇产科输 血
第十三章 儿科输血
自体输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临床输血学》(第二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国家标准委 2016年7月25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
一、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二级学科32032“输血医学”。 二、在32032“输血医学”下设立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献血服务学、输 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医学其他学科”(具体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