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
气要素与气象条件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质量评价EQA》
漳州师院
Logo 判断主导风向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质量评价EQA》
漳州师院
Logo 风玫瑰图与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当地主导风向有密切 关系。如:
清洁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 风频的上方向; 污染大气的建筑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 郊外,以免受污染建筑散发的有害物的影 响。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质量评价EQA》
漳州师院
Logo
1.1 几个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地面气温一般指离地面1.5m高处在百 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 (2)气压:气压是指大气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作 用力。气压的单位kPa。
其它单位:毫米汞柱(mmHg)、标准大气压(atm)、巴(bar)、 毫巴(mbar)、帕(Pa (N/m2))、百帕(hPa) 1atm = 760mmHg = 101325Pa = 1013.25mbar
请先求出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质量评价EQA》
漳州师院
Logo
1.2 大气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 1.2.1 大气的分层和对流层
散逸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质量评价EQA》
漳州师院
Logo
1.2 大气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1)一般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存在强烈的对流,使大气趋于均匀。 (3)对流层空气密度最大。 (4)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风
(风的来向)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统称。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农业气象任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监测大气组成成分:干空气(氮、氧、氩、臭氧、二氧化碳)、水分、固体杂质对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平流、中间、暖(无线通讯)、散逸层。
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北半球取正,南负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
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用大气质量表示。
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光线垂直到海平面时所穿过的大气路径定义为一个大气质量。
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福照度。
地面有效辐射:表示地面大气在长波辐射交换过程中地面能量的损失。
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当光照度降低时,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同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现象:是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于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
四季形成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道面始终保持66°33′的夹角,这使得太阳光线垂直投射到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引起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长短发生周期性的改变,造成一年中各纬度(主要是中高纬度)所接受太阳辐射能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气象知识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气象要素、天气、天气现象、气候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农田经营、城市规划、飞行航行等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一个气象知识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可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如高温会导致高空气压,低温会导致低空气压。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3. 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hPa)。
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1013.25 hPa。
4. 风:风是指大气中气压差所致的气流运动,具有方向和速度。
风的方向根据它吹向的位置命名,如北风、东风等;风的速度可以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表示。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以形式下降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露、霜、雾、冰雹等。
6. 云:云是由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给人们提供天气信息,如乌云表示可能有暴雨,白云表示天气晴朗。
7.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可见的自然现象,如雷电、彩虹、雾霾等。
天气现象不仅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现象。
8.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的统计资料。
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科学活动。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旅游行程等。
10.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现象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气象要素风的介绍

气象要素风的介绍风是大气中流动的气体,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风的形成和运动受到地球自转、地形、气温、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和特点对气候、生态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表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气压差异。
当地表气温不同时,空气密度不同,形成气压差,造成气流的运动。
风的形成还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即科里奥利力,使得风在运动过程中呈现螺旋状。
风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取决于气压差的大小和方向,通常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风的强度可通过风速来描述,通常用米每秒或公里每小时来表示。
风速越大,风力就越强,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风力较小的风称为微风,风力较大的风称为大风、狂风、暴风等,有时还伴随着龙卷风、飑线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的方向通常是指风吹向的方向,通常用八个主风向来表示,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风向的改变通常伴随着天气的变化,比如西风常常带来降水,东风则常常为晴天的预兆。
风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它可以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季风是由于陆地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的,季风的形成和变化都受到风的影响。
风也对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传播种子、花粉、病原体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传播,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迁徙和栖息地的选择,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在人类生活中,风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力可以驱动风车、风力发电机等设备,产生清洁的能源。
风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吹走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风是大气中流动的气体,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它的形成和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气候、生态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当重视风的研究和监测,更好地利用风的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航空气象1 基本气象要素

