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气象要素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气象基本要素是指描述大气中各种物理性质的量测性指标,也是气象学的基础。
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风向、降水和能见度等。
温度是气象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用来衡量大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
温度数据对气象预报、农业、旅游、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衡量指标,包括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两种定义。
相对湿度指在其中一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含量与该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
绝对湿度指在一定体积内所含水汽的质量。
湿度对气象、环境、农业、建筑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压力是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上的推力。
常见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毫巴和英寸汞柱等。
气压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气压的变化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风速是衡量风的强度和速度的指标。
常用的风速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和节。
风速的变化对于气象和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测风向、气流、气候的变化。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测量通常用8个主要方向表示,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
风向与气象预报、航海、农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由气态转为液态或固态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降水的变化对于气象、水文、农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能见度指的是能够看到并认识地平线和天空特征的最大距离,它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量度指标。
能见度对于交通、航海、气象预报等方面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了解大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气象要素

第一章海洋气象要素第一节大气概述一.几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1.大气(Atmosphere):包围地球表面的整个大气层。
2.气象要素(Meteorology elements):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P40。
3.天气(Weather):指一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天气表示大气运动的瞬时状态。
4.气候 (Climate):指某一区域天气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及极值。
气候表示长时间的统计平均结果.二、大气成分1.大气主要成分:大气主要由多种气体(干空气)、水汽和悬浮的杂质构成。
(1)干空气(Dry air):(除水汽和杂质以外的空气)主要成分为氮(78.09%)、氧(20.95%)、氩(0.93%)、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氢、氖、氦、氪、氙、氡、臭氧等。
(2)大气是可压缩气体,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少。
观测表明,10公里以内集中了75%的大气质量,35公里以下则达99%,近地面空气标准密度为 1.293千克/立方米。
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
2.大气中的易变成分(1)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平均含量0.03%,若达到0.2-0.6%,就对人体有害。
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类似温室效应,直接影响气候变迁。
含量城市多于农村,夏季多于冬季,室内多于室外。
(2)臭氧(ozone):主要存在于20-40公里气层中,又称臭( Ozonsphere)。
臭氧是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唯一大气成分,若没有臭氧层,人类和动物、•植物将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3)水汽(vapour):含水汽的空气叫做湿空气(wet air)。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纬度、时间、地点而变化。
湿空气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只有干空气密度的62.2%。
大气中水汽含量范围在0~4%,具有固、气、液三态,是常温下发生相变的唯一大气成分,它也是造成云、雨、雪、雾等现象的主要物质条件。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的特征、 气象要素的特征、变化和分布
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变化过程 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例如气 气压、湿度、 降水量、 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量、 能见度、日照、辐射等。 能见度、日照、辐射等。气象要素表 征着大气的宏观物理状态, 征着大气的宏观物理状态,是大气科 学研究的基础。 学研究的基础。
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温的季节变化
Monthly variations in net radiation and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 for Albuquerque, USA (Albuquerque, USA - 35° North, 107° West ) ° °
Monthly variations in net radiation and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 for Fairbanks, USA (Fairbanks, USA - 65° North, 148° West )
四、气温的空间变化
热带地区温度高, 热带地区温度高,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 夏季海洋比陆地温度低, 夏季海洋比陆地温度低,冬季海洋比陆地温度高 海洋上温度分布相对均匀 由于下垫面的不均匀, 由于下垫面的不均匀,形成了许多的冷暖中心 西伯利亚、格陵兰等是冷中心;澳大利亚、 (如:西伯利亚、格陵兰等是冷中心;澳大利亚、 非洲等地形成暖中心) 非洲等地形成暖中心) 山脉南麓气温高, 山脉南麓气温高,北麓气温低
α
α
vh
cold
T2 T3 T4
cold warm
warm
如果风向与水平温度梯度 的交角小于90 暖平流 的交角小于 0→暖平流
vh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气象是大自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涉及到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现象中的基本物理量,常用来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
了解和测量气象要素对于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一、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常见的一个,用来描述空气的热力状态。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进行,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确定温度,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等。
