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定形蓄能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修改
科技成果——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及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科技成果——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及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所属领域先进制造成果简介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是由有机相变材料(如石蜡)和高分子支撑和封装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有机相变材料的固-液相变储存或释放热量。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微封装和支撑作用,使得分散于其中的有机相变材料发生固液相变时仍能保持原有形状。
该类材料有以下特点:无需外部封装,可直接使用;相变前后材料能保持其形状和强度;材料的导热系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对外界温度变化响应及时;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
应用前景广阔,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储存、建筑节能、冷热防护、电子元器件温度管理、低温储存、电力调峰、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智能服装等领域本课题组还开发了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已实现小批量连续示范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面积增长迅速,相应地,建筑能耗也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占社会总能耗的1/3。
因此,在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节能的绿色建筑已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本项目开发的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谷电等自然和低价能源,通过光热转换和电热转换来实现建筑采暖。
太阳能具有不连续和不稳定的问题,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可以将太阳能蓄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在采用分时电价的地区,还可以利用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进行谷电蓄能采暖,平抑峰谷差。
通过充分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节省运行开支,减少环境负担。
自行设计加工的智能调温材料板材示范生产线本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进行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的研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等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5项。
实验室应用研究证明具有很好的节能和舒适效果。
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王鑫;方建华;刘坪;林旺;冯彦寒;江泽琦;范兴钰【摘要】综述了相变材料的种类,并主要从相变机理、自身缺陷、改进方案等方面对无机、有机两大类相变材料进行了总结.概括了4种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工艺路线,简单介绍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工业余热回收、调温纤维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相变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9(050)002【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相变材料;成核剂;增稠剂;微胶囊;储能纤维【作者】王鑫;方建华;刘坪;林旺;冯彦寒;江泽琦;范兴钰【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0 引言随着新时代全球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化石燃料的日趋枯竭,提高能源利用率与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始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汽车,空调等高能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能源供给与需求失衡[1]。
当前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未减轻,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也还不够大。
所以发展储能技术是提升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解决能源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因其具有通过自身相态变化进行吸收和释放大量能量的特性而成为国内外能源材料研究的新热点[2]。
相变材料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廉,储能密度大,节能效果明显,相变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温度控制,废热和余热回收,太阳能储存,电力峰谷调节等方面,在工业与民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早进行PCM研究的是M.Telkes,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利用PCM进行太阳能储存并对建筑物供暖的研究。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_张静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张 静,丁益民,陈念贻(上海大学化学系熔盐化学研究室,上海 200436)摘 要:综述了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以及各类相变材料的性能、储能机理和优缺点;介绍了一些新型的相变材料,并结合实例探讨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未来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相变材料;热能储存;温度控制;太阳能中图分类号:TK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8X(2005)03-0052-060 前 言相变过程一般是一等温或近似等温过程,相变过程中伴有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这部分能量称为相变潜热,利用相变过程的这一特点开发了许多相变储能材料。