温度(C)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E(hPa)
0.5
0.8
1.3
1.9
2.9
4.2
6.1
8.7
12.3
17.0
23.4
31.7
42.4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
•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空气距离 饱和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潮湿程度) • 相对湿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温度
2.露点(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 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气达到饱 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 称露点。
3.气温露点差(t-td)
• 气温减去露点就是气温露点差
• 气温露点差表示了空气的干燥潮湿程度
• 气温露点差越小,空气越潮湿。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
1.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 白天大于晚上,夏季大于冬季 2.空气饱和程度的变化 早晨大午后小,冬季大夏季小
0.76
0.6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2
0.56
0.48
0.47
0.41
0.38
0.33
实际大气中的温度变化
• 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 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 • 当气块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 是主要的。
(三)局地气温的变化
1.局地气温的周期变化 日较差 --- 一日中气温最高值与最 低值之差 年较差 --- 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与最 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三、空 气 湿 度
空气湿度就是用来量度空气中水 汽含量多少或空气干燥潮湿程度 的物理量。
第二节_基本气象要素

2019/3/18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1
第一部分 航空气象学基础 第二部分 飞行危险天气及对策 第三部分 航空资料的分析与运用
2019/3/18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2
第一章 大气的状态其运动
第一节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第二节 基本气象要素 第三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四节 空气的垂直运动
2019/3/18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3
第二节 基本气象要素
一.气温 二.气压 三.湿度 四.密度 五.基本气象要素与飞行
2019/3/18
2019/3/18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20
不同温度、气压下的γm(℃/100m)
t
γm
p 1000 0.86
-20
-10
0
10
20
0.76 0.69
0.62
0.63 0.56
0.48
0.54 0.47
0.41
0.44 0.38
0.33
700
500
0.81
0.76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4
一、气 温
1.气温的概念 2.气温变化的基本方式 3.气温的时空变化
2019/3/18
Aviation meteorology
by: xieqian
5
1.气温的概念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宏观表现 摄氏温标(°C) 华氏温标(°F) 绝对温标(°K)
《民航概论》教案第5课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

课题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分层及飞机的飞行空间(2)掌握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航空气象要素的相关知识,熟悉航空运行环境,提升工作技能素质目标: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i并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大气层和各种航空气象要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大气中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会对飞行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课前导入【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课前导入(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大气也可以分层吗?什么是对层?什么是平流层?【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井板书: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成分、结构、国际标准大气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一、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大气层是指受重力作用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其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厚度在1000km以上,顶部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多种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
……(详见教材)二、大气层的结构【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大气层主要分为哪几层?民航客机通常飞行在哪些层?÷【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整个大气层,根据因距离地面高度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详见教材图3-1所示。
基本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简介ppt课件