二、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气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湿度的测量常用湿度计进行,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百分比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单位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饱和含量之比,测量湿度对于预测降雨、确定天气条件非常重要。
三、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气压的测量通常用普通气压计或数字气压计进行,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对于推测天气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四、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描述空气运动情况的重要要素,对于了解大气环流、天气形成及风能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风速的测量通常用风速计进行,常用的风速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风向的测量通常使用风向标或风向传感器,常用的风向表示方法有方位角度或方位名称。
五、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某段时间内降落在地表的水的总量,也是气象要素的重要指标之一。
降水量的测量常用雨量计或降水量传感器进行,常用的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水文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辐射辐射是指太阳光或地球辐射通过空气传送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辐射的测量通常使用辐射计进行,常用的辐射单位有瓦特每平方米(W/m²)或千焦耳每平方厘米(kJ/cm²)。
辐射的测量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太阳能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03基本气象要素

03基本气象要素气象是指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
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的主要参数,它们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气象要素。
温度是气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程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温度的变化对气候、天气以及生物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湿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湿度计来完成。
湿度可以通过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等指标来表示。
湿度的变化会导致空气的稀薄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到大气的稳定性和降水的形成。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对垂直于该面积方向的作用力。
气压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毫巴(hPa)来表示。
气压的测量通常使用气压计来完成,常见的气压计有汞气压计和气压传感器。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向和风速产生重要影响,它也是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风是指水平空气运动的流动,它由风速和风向两个要素来描述。
风速表示单位时间内空气运动的距离,通常使用米每秒(m/s)来表示。
风向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通常使用八个主要方向(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来表示。
风速和风向通过使用气象要观测仪器(如风速风向仪)来测量。
除了以上基本气象要素外,还有降水量、能见度、云量和天气现象等也是常用的气象要素。
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的总量,通常使用毫米(mm)或英寸(in)来表示。
能见度是指视野中能看到多远的距离,通常使用米(m)或千米(km)来表示。
云量表示天空中云层的覆盖程度,通常使用八分之一(八分之一表示天空中云量为1/8)来表示。
天气现象包括雨、雪、雾、雷暴等,用于描述当前天气的状况。
总结起来,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是基本的气象要素,它们描述了大气状态和变化的重要参数。
了解和测量这些气象要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谈谈气象要素(压、温、湿、风)的物理意义和预报应用价值

只订 气 、温 度 、湿 度 羽 1 风 这 叫 个量 被称 为 气 象 要 气压场 f - 等 压线 的崭 集带,也应 是夫气 中温度 水 等 ”。要 素 的 文 名称 足 差异较 火的 域 ,即锋 。因此 根据地 天气 图 E “ e l e me n t ” ,它 也可 翻 成 “ 元 素 ”。也 就 足 说, 压 线 的 密 集 带 可 以搬 快 地 大 致 判 定 锋 的位 胃 。 气压 倾 向 , 地 而气 压随 时 I l } I J 的 变化 ,如 3 h 或 形 形色色 的气象变 ,本质 卜 部 足 由这 叫个 本 “ 元 素 ,简称 “ 、温 、泓 、
高,尤其 足冬季海拔较 高的测站 ,例如冬季 蒙古高原 分 。5 0 0 h P a 的高 度 。 ( 等于 l O 0 0 h P a 的 高度H『 I 】 l ( 】 ) J i l  ̄ - 常} i l 现海 、 i 嘶 压偏高的情 况 。 , 1 O 0 0 h P a 等 压面 和5 0 0 h P a 等压面之 问 的厚度 ㈤ 0 0 【 J , 大 气的总质 取决 于 气的密度 。温度低 时, 气密度 大, 柱的总质 量就 火,反之 亦然 。这 就是我
倾 ,有助 f我们迅速 、及时地学樨 中冷暖 气
质量 。这是 1 人 ] 为,除 了在 对流 云 『 I ,_ 人 气在垂直 方 向 的活动 。但在预报 l 1 应H J 时遇到 的最大 难 是,地 面 都处于 静 、 衡状 态 ,所 以真 水银 气压表 中水银柱 气 有 } 艮 明 显的 『 l 变化 ,它 与温度 的 [ I 变化和地 球大 的重 量就等 f大气柱的重 量,其数值 存海平面 上约为 气 的半 口弹性波 有关 。所 以只有 明显 的、非 I 1 变化 7 6 0 mm高 的 水 银 杜 重 量 ,约 1 0 0 0 h P a 。 的气 压倾 向才仃预 报价值 ,这 就需要我们 在预报中川 最常 使川的是海 面气 。这 魁因 为地面 商低起 心 体 察 。 伏 ,大气柱 的 l 皮不 同,所 以海拔 离的地面 气压总低 十 1 的气压 天 气分析t } _ I 用等压面 高度来表示 。 于海 拔低 的。要 比较 不 气象站气 的高低 , ,必须先 等 r K 面的高度 舟,就表示相 应等高面上 的气压高 ,如 将 地 面 气 压 郁 订 成 海 平 而 t 。 订 】 的方法就是』 儿 1 5 0 0 h P a 等 压而 上的高度 偏商 ,就表示 该地5 . 5 k m 右
常见气象要素知识简介

常见气象要素知识简介气象要素是指影响天气的物理量,常见的气象要素包括:1.温度:温度是指空气中的热量程度。
在地球表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压力,是由空气密度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压越高,空气密度就越大。
3.风:风是指大气中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风的速度和方向受到气压差和温度差的影响。
4.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当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会升高。
5.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从天空落下的过程。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6.云:云是由水汽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的大量集合体,能够在天空形成不同的形态。
云的高度和密度决定了天气的变化。
7.雾:雾是指在地面或低于地面几米的高度,空气中有大量水滴或冰晶微小颗粒,使空气湿度增大,能见度降低,呈现朦胧状态的气象现象。
8.雨雪的强度:雨雪的强度是指雨雪的数量或密度。