与显热储能材料相比,潜热储能材料不仅能量密度较高,而且所用装置简单、体积小、设计灵活、使用方便且易于管理。
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这类材料在相变储能过程中,材料近似恒温,可以以此来控制体系的温度。
利用储能材料储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在能源、航天、军事、农业、建筑、化工、冶金等领域展示出十分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前景,储热材料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形式一般可分为四类:固)))固相变、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和固)))气相变。
由于后两种相变过程中有大量气体,相变物质的体积变化很大,因此,尽管这两类相变过程中的相变潜热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被选用。
与此相反,固)))固相变由于体积变化小,对容器要求低(容器密封性、强度无需很高),往往是实际应用中希望采用的相变类型。
有时为了应用需要,几种相变类型可同时采用。
相变储能材料按相变温度的范围分为高温(大于250e )、中温(100~250e )和低温(小于100e )储能材料;按材料的组成成分又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包括高分子类)及无机)))有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陈颖;姜庆辉;辛集武;李鑫;孙兵杨;杨君友【摘要】人类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同时,对能量的利用率依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s,PCM)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材料,它在蓄热与温控等领域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相变储能材料在温控与蓄热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PCM的性能是制约其深入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PC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功能复合等新技术优化材料性能、设计新材料体系、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是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9(047)007【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相变材料;相变储能;热管理;蓄热;节能【作者】陈颖;姜庆辉;辛集武;李鑫;孙兵杨;杨君友【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1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能源危机日趋严重[1]。
然而,在能源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却依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例如,燃油汽车中,燃料中50%以上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2];工业生产中,大量的热量以余热的形式耗散[3]。
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在造成资源损耗的同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相变蓄能建筑墙体研究进展

相变蓄能建筑墙体研究进展张小松;夏燚;金星【摘要】The encapsulation methods for phase change materials ( PCMs) in building walls inclu-ding direct-mixing, macro-encapsulation, micro-encapsulation, and shape-stabilized PCMs, the kinds of PCMs and their properties are reviewed.The PCMs can be located at the wall surface or in-side the wall, the effects of PCMs in both cases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capsulation effects of the micro-encapsulation and shape-stabilized PCMs are better.The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s of PCMs used in the building walls are usually 20 to 30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PCMs is not fixed.It is affected by the properties of PCMs, wall material, indoor envi-ronment and outdoor environment.By integrating PCMs with the building walls effectively, the high thermal storage property of PCMs can be fully developed and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walls is improved.Thus,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is adjusted and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duced.%对相变材料在墙体中的封装方式(直接混合、宏观封装、微观封装和定形相变材料封装)、相变材料的种类和物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周建伟1,刘 星2(1.平原大学能源与燃料研究所,河南新乡 453000; 2.