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动输血医学学科建设,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制定《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第二条本规范包括输血科(血库)组织与管理、基本配置、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及附则五方面。

第三条本规范是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设置输血科(血库)应向负责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并定期接受用血资质审核后,与采供血机构签订供血协议,医疗机构方具有用血资格。

第五条医院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为本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输血科所有员工对

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

第六条有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应成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下,协助医务部门管理医院日常临床用血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输血治疗工作。

三、基本配置

第八条三级综合医院或年红细胞用量大于5000 单位的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有临床用血需要的医院应设立血库。

承担辖区内临床用血储存任务的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或独立血库,履行储血点和输血科(血库)功能。

第九条人力资源配置要求

(一)输血科主任应具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血库负责人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二)输血科(血库)应设置质量主管。质量主管应具有与输血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定期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备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业,其它岗位人员应符合相关管理要求。所有人员均应

定期参加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新入职人员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工作职能、质量体系、输血信息系统及安全教育。

(四)输血科(血库)人员可根据医疗机构床位数、年手术例数和红细胞用量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输血科人员最低设置不少于8人,人员配置与床位数或年红细胞用量参考比例为1:100(床)或1: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计算),每增加一个执业点增加6人;血库应设置不少于2人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无精神病史;无色盲、色弱;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

第十条房屋设施与卫生学要求

(一)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应满足科室工作的需要。输血科业务用房:储血室、发血室、血液处置室、血型血清学实验室、输血治疗室、值班室、办公室和更衣室等,承担教学任务的单位应配备示教室;血库业务用房:储血室、发血室、血液处置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等。

(二)生活区与工作区相对独立,应配备适宜的卫生、休息、更衣等场所和生活设施。

(三)输血科(血库)的房屋设置应远离污染源,便于手术室、急诊和病区取血,应有可靠的双路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温度调节装置、监控设施和畅通的通讯设施。

(四)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年红细胞用量达到2万单位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00㎡;1-2万单

位的,应不少于300㎡;5千-1万单位的,应不少于200㎡;血库用房面积应不少于50㎡。

(五)输血科(血库)生物安全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仪器设备要求

(一)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输血业务工作的需要(见附件1)。

(二)应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监控管理制度,所有设备必须满足其预期使用的要求,实行专人负责管理。

(三)关键设备应具有唯一性标识,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及记录,专人负责,标明使用状态。

(四)凡属强检的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并有合格证书。计量器具应符合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

(五)制定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实施的人员及职责。

第十二条试剂与材料要求

(一)试剂与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选用的试剂与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能保证供给和质量保证服务,并对外部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审。

(二)建立和实施试剂与材料的认购、入库、保存、领用和质量管理制度。试剂与材料使用前应按相关要求进行确认并记录,记录应包括确认的人员及相关标准等。

四、业务管理

第十三条建立用血管理和实验室检测标准技术规程,确保相关要素(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及信息)涵盖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一)建立血液管理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

——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制订用血计划、常规储血量和安全储血量

——血液储存应按照《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执行——血液预警的响应和用血调控

——血液报废

(二)建立实验室管理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

——红细胞相容性检测

——血小板和血浆输注监测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

——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三)建立临床用血管理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

——患者血液管理

——临床用血的评估评价

——输血指征控制

——紧急用血的安全控制

(四)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

——输血传染性疾病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严重超申请量用血

第十四条输血科开展的业务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血库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开展):

(一)输血相关检测

1.血型血清学检测

——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检测: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抗体筛选、抗体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学试验等项目

——输血相关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血小板抗体检测、HLA-Ⅰ类抗体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等项目

——输血相关白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检测,如HLA相容性检测等项目

2.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红细胞血型测定

——血小板血型测定

——白细胞血型测定

——疾病相关血型基因检测

3.凝血功能相关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测

——凝血因子检测

——抗凝治疗相关检测

——血栓弹力图检测

——其他凝血病相关检测

(二)输血相关治疗

——病理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和全血置换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制备、储存

——自体输血

——细胞治疗

——其他输血治疗

(三)血液成分合理使用的监测评价

——红细胞相关

——血小板相关

——血浆相关

五、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相关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表单,文件应覆盖整个工作过程,保证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十六条建立输血相关记录制度,建立和实施记录管理程序。记录体系必须完整,应包括从血液入库、储存、检测和发放的整个过程;对受血者应包括从标本采集、血液相容性检测及血液输注完成的整个治疗过程,使临床输血治疗具有可追溯性。

