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现代化进程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现代化进程对比

摘要:

中国与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上都有深厚的底蕴,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并不断同化、融合其他文化,这点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不例外。在现代化进程中,汉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种种优点,但却始终保持着主文化的地位。但在俄罗斯,东西方文化在此冲突、融合,且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互相均衡制约。这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被称为“欧亚文化”型。两种文化类型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俄国与中国在对待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技术上态度的不同。

与近代的中国相同的一点是,俄罗斯的西化也是不彻底的。两国的传统文化都一度对现代化产生了阻碍作用,同时也使得两国在初期都保留了原本的封建帝制,直至革命的发生。两国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文化主从型均衡性传统文化西化

引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之前的中国与俄国存在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辽阔的领土,多元化的民族和多元化的文化,也都具有绝对的中央集权制度。可它们的现代化之路又是如此的不同,俄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部对外扩张史,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部内忧外患的屈辱史。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来比较中俄早期现代化中的异同,从而说明两国各自的发展轨迹的差异,积累宝贵的历史经验,用于我们日后借鉴。

正文:

中国与俄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涉及领域极为广泛,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全面现代化,涉及宗教、军事、政治、外交、贸易等多个领域理念的不断刷新。而鉴于中国与俄国所具有的体量,不能不说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变革之一。由于个人水平以及篇幅限制,在此从主要的几个方面一窥中俄现代化进程的异同。

中俄文化结构与内涵的差异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文化对这个国家的政治变革、经济变革、科技革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远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行为方式与国民的价值观,由于文化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生态甚至可能截然不同。中国与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上都有深厚的底蕴,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崇尚集权、专制。由于汉文化与其他周边文化压倒性的体量差距,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并不断同化、融合其他文化,这点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不例外。在现代化进程中,汉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种种优点,但却始终保持着主文化的地位。但俄国文化的现代化演变却与中国截然不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俄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从基辅罗斯的时代起,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开始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并把东正教作为国教。但随着俄罗斯向东的扩张,俄罗斯征服了中亚乃至东亚的游牧民族,其文化自然也受到了这些东方文化的影响。由于东西方文化都对俄罗斯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所以在俄罗斯开始进行现代化时,没有一个主要的,占绝对地位的文化,这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状态有着巨大的区别。俄罗斯既受过欧洲文明(西方文化———基督教和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又受到东方文明(草原文明, 主要指蒙古———鞑靼国家所创立的文化)的熏陶, “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可均等地成为俄罗斯文化存在的一部分”, 东西方文化在此冲突、融合,且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互相

【1。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别尔嘉耶均衡制约。这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被称为“欧亚文化”型。】

夫就曾指出:“俄罗斯精神所具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与下列情况有关, 即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潮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 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在俄罗斯精神中, 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逐。”西方文化与传统的斯拉夫文化共存的均衡态势,就是俄罗斯文化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主从”型文化结构与俄国的“均衡”型文化结构存在的巨大差异,在我看来,直接导致了俄国与中国在对待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技术上态度的不同。由于现代化发端在西欧,这些先进的制度、生产方式,往往与西方文化配套。要接受这些制度,必然需要接受——至少是部分的——西方的价值观。换言之,接受西方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一个国家的物质层面上的全面现代化,二者往往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观俄罗斯的文化状态,由于文化中西方文化与本土斯拉夫文化处于平衡状态,与本土文化占绝对优势的中国相比,俄罗斯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也就更具有优势,这种优势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彼得大帝全面推行西化改革就得以体现。在这场改革中,西方文化在俄罗斯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基础是改革的许多政策得以施行的先决条件,正因为西方文化在俄罗斯社会中本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彼得大帝的改革才能获得一些贵族的理解与支持。但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则是不可想象的,由于本土文化所占据的绝对主导权,在中国,文化的正统性与政治的正统性高度统一,统治者若如同彼得大帝一样发起改革,必然得不到社会支持,其作为统治者的正统性也将降低。这样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所以清朝早期历代帝王对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科学技术始终保持着一种看客的心态,视其为奇技淫巧,引入部分西方器具,如钟表等,也只是供视听之娱,图个新鲜罢了。可以看出,由于各自的文化结构,相比俄罗斯,中国更加缺乏接受西方文化的动力,所以历史上俄罗斯可以选择主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而中国只能在东西方的碰撞中被动地做出改变。沙俄可以全面正视西方先进的制度与技术,并且开始效仿,可中国却连正视都无法做到,只能沉醉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中,并且最终被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醒。

中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对旧制度的维护作用

与近代的中国相同的一点是,俄罗斯的西化也是不彻底的,这是由于斯拉夫派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同时也受俄罗斯巨大体量的影响。可以说,俄罗斯文化中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间的争论贯穿着俄罗斯的现代化历程,从客观上讲,斯拉夫派对于俄罗斯西化的反对,促成了俄罗斯对西方文化以及制度的选择性接受。只有那些与俄罗斯国情相适宜的西方元素才能够在两派的论战中得以存在,这直接促成了俄罗斯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奇特现象,“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借取欧洲的方式,采用欧洲的技术来办工厂,发展资本主义,却以农奴制提供劳动力为代价。1861年废除农奴制,把农奴从人身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国家仍通过村社这一带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组织控制着农民。欧洲小资产阶级空想主义在俄

【2

国传播,则是同俄国村社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俄国农民社会主义这样东西文化的结合体。”】在这些奇特现象的背后,是俄罗斯自身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产方式与西方价值观的妥协。在中俄这样的传统文化大国,如果要全盘西化,就必然要推翻整个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新的社会结构,人身依附关系也将发生一次彻底的变化,这样剧烈的转变,必然伴随着社会动荡和流血冲突,这是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俄罗斯,最终贵族普遍接受了西方价值观,而农民则普遍维持着东方价值观。这样的西化未必是最好的西化,但却是最适合俄罗斯的,是理想与历史局限的现实妥协的产物。伴随着这种制度,俄罗斯帝国跻身世界列强,先后打败了瑞典王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大强敌,成为维护欧洲国际秩序的“欧洲宪兵”。

中俄在西化进程的初期都保留了原本的政治制度,这也是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导致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