强度越大,降水的效果就越明显。
9.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天内照射到地面的时间。
日照时数越长,阳光的辐射就越强。
10.紫外线强度:紫外线是太阳辐射在波长在200~400纳米范围内的高能电磁辐射。
紫外线强度是指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紫外线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11.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指在定压条件下,空气温度再降低多少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露点温度越低,空气的湿度就越大。
12.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通常用360度表示。
风向越接近南方,天气就越热。
风向越接近北方,天气就越冷。
13.风速:风速是指风的流动速度。
风速越大,对人体的冷热感受就越强。
14.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通常用级别来表示。
风力越大,风造成的影响就越强。
15.可见度:可见度是指在观测点能看到的远处的距离。
可见度越大,能看到的景象就越多。
可见度越小,能看到的景象就越少。
16.能见度:能见度是指在观测点看到的最远的距离。
能见度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如降水、云、雾、浮尘等。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等物理量是气象要素,风、云、降水等天气现 象也是气象要素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三大气象要素
气温 空气湿度
气压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三种温标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长吉春林中龙科航智无航人科机技科服技务服有务限有公限司公司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用来量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 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相对湿度、露点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 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
温度(C)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E(hPa) 0.5 0.8 1.3 1.9 2.9 4.2 6.1 8.7 12.3 17.0 23.4 31.7 42.4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 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 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 潮湿程度)
气体状态方程
P =ρRT
ρ为空气密度 R 气体常数
• 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 • 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
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气温对飞行的影响
气温对升限的影响:气温升高,所有飞机升限减小 气温对滑跑距离的影响:气温升高,滑跑距离增长 气温对最大平飞速度的影响:气温升高,最大平飞速度减小(推力小) 气温对飞机载重的影响:气温升高,飞机载重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气象要素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一)气温气温: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实质上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我国常用摄氏度,英美等国常用华氏温度,而理论工作常用绝对稳定。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F=9/5C+32 C=5/9(F-32)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
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①等温线疏---气温差别小②等温线密---气温差别大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的变化→分子动能的变化→空气内能的变化日平均气温: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日变化: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热带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大。
北半球(陆地)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月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变化的基本方式1.气温的非绝热变化非非绝热变化: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产生的温度变化。
变化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乱流、水相变化、传导。
辐射: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的方式。
(空气块之间、地气之间、云之间大气层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增温,夜间由于向外放出辐射而降温)乱流:空气无规则的小范围涡旋运动,乱流使空气微团产生混合,气块间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
水相变化:指水的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传导: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热量从高温物体直接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2.气温的绝热变化绝热变化:空气块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其自身内能增减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当气块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是主要的。
绝热变化过程有两种情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没有水相的变化,叫干绝热过程(即干空气或未饱和空气的绝热过程。
干绝热直减率γd≈1°C/100m)。
湿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存在水相变化,叫是绝热过程。
是绝热过程直减率,用γm表示γm=0.4~0.7°C/100m。
3.局地气温的周期变化日较差:一日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年较差: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与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1.局地气温的变化特点之非周期变化由于大规模冷暖空气运动和阴雨天气的影响而产生的温度变化,没有周期性。
(二)气压气压(即大气压强),是空气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压的单位:百帕hPa、毫米汞柱mmHg、英寸inches(1个大气压=1013.25hPa=760mmHg=29.92inches)。
1、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总是随高度而降低的,高度越高,气压随高度降低得越慢。
2、航空上常用的几种气压:本站气压、修正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标准海平面气压。
本站气压:是指气象台气压表直接侧得的气压。
(由于各测站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本站气压常有较大差异)。
修正海平面气压: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到同一地点海平面高度上的气压值。
(海拔高度大于1500米的测站不推算修正海平面气压)。
场面气压:指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气压。