第十七条建立和使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实行输血全过程(闭环)管理,具有良好的追溯性。

第十八条配合做好无偿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等的宣传。及时向采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九条积极开展和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新项目,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与诊治,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和指导。

六、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范解释权归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仪器设备

序号仪器设备输血科血库

1 储血专用冰箱(4±2℃)√√

2 储血专用低温冰箱(-20℃以下)√√

3 血小板保存箱(22±2℃)√√

4 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

5 标本储存专用冰箱(2-8℃)√√

6 温度监控系统√√

7 专用冷链取血箱(血液运输箱)√√

8 低温操作台√*

9 血浆解冻箱(融浆设备)√√

10 恒温水浴箱√√

11 标本离心机√√

12 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

13 显微镜√√

14 热合机√√

15 空气消毒设施√√

16 计算机√√

17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闭环)√√

18 专用电话√√

19 全/(半)自动血型分析系统√*

20 围手术期等凝血功能评估设备,如血栓

√*

弹力图

备注:1.“√”表示科室必备基本设备。

2.“*”表示根据科室功能和任务以及开展的业务范围选配设备。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血库)是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直接实施医院输血管理、监督、检测的临床科室,全面负责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工作制度:(1)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3)样品登记、各种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4)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5)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暴露应急制度;(6)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7)污物处理制度;(8)血液报废制度;(9)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10)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11)血液及血液成分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12)工作环节查对、交接班制度;(13)消毒制度;(14)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及备案制度等。 三、输血科(血库)建立完整的实验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1)血液入库、贮存、发放规程;(2)血样采集和送检规程;(3)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4)仪器使用操作规程;(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6)应急预案;等。 四、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血液质量管理和输血安全意识,加强业务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医院制定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科标准操作程序》开展工作,保证用血安全。

五、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六、医院统一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对血站供应的血液做好核查工作;核查内容如下:(1)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2)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血袋编号(或条形码);(7)储存条件;(8)血袋是否破损、血液是否存在凝块、溶血、气泡等。 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七、对入库血液应及时做好登记,登记时必须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血液质量检查,并按血型、种类、时间有序存放在血液专用冰箱内,所备各型血液及血液制品,应有明显标志;定期检查储存血液的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八、发放血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检查血液质量包括外观及内在的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不得出库;各科室应由医护人员取血,并配备专用血液运输箱贮存、运输血液,严格遵守《xx市医疗机构血液冷链管理技术规范》要求;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九、在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查、签字。核查申请单上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号码是否一致。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

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

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基本标准(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直接领导下的科室,三级医院应设置独立输血科,二级及有条件的一级医院设置血库,归属检验科管理。 第三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执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本省的有关规定。 (二)定期向当地血液中心(或血液分中心)申报用血计划,计划用血量至少为实际用血量的70%。 (三)与当地血站联系,及时领取本院用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储备适量急救用血,保障临床用血需要。 (四)协助临床科室办理有关用血计划和手续,执行用血登记和查对制度。妥善保管有关材料。指导临床用血,及时向医院报告临床用血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协助处理。 (五)严格把好临床用血关,合理用血。协助临床科室执行用血申请、审批和签字责任制度。输血科(血库)按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凭临床医师的用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急救用血除外),对医院用血进行监督,有权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用血情况,结合病情,科学合理调配供应。 (六)建立临床用血抽检制度,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委托省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抽检(抽检2%),对抽检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要及时与当地血液中心联系,妥善处理,确保用血安全。 (七)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协作和学术交流。协助医院完成有关输血教学和科研任务。配合临床科室开展输血诊断和输血治疗。 第四条人员配备及要求

