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课程 平时作业三

合集下载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

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

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

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

黑龙江是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关键词】地域精神民族精神新龙江人的精神文化大融合【正文】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一、填空题1.文化源地是文化事务、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主要由习俗、服饰、(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等文化要素组成。

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周代的(夏历)。

3.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三秦文化指的是附加在三秦大地上自然景观上的秦人的活动形态、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必然联系,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3.关中因四大关隘(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而得名。

4.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陵墓是(轩辕黄帝陵墓)。

5.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幸的温泉胜地是(华清池)。

6.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地区是(关中平原)。

7.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名为(陕甘宁边区)。

8.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母系)氏族文化遗址。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映的是秦末项羽焚毁(阿房宫)的史实。

二、名词解释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

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

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1)、战国时期郑国渠。

(2)、龙自渠。

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3)、六辅渠。

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4)、白渠。

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5)、成国渠。

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

2019年黑龙江地域文化.doc

2019年黑龙江地域文化.doc
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化气质上的雄健性;二是兼收并蓄的容纳性:三是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性;四是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性;五是文化积淀的浅表性,这些特征与中原地域文化、江南地域文化的特征炯然相异。
黑土先民多为“精于骑射”的马背民族,“尚武”、“重勇”使他们处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条件下,他们充满野性和行动力量,有利于部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黑土先人就是靠这种“尚武”、“重勇”的精神造就出无畏、不屈的民族性格。随着黑土先民的南迁与山东、河北等地的汉族移民的北移,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尚武”、“重勇”成为包括汉族居民在内的黑土地域居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就关东文化来说,由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社会变迁呈大起大落的特点,每次高潮之后的沉寂,总是从边远后进部族中分化出新生力量充当历史的主角,这些新的主角由于刚走出原始社会,原始公有制的积淀在他们心中相当活跃,“公”与“私”的财产反有权观念处于混沌状态,而岩酷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斗争增强了对安全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对大自然丰美的物产,“皆无所属,任人自取”,“大家拿”成为被习俗认可的东西。东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山东、河北闯关东的汉子,这些人身上带有“劫富济贫”的绝对平均主义心理,这种无视财产权观念被称颂为英雄美德,已成为东北文化的内在底蕴之一。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边疆省份之一,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总面积46.6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等方面。

首先,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了其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黑龙江省地势高低起伏,山河壮丽,境内最高峰为齐齐哈尔市的尼尔基山,海拔2187米,而最低点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讷河市,海拔63.5米。

因此,黑龙江省地势复杂,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三大河流流经本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河流文化。

另外,黑龙江省还是中国最北端的省份,冬季气温极低,而夏季则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因此黑龙江省也是一个适宜冬季旅游的地区。

其次,历史文化是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黑龙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狩猎、渔猎和农耕生活。

汉武帝时期,黑龙江地区被划归辽东郡,成为北方的重要商埠和军事要地。

在清朝时期,黑龙江由于靠近俄罗斯边境,逐渐成为重要的防线。

此外,在抗日战争期间,黑龙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场,形成了烈士纪念馆和抗日遗址群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黑龙江省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人口较多,并且分布广泛。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满族的“老布政”、“龙江河船歌”、朝鲜族的崇尚音乐和舞蹈等文化。

此外,黑龙江省还有许多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传统文化,如钓鱼、狩猎和渔猎等文化。

最后,现代文化也成为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黑龙江省多年来致力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黑龙江省还吸引了大量投资,发展了经济并引进新的文化元素。

黑龙江省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国家开放大学黑龙江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

国家开放大学黑龙江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

1.在颜色上,鲜卑族后周时期的服色为()或红、紫、绿等色,并镶以杂色边裾,称为“品色衣”。

单选题 (1 分) 1分A.五色B.六色C.七色D.四色正确答案: A2.古代柯尔克孜族基本上是以(),由最年长的男性统管一切,家庭成员有明确分工,男女老少各司其职。

单选题 (1 分) 1分A.部落群居B.游牧C.打猎D.群居正确答案: A3.1898年,东北地区第一所小学“铁路小学”在哈尔滨的()开办,之后俄侨中小学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据1935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的统计数字,当时俄侨公立、私立中小学达39所。

单选题 (1 分) 1分A.香坊B.南岗C.道里D.道外正确答案: A4.()是党和人民永远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素质坐标系上的制高点,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单选题 (1 分) 1分A.铁人精神B.铁人文化C.大庆精神D.大庆文化正确答案: A5.东北方言属于(),黑龙江方言是东北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方言,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单选题 (1 分) 1分A.北方方言B.方言土语C.东北土语D.黑龙江方言正确答案: A6.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学全球化的今天,新世纪以来的()叙事文本更加多元化、叙事空间也获得了更加自由的拓宽,历史叙述、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底层叙事的交织使得东北的现实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创作传统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在时代的进程中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单选题 (1 分) 1分A.龙江小说B.龙江散文C.龙江戏剧D.龙江诗歌正确答案: A7.()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逢年过节时百姓为祈求平安富贵常用红、绿、黄等多种彩纸剪成长方形,上部为图案或吉祥话,下部为流苏。

单选题 (1 分) 1分A.兰西挂钱B.海伦剪纸C.方正剪纸D.挂钱文化正确答案: A8.()在20世纪30年代即被当作一个大型综合性游乐场,着手加以开发。

到玉泉观光、避暑、休假、狩猎,一时受到哈尔滨市民中富有阶层的欢迎。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黑龙江的概括与自然地理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