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种类及各类相变材料特点,并对各类相变材料的性能、储能机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探讨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未来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相变材料;储能;太阳能;应用中图分类号:T Q05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07)10-0007-04New Progress on Research and Appli ca ti onof Pha 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 a ter i a lsZHO U J i a n-we i1,L I U X i n g2(1.I nstitute of Fuel&Energy,Pingyuan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China;2.I nstitute of Che m2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Ne w p r ogress on research and app licati on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 orage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are su mmarized.The s pe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intr oduced,and the perf or mance,energy st orage mechanis m,merits and faults of all kind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dis2 cussed.The app licati on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the fields of s olar energy utilizati on and building energy saving is stated,and the devel opment trend and the app licati on p r os pect of the phase change ma2 terials are p r os pected.Key words:phase change material;energy st orage;s olar energy;app licati on 物质的相变过程一般是一个等温过程,相变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能量吸收或释放,这部分能量称为相变潜热。
相变材料蓄能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 变 材料 蓄 能 研 究进 展 及 其应 用
刘 芳 于航
同济 大学 暖通 空 调 及 燃气 研 究 所
摘
要: 低碳经济下 , 研究 高效而经济 的蓄能技术成为摆在各国学 者面前 的共 同课题 , 中相变材料的研究近年 其
来尤其成为热点 。 本文总结并评价 了相变材料 蓄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 包括相变材料 的分类 、 热物性及特点 , 强化传 热机理的分析以及相变传热数学物理模 型的建立等热物理 问题 , 在此基础上 , 归纳了相变材料在诸 多领域 的应用
情况和前景 , 希望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相变材料 蓄能 强化传热 数学模 型 应用
Resear ch and pplcat on ofTher alSt age i h A i i m or w t Phase Change M at i s er al
Th p l ain n r s cso CM su e n ma yfed r u m a ie , ihh p op o i er frn e o e ea p i t sa dp o pe t fP c o s di n l swe es m i rz d wh c o et r v d e ee c sfrt h oh rr s a c es te e r h r. e Ke w or s p a ec a g tras t em a t r g , e t rnse n a c m e , ah m aia o e, p l a in y d : h s h n emae il,h r l o a e h a a f re h n e ntm t e t l s t c m d la pi t c o
LI F n . U a g YU n Ha g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向前发展,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居住条件的舒适性、安全性成为居民居住的主要考虑因素。
正因如此,智能化、生态化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材料发展的趋势。
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传统建筑材料与相变材料复合而成的一中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储能密度大、能够近似恒温下的吸放热而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可以保持环境舒适,节省采暖制冷所需能源而受到建筑界的欢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材料;相变材料;储能技术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phase change in architectureAbstract:Wit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urrent requirement for people to liv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high, the comfort of living conditions, security has become a major consideration residents. For this reason, intelligent, ecological building material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trend of development. Phase change material as tradi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a composite made of a new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large energy density, can be approximated under constant heat absorp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ppli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an be kept