(一)输血科(血库)应根据医院床位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配备人员。输血科一般配5~10人,血库配2~6人(均不含工人)。根据年用血量可按下列要求配备人员:年用血量200万毫升左右配8~12人,年用血量100万毫升左右配6~8人,年用血量50万毫升左右配2~6人。 (二)输血科应由副高以上(血库应由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或检验专业人员担任负责人。技术人员中,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应为4:2:1,其中检验技术人员数不低于总数的20%。 第五条房屋及仪器设备要求 (一) 房屋:输血科(血库)房屋应建在合适的位置,环境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设配血室、储血室、办公室、值班室等,输血科还可设立血液治疗室。房屋使用面积参考标准见附表一。 (二) 仪器设备:输血科(血库)应配备的仪器设备见附表二。 第六条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的要求 (一) 有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安排和年度工作总结。 (二) 输血科(血库)除执行医院有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外,还应有如下的工作制度: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血液检查核对、用血申请、血液报废以及工作人员值班制度、输血反应及输血后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输血器材、检验试剂购进及使用制度和有关输血诊断治疗常规及操作规程(SOP)等。 (三)建立工作质量考核指标(附表三)和血液质量控制指标(附表四)。有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和培训、考核考评资料。 附表一: 输血科(血库)房屋使用面积参考标准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建设背景 传统的医院血库信息管理方式采用纯手工管理模式,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安全性不足、反映不及时、漏费、字迹潦草、配血出错、资料检索不方便等问题,是诱使医疗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同时,因未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和其他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访问,导致其配血结果和出库信息不能实时的传送给医生工作站,并作为电子病历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另外,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生手写工作量也相应的增加,经常出现病人用血申请与实际配血结果不相符的情况,耽误了患者用血。为强化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因此采用血库信息系统来实现血库日常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是血库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系统建设目标 帮助医院血库科管理逐步走上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帮助医院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规范血库流程管理,确保患者用血申请与实际陪血结果的准确性 不断满足医疗机构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多角度智能化审核数据,减少外界随机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智能化血袋库存预警功能,健全血液制品合理化使用机制 建立良好的用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机制,详细记录患者用血后不良反应的信息 系统整体介绍 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血液的出入库管理、输血医嘱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查、费用查询、用血者查询及统计,血液库存预警等多项功能,并与科室内自动化血型加样系统和血栓弹力图实时链接,系统稳定,可操作性和拓展性强,紧密结合临床输血实践,且具备实时更新功能,目前是国内领先于同行业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 血库管理是一项重复性劳动,工作量大,责任心强,血液入库,交叉配血,成份输血,发血及库存统计,要求工作人员细心认真,不能出现差错,用计算机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差错率发生,提高血库的管理工作。 系统业务特点 软件支持血液中心条码识别 软件能够识别血液中心血袋上的各种条码信息,只需用条码枪扫描识别就可以轻松完成血液的出库和入库操作,即减少了工作量,又减少了信息差错率,提高血库信息管理效率、质量,从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本系统完全按照“输血技术规范”开发 主要功能包括输配发血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血液基本信息管理、用血申请、交叉配血、配血审核、查询统计等。 方便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该软件界面根据我公司多年以来对医院行业用户的了解,软件操作简便,界面友好, 数据输入专业快捷,提高软件的实用性。 开方式接口解决方案 该软件的接口设计方式完全是开放式,可以方便实现血库系统与医院现有HIS、LIS等一系列系统的接口,方便数据流转,尽可能减少业务流程中的手工方式。遵循接口开放的原则,能方便地与HIS、LIS等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理加准确、可靠。 报表管理 提供多样式、多种类的查询和报表,并有一定的分析功能。 全新权限管理概念 全新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并改变原来的权限登陆模式。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各种原因造成数据损坏的风险。 系统技术特点 1、多层架构: 系统具有先进的结构体系、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充分的升级空间,采用基于COM+组件技术的多层架构技术,适应于在医院局域网和广域网上采用分布式处理和交换数据,其高效的前台开发工具和充分的数据库自动化编程技术使系统彻底实现多层结构模式。 2、易用性: 系统用户界面友好,可根据系统不同的应用特点和需要,选择采用鼠标、键盘操作,美观清晰的提示界面,强大的联机帮助和操作向导方式,操作方便快捷。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细描述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1.1 系统整体介绍 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血液的出入库管理、输血医嘱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查、费用查询、用血者查询及统计,血液库存预警等多项功能,并与科室内自动化血型加样系统和血栓弹力图实时链接,系统稳定,可操作性和拓展性强,紧密结合临床输血实践,且具备实时更新功能,目前是国内领先于同行业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 血库管理是一项重复性劳动,工作量大,责任心强,血液入库,交叉配血,成份输血,发血及库存统计,要求工作人员细心认真,不能出现差错,用计算机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差错率发生,提高血库的管理工作。 一、系统业务特点 ◆软件支持血液中心条码识别 软件能够识别血液中心血袋上的各种条码信息,只需用条码枪扫描识别就可以轻松完成血液的出库和入库操作,即减少了工作量,又减少了信息差错率,提高血库信息管理效率、质量,从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本系统完全按照“输血技术规范”开发 主要功能包括输配发血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血液基本信息管理、用血申请、交叉配血、配血审核、查询统计等。 ◆方便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该软件界面根据我公司多年以来对医院行业用户的了解,软件操作简便,界面友好, 数据输入专业快捷,提高软件的实用性。 ◆开方式接口解决方案 该软件的接口设计方式完全是开放式,可以方便实现血库系统与医院现有HIS、LIS等一系列系统的接口,方便数据流转,尽可能减少业务流程中的手工方式。遵循接口开放的原则,能方便地与HIS、LIS等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理加准确、可靠。 ◆报表管理 提供多样式、多种类的查询和报表,并有一定的分析功能。 ◆全新权限管理概念 全新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并改变原来的权限登陆模式。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各种原因造成数据损坏的风险。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急诊输血除外) 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病人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 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3、血液从血站领取后必须及时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检查血液质量(如溶血等)等,并逐项填入登记本,分类放入血库专用冰箱。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发时做到耐心、仔细,做好各类检查和登记,