省会哈尔滨。

共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二黑龙江的悠久历史发展历程黑龙江地域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历史沿革。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从商周到清代,其中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都曾入主中原,先后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对推动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交流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形成了黑龙江特有的历史积淀。

多民族的文化优势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大省,满、赫哲、鄂伦春、达斡尔、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蒙古、朝鲜、回、汉等众多民族聚居在这里,漫长的社会历史和各自不同的民族差异,形成了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

在近代历史中,东北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抵抗沙俄日本等外来侵略者,显示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2年国开电大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答案

2022年国开电大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答案

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1.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正确答案: A2.黑龙江蒙古族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同源。

(),共计八个蒙古部落先后迁至黑龙江境内,成为黑龙江蒙古族的主体。

A.从12世纪到18世纪B.从12世纪到16世纪C.从14世纪到18世纪D.从14世纪到16世纪正确答案: A3.除具体战争外,历代()的流人有大部分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戍边的军队中,他们充当站丁或驻防兵,在戍边、筑城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选题(1 分) 1分A.黑龙江B.吉林C.沈阳D.白山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

A.东北抗日联军B.抗日联军C.抗日游击队D.东北军正确答案: A5.()求婚成功后,会举行认亲仪式,小伙子会在媒人和亲友的陪同下,带着好酒好肉,去女方家摆酒席,宴请女方亲属。

之后,再择日请女方前来挑选猎马作为彩礼,同时还会赠送女方半头野猪,意思是姑娘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割舍之情也伤身,吃点野猪肉补补身体。

A.鄂伦春人B.汉族人C.满族人D.蒙古族人正确答案: A6. 渤海国对黑龙江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堪称是()发展的第一个辉煌的阶段。

A.黑龙江地区古代文学B.黑龙江文化C.地区文化D.黑土地文化7.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埠以来渐趋国际化。

A.哈尔滨B.黑龙江C.齐齐哈尔D.大庆正确答案: A8.()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

该大街原称山街,因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俘期间曾关押在这里,并在这条街上的一家医院治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女英雄,遂以她的名字命名。

A.东北烈士纪念馆B.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C.抗联四块石密营遗址D.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正确答案: A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主要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英勇奋战在南满、东满大地上,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历史作用。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三.)答案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三.)答案

第 1 页共 5 页地域文化平时作业(4)(第七讲)1、解放前青海由于长期受马步芳政权的统治,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2、 1951年到1954年,青海全省各族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各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要求。

;3、“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中小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数有大幅度的增加,还建立了 7所民族师范学校。

4、 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大三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5 、1979年9月,青藏铁路铺轨到戈壁新城格尔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从此、蜿蜒伸展的铁路线就牵起了人们对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梦想,再也没有松开。

6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5.54亿元跃升到2009年的1081.27亿;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 428元元跃升到2009年的 19454元元。

(见教材P243页)7、2001年7月1日,青海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宁曹家堡机场至至韵家口全线通车。

8、2008年,青海省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发展,“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省会、州府、县城之间全面通公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

9、每年的夏季,青海都举办一项盛况空前的国际体育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5年它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为亚洲顶级赛事。

10、青海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1.三线建设: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三大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由此,青海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建立了西宁钢厂、黎明化工厂等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改变了青海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增强了青海工业生产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能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站)。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1)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

(2)食物储藏(3)以土著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4)以尊重长辈、热情好客、注重礼仪的饮食文化
2、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 ℃以下。

为了抵御寒冷,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抱子皮制成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

猫皮服饰经过妇女们的巧手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

在人们的观念中,抱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

因此, 穿上抱皮服装的人也会和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

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业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

为了狞猎者上下马或在林中奔跑追逐野兽的方便,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猎人的袍服下摆要开四个视,而蒙古族的却不开视。

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田劳作。

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

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3、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答::一是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

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剌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自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

这些强烈地剌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
大影响,也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

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

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

4、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答:中东铁路的建成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早就传到了哈尔滨,共产国际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中国知识分子,都曾在哈尔滨中转停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的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
5、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

答:1906年中文报纸《远东报》出版后,左翼作家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破了单纯的文学创作,抢占了这些报纸的副刊版面,频繁现身于社会活动,聚集起势头强健的左翼风潮。

6、简述抗联文化。

答:(1)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2)传播抗日思想的抗日报纸(3)激情并发的抗日作品
7、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些人?
答:(1)钢铁战士杨靖宇(2)抗日英烈赵尚志(3)铁狮将军周保中(4)由帼英雄赵一曼(5)千古英豪李兆麟
8、简述东北抗联精神。

答:(1)忠贞报国(2)坚贞不屈,勇于献身(3)勇敢顽强,前仆后继(4)不畏艰苦,争取胜利(5)休戚与共,团结御侮。

9、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绽放出的最为璀璨的花朵。

一批批中原人来北大荒,一批批复员置业军人、一批批知青,胸怀报国之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使这里改头换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0、简述北大荒文化。

答:(1)军垦文化(2)知青文化(3)“右派”文人与北大荒文化
11、简述石油文化。

答:(1)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

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向地球宣战。

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

(2)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

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

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

12、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

答(1)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2)、树雄心,立壮志,坚苦创业(3)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4)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

三、论述题(17分)
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

答:学习他“为了甩掉我国内陆石油一穷二白的帽子,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精神学习他“身背肩扛也要完成任务”的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学习他舍生忘死,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求实、奉献精神,坚强不屈,永垂不朽,不折不挠的精神。

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