(场面气压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出来的)。
标准海平面气压:大气处于标准状态下的海平面气压称标准海平面气压。
(标准海平面气压值为1013.25hPa或760mmHg)。
气压的水平分布特点气压在空间的分布称气压场。
等压面与某一平面相交所构成的交线称为等压线。
若等压面簇与某一高度平面相交,就构成等压面的水平剖面图。
由水平剖面图上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气压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如果这个平面是海平面,我们便得到了一张海平面等压线图,也就是地面天气图。
低气压:(简称低压)低气压又称为气旋。
它是由中心气压(或位势)比四周低的一簇闭合等压线(或等高线)所组成。
其附近空间等压面是向下凹的。
高气压:(简称高压)高气压又称为反气旋,它是中心气压(或位势)比四周高的一簇闭合的等压线(或等高线)所组成。
其附近空间等压面向上凸起。
低压槽:(简称槽)低压槽是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槽中各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称为槽线。
在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象地形中的山谷。
高压脊:(简称脊)高压脊是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在脊中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连线为脊线。
高压脊附近的空间象地形中的山脊。
鞍型气压区:(简称鞍)鞍型气压区是由两个高压区和两个低压区相对组成的中间区域,其附近空间等压面的形状像马鞍。
结论:1、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代表了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快慢的程度。
2、等压线越密的地方,气压延垂直等压线的方向的变化就越快。
(三)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或空气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常用的湿度表示方法: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比湿、水汽混合比、露点(td)、气温露点差(t-td)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实验和理论都可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
相对湿度: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f=e/E*100%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接近100%时,表明当时空气接近于饱和。
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通常情况下,气温变化大于水汽含量变化,一个地方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晚上和清晨相对湿度大。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的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d),即d-E-e,d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程度。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比湿。
其单位是g/g,即表示每一克湿空气中含有多少克的水汽。
对于某一团空气而言,只要其中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保持不变,不论发生膨胀或压缩,体积如何变化,其比湿都保持不变。
水汽混合比:一团空气中,水汽质量的比值称水汽混合比。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露点温度取决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气压一定);气压降低,露点温度降低(水汽含量一定)。
气温露点差:气温减去露点就是气温露点差。
气温露点差表示了空气的干燥潮湿程度。
气温露点差越小,空气越潮湿。
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气温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地表有关。
同一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温有关。
空气湿度的变化1、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白天大于晚上,夏季大于冬季2、空气饱和程度的变化:早晨大午后小,冬季大夏季小基本气象要素变化对空气密度的影响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四)云和云量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冰晶。
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云的分类: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1、低云(云底高度小于2000米)。
(1)积云(Cu):垂直向上发展的、顶部呈圆弧形或圆弧形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
积云是由气块上升、水汽凝结而成。
淡积云(Cu hum):扁平的积云,垂直发展不盛,水平宽度大于垂直厚度。
在阳光下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晴天常见。
浓积云(Cu cong):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像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
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碎积云(Fc):破碎不规则的积云块,个体不大,形状多变。
(2)积雨云(Cb):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看像耸立的高山。
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
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
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幡下垂。
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
云底偶尔有龙卷产生。
秃积雨云(Cb calv):浓积云发展到鬃积雨云的过渡阶段。
存在的时间一般比较短。
鬃积雨云(Cb cap):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云顶有明显的白色毛丝般冰晶结构,多呈马鬃状或砧状。
(3)层积云(Sc):团块、薄片或条形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
云层有时布满全天,有时分布稀疏,常呈灰色、灰白色。
有时可降雨、雪,通常较小。
层云除直接生产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散或平衍而成。
透光层积云(Sc tra):云层厚度变化很大,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的缝隙,即使无缝隙,大部分云块边缘也比较明亮。
蔽光层积云(Sc op):阴暗的大条形云轴或团块组成的连续云层,无缝隙,云层底部有明显的起伏。
有时不一定布满全天。
积云性层积云(Sc cug ):由积云、积雨云因上面有稳定气层而扩展或云顶下塌平衍而成的层积云。
多呈灰色条状,顶部常有积云的特征。
傍晚有时可直接生成。
堡状层积云(Sc cast):垂直发展的积云形的云块,并列在一线上,有一个共同的底边,顶部凸起明显,远处看好像城堡。
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个体分明,分离散出。
(4)层云(St):低而均匀的云层,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者灰白色。
除直接生产外,也可由雾抬升或由层积云演变而来。
可降毛毛雨或米雪。
碎层云(Fs):不规则的松散碎片,形状多变,呈灰色或灰白色。
由层云分裂或雾抬升而成。
山地的碎层云早晚也可直接产生。
(5)雨层云(Ns):厚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布满全天,常有连续性降水。
碎雨云(Fn):低而破碎的云,灰色或暗灰色。
不断滋生,形状多变,移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