输血科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输血科科室发展规划 一.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1.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和引进输血检验专业人才,向院里申请引进医学检验或临床输血检验本科人才两名,主要培养方向为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与临床输血质量目标软件建设与发展; 2.主动适应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积极学习、引进输血专业国内先进技术与业务,每年有计划的短期外出学习2-3次,主要学习临床输血过程质量安全管理、输血实验室功能建设与质量保证; 3.积极响应卫生部临床输血专业人员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培养科室人员完成输血专科培训与考核。 二.专科发展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 1.按照三级医院标准,逐步完善科室服务功能和软件建设,达到相应标准; 2.强化科室业务和技能学习,加强科室基本技能和基本业务的稳步开展,满足临床供血需求; 3.积极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工作,完善科室质量管理,稳步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技能; 4.根据地区和临床的需求,逐步开展“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疑难配血”“特殊血型鉴定”等临床输血专业相关项目; 三.科研工作与业务创新: 1.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科室软件管理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确保我科室在本地区的“重点专科”专业

水平; 2.有计划的申请输血相关科室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每年度4-5人次,及时更新知识学习输血新技术新方法更新输血观念,为科研工作和业务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完成实验室“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疑难配血”“特殊血型鉴定”等临床输血专业相关项目; 4.有计划地开展自体输血技术。 四:需要医院协调解决的问题: 1.引进两名本科专业人才; 2.每年短期外出培训学习2-3次、长期(6个月-1年)外出培训1次。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

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准时上岗,整理工作室内的卫生。 4、检查冰箱的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检查所用的配套试剂的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5、清洁仪器(主要为除尘),按卫生要求处理上日留下的标本及卫生用品并放于规定容哭内。 6、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当天输血准备工作。 7、工作内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Rh鉴定;配血、不完全抗体检测;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制。及时向用血科室发血,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核对并签名。 8、急诊用血按有关规定优先配血。 9、中午下班前,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检查冰箱运行的情况并记录温度;检查试剂、卫生器械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10、整理工作台,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 11、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填写血液制品的领用单,交给指定人员到血站领血并及时入库;抗人球蛋白试验请交给领血同志及时送往采供血机构;处理遗留的工作。 12、进行常规工作。

13、准备次日术中输血的工作,将所需血液提早一夜完成,并储备于专用冰箱。 14、将交叉后原始标本放于专用冰箱内,需保存7天以上。 15、原则上应在完成当天的工作后下班,遇特殊情况与当日夜班协商交班。 16、下班前再次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整理所辖工作区的卫生;与夜班者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后准时下班。 1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8、及时将用血计划,报市(县)献血办,做好有关用血管理工作。 19、及时统计,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按规定报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和医务科,并做好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 阳春市松柏卫生院 2018年3月1日

21系统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二节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4