comfortable, energy-saving heating and cooling needed and welcomed b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multiple aspects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specific analys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later.Key words:construction materials;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在当今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定形蓄能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仝仓, 李祥立(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辽宁啊,大连116024)摘要:简述了复合定形蓄能相变材料的分类,着重讨论了熔融共混法、物理吸附法、压制烧结法、接枝共聚法、微胶囊化法、原位插层法、溶胶—凝胶法等七种主要制备复合定形蓄能相变材料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各种方法适用于制备的相变材料类型。
此外提出了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可作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参考。
关键词:定形相变材料制备方法1.引言:蓄能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热能供需时间和空间失配的矛盾,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变蓄能材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工业和新能源领域受到重视后发展到现在,新型材料和制备方法不断涌现,其中高温相变蓄能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热机、磁流体发电、太阳能等领域得到了应用;而中低温相变蓄能材料应用于绿色建筑、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储存、空?、保暖服装、电子设备等领域。
蓄能技术按工作介质所处状态分为显热蓄能技术、潜热蓄能技术和热化学蓄能技术[1],其中以相变蓄能材料(PCMs:phase change materials)为支撑的潜热蓄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温度恒定,体积小,性能稳定等优点,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
相变材料按相变方式可分为固—固PCMs、固—液PCMs、固—气PCMs、液—气PCMs。
后两者在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且有气体产生,不符合实际工程要求;前两者则包括熔融盐,金属合金,结晶水合盐,多元醇,脂肪酸,石蜡等,但其中大部分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相变过程中有液相产生,会造成原材料的泄漏,腐蚀容器,污染工作环境,从而导致储热效率,安全系数大幅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研发合适的复合定形储能材料,既可以解决液相泄漏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相变温度,提高其热传导率,使其更好的满足工程需要。
2.复合定形蓄能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复合定形蓄能材料是指在固—固/固—液相变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把有机物与有机物/无机物结合后制备的定形材料,一般包括工作质和载体。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按照相变方式分为固—固相变蓄能材料和形状稳定的固—液相变蓄能材料[2],按载体材料可分为聚合物基定形相变材料、无机多孔基定形相变材料、微胶囊定形相变材料、有机/无机纳米级定形相变材料等,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熔融共混法、物理吸附法、压制烧结法、接枝共聚2.1熔融共混法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工作物质和载体基质的相容性,通过熔融状态混合在一起制成的相变材料,载体基质起定形作用。
Ahmet Sari[3]使用熔融共混法制作石蜡-高密度聚乙烯定形相变材料,发现当高密度聚乙烯所占比例在30%以上时,相变过程没有液体渗出。
聚乙烯的三维网状结构其骨架作用,把石蜡封装在里面,相变时微观上液化,但宏观上仍表现为固体,制备成形状稳定的固—液相变蓄能材料;方春香[4]以熔融共混法为实验基本方法,多次测试确定石蜡:高密度聚乙烯:SEBS:膨胀石墨=80:15:5:6为最佳配比,形成定形产物的同时,又提高其导热系数;牟兴瑞等[5]将三经甲基氨基甲烷(TAM)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AMP)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在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内二元体系的转变温度测定保持在67~87℃之间,较之纯TAM的转变温度(133.83℃)有较大的下降,更适宜用作较低温度的贮热材料,制备成固—固定形相变材料;总的来说,熔融共混法适用范围广泛,多用来制备聚合物基相变定形材料,其制备的材料已经在空调制冷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如Cheng等[6]运用石蜡、高密度聚乙烯、膨胀石墨等材料建造的存储冷凝器,比家用冰箱效率要高出10%以上,而成本基本保持。
共混法的优点是:实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工作质和载体首先要具备相融的特性,而材料容易发生相分离,相变材料易从载体渗出。
特别是有机相变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共混时,当温度高于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变温度后,表现为固-液相变,不能保持形状的稳定,同时也易燃,不安全。
2.2物理吸附法利用一种多孔材料(常用的有膨胀珍珠岩、蛭石、海泡石、蒙脱土、膨胀石墨、陶瓷、石膏及多孔材料制品)作为载体,把液态的有机物吸附进去以起到定形作用。
张磊等[7]为克服聚乙二醇(PEG)液相流动,导热系数低等缺点,分别通过机械搅拌,真空浸渗的方法制备PEG/膨胀石墨(EG)和PEG/纳米石墨片(GnPs)复合相变材料,当EG或者GnPs所在比例在6%~8%时,PEG/EG或PEG/GnPs可以完全定形,并把导热系数由纯PEG的0.3W/(m2•k)左右提高到2.1W/(m2•k)左右,制备一种比较理想的定形材料。