21
完整最新ppt
3. 天气现象
3.2 观测手段 天气现象主要通过观测员在观测场或观测平台用 目力观测和判定。当使用天气现象传感器测量时 ,一般结合目测判定。
观测员观测机场及其附近区域,特别是进近着陆
区域和起飞爬升区域所发生的天气现象;在观测
进近、着陆区域的天气现象时,以航空器报告或
②平流雾:当暖湿空气平流流经较冷的水面或陆地时,暖湿 气流冷却凝结形成雾。平流雾常在冬天发生,持续时间较 长,除非风向转变或停止,平流雾才会消散。
20
完整最新ppt
3. 天气现象
3.1 定义
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所产生的除云以外 的各种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烟尘现象、 雾现象、雷电现象、地面凝结现象等。
SPECI ZSHC 010517Z VRB01MPS 9999 TS BKN026 FEW033CB 36/23 Q1004 BECMG TL0600 24007G13MPS TSRA=
7
完整最新ppt
1. 风
1.4 大风天气
在强侧风下进场,是飞机最复杂和危险的飞行动 作之一。侧风会把飞机吹离跑道的中线。
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 背景光亮度(Background Luminance) 跑道灯光级数(Runway Light Setting)
15
完整最新ppt
2. 能见度
RVR的测量设备
大气透射仪
16
完整最新ppt
2. 能见度
2.3 能见度的天气报告
当黄花机场跑道正侧方向的风速分量达到10m/s时
8
,气象台会发布相应的SPECI报。 完整最新ppt
1. 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
6.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
6.1.1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概述流域主要气候特性,统计工程地址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6.1.2流域气候特性,可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分析、研究成果,概述流域的气候背景和降水、气温、水面蒸发等要素的时空分布。
6.1.3工程地址气象要素特征值,应采用工程地址邻近且有代表性台站的观测资料统计。
气象要素特征值可包括以下内容:
1、多年平均年、月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量出现日数,累年时段最大降水量及出现时间;
2、多年平均年、月平均气温、地温、湿度和气温累年年、月极值及其出现时间;
3、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4、多年平均年、月平均风速,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年、月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间,多年平均年、月大风日数;
5、多年平均年、月霜、雪、雾、雷暴等天气现象出现日数及霜、雪、雷暴的初、终期;
6、工程需要的其他气象要素特征值。
6.1.4气象要素特征值的统计系列不宜少于30年。
系列较短时,宜插补延长。
6.2水面蒸发分析计算
6.2.1水库、湖泊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应采用10年以上、观测精度较高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
6.2.2利用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水库、湖泊蒸发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8
1、2m²以上蒸发池观测资料,可直接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水库、湖泊与蒸发池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有关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对成果加以修正。
2、E一601型蒸发器和口径为20cm、80cm蒸发器观测资料,应折算至20m2蒸发池蒸发量后,再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E一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可参照本规范附录C 取值。
3、漂浮蒸发器观测资料也可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但应查明浮筏结构、安装方式、观测方法,分析暴雨溅水、风浪等影响。
6.2.3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短缺时,可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或地区水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水面蒸发量。
6.3水温分析计算
6.3.1水温分析计算应包括天然河道水温特征值统计和建库后水库水温分布分析。
6.3.2天然河道水温应统计多年平均年、月平均值,年、月平均值的最大、最小值,实测最大、最小值和出现时间,以及工程设计要求的其他特征值。
6.3.3设计依据站具有10年以上水温观测系列时,可直接统计有关特征值。
水温观测系
列不足10年时,可插补延长。
6.3.4水库水温分析计算应包括水库水温分布类型判别和库表水温、库底水温、水库垂向水温分布的估算等。
6.3.5水库水温分布和各项特征值,可采用自然地理条件、水库特性相似的已建水库的水温观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确定,或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估算。
6.4冰情分析计算
6.4.1对有冰情的工程地址及有关河段,应统计冰情特征值,分析冰情特性和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
6.4.2河流冰情特征值可包括下列内容:
1、初冰、流冰花、封冻、开河、流冰和终冰的日期;
19
2、最大冰厚、冰花厚及其发生日期;
3、流冰花的疏密度、流冰花总量和最大冰花流量;
4、流冰的疏密度、流冰总量和最大冰流量、最大流冰块的尺寸和冰速;
5、不同开河形式的出现几率;
6、冰塞、冰坝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6.4.3设计依据站冰情观测系列在10年以上时,可直接统计冰情特征值;不足10年或虽有10年但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冰情调查。
6.4.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冰情资料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估算冰情特征值:
1、工程地址与邻近参证站水力条件、日照和其他热力条件相似时,可移用参证站的统计资料。
水力和热力条件差异较大时,应结合调查和对比观测资料进行修正。
2、地区经验公式估算,应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分析论证,有关经验公式见本规范附录E。
3、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冰情特征值图表查算。
4、采用热平衡方法估算。
6.4.5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可包括下列内容:
l、设计来水、来冰过程;
2、导流或排冰建筑物的排冰能力和设计来水、来冰条件下设计断面的塑水高度;
3、水库冰厚及水库末端形成冰塞、冰坝的可能性及其塑水高度;
4、输水渠道沿程冰情变化及其对输水能力的影响;
5、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结冰特性及对库容的影响,冰盖的形成和破碎对抽水、放水的影响;
6 水库下游或输水渠道零温断面位置及不封冻距离;
7 工程需要的其他冰情分析内容。
6.4.6工程冰情可采用下列途径分析计算:
2O
1、有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水力学、热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2、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参照邻近地区工程兴建前后冰情变化规律及其分析研究成果进行类比估算。
6.4.7冰情分析计算成果,应从计算方法、地区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合理性检查。
对重要工程的冰情,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成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