1.患者,女性,28岁,于今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输血后患者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切口渗血不止。医生诊断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经调查护士送错血标本时输入异型血。请问发生溶血反应时输入异型血的的量至少是 A.2ml B.4ml C.6ml D.8ml E.10ml 【答案】:E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溶血反应,需掌握。一般在输血10~15ml后即可产生症状。 2.患者,女性,48岁。子宫肌瘤继发性贫血。拟行子宫次全切术,术前需输血治疗纠正贫血。输全血1100ml后患者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请问该反应的表现可以是 A.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B.粉红色泡沫样痰 C.持续的“水泡音”(心前区听诊) D.酱油色尿 E.手足抽搐 【答案】:E 【解析】:考察枸橼酸钠中毒的表现。枸橼酸钠中毒者由于过量的枸橼酸钠与血钙结合,使血钙下降引起手足抽搐。 3.患者,男,25岁。施工中不慎跌落,导致右手开放性损伤,需大量输血,为防止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应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输血前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 B.输库血1000ml以上时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C.两瓶之间输入少量葡萄糖液 D.输血开始30分钟后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 E.口服碳酸氢钠1g

【答案】:B 【解析】:考察大量输血后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预防。为防止枸橼酸钠中毒反应,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碳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4.患者,女,44岁。宫外孕输血治疗中,主诉有腰背疼痛,四肢胀、麻感,可能出现了溶血反应,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通知医生 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C.立即停止输血 D.碱化尿液 E.双侧腰部局封 【答案】:C 【解析】:考察输血反应及处理。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5.患者,男性,34岁,患胃溃疡上消化道输血。给予输注O型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输至100ml时患者发生溶血反应。请问溶血反应的最初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是 A.四肢麻木、腰背酸痛 B.寒战、发热、咳嗽 C.手足抽搐、心悸、胸闷 D.荨麻疹、哮喘 E.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答案】:A 【解析】:考察溶血反应的症状。溶血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溶血反应第一阶段病人主诉头疼、四肢麻木、腰背剧疼和胸闷等,这些表现是溶血反应最初的具有代表性的症状。 6.患者,女性,38岁,乳腺癌。行右乳房癌根治术。因患者贫血术中给予输血400ml。术后2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创面大量渗血。尿呈酱油样,血红蛋白尿阳性。请问溶血反应时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血管 B.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C.血红蛋白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 (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 (一)布局要求 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 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 床位数(张)使用面积(m2)

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血库或指应设置输血科、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第五条.

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2007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医院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参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制定《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07版)》(以下简称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包括输血科(血库)功能、任务、科室设置、房屋设施与卫生学要求、人力资源配置、仪器设备、业务管理、业务技术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考核指标等。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是输血科(血库)执业必须达到的标准,是对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输血科是医院内负责贮血、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实施输血相关诊断与治疗及临床用血管理的一级科室。血库是医院内负责贮血、配血、发血及临床用血管理的科室。 第四条三级综合医院或年用血量较大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应设立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立输血科的医院

应设立血库。 第五条输血科(血库)禁止自采自供血液和将采供血单位采集的血液分离制备血液成分。 二、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输血科(血库)的执业许可登记,经验收合格后在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内增加输血科或血库设置,由血站负责血液供应。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按照《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章程(推荐样本)》(见附件1)要求开展工作。 第八条输血科主任、血库负责人为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输血科(血库)应设质量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能是对输血科(血库)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确保输血科(血库)建立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应覆盖输血科(血库)整个工作过程,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 第十条输血科(血库)应制定科室人员培训管理程序,落实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 三、功能与任务 第十一条输血科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管理、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准时上岗,整理工作室内的卫生。 4、检查冰箱的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检查所用的配套试剂的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5、清洁仪器(主要为除尘),按卫生要求处理上日留下的标本及卫生用品并放于规定容哭内。 6、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当天输血准备工作。 7、工作内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Rh鉴定;配血、不完全抗体检测;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制。及时向用血科室发血,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核对并签名。 8、急诊用血按有关规定优先配血。 9、中午下班前,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检查冰箱运行的情况并记录温度;检查试剂、卫生器械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10、整理工作台,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 11、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填写血液制品的领用单,交给指定人员到血站领血并及时入库;抗人球蛋白试验请交给领血同志及时送往采供血机构;处理遗留的工作。 12、进行常规工作。

13、准备次日术中输血的工作,将所需血液提早一夜完成,并储备于专用冰箱。 14、将交叉后原始标本放于专用冰箱内,需保存7天以上。 15、原则上应在完成当天的工作后下班,遇特殊情况与当日夜班协商交班。 16、下班前再次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整理所辖工作区的卫生;与夜班者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后准时下班。 1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8、及时将用血计划,报市(县)献血办,做好有关用血管理工作。 19、及时统计,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按规定报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和医务科,并做好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