胡小东[8]等以石蜡为相变材料"利用膨胀石墨多孔网络结构"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出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当石蜡质量分数为80%时,定形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27.27℃,相变焓为156.6KJ•Kg-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Ali Karaipekli 等[9]以蛭石吸附发酸-肉豆蔻酸二元相变材料,其中相变材料的质量分数为20%,在经过3000 次的热循环后发现此定型相变材料有很好的热化学稳定性;为提高导热性能,试验中还加入了质量分数为2%的膨胀石墨,导热系数可提高85%。
使用多孔材料做载体的定形相变材料是目前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定形技术,在建筑材料领域,太阳能蓄热器等方面都得到应用:如Shi T[10]以膨胀石墨为载体,硬脂酸丁酯为工作介质,制备出复合相变材料,再与石膏等建材混合,这有助于维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实现能量的保存,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物理吸附法操作简便,利用载体的多微孔结构,在工作物质融化时微孔的毛细作用保证其不溢出,整体形状由无机基体的支撑不变形,而且有机物在其混合物所占质量比较高,从而导致其相变焓值与纯有机物相比损失较小,多孔结构有利于提到其传热能力,解决了有机物导热系数偏低的问题,多用来制备无机多孔基相变材料,但是这种多孔结构的定形相变材料存在工作物质和载体不相容,多次循环后有液相析出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来解决。
2.3压制烧结法该法其步骤是:首先将载体材料和工作物质磨成直径小于几十微米的粉末,然后加入添加剂压制成型,最后在电阻炉中烧结,从而得到储能材料。
这种主要用于制备高温定形相变材料,如制备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热材料复合相变材料,在结构上是把相变材料和陶瓷基体材料纯机械性地复合在一起,相变材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是在陶瓷基体材料中进行。
尧世文等[11]选用高温性能良好的氧化镁(MgO)和氧化铝(Al2O3)为基体材料,以相变焓较高的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氯化钠(NaCl)、铝粉(Al)为蓄热介质制备陶瓷基高温相变蓄热复合材料;Steiner、Schwerin 和M Listlei. W 等人[12]制成使用温度在150~450℃之间的NaNO3-NaNO2/ Mg高温蓄热砖, 经DSC测定其蓄热量达( 447±22) kJ/ kg, 并通过填充床式换热器进行中试验。
这种方法由于对相变材料和陶瓷材料要求苛刻,需要保证两种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和稳定性,又多用于高温材料,所以应用范围狭小,还需要国内外学者研究改善。
2.4接枝共聚法接枝共聚法是把一种高熔点的高分子化学键上接上另一种低熔点的高分子支链而形成共聚物,当低熔点的结晶性高分子支链发生从晶态到无定形态的相转变时,由于高熔点的高分子主链尚未融化,限制了低熔点高分子的宏观流动,保持材料的整体固体状态。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克服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易产生相分离及泄漏的缺陷。
如吉林大学张梅等[13]应用接枝共聚法将聚乙二醇通过化学键连接在聚乙烯醇主链上,形成性能稳定的固—固相变材料,同时改变了传统微胶囊封装方式,降低成本,增加了使用寿命。
Jiang Yong 等[14]以二乙酸纤维素(CDA)作为骨架材料,制备了PEG/CDA 固-固相变材料。
该文指出:PEG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20 000 时,所得PEG/CDA 体系的潜热较大。
接枝共聚法多用来制备真正意义上的固—固相变材料,是聚合物基定形相变材料制备方法之一,且两组分之间存在很强的化学键力,材料热稳定性很好,便于加工,使用安全,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值,如:谭海军等[15]制备了一种以聚N—异丙基丙烯酞胺(PNIPAm)热敏凝胶为载体,与棕搁酸和月桂酸的混合物相结合的定形相变材料,无需封装,温度稳定,在太阳能储存和废热回收等蓄热领域已经得到应用。
此种制备方法是目前相变材料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2.5微胶囊化法微胶囊化法是利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脲、聚酰胺、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材料在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膜而形成的具有“核一壳”结构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相变材料在封闭的球形胶囊中,有效的解决的相变材料的泄漏、相分离以及腐蚀性等问题,合适的封装材料还能提高相变材料的热传导能力。
孝征等[16]用聚脲包覆石蜡,所得微囊直径可达到0.2μm,石蜡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80%,指出当微囊直径<20μm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微囊破坏,较小的粒径可以抑制过冷现象的产生。
饶宇等[17]研制了以蜜胺树脂为壁材、正二十二烷为芯材、粒径10μm、不同芯材含量,适于电子设备液体冷却的双层壁相变材料微胶。
清华大学博士生马艳红等[18]运用不同的聚合方法成功制得了一系列以相变蜡/硬脂酸正丁酯二元复合体系为芯材的相变温度可调的储能微胶囊,微胶囊相变温度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其芯材的组成来实现,通过改变相变蜡和硬脂酸正丁酯的相对比例,微胶囊的熔化峰值温度在28~35℃之间可调。
微胶囊由两部分组成:囊壁和囊芯。
微胶囊壁材为相变储能材料提供稳定的相变空间,起到了保护和密封相变储能材料的作用,所以壁材的选择对微胶囊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壁材应机械强度高,致密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并与相变材料无互相渗透,无腐蚀,无化学反应等,此外壁材的熔点也要比相变材料高。
而囊芯在微胶囊总质量中所占比例可以在20—95wt%范围内变化,依壁材而定[19]。
微胶囊法的应用一方面解决了固—液材料液相泄漏,体积变化,避免了材料与外界直接接触等缺陷;另一方面较大幅度地消除PCM相分离和过冷现象,降低某些相变材料的挥发毒性,可解决与建筑基体材料相容性,提高了材料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但微胶囊法所采用的囊壁有强度,渗透,经济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解决。
目前最常用的胶囊化相变材料的粒径在微米量级,作为热流体强化的潜热型微胶囊,可极大地强化流体的传热性能,但仍存在导热系数低、容易引起磨损破裂、堵塞管道等缺点,部分有机物相变材料还存在性能不稳定的问题。