输血和献血

输血和献血 副标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近期我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O型血的伤员也可接受AB血型的人献的血 B.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亳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C.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 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2. 2015 年4 月25 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某伤员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3. 甲、乙、丙三人同行,甲受重伤急输血,已知甲的血型为B型,乙为AB型,丙为B型,可以给甲输血的是 A. 丙 B. 乙 C. 乙丙都可以 4. 在一次旅游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A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现有四位自愿献血者,你认为哪位最适合为受伤旅客献血() A. 容舟,男,32周岁,A型血 B. 林玲,女,18周岁,AB型血 C. 肖水,女,56周岁,O型血 5. 某同学列出的输血关系表如下,表中有错误的一行是() 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 ① A A、AB A、O ② B B、O B、AB ③AB A、B、AB、O AB ④O O A、B、AB、O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在ABO血型系统中,B型血输给AB型血的人,由于输得过快,发生了凝集反应,这是因为() A. 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 B. B型血中的B凝集原与A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发生了凝集反应 C. 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B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D. 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A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7. 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9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7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各为() A. 4,2,7,5 B. 4,2,5,7 C. 2,4,5,7 D. 2,4,7,5 输血和献血 【答案】 1. A 2. D 3. A 4. B 5. A 6. D 7. C 初中生物试卷第1页,共1页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动输血医学学科建设,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制定《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第二条本规范包括输血科(血库)组织与管理、基本配置、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及附则五方面。 第三条本规范是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设置输血科(血库)应向负责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并定期接受用血资质审核后,与采供血机构签订供血协议,医疗机构方具有用血资格。 第五条医院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为本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输血科所有员工对

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 第六条有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应成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下,协助医务部门管理医院日常临床用血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输血治疗工作。 三、基本配置 第八条三级综合医院或年红细胞用量大于5000 单位的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有临床用血需要的医院应设立血库。 承担辖区内临床用血储存任务的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或独立血库,履行储血点和输血科(血库)功能。 第九条人力资源配置要求 (一)输血科主任应具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血库负责人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二)输血科(血库)应设置质量主管。质量主管应具有与输血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定期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备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业,其它岗位人员应符合相关管理要求。所有人员均应

019-我院血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

我院血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 谢新鹏①刘一强① 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信息科,510515,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摘要根据我院血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我院血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总体要求,旨在加强输血业务管理和服务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更高层次的血库管理信息化,使之适应当前医疗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血库输血管理系统 功能 应用现状 系统的应用现状 1 系统的 我院的血库管理信息系统是2001年实施的,它是“军字一号”工程的一个分系统,随着我院于2004年整体移交到地方,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不再为我院的信息系统提供升级和维护,因此,我院的血库管理信息系统一直应用至今。 随着我院用血的逐年增加以及血制品品种的不断增多,原来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血制品出入量、库存量反映不及时、不准确,容易发生漏费、工作差错,资料检索统计不方便等问题;同时,安全输血又是临床输血的重要问题,尤其大医院用血量大,出入库频繁,日常工作繁琐而管理混乱往往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因此,为进一步适应输血业务的管理需要,加强输血管理,尤其是血源和血库管理,保证血液质量,满足临床供血需要,必须对原来的血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进一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输血业务管理和服务中,加强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更高层次的血库管理信息化,使之适应当前医疗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2 系统的总流程图 输血全部流程设计见图1,按现有的医院收费流程设计,住院病人费用处理原则按“在费用发生地处理费用”,而门诊收费模式则为:抽血/输血费用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产生,标本检验和血费在输血科产生,统一到收费处进行确认和缴费,当医院实现门诊预交金模式后可以象住院病人一样的模式处理即:“在费用发生地刷卡扣费(谁执行谁收费)”。

输血科和血库基本要求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T/CSBT 中国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T/CSBT1—2018 医疗机构输血科和血库基本要求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nd blood bank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本稿完成日期:)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输血协会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定义 (1) 4组织与管理 (1) 5功能与任务 (2) 6设置与要求 (2) 7业务管理 (4) 8质量管理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仪器设备 (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从201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华信医院、航天中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宫济武、柴庆波、白连军、赵国华、李淑萍、曹绪梅、曹晓明、纪宏文、曹永彤、李志强、秦莉、刘凤华、刘燕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